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前九十分鐘,屬於好萊塢悲劇電影設定。

一步步抽走希望,看著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最後是一個轟轟烈烈的死。

主人公劉欣,年少時目睹了礦工父親的去世,決心征服那吃人的煤礦洞口。

當他終於準備就緒,裹挾著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政府的支援,回到家鄉,卻發現礦上的人物全都失卻了神采。

長期的增長停滯與惡化的市場環境,抽走了老同學李為民為煤炭事業奉獻終身的決心,磨去了礦長對未來的信心,給整座城市帶來陰暗的煤渣般的顏色。

劉欣向礦長說明自己的汽化煤改造計劃,得到的是不置可否的答覆…

消防隊長阿古力對於親身經歷的地火的恐怖描述,說明專案危險之大,甚至遙遠的BJ,也有人也在釜底抽薪,準備削減該專案的預算。

對技術極度自信的劉欣,不容回頭,與同學李為民,消防隊長合力搭建了一個實驗型煤坑,並親自點燃了第一把火。

火焰平穩的上升,就像慶祝的篝火,成功了!

不用下井也能挖出煤,劉欣父親的悲劇不再會上演。

礦長看到了這一切,打心裡表達了自己的感謝與慚愧。

然後故事急轉直下,由於李為民的不謹慎和利益面前的沉默,實驗煤坑與大煤場的細小通路沒有被封堵,導致地火燒遍了整個礦場。

面對紅色警報,劉欣呆若木雞,不知所措,沒有下過井的他不知如何是好。

所幸此時礦長站了出來,維持住了基本秩序,想方設法壓住火勢,隨著火情擴大,甚至不惜親手摧毀這個百年曆史的大礦坑…

然而由於溝通失誤,通風設施被拆除,最終引發了礦場的提前爆炸,一切拯救的努力都化為泡影。

事故導致了一場蔓延整個城市的地火,草木枯萎,地面過熱,持續了整整18年之久。

周黎明沒看《地火》的預告片,感覺很新奇…

整個故事很真實,男主角劉欣成長在礦區的他對煤礦事業有著特別的感情,但是他也有缺點,就是隻懂理論,並沒有參與到實務。

男二號,陳瀟出演的李民生是煤礦裡的高工,是劉欣的少年好友。

他通曉實務,但是因為煤礦裡工資實在太低,導致了他也有私心,對劉欣的冒險計劃並沒有加以阻攔,最終釀成了大禍。

草蛇千里,每一個情節都有鋪墊,人物每一個行為都有詮釋。

前半段是通常設定,以主角成功點燃煤礦,整套裝置開始運作為高潮;

緊接著,地火蔓延,地獄的大門被開啟,故事進入悲觀設定,直到收尾,主角投入礦洞,以身飼火為高潮…

尤其是災難的特寫,鏡頭清晰地記錄了一切:

瀝青的路面已逐漸開始融化,鏡頭裡凸顯了高溫所帶來的空氣中肉眼可見的熱量流動,幾乎所有的交通工具統統報廢,路上的車由於橡膠輪胎的融化全都以一種詭異的姿態和道路融為一體,由於地火所帶來的高溫,靠近地火發源地的地區已經開始了小型爆炸…

孩子的哭聲和軍隊疏散的廣播聲相互混雜,所有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畫面轉到了與人流方向相悖的解放軍,鏡頭一點點的推到其中一個官兵身上,逐漸聚焦。

然後拉遠,切換到看管劉欣的場景…

看到宛如地獄一般的地火蔓延,周黎明倒吸了一口涼氣——太真實了!

難怪說製片成本高達1.8億,確實能看得見的燒錢…

伴隨著地火蔓延,電影黑屏了,周黎明準備起身,然後熒幕重新亮起,色調變得明亮,是一群中學生過來體驗煤礦…

體驗結束,回到了明亮的大堂,客串的陳郝問道:“同學們,大家有什麼想法?”

“過去的人真難!過去的人真笨!”

“就是,汽化煤這種東西不是常識麼!”

陳郝收斂微笑,表情變嚴肅:“我們都學過《六國論》,裡面有一段: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大家應該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應該對這些先輩們保持敬畏!”

“希帕蒂婭,被教徒剝皮並燒死,無數女性和早起西醫,被教會屈打成招汙衊為巫術和魔女,還有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伏爾泰,塞萬提斯…直到今天,厚古薄今的反智主義和封建迷信依舊不時提醒我們,不斷向前的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很多科技在剛開始應用的時候,也只有被嘲笑的份…但他們為人類點亮了文明之光,而我們,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為未來鋪滿前進的道路!”

“好了,今晚回去每人寫一篇800字的作文交給我…現在跟我走,我們回學校…”

一群人上了門口停著的無人駕駛的大客車,不同的是,這輛大客車是懸浮在空中的,鏡頭轉移,是大全景——200年後人類城市…

人類住在太空城,交通工具全變都是懸浮的汽車…

與此同時,配樂變得激昂,旁白響起:

技術的進步必然伴隨著無數的試錯和犧牲。

我們這個故事的主角劉欣,也許只是千千萬萬為技術獻身的理想或實用主義者群體中的一個。

但正是千千萬萬個劉欣,用他們的成功或失敗,為技術最終的進步和突破鋪平了道路。

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人類不可遏止的天性。是智慧生命為了實現自己價值的有力體現。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大道之行,不問吉凶。感謝無數先祖篳路藍縷的開拓,吾輩當接過火炬,不斷前行!

看到這,周黎明有點目瞪口呆…

這…這是中國人拍出來的?

但細一想,只有中國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浪漫主義和現實苦難的交織,以及一種宏大的時代感和責任感。

浪漫的是科技的進步,以及科技工作者對科技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向,現實的是為此必須付出的巨大代價!

蘊含著對技術進步和人類歷史發展的宏大思考命題的作品,一首悲壯的文明史詩!

《地火》好到不像一部中國電影。認真看了看片尾字幕,足足列出了十幾家特效公司的名字,但四名特效總監都是中國人,分別是:魏明、丁燕來、徐建、趙浩強…

直到攝影指匯出現了一個老外的名字:羅傑·狄金斯。

總導演:郭凡,副導演王九舒、鬱剛、劉娜…都是一群新人!

緊接著出現了總製片,總監製沈旭東的名字,然後銀幕一黑,伴隨著旁白響起,銀幕亮起,是一個揹著包的男演員從地下城乘坐電梯前往地上,然後開啟運載車的過程:

‘太陽,位於銀河系獵戶旋臂,佔有太陽系總質量的99.68%。如今,太陽核心極度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為了生存,人類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計劃,驅使整個地球逃離至4.2光年外的新家園。計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類傾盡所有,建造一萬座驅使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和一萬座庇護人類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階段,圍繞赤道一週的“轉向發動機”相續開啟,驅使地球停止自轉,地球停轉導致滔天海嘯席捲全球,全球人口銳減近半。

第三階段,地球將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衝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階段,地球脫離太陽系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將用五百年的時間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並滑行一千三百年,隨後掉轉發動機的方向,再用七百年,進行減速。

第五階段,地球泊入目標恆星系,抵達新家園,成為目標恆星系的新行星。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儘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於星空之下!

這一絕望與希望並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這段話說完,鏡頭往下拉,是吳孟達的臉——韓子昂,戴著眼鏡,滿鬢斑白,表情嚴肅…

沒錯,《流浪地球》預告片…

周黎明突然有種被擊到的感覺——這幫人不是口嗨,玩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