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帝國時代
章節報錯
項少龍道:“大王過獎了,這是臣的責任。我大秦歷代皆是英主,這是天意在我大秦。現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再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的步伐了。”
秦王政也很興奮,這曠世之功要落到他的身上,他的血都要燃燒起來了。
項少龍親自率軍十萬,陳兵於秦齊邊境;王翦出兵漠北,於長城外威逼燕國;而大將軍徐先則是南線防禦楚國的總指揮。
項少龍並不急於攻擊齊國,而是修書一封與齊相後勝,大意是:大秦滅齊,勢在必行,但一直以來與後勝有交情,不想和他拔刀相向,只要能勸齊王投降,可保他富貴,要是不肯投降,戰爭機器一旦開啟,就不會輕易停下來,到時候沒人能保障你的安全。
秦王政同時也給齊王建去了一封勸降信,只說:齊國與大秦歷來友好,從不參與合縱抗秦,只要肯投降,必不會虧待齊王,要是不肯投降,攻破臨淄,王室滿門都要死。你也可以聯合燕、楚同時對抗大秦,但我們一定優先打擊齊國。限期一個月回覆,如果一個月沒有回覆,秦軍就會發起攻擊。你好自為之吧。
齊國早就沒了爭霸之心,都畏懼秦軍的驕橫,連抵抗都不敢。燕、楚有心出力,奈何齊國自己軟弱,連戰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大秦兵不血刃的拿下齊國。
燕國首當其衝,秦國對燕,已成合圍之勢。燕、楚隔秦相望,有心呼應,可惜溝通不暢,燕國身陷絕境,孤立無援。
秦王政同樣限時勸降燕國,燕王喜有心一戰,也知沒有勝算。這時是秦將張唐為燕國相,張唐乘機進言,願保燕王性命。他倒是不擔心燕王喜敢殺他,祖國越強大,他就越安全。
燕王喜也是無奈投降,太子丹空有抱負,也無力迴天。
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平定燕、齊。
此時天下諸侯,只剩楚國了。
秦王政倒是沒對楚國使用勸降這一招。楚國地域廣大,戰略縱深遠不是其它各國能比,人口眾多,能文能武,擁有稱霸天下的資本,勸降只會自取其辱。
秦王政意氣風發,有些迫不及待了。
項少龍勸阻道:“大王,楚地廣大,非短期內能結束戰爭,我們的後勤資源是不是充足很重要。而且燕、齊新降,我們雖不懼他們造反,但要融合他們,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秦王政問道:“我大秦的戰爭能力已經開發到了一個極限,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遠超楚國,百姓富足更是從來都沒有過的。我們對對楚國的優勢很明顯,我們現在停下來發展,他們也會發展,再等下去恐怕意義不大。”
項少龍道:“第一,由於楚國的分封制度及大家族專權,使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效率低下,雖然我們都在發展,但絕不可能同步,此消彼長,我們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第二,我們還沒有發揮出我們的極限,我一直都認為人口是國家的最重要資源,無論男女,我大秦的男人已經基本全部動用了起來,可是女人呢?”
秦王政問道:“女人怎麼動用?”
項少龍道:“首先要鼓勵生育,鼓勵寡婦改嫁,以增加人口;其次,我們可以讓女人走出家門,承擔起社會中她們能承擔的工作,把男人解放出來,提高軍隊的待遇,把男人吸納入軍隊,加以訓練,戰爭到底還是要軍隊去打的,軍隊越強大,戰爭就越有把握。”
秦王政皺眉道:“擴軍,再提升待遇,開銷會增大很多。這也不符合你一貫注重民生的政策呀?”
