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州的碼頭上,金吾右衛的指揮使和督軍,與羽林右衛的指揮使和督軍,新元素工程衛戍和實驗部隊的總督軍朱昭燮,一起簡單的碰了個面。

在朱昭燮的見證下,羽林右衛向金吾左衛說明了此次任務的目的,通報了攜帶的主要物品。

最重要的就是總計六枚原子裂變能量炸彈,簡稱為“原子彈”,代號為“茶葉蛋”。

按照朱靖垣前世的分類法,這六枚原子彈都是內爆式的原子彈。

類似“胖子”和“邱小姐”,整體外觀上就是圓滾滾的,所以代號就成了茶葉蛋。

由於大明有朱靖垣的指路,在槍式彈和內爆彈兩種原子彈基本設計選項之中,大明直接選擇了更加複雜但是效率更高的內爆彈。

不去探究深層的原子裂變邏輯,單純的從基本的裂變原理上解釋。

核燃料有一個臨界質量。

聚在一起的核燃料質量,超過自然狀態下臨界質量,內部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原子裂變。

進而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所謂的核爆炸。

不過這個臨界質量並不唯一,有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還有特殊環境下的臨界質量。

槍式彈的設計思路,就是利用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

將超過臨界質量的核燃料分成兩部分,放在類似封閉槍管的筒子兩端。

一端的核燃料做成中間有個圓孔的球體,另一端的核燃料做成契合球體圓孔尺寸的圓柱。

在圓柱型核燃料的後方裝上化學炸藥,發射的時候引爆這些化學炸藥。

當時的實際效果類似於火炮發射炮彈。

化學炸藥作為發射藥,燃燒瞬間產生巨大的燃氣壓力,推動著核燃料圓柱向前飛出。

狠狠地撞進對面的核燃料球中間的洞裡。

這樣兩塊核燃料就契合在了一起,總質量超過了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

於是最簡單的原子裂變核爆炸也就發生了。

原理簡單粗暴,非常容易實現。

只需要控制一部分化學燃料的爆炸,和傳統槍炮發射彈藥過程高度高度類似。

又像是在用錘子打鉚釘。

原本歷史上美利堅的第一枚槍式彈是“小男孩”,它的外形就像個完全封閉的短粗圓筒。

由於當時的情況格外緊急,美利堅要努力避免紅色露西亞直接參與日本戰場。

所以原理簡單的“小男孩”沒有做爆炸實驗,直接用在了實戰上。

槍式原子彈的缺點也很明顯。

核燃料總共就分成了兩份,或者可以說是兩大坨。

發射藥的作用僅僅是將兩坨燃料推到一起,爆炸近乎完全依賴於自然臨界狀態引發的核裂變。

所以製造一枚槍式原子彈,使用的核燃料的總質量必須超過其自然臨界質量。

燃料內部的裂變一旦發生,燃料球體就會被炸的四分五裂。

質量下降,核裂變也就無法繼續維持了。

所以槍式原子彈的絕大部分核燃料都會被浪費掉。

鈾在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是四十八公斤,美利堅的“小男孩”裝了五十一公斤的鈾二三五。

最終只有大約百分之一點五的質量,也就是七百六十五克發生了裂變。

總共釋放出了相當於一萬五千噸標準炸藥的能量。

其他絕大部分都變成了殘留物。

內爆式原子彈的設計思路,是將核燃料分成很多份,排布在球形外殼的內表面。

每一份核燃料背後,都要裝一塊化學炸藥。

引爆這種原子彈的時候,將所有的化學炸藥同時爆炸,將所有核燃料同時推向球心位置。

這樣能夠利用發射藥提供的推力,為聚集在球心的核燃料增加壓力。

讓核爆炸的能量不會立刻向外擴散,能夠讓裂變反應維持的時間儘可能略微增加一些。

這其實是常規炸彈爆炸的原理。

燃料在封閉的環境中燃燒,燃氣膨脹產生的巨大壓力,將所在彈殼撐的四分五裂。

在彈殼裂開之前,內部的燃燒都將持續。

雖然這個時間在人的感知中仍然很短,但是相比自然開放狀態下燃燒已經增加了“很長”。

更關鍵的效果,是這股壓力還能壓縮原子核和中子之間的距離,進而增加中子擊中原子核的機率。

基於這些原理,內爆彈使用的核燃料的重量,可以低於核燃料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

鈽在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是十六公斤,但是美利堅的“胖子”卻只裝了六點二公斤的鈽二三九。

