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生死(上)
章節報錯
書房門外的侍從得了郭寧的命令,按刀大步而行。
沒走幾步,郭寧把他叫回,拍了拍他的胳臂:“不必去了,醫官自有他們的一套,讓他們慢慢來吧。”
定海軍如今的局面,看似跨有遼海五州,兵強馬壯,風光無限。但這局面,建築在一個關鍵上頭。這關鍵,便是楊安兒的存亡。
天下有識之士,所見略同。梁詢誼來到山東才幾天,就已經看出了這一點,定海軍內部的聰明人,自然看得更清楚。皆因這個局面本就是郭寧一手造成的。
在郭寧眼中,楊安兒所部,既是為王前驅的棋子,也是阻斷朝廷與定海軍直接接觸的盾牌,更是切斷大金與宋國淮東方面的陸上交通,迫使中都朝廷不得不依賴海上走私貿易的好夥伴。
為了確保楊安兒把他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郭寧甚至在密州一帶展開與紅襖軍的貿易,用相當划算的價格,賣給了他們不少的武器和糧食。
但是,如果楊安兒所部發揮不了作用,郭寧也會毫不猶豫地將之拋棄。
哪怕紅襖軍的將士們,多半都是在朝廷治下吃不上飯的可憐人,他們對朝廷,對女真人統治的憎恨,與定海軍的將士頗有相通的地方。哪怕定海軍中,有些將士和紅襖軍曾經有過聯絡,或者本身就曾是紅襖軍中的骨幹人物。哪怕郭寧本人,對紅襖軍中某些將士頗懷善意。
但成大事者豈能心慈?既然成了一方軍政領袖,肩負著數萬數十萬人的未來,就只能用利益衡量一切,順勢而行,容不得半點溫吞猶豫。
郭寧轉回身,站在書房門口,自嘲一笑。
在武人們看來,郭寧始終是原先那個剛烈勇勐的戰士,實際上,越到了關鍵時刻,他就越是虛偽和冷血了。
郭寧轉回書房,幾名核心的部下仍在商議。
徐瑨側身站在郭寧的書桌旁,將這些日子書房角落的架子上,從錄事司的探子近期報來的各種文書,抽出與紅襖軍戰況相關的一部分。
一面整理,他一面道:“最近一份軍報是前日的。說的是楊安兒從密州交割了兩萬石糧秣,遂親自領軍,繞行邳州、宿州一線,意圖先破淮上,進而馳騁南京腹裡。只看當時局面,紅襖軍猶自佔了上風。”
說到這裡,他找出了那份文書,將之遞給移剌楚材。
移剌楚材取了看過,點頭道:“所以我覺得,就算這場攻勢不利,紅襖軍也尚有餘力,不至於崩潰。他們在海岱之間,猶有穩固的地盤,兵馬的數量也多。留著他們在,再支撐一些物資,他們依然能隔絕來自中都和南京方面的壓力。”
邊上駱和尚用力摸了摸頭皮,發出沙沙的響聲。
他有些遺憾地嘆了口氣:“我不知淮上的戰況怎樣。不過,看那使者滿身是血的模樣,不像是尚有餘力。咱們真就不做什麼?”
移剌楚材默然半晌:“眼下還不到時候。方才也說過了,我們的準備還遠遠不足!等等再議論吧,看那使者帶來了什麼訊息。”
說到這裡,他也起身往偏廳方向看看。
幾個醫官還在裡頭忙碌,也不知在忙些什麼。
護送使者來的軍士說,此人昨日縱騎奔過高密,身邊一個活著的同伴皆無,只說十萬火急求援……怎麼就狼狽到這種程度了?紅襖軍動不動就動用數萬人,蜂群也似地衝殺,誰能讓他們忽然之間吃這麼大的虧?
靖安民在一旁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光聽憑使者一張嘴說可不行。錄事司派人去打探了麼?”
徐瑨欠身道:“派了精幹之人全力打探,另外,也發動了我們在紅襖軍中的幾路暗線。訊息報回,當在這兩三天裡。”
“那也行。”靖安民看了看郭寧的神色,輕笑道:“兩三天後再決定,也沒什麼。這種事情,我等了好幾年了,不在乎這兩三天。”
所謂的“這種事情”,自然便是造反了。
此番郭寧在遼東的勝利,動用的兵力極少而收益極大,使得諸多將校的信心空前膨脹。
之前數月,許多將士們被郭寧勒令安定下來,老老實實地練兵備戰。可數月下來,人人摩拳擦掌,舞刀弄槍,已有些不耐煩了。
當郭寧往遼東一行,所有人都將戰況看在眼裡。
遼東那邊,契丹人造反,大金的朝廷可有任何辦法?他們沒辦法,是我們將之掃平的!身為女真人的遼東宣撫使造反,大金的朝廷可能壓制?他們也沒辦法,還是我軍一戰將之擊破的,還輕而易舉地奪取了他們的本據!
