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楊家軍,在四員將領的率領下,衝入敵群,馬踏刀砍。頓時,南門外殘肢斷臂四處飛舞,把這裡弄成了人間屠宰場。

敵軍太密集了,看到楊家軍來了,明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他們還是機械的亂竄。最終是讓無可讓,躲無可躲,全部成了待宰的糕羊。待遠處的騎兵趕來救援時,史文恭他們早已經把攻城的五萬敵軍殺了個七七八八,吼叫著凱旋的號子迴轉太原城了……

慘敗!空前絕後的慘敗!面對不可一世的強敵,巍巍太原城如鋼鐵澆築的一般,在貌似強大的敵人面前屹立不倒。

太原大捷再一次雄辯的證明:犯我大漢,雖遠必誅!覬覦天朝,必遭嚴懲!

太原城成了蕭顏光的惡夢,當他看見幾萬大遼兒郎,在敵人的鐵蹄下掙扎,在敵人的大刀下引頸受戮時,他當即氣血攻心,大吼一聲:“氣煞我也!”如當年的周郎周瑜一般,一口鮮血噴出,氣了個半死……

南門外的遼軍慘敗時,其它三個方向的遼軍也被英勇玩強的守軍打得落花流水,各留下幾千具屍體狼狽逃離。

由於遼軍統帥蕭顏光氣病不能理事,少帥蕭鐵龍與耶律洪福、耶律齊天等主要將領商議,全軍撒離太原,南下汾陽,與完顏婁室和金兀朮等人合兵一處……

一場大戰下來,種家軍和楊家軍聯合作戰,消滅了遼兵七萬多人。這樣,進入太原府後,金遼聯軍的西路軍,已經損失了十五萬人了(含攻打太行山損失的五萬)。

按下太原節度使仲師中給諸將設宴慶功,論功行賞不提,現在回過頭來又說汾陽的情況。

仲師中從太原撤兵之前,與宋江達成協議,雙方各守疆界,結成同盟,共同抵抗外敵,保護中原百姓不受異族的蹂躪。

仲師中告訴宋江等人,金兵和遼兵的戰力都很強,特別是金人的騎兵,連遼國的騎兵都不是對手。

在野外我們中原的軍隊決計打不贏金兵和遼兵。所以,面對金人和遼人的騎兵,我們只能依據險要的地勢和城鎮的高牆抵禦外敵的入侵。

當時,宋江手下眾將大多數人認為仲帥人老了,膽子也變小了,有些畏敵如虎。

宋江接手晉軍的老大時,晉軍接近二十萬人,聽說金人很快要入侵後,宋江聽從喬道清和公孫勝的建議,又擴兵十多萬,所以完顏婁室進軍汾陽之時,宋江的總兵力達到了三十八萬多。

完顏婁室帶著十五萬大軍轉道汾陽的訊息,早有探馬向宋江等人作了彙報。

早在這之前,金人連續三次派人來催宋江帶兵北上,協助金遼拿下太原府全境,宋江都含糊其辭,故意裝糊塗,將金人的使者都打發走了。

現完顏婁室帶兵直奔汾陽而來,明顯是要逼他們站隊。於是宋江令右左敲起聚將鼓,在汾陽聚集眾將商議對策。

會上,孫安道:“太原節度使種帥言之有理,在野外,金人和遼人的騎兵很有優勢,我們只有把兵力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地方據城而守,金人和遼人都不善攻城,才可能保住現在的地盤。現在冬季就要到了,氣候轉寒,金遼大軍久攻各城不下,心然撤軍轉道南下。我們只要守住幾個大的重鎮,在敵人南下後,可以聯合仲家軍,襲擊敵人的後勤保障部隊,一樣可以殺敵立功,為國出力。

宋江不同意孫安的觀點,他說:“據探馬報告,敵人的兵馬只有十五萬,而我們的人馬有三十多萬,是敵人的兩倍多,何不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選擇合適的地點伏擊地軍,待把敵軍消滅或擊潰後,帶著殺敵的功勞向朝廷報喜,請求招安。”

“如今,金遼百多萬大軍入侵,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朝廷必然會好言安撫我們,對我們實行招安,好讓我等上戰場殺敵立功。”

“我們如果抓住機會,幫著朝廷打敗了金人和遼人,朝廷必然會論功行賞,給我們一官半職,我們也就有了正經的出生,那麼今後到了地下,也有臉面去見自己的祖宗了。”

宋江功利心太重,心裡想的就是招安,所以不聽孫安的建議。加上宋江帶來的手下,呼延灼、秦明、黃信、花榮、董平、楊雄等人,原來都是官軍出身,對宋江接受招安,迴歸朝廷的作法都表示贊同。

喬道清、公孫勝二人本是道門出生,淡泊名利,只要能為國家出力就行,並不在意是否有功名和官身,對宋江的意見也沒有持反對意見。

這樣宋江的意見就佔了上風。於是宋江以老大的身份開始了佈置。

宋江指著汾陽府的地圖說道,這裡是盤龍谷,是太原進入入汾陽的必經之路,否則繞過兩邊的山嶺要多走百多里的路程。據探馬報告,盤龍谷谷長二十多里,谷口最窄處有三十步,最寬處只有一百五步。

所以從谷底經過的人馬全部都在兩邊伏兵弓箭的射程之內。這裡離汾陽城五十里,半天時間就到了。現在金遼聯軍尚在千里之外,至少要七八天才能到達。

估計六天後就會有探馬來探路,所以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佈置埋伏。

卞祥道:“盤龍谷我們晉軍的老人許多都去過,兩邊坡度較平,樹木也少,戰馬都可以衝上半山腰。若在山腰以上設伏,離谷底在一千步以上,對敵軍構不成威脅。若在山腰以下,敵人的騎兵轉眼就到,倒轉來被敵人的騎兵追著屁股打。所以,盤龍谷裡雖然七彎八拐,但半山腰以下缺少樹木,又過於平緩不適合埋伏,請大頭領三思。

花榮道:“正是因為不適合埋伏,敵人的探馬來察看地形時,才不會仔細偵察,就發現不了這裡有埋伏。到時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必然會取得成功。”花榮是宋江的崇拜者,唯宋江之命是從。

孫安道:“既然是大頭領決意伏擊敵人。我們現在三天之內結合起來的兵力其時只有三十萬,而盤龍谷兩邊各有一個州,離盤龍谷都在四百里之外,在西邊埋伏的人馬,可以把家屬先轉移到西邊最偏遠的那個州,東邊這方埋伏的人馬,可以把這邊將士的家屬派人轉移到東邊最偏僻的那個州,萬一敗了,大家必然躲進兩邊的山嶺,到時就好去與各自的家小匯合。”

喬道清道:“孫大將軍言之有理,未慮勝先慮敗,這樣可以免除大家的後顧之憂。我看不如這樣分兵,孫安大將軍和晉軍中的舊將帶一半人馬在盤龍西邊埋伏,大頭領帶一半人馬在東邊埋伏。在要出谷的地方多備大石和圓木,用假樹攔著,敵人前軍要走出谷口時。兩邊一齊放下滾木擂石,就算不能將敵路堵死,但到處是石頭和巨木,必然會影響敵人前進的速度,同時還會給敵人的戰馬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