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開場演講(1/4)
章節報錯
“由廣電、14家媒體聯盟、天美傳媒主辦,豆瓣、微博、貓眼等協辦的華語電影金梧桐獎於今年三月開幕…
評委會成員有巴拉巴拉。
據組委會介紹,‘金梧桐最大兩個特點,一是評選過程公開,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獎能讓所有人滿意,但只要程序正義,結果就是公正的。
我們按照既定規則進行,杜絕任何有違規則的行為。’
‘二是嘉賓多,邀請了張藝某、王佳衛、鞏利、章之儀、成龍、梁佳輝、周星馳等等。’
‘另外,金梧桐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4個獎項。初入圍影片由豆瓣、微博、貓眼提議,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入圍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五部影片;
第二輪,由電影節十三大協會專門投票,選出最終獲獎者!’
‘電影頻道全程直播…獨家合作網路平臺PPTV…’
這則訊息一經公佈,立馬引發了大量討論…
雖然沈旭東從沒公開說過金馬獎、金像獎的壞話,但大家都知道他看不上這倆獎項——從出道開始就沒參加過…
儘管金馬獎各種示好,給了他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影片獎項,他也沒有感謝過…
然後,突然冒出來了金梧桐獎!
而且叫華語電影金梧桐獎…
關鍵,看程式…這個叫行業協會獎,完全按照奧斯卡的標準打造…
除了初入圍影片…
為什麼要按照豆瓣、微博、貓眼提議呢?
沈旭東解釋:“這三家網站,每一年的高分電影都有幾萬~十幾萬人打分…我們相信觀眾的眼光!”
……
街道兩側有專門的交通管制…
這條路是去年修建的,很寬敞…
車子停在了象山會展中心門口。
紅毯已經鋪好了,約40米長,9米寬。
其實國外的紅毯都很短,像戛納只有20米…一般30秒~1分鐘屬於可接受範圍,範小胖走了3分鐘,馬蘇6分鐘…
都是人才啊!
這條紅毯直鋪到大門,盡頭要上幾級臺階——沈旭東的位置…
左側是媒體席,每個席位非常窄,一般帶攝像機的佔兩席,拍照的佔一席。右側有個小觀禮臺,是幸運觀眾坐的地方。
上紅毯之前,禮賓車不可能一長串等著,所以在下車處搭了間屋子。
裡面佈置妥當,作為臨時休息區。
參考的是戛納電影節形式…
沈旭東是下午三點到的,媒體已經來了,長槍短炮;
影迷、粉絲們聚在廣場上,等著自己的偶像駕臨。
警察和安保如臨大敵,絲毫不敢懈怠。
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跑來跑去,也不知在忙什麼…
可以理解,畢竟第一次辦這個,沒啥經驗…
沈旭東先上了個廁所,然後跟著工作人員吃了點東西,還跟領導還有評審圖的幾個導演們扯了一會淡…
5點一到,紅毯儀式正式開始…
紅毯可謂是熠熠生輝…
張藝某、成龍、周星弛、馮曉剛、王景、周潤發…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大牌都接到了邀請,甚至連劉得華都受邀過來了。
不快也不慢,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大部分嘉賓都已亮相,最後一組是評審團。
第一屆評審團,7個人,許安華、江聞、婁燁、張曼鈺、梁佳輝、曹保平還有吳思遠,評審團主席是吳思遠…
這個評審團只能決定最終入圍名單,但也是評審團!
一群人上臺階,沈旭東上前招呼:“辛苦諸位。”
“今晚愉快。”
……
頒獎禮如果只頒獎,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結束。
肯定要穿插一些節目。
開場少女時代唱了兩首歌,然後主持人黃博上場…
第一個環節,領導講話。
再怎麼自由操辦,也頂著總局的名字——領導講話是必要程式。
上場的是張洪森副局長。
沈旭東挺喜歡張洪森的,這位分管電影,而且懂電影,業內稱他‘第一影評人’,哦,他也是編劇出身,代表作《車間主任》、《大法官》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張局說了三分鐘左右,然後黃博邀請沈旭東做開場演講。
沈旭東拿著話筒,輕輕揮手,開口道:“其實要追溯華語電影,第一個行業高峰期,在上海。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一1937年。
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
在技術上,初期裝置使用和攝製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誌,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一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後來,戰爭爆發,大批的電影人南逃香港,促成了第二個行業高峰,香港電影最初的人才儲備!”
“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電影開始嶄露頭角,逐漸成為亞洲電影的重要中心。這個時期,香港電影開始大規模生產電影,湧現出一批才華橫溢的導演和演員。”
“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香港電影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創新的拍攝技巧贏得了廣泛讚譽。武俠片、喜劇片和警匪片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三大支柱。”
“到90年代初,香港電影進一步發展壯大。這個時期,香港電影產量達到了頂峰,每年製作的電影數量超過300部。同時,香港電影也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別是動作片和武俠片。”
“香港電影衰落的標誌是美國拍出了《侏羅紀公園》,在此之前,全球的電影都差不多,一個題材火了,抄襲就完事了。但《侏羅紀公園》是真抄襲不了,沒這能力。
電影不再是幾個演員,幾臺攝像機,再加上編劇,導演就能完成的了,比的是工業實力!”
“此後,香港電影逐漸丟掉了本土以及東南亞市場。”
“為什麼丟掉?”
“我跟王景、黃百銘都聊過這個事,他們說是因為臺灣市場丟失…但臺灣市場只是放開好萊塢電影,並不存在不引進港片…為什麼臺灣人突然不愛看港片了?
根本原因就是:90年代初,以《終結者2》和《侏羅紀公園》為代表的好萊塢電腦CG大片徹底興起,不止是臺灣觀眾,全世界人民都愛看這種片!”
“香港電影失去了最為重要的買家臺灣市場,以及整個東亞以及東南亞影市,此時的內地院線市場還沒爆發,碟市則被各種盜版商壟斷…此外,還有人才外流與青黃不接,跟風濫拍帶壞市場等等…”
“為什麼要說這個?我就是很奇怪總有人說什麼香港電影衰落是因為迴歸…是因為CEPA簽署…難道沒有CEPA,香港電影就能維持原來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