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能得仁這個稱號,自然是能聽進意見的。當他發現很多臣子的意見與自已最初自己的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會忍不住在想,難道是自已錯了嗎?

這麼多的臣子,這麼多有學問的人竟然想的都和自己不一樣,那結果似乎只有一個,我錯了。

說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也好,還是性格本就如此也罷,總之這一會的趙禎心中完全沒有了主意。

見了這些大臣,聽了他們的話,感覺說的再理。

回頭又見了那些大臣,聽了他們的話,同樣感覺到很有道理。

一來二去間,變得猶豫了起來。直到遼國的使臣到了汴梁城,大宋朝堂之上,關於這件事情還是沒有一個定義。

遼國的使臣,一路急匆匆而來,這一次他們因為輕敵,吃了大敗仗。現在蒙騎並沒有撤回去的意思,相反還有不斷向遼國腹地深入之意。

為了把這些惡狼轟走,使臣來到大宋之前,得到的旨意是隻要宋人可以出兵,他們可以適當做一些讓步。

但當使臣真的來到了汴梁城,一住進驛館的時候,不等他去見大宋皇帝,一些個大宋臣子就主動找上門來,主動問詢起遼國願意付出什麼代價的事情。

這就相當於你想買一樣東西,正想著人家會賣怎樣一個高價,接下來你怎麼侃價的時候,人家賣主就說了,你要要的話,可以給你便宜點,價格好商量。

一時間賓主易位,反倒讓這位遼國使臣心中有了數。等到第二天一早,見到大宋皇帝趙禎的時候,絕口不提遼國會付出什麼代價,只是以唇亡恥寒為由,訴說著如果宋人不派兵幫助遼國,遼國被蠻蒙打敗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惡果等等。

遼人竟然不願意付出任何的代價,就想讓宋人出兵,這個結果讓趙禎十分的不滿。

富弼與包拯前幾日,聯絡了一些有識之士再一次進宮見駕,擺道理講形勢,多少說動了趙禎。

尤其是他們拉來的強援有宰相賈昌朝和樞密副使韓琦,加大了他們這一方的籌碼。

韓琦就不用說了,曾在西軍任過職,也是用血性和知兵之人。雖然說因為范仲淹被罷官的事情,所謂的範系已然是分崩離析,但同樣因為新政過早的結束,反而不管是韓琦還是富弼都沒有受到太多的牽連。

若按照正常歷史走向的話,他們早就因為新政失敗的原因,被貶出了汴梁。

範系沒有了,韓琦與富弼的關係也出現了一些的裂痕,尤其是後者與蘇石的關係似乎很不錯,這更是讓前者生心怨恨。

但這影響的只是私人情感,涉及到國家大事時,他們頭腦還是十分的清醒,不會因此而耽誤了國事。

宰相賈昌朝,並未有入西軍的經歷,卻也有任過樞密使的經歷。加上他為人還是十分的睿智,也認為這是一次強大宋朝的機會。辦好了,至少宋在遼的面前就不用在自稱小弟,這便在富弼與包拯拜訪之後,跟著一起來了。

之前富弼他們都未勸動趙禎,還是賈昌朝瞭解仁宗,提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看遼國使者怎麼說,如果他們上來就表示可以讓出一些好處給大宋,甚至可以減免每年的納貢,那就證明遼人急需大宋的幫助,這個時候,就可以提要求。

反之,若是遼國使者口氣強硬的話,那便可以考慮其它的事情,再從長計議。

趙禎認為這個提議很不錯,便一口答應了下來,想著先試探一下遼國使者的態度再說。卻不成想,這個訊息提前被文彥博知曉,他這就派人先一步去了驛館。

遼國使者的態度讓趙禎有些失望,他也就自然的放棄了富弼等人的提議,開始在王德用和文彥博兩種提議中搖擺。

“怎麼可能,怎麼會這樣?”

包府之中,包拯在書房見到了前來通傳訊息的富弼,一臉的不可置信。

“不知道,或許是遼國還當自己是大哥,又或許,有人從中作梗吧。”富弼這一會是一臉的失望。

與蘇石談過之後,真以為這是一個大宋強大起來的希望與契機,卻沒有想到,臣子不一心,各有算盤之下,大好的局勢下竟然還是無法掌握主動之權。

“哎,有時候心真是累了。這陣子跑來跑去,老毛病都犯了,我準備告病幾日。”富弼嘆口氣,有些灰心的說著。

就在得到訊息之後,富弼又去宮裡求見趙禎,但這一回,連官家的人都沒有見到。

這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富弼又如何不清楚?

