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呂布率軍襲擊長安的時候,董昭的密信才剛剛抵達綿竹未久,益州的兵力也才剛剛集結完畢。而在他們率軍沿金牛道北上,方抵劍閣時,領軍的司隸校尉劉範緊接著便收到了長安落城的訊息。

其弟劉誕作為京兆尹隨行,得聞此訊息,不由喜出望外,對長兄祝賀道:“本以為要此行千里,再與龍首苦戰一番,不料呂奮武竟有如此魄力,一戰而克長安!看來大人說得沒錯,我家有上蒼保佑,兄長如今可以不戰而封,獲享滔天富貴了。”

劉範正思量間,見胞弟如此天真,不禁啞然失笑,搖首說:“哪裡有這般容易?呂布豈是無私之人?”見劉誕仍是不解,他便再詳加解釋:按原本計劃,涼、益兩州合兵一處,近二十萬大軍兵向關中,便如泰山壓頂,任陳沖如何能戰,也只有敗亡一途。可如今呂布不按計劃行事,恐怕是想獨吞戰果。

劉誕大為失望,又帶了幾分猶豫,問道:“那我們還北上嗎?”他們原定的計劃是先經金牛道至漢中,自祁山道入陳倉,至陳倉與涼軍匯合,而後一齊攻向西京。可如今西京已破,再北上的話,恐怕要面對的便不是空虛的關中,而是嚴陣以待的涼軍了。

劉範倒無任何不虞之色,他翻了翻眼,而後笑道:“既然已帶兵出征,哪有無功而返的道理?最少也要去漢中。先讓姓張的道士曉得,一隻替阿父看門的癩狗子,豈是鬆了韁繩,就能成老虎的?”

這說得乃是五斗米道師君,如今盤踞在漢中、巴西一帶的督義司馬張魯。其乃留侯張良之後,“天師”張陵之孫,在蜀中頗有聲望。劉焉擔任益州牧之初,聽聞張魯其母有善養容、通鬼神之能,便與其暗地裡歡好修行,張魯因此也成為劉焉的假子。

在董卓遇刺後,劉焉便派張魯與張修率四萬眾襲取漢中。事成之後,張魯便殺死張修,偽作自立之狀,割據要道,閉闔益州的北大門,實則仍聽益州指揮。只是時過境遷,隨著劉焉日漸老邁,與張魯書信往來益少,張魯作態也日益跋扈,頗有化名為實,確行割據的跡象。劉範此次北上,也有順路解決張魯的意思。

於是大軍繼續沿金牛道北上,踏上了金牛道上最為狹隘難行的一道險關。自劍閣往北,到沔陽以南,舉目所望,都是疊嶂連雲,壁立數百仞,道間幽邃深逼,僅容一人一騎;中間有亂石嵯峨,寒風呼嘯,四處可見澗水結成的冰稜和覆蓋山梢的積雪。兩百多里的道路,他們一日但能行二十里,足足走了一旬,才在一日早晨,望見漢中盆地上大巴山脈的盡頭,但這並非結束。他們站在走馬嶺上眺望,發現在更北邊,更加巍峨的秦嶺在露出它更為雄偉莊嚴的面容,此情此景,令劉範心中感嘆,心中偶得一詩。當即取名為《日照秦嶺歌》,念道:

“明月出白水,蒼茫雲海間。

長風過萬里,曾度淮陰還。

漢起陳倉道,三秦引長安。

昔日龍興地,今朝復自然。”

再往東走數里,便能看見一座雄關聳立,此關受南北兩山一水夾逼。北側便是秦嶺餘脈,其上修築著若干營寨堡壘,足以俯瞰關前;道路的南側便是漢水,因秦嶺攔住了北風緣故,漢水在冬月依舊滔滔不息,又因水情湍急,難以通行;而更南岸的山嶺則為林木所蓋,根本沒有供人通行的道路。如此一來,能往來關內的道路僅寬五丈,僅可供二十餘人並排行走而已。來人望過去,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等蜀兵走到離關口二里遠的地方,關門忽然開啟,從中來了一支二三餘人的人馬,打著紅黑色的麋鹿旗幟靠到蜀兵面前,朗聲向他們問道:“來得是何人?”

劉範令人打出一杆白色的麒麟旗幟,也率二十餘人向前,對他們通報道:“我乃益州牧劉焉長子,大漢左中郎將劉範。今奉我父之命,亦奉天子之命,率三十萬眾北上關中勤王。今特來見張司馬,不知他可安好?”

對面的人聽說是劉範前來,皆露出為難神色。孰料劉範策馬靠近,低聲笑道:“何必如此緊張,我與張司馬說來還算假兄弟,今欲與之一晤,還有不成嗎?”他抬首望了眼北山,又補充道:“若是擔憂,我可令大兵駐守在外,只帶幾十人入城,可否?”