最終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質量,也就是一點二四公斤的鈽發生了裂變。

最終釋放出了相當於兩萬噸標準炸藥的能量。

內爆式核彈的優點很明顯,缺點或者說是難點當然也很明顯。

關鍵是讓分散的核燃料,被炸藥推到球體中心的時間,能夠儘可能的接近。

按照美利堅的經驗,炸藥爆炸時間相差不能超過七毫秒。

這一來要求有足夠精確的計算力,知道要怎麼設計和佈置以及控制整個系統。

球殼的尺寸和曲率,核燃料的距離和分塊方案,引信和炸藥的質量和釋放的能量。

二來要求有有足夠的技術水平,要實現和確保所有核燃料能夠在七號秒內聚合。

讓炸藥和引信質量足夠穩定,讓球體的外殼足夠的均勻堅固,讓核燃料的分割和安裝足夠精準。

最基本的要求,傳統化學引信是不行的,最起碼要有電子雷管。

美利堅擔心這種設計能否真正成功,所以先在本土的沙漠裡面試爆了一顆。

內爆式原子彈雖然有困難。

但在二戰以後的技術工藝水平下,對於當時的大國而言也不算是太過困難。

而且這個設計思路還能繼續最佳化。

繼續減少裝藥量,繼續縮小原子彈的體型和重量,從幾千公斤縮小到幾十公斤重,可以一個人直接扛走。

內爆式原子彈可以算是核武器小型化的基礎。

美利堅最早的“胖子”的重量有四千五百多公斤,爆炸當量兩萬噸。

邱小姐只有一千五百公斤,爆炸當量卻有三萬噸。

因為邱小姐從一開始設計,就知道要按照正確的方向去最佳化重量了。

大明也有朱靖垣的經驗,工程管理方式也類似。

大明的新元素工程,從一開始就是直奔內爆式原子彈而去的。

槍式彈相關情況,僅僅在理論研究階段出現,沒有進入實際設計和生產階段。

現在大明新出爐的這批“茶葉蛋”,重量都直接控制在了兩噸以內。

大明現有的輕型艦載攻擊機都能帶得動。

也就是說,它們甫一誕生,就已經具有很強的實戰意義了。

在前世的1953年之前,美利堅服役的MK4型原子彈,只能算是“胖子”的最佳化版。

投擲重量高達四千九百公斤,只能由當時的B29轟炸機攜帶。

MK4型原子彈一共生產了大約550個,戰略值班B29轟炸機只有三十五架。

在1953年之前,美利堅的原子彈,其實都只有相對有限的實戰能力。

當時它們在事實上也只能用於對付日本這種中小國家。

對於紅色露西亞和賽里斯這種大國,這些原子能武器和載具是有心無力的。

一旦在戰爭中使用,反而會將局勢拖到無法挽回的境地。

所以在高麗半島戰爭上他們其實不敢用。

1952年服役的MK5型原子彈,重量降低到了一千五百公斤以內,實戰能力大幅度增強了。

大明的“茶葉蛋”已經接近了美利堅五十年代的水平。

當然,最為重要的問題,還是要確保它們能夠真正的正常爆炸。

護送“茶葉蛋”的羽林右衛的人員,與負責港口管理的金吾右衛人員完成了通報。

然後將四個盛放“茶葉蛋”的專用貨倉繼續留在船上。

將兩個貨倉小心翼翼的轉移下來,裝上了碼頭內部的專用運送列車。

每一枚“茶葉蛋”的重量只有兩噸,但是都單獨安排了一個專門設計的集裝箱。

羽林右衛留下一部分人員,繼續在碼頭和船上守衛。

另一部分人員隨同朱昭燮登上“茶葉蛋專車”,護送兩枚茶葉蛋前往內陸試驗場“煮蛋”。

列車保持六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朝著天南大陸的內部內陸前進。

鐵路兩側的景象,從沿海溼潤的林區,慢慢過渡到草木稀疏的荒原,最後進入了荒涼的戈壁大漠。

大明在天南大陸最重要鈾礦礦場,也就在這條鐵路的旁邊。

開採出來的礦石,也是從這條鐵路運輸到港口,然後裝船運往新天府使用的。

列車穿過了礦區之後,又在沙漠內行駛了八多公里。

最終,抵達了距離南安州港口近千公里的內陸,非常靠近整個天南大陸最中心的位置。

在這片最為廣闊的大漠裡面,有一片孤零零的建築。

這裡不是羽林左衛的正式駐地,而是一個最前沿的試驗指揮中心。

列車抵達之前,羽林左衛已經收到提前的告知,相關人員已經做好了試爆前的準備。

列車抵達的時候,試驗指揮中心已經是一片肅殺之氣了。

全副服裝計程車兵值守在各個關鍵位置,負責測試的相關工匠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等待。