官家這是不準備採納他們的意見,不然的話,豈會連人都不讓見。

不見趙禎,縱然有再多的話,你又說給誰聽?

富弼累,主要是心累。

“也好,休息一陣也好,老夫倒要看看,那些人能折騰出一個什麼結果。”包拯沒有再勸,勸了也是無用。他又何嘗有什麼辦法呢?

......

天佑衚衕,蘇府。

蘇石也在關注著這件事情,有關官家態度轉變的事情,他很快就知曉了訊息。

相比於其它人而言,蘇石失望是有的,但並不是太過失望。

原本蘇石就沒有把大宋強大起來的期望放在趙禎的身上,他看中的是趙曦。

趙禎身邊的老臣太多了,能左右其意見的人也太多了。

蘇石雖然也重要,但不過就是一個取款機般的存在而已,真要說到政治身份,那幾乎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蘇石終還是太過年輕,加上又非是靠著科舉之路上位,真想要獲得現在這些大臣們的重視,困難會很大。

既然如此,那為何一定要把精力花在趙禎的身上,先猥瑣發育,想辦法控制了大宋的商業,最終靠著資本的力量來奪取一定的話語權才是他現在要做的事情。

直等到大宋的經濟都離不開自己的時候,趙曦也長大了,那個時候,蘇石才會真正的站到前臺上。

現在,時不時把自己的強國霸國理念傳給趙曦就可以了。

但蘇石知曉,即便是這個目標都有些困難,無它,趙曦的老師李迪是不主張出兵一戰。在這一點上說是他受了文彥博的影響也好,還是他看到了大遼的衰敗也罷,總之他教授趙曦時,教的就是把自己做好,像趙禎一樣對百姓施以仁政,這樣就可以座看天下風雲變幻。

甚至他是堅定的武將威脅論者。

總是認為武將一旦給其太大的權力,就可能會失控。在他當宰相這些年前,被他打壓下的武將可不在少數。

李迪有自已的想法,站在他個人的角度,站在大宋如今文強武弱的大勢來看,並不能說是錯。

蘇石自也無法反駁,只能期望於有一天李迪老了,蘇石就可以接其班來影響趙曦。

“也罷,反正是白得的一個機會,沒有抓住就沒有抓住,當他根本就不存在,沒有出現好了。”蘇石倒是想的開。

歷史上也並沒有在這個時期遼對蒙出手,還大敗的事情。

這根本就是蘇石出現之後,給改變的。

即是原本就不存在,失去了也只是感覺到可惜,但不會動搖大宋的根本。

不失根本的大宋,就還有再站起來的機會。

但蘇石卻不曾想,機會他們沒有抓住,有些人卻抓住了。

蘇石只是以為,機會沒有抓住,大宋應該還是那個大宋。但有人卻藉著這件事情打起了他們的主意。

......

遼國派往西夏的使者一到了興定府,大將軍沒藏故音便帶著三萬鐵騎出府而去。

在他們的身後,還有五萬西夏步兵跟隨而出。

原以為宋遼兩國會聯盟,會針對他們西夏做一些什麼,卻不想,等來的就是遼與蒙之戰,結果還是遼大敗。

好戰的西夏,就像是野獸聞到了血腥味,自是不會放棄這般好的機會。

他們出兵了,幾乎是遼使一到便出兵,這足以說明他們早就下定了參戰的決心。

訊息很快傳回到汴梁城後,朝堂之上,眾大臣們竟然一個個彈冠相慶。

不為其它,西夏參戰了,接下來就會是遼、西夏、蒙三方大戰,如此一來,各方必有損失,大宋就可以當一個漁翁,來一個坐山觀虎鬥,盡享太平的日子。

三方大戰,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有損失是一定的,這就等於大宋未出一兵一卒而削弱了敵人,難道這不值得慶賀嗎?

就在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一臉高興的模樣時,臣子之中,已經是樞密副使的包拯手持芴板站了出來,“陛下,西夏出兵於遼,必要經過我大宋之地,所謂防人之心不可有,我們應該有所防備才是。”

包拯這一喊,頓時將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等到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後,當下就有人一聲冷哼而站了出來,“包相公,你還是想要大宋參與這場戰爭之中嗎?”

站出來的人名叫顧金,從三品戶部侍郎。

顧金看起來是戶部的人,但實際上他能走上這個位置是由趙允讓推薦得來。正因為此,看到包拯站出之後,他第一個便出聲抨擊。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