項少龍道:“這是應對戰爭的臨時政策,但也要控制好軍隊的數量,要以我們的經濟能力能養起為宜,等到戰爭結束了,我們不招兵就是了。但提高軍隊待遇還是有必要的,跟著大王生活的好,就不會輕易被人鼓動造反。而且我一直以來致力於改善民生,也是為了為戰爭蓄積力量,增加戰爭潛力。大王,國家不要與民爭利,要適當讓利與民,有恆產者有恆心,百姓越富,就越穩定。”
秦、楚都知道這一戰已經不可避免,都積極備戰。兩國“冷戰”開始,斷絕一切往來,隨時準備開戰。
好在兩國都是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可是項少龍與李園的合作終結,轉為敵對。
全國總動員,無論男女老幼。就連嬴盈的娘子軍也開始招募女兵,她居然認識了善柔,把她聘為娘子軍總教官。
善柔回到齊國後嫁人生子,平日裡教授貴族女子劍術。齊國投降,她的夫婿是齊國貴族,就跟著王室來到了咸陽,被嬴盈發現,招入麾下。
這支女兵其實並不受秦王重視,可是卻被嬴盈當成心肝寶貝兒。
項少龍倒是沒有歧視這支女兵。他想起了一個很有名的女子當兵的故事,遂抄襲了樂府詩《木蘭辭》。
故事很感人,讓人淚目。琴女神對項少龍的才華再一次刮目相看。紀才女武藝不凡,有了從軍的衝動。鳳菲更是把它編成歌舞。項少龍提點鳳菲,可以把故事加工,改編成話劇或是歌舞劇,這樣更利於傳播。
《木蘭辭》的持續火爆,有點兒帶偏了節奏,女性參軍的勢頭高漲,這可不是項少龍的本意,只好告誡嬴盈不可盲目擴充,一定要嚴格選拔,控制軍費,但也沒有打擊她的積極性。
項少龍又主持了聲勢浩大的基礎建設。秦直道、馳道的修建,這是古代的高速公路,使秦國的道路四通八達,易於物資迅速送到前線。
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沒有後勤,再高明的戰略也只是空中樓閣。
項少龍努力平衡著經濟與軍事的發展,深怕一味地發展軍事,拖垮了國家。
趙墨矩子嚴平這些年在秦國發展的巨好,憑藉秦國的強大,勢力越來越強,楚墨矩子符毒雖有矩子令,也不得不臣服於嚴平,早就暗中投靠了秦國,留在楚國做間諜,為墨者謀求更大的前途。
隨著軍備競賽的深入,楚國的經濟越來越差,在窮兵黷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已經出乎了項少龍的預料,他在最開始還真沒想過要透過用軍備競賽來拖垮楚國的經濟。
現在項少龍反而不想開戰了,楚國的分封制和蘇聯何其相似,古人又比蘇聯更加不懂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致使他們的經濟崩潰得更加迅速。
楚國也自知國力已經不足以養活這麼多軍隊了,甚至比秦國更急於開戰。可是中央權力的弱化,各下轄領主又都心懷鬼胎,終究沒有勇氣率先發起進攻。
每天都有來自楚國的情報,項少龍時刻掌握著楚國的最新動態。
秦王政也震驚於這種戰爭方式,還什麼都沒做呢,楚國就已經亂成一團。
項少龍進言道:“大王,楚國現在盲目擴軍,百姓已經要養不起這支軍隊了,大亂不遠。”
秦王政問道:“他們會怎麼個亂法?咱們又什麼時候出兵?”
項少龍道:“現在他們軍民比例嚴重失衡,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不反,他的各個候王也早晚要獨立,不奉中央的號令,而轉向各自為戰。即使他們能聯合,但戰力較中央統一號令不可同日而語。唉!楚國本來得天獨厚,可惜,成也分封,敗也分封。”
秦王政也看出一味擴軍的弊端,楚國已經不可避免的內亂了,他反而放緩了軍事發展,深怕一不留神,自己也走上了這條路。
但秦國卻擺出一副隨時開戰的架勢,楚國不敢有絲毫懈怠,明明已經不堪重負,可依然咬著牙擴軍,不敢放鬆軍事。
終於在公元前230年,楚地多處在秦國間諜的挑動下,出現暴亂,各地領主紛紛宣佈獨立,不再奉楚王號令。
大秦興兵八十萬,王翦任總指揮,桓齮、楊端和、王賁、蒙恬,分四路南。,項少龍坐鎮咸陽,統領後勤補給。
八十萬的軍隊,在這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數字,那些靠近秦國的楚國附庸紛紛上表秦王,想投降秦國,反攻楚國,滅楚後依舊割地為王。
秦王政想都沒想,直接回復:投降,保富貴,不投降,死無全屍。還想割地為王,門兒也沒有。
少數藩王選擇投降,可還是有很多人捨不得放棄手中權力,選擇抵抗,但也知道獨木難支,轉而支援楚王。
於是,楚國以李園為令尹,項燕為大將軍勉強湊了三十萬大軍,迎戰秦軍。
四路大軍勢如破竹,兵圍壽春,王翦不急於攻城,只是將壽春圍個水洩不通,分兵繼續轉戰其餘各地。
壽春之戰成為了這個時代最慘烈的一戰,壽春被圍半年,彈盡糧絕,大將項燕戰死,王室於王宮自焚。城破之時,壽春了無生氣,成為了一座死城。
滅楚之戰,歷時一年,於公元前229年,終於天下一統。
橫掃六國後,秦王覺得王已經表達不了他的功績,改稱皇帝,自稱始皇帝,中原正式進入帝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