在朱昭燮的見證下,護送“茶葉蛋”過來的羽林右衛,與駐守在指揮中心的羽林左衛完成了交接。

工匠們開啟運送“茶葉蛋”的集裝箱,對貨物本身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檢查。

確認所有情況全部正常後,基地繼續保持警戒狀態。

羽林左衛將一枚茶葉蛋停放在實驗中心,另一枚裝上了專用的越野卡車。

一隊衛兵護送一批工匠,乘坐其他的客車跟隨卡車,前往指揮中心西北方向兩百公里外的地面試驗場。

朱昭燮也跟隨試驗隊伍一起前往,他要親自參加所有的試驗任務,好給朱靖垣報告。

第一枚原子彈將在專門的試驗檯上引爆。

試驗檯一個專門建造的鐵塔,高度是一百零八米,是煮“茶葉蛋”的“爐架”。

車隊抵達試驗場之後休息了一天,同時確認現場前幾天的風向和氣候資訊,以及對未來幾天的評估。

再次檢查茶葉蛋和現場的人員和裝置,然後將“茶葉蛋”吊裝到“爐架上”。

茶葉蛋吊裝完成,接通所有的控制線路,除錯好觀測和記錄裝置,已經是大半天過去了。

朱昭燮做完所有的工作後,在當天下午親自拍電報,向大明皇帝說明情況。

大明皇帝朱靖垣收到訊息之後,簡單的回覆了一句話:

“既然爐灶都準備好了,那明天一早就下鍋吧,記得文火慢燉,不要著急。”

第二天早朝之後,朱靖垣直接去了爺爺朱仲梁的住處。

朱仲梁今年已經八十歲了,放在後世也算是真正的老人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壽星了。

朱仲梁作為曾經的大明皇帝,從小都有妥當的鍛鍊和保養。

身體比一般人好很多,比喬治三世也好很多,而且精神狀態一直很不錯,生存的慾望很強。

在晚上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過去很難治療的病症現在都能解決了。

朱仲梁現在的身子骨還算硬朗,雖然已經不能像是六七十歲的時候那樣到處跑了。

但是自己在院子內外活動,或者是乘車短途旅行,都還是完全沒問題了。

朱靖垣見到朱仲梁的時候,老爺子正在院子裡面散步。

朱靖垣下意識的想要去攙扶,老爺子下意識的想要甩開,想要表示自己能自己走。

不過這個念頭一閃而逝,就讓朱靖垣扶著了自己的胳膊:

“這麼早特地來找爺爺,是有什麼好訊息嗎?”

朱靖垣笑著說:

“茶葉蛋上鍋了。”

朱仲梁頓時就瞪大了眼珠子:

“真的!”

朱靖垣輕輕點頭:

“我已經讓他們點火了,無論成功與否,今天都會有訊息。”

朱仲梁長長的吐了口氣,搖頭晃腦的唸叨著說: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啊,告訴你爹了嗎?”

朱靖垣說:

“我這得先來跟您說,然後再去找爹啊……”

朱仲梁下意識的想要讓朱靖垣過去,不過話到嘴邊又改了口:

“我給他打電話,讓他直接過來我這裡,咱們爺仨在這裡一起等訊息……”

與此同時,遠在萬里之外的天南大陸的試驗場上。

朱昭燮收到了朱靖垣的回覆之後,在第二天清晨就開始執行實驗任務。

再次確認“茶葉蛋”的狀態,再次確認連線線路的狀態,再次確認觀測裝置的狀態。

以及用於承受爆炸的實驗物件的狀態。

在試驗檯的周圍,在不同的距離和方向上,被專門建設了各種結構的房屋。

擺放了各種型別的車輛,各種軍用和民用的機器裝置,以及各種型別的大小動物。

與他們共同佈置的還有各種記錄和觀測裝置,以及持續工作或者遙控使用的攝像和拍照裝置。

大明已經有了早期的電視直播技術,可以將現場拍攝的錄影透過線路傳到後方。

上午九點鐘,最終的部署和檢查完成,開始進入清場環節。

現場的所有人員收到了撤退命令。

在試驗場外十六公里的前沿掩體內內,工匠們盯緊了這種觀測和記錄裝置。

還有一批專門的軍用攝影師,將準備拍攝下這次實驗現場的情況,包括照片和錄影都要存檔。

上午十一點,直升飛機巡視實驗現場,確認十公里範圍內沒有殘留的人員。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最後的起爆命令。

這個命令也要大明皇帝來下,其他任何人都無權擔當責任。

中午十二點,朱昭燮與羽林左衛指揮使和督軍一起連忙,再次向京師傳送最後請示電報。

朱靖垣正陪著爺爺和父親一起吃午飯,收到訊息之後直接回應可以點火。

朱靖垣回覆的命令,再次經過了總督軍朱昭燮,現場的羽林左衛指揮官以及督軍的共同確認。

下午一點鐘,在格外緊張的氣氛之中,指令員按下了起爆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