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師新道
章節報錯
三月將至,春暖花開,楊安玄忙著安排春耕事宜。
楊家犁的廣泛使用讓汝南的耕地面積增長很快,各屬縣檢籍,有不少流民落籍。
這些人除了授予田地外,還要安排好他們的住處、食宿,春耕發給糧種、耕牛以及農具,要等糧食收割,才算穩定下來。
從卯時一直忙到午時,才算得了喘息。楊安玄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看著堂下一臉疲色的眾人,苦笑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諸位跟著愚受累了。」
辛何笑道:「跟著楊太守公務確實多了些,但我等實打實替百姓辦了事,心中亦感滿足。」
文學掾鄧遠感慨地道:「辛主簿這話正是下官的心聲,如今汝南一片讀書聲,皆是大人德政。百姓稱頌大人之時,鄧某也與有榮焉,仿如年輕了十歲。」
堂下諸官吏紛紛附和,一片頌揚之聲。楊安玄微笑,這些頌揚聲有真有假,自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認同。
要想上下同欲,便得同利,還得靠名利二字。官位有限,不可能每個人都照顧得到,楊安玄想著最近有什麼節慶,找理由給府衙眾人發點錢糧,保證頌揚聲一片。
楊安玄盤算了一下庫中結存,去年他向刺史司馬尚之稟報,郡中初遭大災,加上以工代賑消耗甚多,希望能減免些稅賦。
司馬尚之接管歷陽,得到了許多庾楷搜刮的錢糧,裝得盆滿缽滿,對於有功之臣楊安玄的請求,大手一揮,免了汝南城三十萬石的上介。
今年汝南新增了驛館、學庠等開支,但有這三十萬石錢糧的支撐,楊安玄還是底氣十足。
馬上便是三月三日上巳節,春和景明,百姓要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論語》中所記,「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便是記載當時祓禊的情形。祓禊,到水濱去洗濯,去除宿垢,帶走身上的災晦之氣,祈福將來。
時下上巳節已成為文人雅士曲水流觴、臨水宴飲的節日,「考吉日,簡良辰,祓除解禊,同會洛濱。妖童媛女,嬉遊河曲,或振纖手,或濯素足。臨清流,坐沙場,列罍樽,飛羽觴」,著名的《蘭亭集序》便是描寫這天雅會的情景。
楊安玄笑道:「諸位這段時日辛苦了,上巳節好好放鬆一下。朱戶曹,你盤點一下庫存,拿些錢買些禽肉,府衙官吏每人發肉兩斤、禽蛋二十枚、粟米五石,算是愚酬謝諸位辛勞。」
話語一出,歡聲雷動,個個笑簇顏開。看著堂下一片燦爛,楊安玄暗哂,看來小福利要常發,隊伍才有凝聚力。
一名書吏進來稟報:「嵩山寇仙長和浮光山三清觀韓道長求見。」
去年人日登山,楊安玄出主意讓三清觀玉皇誕辰請寇謙之前來講道,三月三日寇謙之率徒前來,在浮光山講道七日,前來聽講的信眾數以千計,從四面八方而來,許多人得到訊息太晚錯過了機會。
得了士紳捐贈,韓道長大興土木,浮光山三清觀修繕一新,興建了前殿、後閣,立了牌坊,又依據山勢建了亭、橋、池、臺等建築。
興修道觀募工五六百人,間接地幫著官府賑濟了災民,韓道長又順手將浮光山下的官道平整了一番,在山下設粥棚幫著賑災,事後又向官府捐贈了千石粟米,算是回報。
三清觀建成之後,陸續有人前來拜師或投奔,三清觀儼然成了豫、雍一帶的大道觀。
寇謙之下山講道時,楊安玄帶人前去巡視屬縣,沒有會面,沒想到今年寇謙之又來了,楊安玄起身往外走,道:「有請。」
聽說嵩山寇仙長來了,闔府驚動,大小官吏隨在楊太守身後來迎寇仙長。
看著身邊眾人激動萬分,楊安玄心想天師道在北
方的影響亦不小,若能善加利用宗教影響,對自己凝聚人心將有大用。
楊安玄率眾出府門,看到階下肅立的寇謙之,一襲月白道袍,手拿拂塵,被一眾道人的簇擁著,飄然若仙。
看到楊安玄快步下臺階,寇謙之一擺拂塵,抱拳舉於胸前禮道:「貧道見過楊太守。」
楊安玄笑著揖禮道:「一別經年,道長越發仙風道骨,道法精進了。」
宼謙之笑道:「凌雲峰得楊太守指點,貧道又去了趟南方拜會南天師道會首孫泰,然後迴轉嵩山後苦修,確有所得。」
周圍眾人聽楊安玄曾指點過寇仙長,看向楊太守的目光不禁又驚又佩,難怪楊太守年紀輕輕就有此成就,看來並非普通之人。
楊安玄哈哈笑道:「道長過謙了,快裡面請。」
兩人攜手而行,身後眾人眾星捧月,將寇謙之請入大堂。
浮光山三清觀觀主韓道長伺坐在寇謙之身後,趁著眾人飲茶的空檔對楊安玄道:「楊太守,三月三日玉皇聖誕,貧道又邀得寇仙師前來講道,有三吳之地和廣州、益州的信眾也聞訊趕來,便連秦、燕、魏等國也有人前來,估計人數將超過五千。」
楊安玄道:「如此一來,三清觀怕不能容納這麼多信眾聽講,而且人數太多也容易起亂,韓道長可準備妥當了。」