見劉範如此友善,來人便說道:“那請使君到關中稍坐,張司馬在南鄭,不在此處,守關的一向是張二郎,我等向他稟告,大約半個時辰便回。”

劉範因此直入陽平關,坐在關後的一間屋子裡和士卒一起烤火。不久,一個身著皮鎧的大漢領著十餘人前來相見,劉範看了一眼,便認出是張魯的二弟張衛。張衛甫一見面,還未寒暄,便見劉範忽然拔刀,擎己脖頸,刃加肌膚。眾守卒目瞪口呆間,劉範一行人已將張衛拿下,並以其為人質,要求守卒們開門。

守卒多是自蜀中來的鄉人,但也信奉五斗米道,故而心中既不願意背叛張魯,也不想與蜀軍開戰,導致一時間戰也不是,退也不是。劉範繼而又堵住張範的嘴,對眾人朗聲承諾,只要開啟關門,他不僅對開關者有金銀重賞,而且也不傷米道中任意一人。若仍有人一心尋死,違背王命,則必受九族之誅。此言傳出後,守卒頓做鳥獸散。

剩下的少許人開啟關門,令蜀兵們魚貫而入。劉誕見兄長如此冒險,不由埋怨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兄長身為一軍主帥,何必如此冒險?”劉範卻只澹然一笑,回答說:“我有身後大軍為倚仗,又如何算得上冒險?”

繼而率軍東奔,入沔陽,進而包圍漢中郡治南鄭。張魯此時尚在家中享樂,渾不料劉範忽然起兵,不由大驚失色。等聽聞胞弟受擒以及劉範的允諾後,他別無選擇,只好批了身狐裘孤身出城,到劉範帳中表態效忠。劉範也不計前嫌,當眾釋放張衛,繼而與幾人設宴歡飲,延席上又倒酒擊樂,頗為親暱,彷彿從未有過芥蒂一般。

張衛到底沉不住氣,問劉範說:“公子如何敢孤身犯險?不怕我兄長不顧生死,與公子偕亡嗎?”

劉範聞言,不由一笑,彈指說:“我與張司馬多有書信往來,素知司馬為人:司馬雖有雄心,卻無決意,之所以能守關中,但是由二郎做豹膽。故而我見有機能擒二郎,便行此一招,司馬失了豹膽,哪裡還能與我相搏呢?”

二張聽罷,當即心悅誠服地說道:“公子之智,猶如天授。”而後又問起劉範北伐相關事宜。劉範揮手說:“先不急,我還在等一個人,他若來了,此後的事情就都不是難事。”

這話說得旁人不明所以,但劉範卻只澹然飲酒,不多做解釋。直到兩日後,董昭到營前登門拜訪時,眾人方才恍然大悟。

董昭此行頗多波折。自從發現京中形勢不對後,他立刻潛逃出京,以防為司隸府所生擒。他原本計劃即刻趕到涼州,等兩州士卒匯合後,直接隨軍打回長安。孰料剛剛行至武功,便得到涼軍奇襲長安,呂布得封大將軍的訊息。這使董昭大為驚疑,只得暫時停留在當地鄉野,不斷打聽西京的形勢變化,等完全弄清楚長安政變的詳情後,他這才醒悟:自己辛苦謀劃數載的大局,竟全然為賈詡做了嫁衣,而自己卻一無所得。

一腔憤滿之下,董昭當即改換路徑。不再前往涼州,而是自郿縣入斜谷,走褒斜道入漢中,特意前來投奔益州州府。等劉範見到他時,他只一身麻衣羊裘,騎一隻青牛,只有頭上一頂儒冠還能顯示他儒士的身份。

董昭坐定之後,開口便問劉範說:“公子可有鴻鵠之志?”

劉範當即大笑,擺手說:“先生何必做此矯飾之語?我大軍既已至此,莫非還會無功而返?先生只需與我言說,關中形勢如何,涼人有何佈置,我自會決斷。”

董昭見劉範笑意之餘,眼中盡是澹漠穩重,心中也不禁大定,於是眼珠轉了一會,放慢語氣說道:“如今呂布正攻略河東、弘農一帶,關中並無大軍,公子何不快馬北上,兵出關隴?一旦攻下西京,天下何足慮也?”

劉範聞罷,還是搖首,他說:“先生說笑了。蜀中之地,哪裡來的快馬?我等只能步行褒斜道北上,恐怕走不到一半,行蹤便會為人知曉,哪裡還能襲取長安?”言語中頗不同意董昭所言。

董昭急了,還要繼續勸說時,劉範伸手製止他,而後起身說道:“然而我所擔憂的,只是涼人事先察覺,拒我于山道之中。然而如今看來,他們是趕不及了。待他們從河東弘農撤軍,我等必能走出山道,到那時,恐怕便要在郿縣對峙了。”

他沉思片刻,對眾人說:“收拾輜重,明日啟程。”囑咐完各項瑣事後,他忽又對眾將灑然笑道:“此一行千山萬水,必要聲震天下,才不辭一番辛勞啊!”

由此,劉範率十二萬蜀軍自褒水北上,進入褒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