大金的朝廷真已經爛透了,壓根算不得什麼!只消以利刃一揮,我們就可以……
甚至就連蒙古人,在將士們的心裡,也不再像先前那麼可怕。
河北塘泊裡頭,已經贏過一場了。海倉鎮這邊,又贏過第二場,在鹹平府外的黃龍崗,是咱們連續贏下的第三場。三次都是以少勝多!
終究蒙古人也是人,也是殺得死的!咱們憑著數千人馬就能打這樣的勝仗,如果擴軍到數萬呢?
歸根到底,將士們從漠南到河北,再到山東、遼東,短短兩年之內,他們什麼樣的敵人都打過了,而自家的兵馬從數百到數千,眼看著要到數萬,地盤更是翻著倍的擴大。
新的勝利,又一次鼓舞了將士們,使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覺得,既有這樣的力量,早該做點更大的事!
方才好幾名軍將皆道,楊安兒既然受挫,定海軍不如趁機將之吞併了事。以定海軍在登來三州的經營,再以本部精銳為骨幹,只消吸收楊安兒所部十萬以上的兵力,便立即就能整合起空前強大的力量。
以此為憑,郭寧壓根就不用再戴著大金國定海軍節度使的帽子了,舉此強兵席捲山東,進而北上中都,才是正經。煌煌偉業就在眼前唾手可得之處,為此,有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
但以移剌楚材為首的文官們,則堅決反對那幾名軍將的意見。
自古以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秋收還沒到,府庫還空著,憑什麼去擴軍?節帥方才說,要籤軍一萬五千,那已經得咬著後槽牙多方籌措了。
你說要收編十萬大軍?那麼多張嘴,吃什麼?你倒是試著從土裡刨食出來啊!要是刨不出,難道你們要揮軍四處擄掠,去做流寇?
笑話,要做流寇,諸位在河北就可以做了,不辭辛勞來山東做甚?
節帥有話在先,“高築牆,廣積糧”,如今各地的經營還沒完善,第一年的糧食收穫還沒入倉,這就要改弦更張了?
難道要半途而廢?這不更是笑話嗎?
何況……
移剌楚材笑著對靖安民道:“咱們要考慮的,不止是兵事上的進退,也要考慮天下大局。如果我們驟然起兵,合楊安兒之眾,會給中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會給南京路、給東北內地,甚至給蒙古和南朝宋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原本與朝廷虛與委蛇,以在山東發展。接下去,難道要和蒙國或者宋國虛與委蛇,以抗大金?這麼做,對我們的利弊何在?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些想不清楚,便不能輕易決定大事。”
靖安民深深吸了口氣:“所以,議一議無妨。有些事,議一議才清楚。”
郭寧在旁,聽著兩邊爭議了許久。
他的威嚴極盛,文武們的爭辯不至於失控,所有人都明白,最終要怎麼做,都得郭寧來決定,而後繼的斟酌商議,恐怕絕不止於眼前一次。
而這時候,書房門外,醫官道:“啟稟節帥,那使者醒了,不過,狀況不是很好,可能又會暈厥……有什麼話,須得趕快問。”
徐瑨第一個跳了起來,奔出門外。
郭寧隨即起身,眾人跟在他身後,湧到偏廳。
這廳裡藥味濃烈,熱氣騰騰,眾人進門的時候,見徐瑨正扶著使者的腦袋,把耳朵湊在他翕動的嘴唇旁,臉色有些古怪。
“他說什麼?”駱和尚大聲問道。
“他說……漢王死了。”徐瑨道。
“漢王是誰?這廝湖塗了吧?他孃的哪裡又來了個漢王?”李霆在旁抱怨道。
“是楊安兒。”郭寧應聲道:“楊安兒此前在東平府建制立國,自稱漢王。”
他來到使者的床榻旁,稍稍彎腰問道:“楊安兒出了事?”
那使者身上有幾處可怖的傷勢,臉色灰敗得猶如堊土。他竭力張嘴,卻氣力不濟,幾次都發不出聲。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用微弱的聲音掙出又一句話:“楊元帥,楊元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