寇謙之笑道:「貧道與韓道長商議後決定,在浮光山下設道場,這樣便能容納得下。貧道想請楊太守派出郡兵維持秩序,以免生亂。」
楊安玄點頭答應,想了想問道:「不知寇道長此次下山帶了多少弟子?這些人隨道長學道多久了?」
「有十數人,跟隨貧道都在五年以上了。」寇謙之應道。
楊安玄笑道:「信眾太多,傳道不易,若擠在一個道場恐怕沒多少人能聽清。道長何不先將道法授於弟子,再讓弟子分設道場佈道給信眾,豈不兩全其美。」
寇謙之身後的弟子面露喜色,對他們來說也是個揚名的好機會。
「道長可在信徒之中擇有慧根之人,於浮雲山三清觀中親自講授。」楊安玄繼續道:「至於那些普通訊眾,寇道長只要在開始和結束時與他們見上一面即可。」
韓道長眉開眼笑地讚道:「太守此策妙極,難怪寇仙長說問過太守後再做決定。」
有慧根之人,自然是那些有權勢、捐贈香資多的信眾,這些人肯定不願與普通訊眾擠在一起,若能單獨聽寇仙長授道,肯定更為誠心。
寇謙之暗自感慨,自己認定楊安玄是道門有緣人,他隨意一個主意便解決了大難題,自己此次前來向他請教,定然能滿意而歸。
想到這裡,寇謙之笑道:「凌雲峰與楊居士相別,貧道得知楊居士喜歡飲茶,特意在修道之餘在山間採集了些茶葉,此次帶來請居士品嚐。」
楊安玄喜道:「多謝道長掛念,辛主簿,你替愚接待諸位道長,愚要與寇仙長到靜室品茶。」……
茶香濃郁,茶味卻有些苦澀,楊安玄笑道:「此茶倒與慧遠大師所制的五淨心茶有異曲同功之處。」
寇謙之道:「貧道聽聞楊居士拜慧遠大師為師,成為其記名弟子。貧道不明,居士所學為儒術,又深曉道家玄妙,為何拜佛門座下?」
楊安玄朗聲笑道:「大道相通,儒道佛皆是勸人行善,若能護佑蒼生,何必執著於表象。」
對楊安玄的話寇謙之不以為然,但大道相通四個字還是讓他很有感觸,寇謙之道:「大道相通乃是至理,貧道亦是從儒入道,得遇吾師……」
楊安玄喝著茶,微笑地聽寇謙之將其得道的經過又講了一遍,這套說辭比起在凌雲峰聽到的更加完善,顯然這幾年寇謙之對得道的經過又有
補充。
看著寇謙之臉上流露出的追憶神情,楊安玄心想難怪有這麼多信眾稱其為仙長,這套說辭怕是他自己也信了,表現出至情至性,方能打動他人。
一柱香後,寇謙之停住話語,端起茶潤了潤喉,道:「楊居士,你是道尊指引貧道找尋的有緣人,如今道首孫泰被殺,朝庭對天師道防範日嚴,天師道是否會因之凋落?」Z.br>
楊安玄正容道:「朝庭嚴防天師道,將引發天下大亂。」
寇謙之一驚,楊安玄的話有些嚇人,忙道:「願聞其詳。」
「孫泰被殺,其侄孫恩逃往海島,聲稱其叔蟬蛻登仙,不少信眾尋到海島依附他。」楊安玄道:「若三吳有變,孫恩必將捲土而來,率天師道眾反叛。」
寇謙之將信將疑,道:「居士講天師道眾會隨孫恩反叛朝庭嗎?天師道眾雖多,怎麼會是朝庭大軍的對手?」
楊安玄故作神秘地道:「事涉天機,不便多言。」
寇謙之不安地擺動拂塵,嚴格意義上講南北天師道是一家,如果南方天師道反叛,朝庭肯定會平叛,自己會受什麼影響。
思忖了片刻,寇謙之道:「貧道在凌雲峰時曾向居士詢問「道門之興在南在北」,居士答我「當北方有變,可下山北行」。照居士所說,北方尚未有變,南方大變將起,天師道將何去何從?「
「愚知仙長有意革除天師道舊弊,不知有何準備?」楊安玄反問道。
寇謙之再問道:「楊居士可是讓貧道藉機與南方天師道分割?」
楊安玄點點頭。
寇謙之道:「這幾年貧道在嵩山授徒,閒暇著有《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十餘卷,旨在清理道教、去除偽法,授導引、服氣之術,以「禮度」為本,行禮拜煉丹之法,革除舊弊。」
楊安玄笑道:「要朝庭支援新法,新法必須為朝庭所用。愚方才說過,大道相通,儒家所言「佐國扶民」道家亦可借用。」
寇謙之被點醒,揖首道:「多謝楊居士指教,貧道會盡快完成《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獻與朝庭。」
「時機很重要。」楊安玄說道:「愚看到道門之興在北並未改變。」
楊安玄一臉神秘,目光幽遠地仿如在看著什麼,就差學那些鄉間巫祝舞神弄鬼了。
寇謙之自己便是個中好手,對楊安玄的話不會在意,但楊安玄所說將儒家「佐國護民」思想加入新誡中打動朝庭確實有用。
寇謙之道:「等浮光山講道結束,貧道便回嵩山儘快完成《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獻於朝庭。」
楊安玄答應,道:「最好能在十月之前。」
《雲中音誦新科之誡》的主體已經搭就,剩下的撰寫之類的事自有寇謙之的幾名弟子在完善,半年時間足夠了。
寇謙之估計楊安玄所說的大變在這前後,真與假,再等上半年便能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