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想當二道販子而不得的豪商巨賈(三更)
章節報錯
不過很快,他們自然也看到了阿里,其中最年長的海商大步上前來,朝著那阿里打起了招呼。
當聽聞他是來自於麻羅抹的海商,乾脆就將很敞亮地說起了他們的計劃。
“我們幾個一共有八十條船,差不多三千人,若是阿里你願意的話,那再加上你,我們一起……”
聽到了這位叫費薩爾的海商之言,阿里頓時瞳孔一縮。
哪裡不明白他們這是想要吃獨食的節奏,畢竟能夠橫渡萬里汪洋,來到大宋這裡做生意的,就沒有不心狠手辣的。
別看他們現在是海商,說不定他們手裡邊的貨物,甚至就連船都是半道洗劫來的。
在這汪洋大海之中,亦商亦盜再正常不過。
就在這個時候,其中一位海商的通譯,正朝著這邊大步行來,很快就來到了近前。
“東家,東家,你快看看這個吧?”
費薩爾正是這位通譯的東家,看到對方十分急切的模樣,只能按捺住不耐上前詢問何事?
“這是《江南商報》,這上面說,一個月之後,就會在這杭州舉辦杭州萬物商品博覽會。”
“《江南商報》……”費薩爾接到了手中,好歹經常往大宋跑,對於大宋的文字也能認得,仔細地掃了幾眼,便看到了那醒目的大標題。
一旁的那位通譯還特地提了一嘴道。
“東家,這《江南商報》雖是新出現的東西,不過我聽那位賣報紙的說,這《江南商報》會在大宋兩浙路以及福建路一帶發行。”
這話一出口,費薩爾等一干正準備玩點陰招殺招的蠻夷海商瞬間臉色一變。
紛紛湊上前來,看向那費薩爾手中的報紙,大夥也都已經在跟大宋的交流之中已然初通文墨,自然也認得那上面的內容。
“……兩浙路,還包括福建路,那,那這樣一來,豈不就是除了廣州市舶司之外。
宋國的泉州,明州、溫州這幾個市舶司都能知曉這個訊息?”
“那我們……”
“這,要不,我們直接拿財物把這《江南商報》給收了?”
“可你知道這《江南商報》是哪裡出版的嗎?”
“鄧通譯,辛苦你再跑一趟,算了,我們一塊去看看這杭裡邊裡,可有人知曉這《江南商報》到底是哪來的。”
#####
《江南商報》的源頭是蘇州,這一點很快就確定了。
但有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大宋的外交對於這些異國之人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
就像杭州市舶司這裡就有著嚴格的規定。自來海外諸國蕃客將寶貨渡海赴杭州市舶務抽解,舉民間交易,聽其往還,許其居止。
但是,你們只能在杭州城外劃定的番坊中居住,哪怕是你們這些蕃商想要到其他城市去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需要有人擔保,證明你們是去做生意,手續相當繁瑣。
所以哪怕是他們知曉了《江南商報》是在那蘇州,根本就很難短時間去收購。
費薩爾與阿里等人面面相覷,除了長吁短嘆之外,卻也無計可施。
不過作為唯利是圖的商賈,硬的來不了,軟的手段還是有的。
就像阿里,決定最短的時間之內,將自己船中的貨物全部售出,然後立刻南下明州港,去那裡找一些相熟的海商借貸。
畢竟想要掃貨,手裡邊得有足夠的資本才成,就在這些初到杭州的蠻夷海商,見識到了杭州這一商品市場的獨特魅力之後。
已然開始蠢蠢欲動,各種算計與操作之時。
《江南商報》也僅僅只是落後杭州數日,又或者是十餘日的光景,便在那諸市舶司所在的城市隆重登場。
直接就吸引了那些在諸市舶司搞貿易的那些蠻夷海商們的注意力。
就連那些兩浙路以及福建路的大宋商賈們,也都紛紛兩眼一亮,起了心思。
畢竟大宋的商賈又不是單打獨鬥,互通有無這是常態,亦已經透過各自的渠道,知曉了那杭州市舶司那裡可是準備了不少的好寶貝。
重點,這裡需要劃一個重點,不少的好東西都是從那蘇州織造廠搞過來的。
既然如此,大夥還不如直接先躥去那蘇州,看看有沒有機會提前攔截。
然後當個二道販子,轉手販賣給那些蠻夷海商,也不是不行。
總而言之,隨著那杭州碼頭上的商品展覽館一天熱鬧超過一天。
那通往杭州的陸路與海路,也越發地顯得喧鬧起來。
至於蘇州那裡,的確有這些商品,可惜,他們都是杭州萬國商品博覽會指定供貨商。
所以,在杭州萬國商品博覽會開幕之前,誰也甭想從那蘇州織造廠,以及旗下的那些工廠裡邊買到一匹布,買到一件成衣……
#####
自然也不是沒有人想要走歪門邪道,不管是想要賄賂,還是想要走其他的路子。
結果才發現,那蘇州織造廠等一干工廠的靠山,正是那位平定江南朱氏之亂的神童狀元高璋。
這讓一干來自於兩浙路以及福建路的豪商巨賈們,只能暫且息了這份心思。
這位十一歲成為狀元郎的神童狀元可是剛剛才平定了江南朱氏之亂。
在整個江南,可以說甚得人望,至於蘇州一事,已經有不少的百姓都給這位才十二歲的神童狀元立下了生祠,香火供奉。
在蘇州,在兩浙路都有著極高的聲望,更何況,昔日那位朱氏父子,自己等人都招惹不起。
這位狀元公可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那朱氏父子的勢力連根拔除。
所以,一干豪商巨賈,即便心中有怨,最終還是老實了下來,安安心心地等待著那杭州萬國商品博覽會。
對於蘇州城內發生這樣的事情,高璋自然瞭如指掌,只不過,這樣的事情,還用不上他來出面。
他正忙著更加重要的大事情,那就是擴建蘇州福山鎮的江南造船廠。
這裡原本就有造船廠,而且還正是那朱家的產業,只不過現如今,已然成為了開封金屬工坊下面的產業。
畢竟高璋就是負責處理戰後資產的宣先制置使,又是蘇州知州。
可以說,那朱家的產業,高璋自己都會先好好地捋一捋,覺得合適的,就會左手交右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