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看了一眼吳執中,又看了一眼那眼巴巴看著自己的童貫。

心中哪裡不明白,童貫這廝分明是想要蹭一蹭出使的功勞。

功勞……出使遼國……官家趙佶眼神直勾勾地看著童貫,突然腦子裡邊閃過了小高站在跟前玉樹臨風,從容不迫的翩翩風姿。

倘若便是那遼國天子,也必定會被自己愛徒的氣度與魅力所打動吧?

若是出使這一趟,那不就等於是再立新功,如今他是三品翰林學士。

立下了功勳之後,那麼讓他成為執政,豈不就是輕而易舉之事?

此刻,不論是吳執中、王寺卿,還是那童貫,都甚是緊張地看著這位明顯在走神的官家。

只是當看到了官家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喜色,吳執中與那王寺卿的臉色頓時開始變得難看。

而那童貫已然面露期待,看來,官家已經心動了。

可下一刻,官家突然冒出來的話,直接就讓童貫表情僵硬在臉上。

“此事,待朕好好思量思量一番再言。”

“官家聖明。”吳執中與那王寺卿則心中暗喜,趕緊納頭就拜,好好好,昏君偶爾也會有腦袋不昏的時候。

趙佶看到了吳執中與王寺卿的神色變化,自然也注意到了那童貫的表情。

“童貫,你莫要忘記了,朕將那籌建參謀院之要務盡委於你。”

“如今其餘諸事,都可以先放一放,儘快將那參謀院籌建成型,也好發揮其功效,方不負朕對你的一片期望。”

聽到了官家這番言語,童貫雖然有些失望,卻也明白,自己這位參謀院使。

怕是在參謀院事務完全釐清搞定之前,怕難有再建新功的機會。

不過,一想到參謀院使,可是堂堂正二品,自己能捨得下嗎?

舍不下這正二口參謀院使的童貫只能老老實實朝著官家一禮表示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早日籌辦好參謀院。

#####

看到吳執中這個老厚臉皮屁股挨在蒲團上就沒有起身的意思,那邊已失先機的童貫也就懶得再留,告辭而去。

而這邊王寺卿原本也還想要磨嘰,可是看到吳尚書頻頻遞來的眼色,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告辭而去。

看到那王寺卿已然離開了視線範圍之後,官家這才朝著吳執中幽幽一嘆。

“吳老愛卿,你可知曉,朕這幾日,當真是彷彿又看到了昔日小高在朕跟前第一次揮毫潑墨,寫出瘦金體的場面。”

這話聽得吳執中眼皮一跳,不禁好奇地追問道。

“官家何出此言,莫非那小狀元公又弄出了什麼奇事異聞不成?”

“楊戩,你且拿那天朕與小高併案而作的五言絕句,給吳老愛卿看看。”

楊戩恭敬地應了一聲,快步而去,不多時,就拿來了一個檀木盒子,開啟之後,從裡邊取出了兩張宣紙,擺放到了吳執中的案頭上。

“這,這,這……”吳執中呆愣愣地看著那兩張不論是書法風格,還是字跡都難辨高下的五言絕句。

重要的點是,這兩份五言絕句,一份上籤的是官家的花押,另外一份則是籤的神童狀元小高的名字。

“這是官家與狀元公同觀此畫作,同時落筆而得的佳作……”

聽得楊戩之言,吳執中看了一眼那幅猶自懸掛於亭中的畫作,又看了一眼跟前兩幅書法作品,難以置疑地連連搖頭不已。

“這,這根本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世間居然還能有如此奇異之事?”

“是啊……若非是朕乃是親歷此事,怕也會如你一般,覺得世間怎麼可能會有如此神奇之際遇。”

已經在內心反覆回味了無數次的官家趙佶終於找到了一個相當適合的傾訴物件。

將他那天畫完了這幅畫作之後,心有所感,便準備搞一首詩句來搭配這幅佳作。

恰巧小高與自己愛女過來尋自己,趙佶就讓那小官與自己一起為這幅佳作配詩句的神異場面全描繪了一遍。

特別是當聽到了那官寫描述自己剛剛寫完上闕,就正好親耳聽到愛女念出上闕,回頭這才驚覺,愛女唸的是小高剛剛寫出來的詩句。

吳執中聽到了這裡,第一個反應就是昏君在吹牛逼。

第二個反應就是,他這麼吹能有什麼鳥用?

現在,把第一個和第二個反應都撇開之後,再聯絡起當初高璋一夜便能熟練地掌握瘦金體之奇事。

最終,愣了許久的吳執中,給出了一個,最靠譜也是最切合實際的結論。

“當真乃天授之神異也……”

#####

君臣二人,亦是蹲在一起唏噓不已,當聽了官家趙佶講述起了那小高創作這首五言絕句的心路歷程。

看到跟前官家趙佶那副慈祥得令人頭皮發麻的模樣,吳執中當真很想問一問高璋這個小厚臉皮。

這麼厚顏無恥到令人尷尬的馬屁,真的就是你心中所思所想不成?

不過,吳執中也僅僅只是想一想罷了,畢竟他也巴不得這位才智驚天下,願意為大宋革故立新,五百年才出現一回的不世奇才。

與這位官家的關係越親密越好,最好是蜜裡調油,情同父子,令官家溺信於小高璋是最好的。

也唯有如此,才能夠令官家,願意走上正道,而不是被那幫子奸佞倖進之臣給拐到邪道上去。

就在那吳執中正胡思亂想之際,就聽到了官家開口言道。

“方才老愛卿你與朕言及出使遼國之事,朕在這裡思量了半天,倒覺得,小高是一個極佳的人選。”

“若是能夠出使遼國全功而返,到了那個時候,朕也才好讓他成為執政。”

聽到了“執政”這個稱謂,吳執中的眼皮都一陣狂跳。

抬眼看向這位一副很理所當然模樣的昏君,啊不……是英明之主趙佶。

所謂“執政”,在大宋而言,指的是樞密院主、次官與參知政事這幾個在大宋極其重要的官職,同稱“執政官”。

而宰相與執政官又合稱“宰執”,而按大宋的常規,想要成為執政官。

絕大多數都是由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和御史中丞這四個職位升遷過來的。

可見其乃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最佳過渡職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