第七百零五章 波平(下)
章節報錯
“怎麼?”胥鼎瞥他一眼:“周國公的霸府將設立在此,朝堂諸多機構陸續都會在此設立分支,甚至常駐辦公。國子監就在這裡佔了一塊地,很奇怪麼?”
幕僚張口結舌,連連指點著前頭所見的景象,一時說不出話。
郭寧是純粹的武人性子,喜歡乾脆利落、令行禁止。他對中都的觀感也就偏向負面。
在郭寧看來,整個中都城,無論是漢兒或者女真人,無論是貴胃或者儒生,已經隨著大金的衰微而充滿暮氣。數十年來,幾任皇帝忙於搶奪權柄,無數官僚彼此勾結傾軋,絕大多數人早都成了泥潭裡打滾的王八。
所以郭寧在中都的時候,一直駐在他類似軍事堡壘的都元帥府。等到都元帥府的門口摔死了皇帝,他連都元帥府也不想待了,最近兩個月裡,他一直駐在直沽寨北面的武清大營。
在郭寧就任周國公、確立執政大權以後,許多臣僚都私下提出,請周國公效法,效法曹魏北齊,在中都之外另置霸府,以逐步營建新朝根基。郭寧同意了他們的意見,但並未按照多數人的想法,選擇某座形勝之地的大城。
他決定把直沽寨左近的所謂九河下梢之地諸多城寨碼頭,捏合成為一個整體,作為周國公的駐蹕之地。整片區域包括了中都府寶坻、武清、香河、郭陰四縣,霸州的信安縣和清州的靖海縣。
關於這霸府的名稱,郭寧已經私下徵詢過諸多重臣的意見,胥鼎在其中也出了一些主意。郭寧統合各人想法,最後拍板,將這新城喚作“天津府”。
這“天津”二字,甚有來頭。
一來得自於武清縣到直沽寨之間潞水的別名天津河。
二來定海軍依靠海貿崛起,控制區域也環繞渤海,彷彿天津九星橫於天漢之狀。而《乾象》有云:天津九星明而動,主天下兵起如流沙、死人如亂麻,正合周國公郭寧以肅殺兵刑掃平不服的威風。
三來,天津之名又隱含著天子津渡的蘊意,實在很符合臣僚們暗中的期待。
既然霸府即將設立,中都城裡的許多機構,都在做搬遷的準備。而搬遷過程中,周國公自然也就能夠摒棄許多中都城裡散發的腐朽味道的意見,按照自家的需求加以改造。
在這些機構裡頭,國子監並非規模最大的。
按照大金的規矩,養士之地曰國子監,始置於天德三年。此後國家陸續定製,設國子學博士、助教、教授、國子校勘等職務。國子監裡常置詞賦、經義生百人,小學生百人。供宗室、外戚乃至三品以上高官子弟在此讀書。
如今的中都城裡幾次遭逢兵災,大金國的宗室、外戚、高官死傷慘重,國子監乃至附屬的太學早就學生寥寥無幾。莫說中都城裡,各地府學、州學也早都荒廢了。
早前中都城裡曾有動議,說向時四方多難,又歷多故之秋,所以仕進之歧既廣,僥倖之俗益熾,以至於軍伍勞效,雜置令祿,門廕右職,迭居朝著。殆因急於事功,不免爾歟。但朝廷中樞若要安穩,還是得設學養士,文武並用才好。
這種說法,顯然是在暗中抨擊郭寧大舉引用退伍兵卒為官為吏的做法。看來死了一個張行簡,還沒法讓人們全都認清形勢。郭寧壓根懶得理會。
當然他也明白,退伍官兵的治政水平確實有限。
隨著定海軍的控制範圍驟然擴大,這段日子被緊急提拔的官員數量很多,但他們中的相當部分都不合格,以至於地方上政務磕磕絆絆。官員們當中,有辦事粗暴、苛待治下百姓的,有思路昏亂以致受人欺瞞的,令人惱怒的是,還有一旦當了官就放飛自我,開始貪汙腐化甚至欺男霸女的。
此等局面,光靠著事後嚴懲根本管不過來。所以儒生們有一點沒說錯,一個政權需要有源源不斷產出人才的渠道,需要自下而上統一的治理理念,要達到這個目的,聖賢書還是得讀一讀。
但郭寧不會把培育人才的渠道放置在他人手裡,至少眼前不行。至於培育人才的方法和規矩,更必須得是郭寧自己說了算。
在確定霸府設立之地以後,他立即拍板,將國子監從中都移出,置於霸府直接管治之下。
胥鼎等人所見的,就是新設立的國子監。
這個國子監雖然剛剛開始營造,但有些設施卻是現成的,有些從無到有新建的建築也已經初見規模。令那傔從驚訝的是,在國子監裡,除了連綿的學堂,竟然還有校場,甚至還有一個在原有池沼基礎上擴建規模的巨大水池,水池裡還停了艘船!
“我大金立國以武,治國以文,講究文武之道並用。比如各地的都總管府和節鎮州,素以武將出任,兼理政務。既如此,武人須得通曉文治,文人須得諳習武備,有何不妥?”
胥鼎抬手比劃,向傔從們示意:“你們看,這片校區裡的學子,預定將有千人之多,文武各半。書生多由地方上鄉試、府試而來,照舊走得詩賦、策論、經義、律法的路子;而武人則純由軍中選拔忠勇敢戰之士。兩邊的學科有許多交錯之處,書生必須習練馳射、馳刺、行軍乃至戰史等等;武人也必須背誦經義,透過基本的數算、律法等測試。”
“這……這等做法,似為前代所未見?其實也不合大金的規矩吧?中都城裡難道沒有……”
“周國公要的人才,是能隨他治國平天下的人才;周國公要的規矩,是能助他治國平天下的規矩。這座憑空而起的霸府,就代表了周國公不受任何限制,強力實現自家目標的決意,誰敢違背?”
“至於大金的規矩……”
說到這裡,胥鼎苦笑了一聲:“當年大金太祖皇帝自混同江畔起兵,以滿萬之中播燎域中,肇建大國,那時候的大金有什麼規矩可言?近些年來,大金雜糅遼、宋,體制漸漸完備了,國勢卻反倒江河日下。若非周國公崛起,眼看著半個大金都要落入成吉思汗掌中。蒙古人的粗蠻兇暴之性、茹毛飲血之習,較之於當年的女真完顏部又如何?”
“周國公有天授之才,所見自是遠略,只恐引起物議,為偽帝所趁。”
“既然大金和蒙古的崛起,靠的不是規矩而是武威,誰又有資格告訴周國公哪一套規矩管用?周國公既然這麼辦了,三五年後手上就得允文允武計程車子數千人,有這數千人為子弟門生,什麼樣的物議壓不平?什麼樣的政略推不動?”
胥鼎撥馬往工地的方向走近些,繼續道:“況且,這國子監的作用,還不止在教授學子本身……你們看那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