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白蓮的變化以及覺悟
章節報錯
西武林的許多勢力,蓮釋真還是素清閱時便曾前往拜訪過,但如今的神州日新月異,更不用說時距離上次拜訪已經過了數百年。
並且,儒、道、釋,不同的身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間萬物,分析問題的方式也不同。
退一步講,以沒有根基的尋常人立場,看到一件事物的角度也與先天人有差別,不僅有差別,而且是非常大的差別。
具象些來進行表達的話:
——我覺得普通人應該過得怎麼樣。
——普通人跟我說自己過得怎麼樣。
——我看到普通人實際過得怎麼樣。
——我作為普通人實際過得怎麼樣。
包括蓮釋真,他自己都覺得可惜,因為自己無法完全成為一名普通人。
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的話,那誰都會談,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體會,才能明白,才能理解共情,所以蓮釋真認為,自己無法完全成為普通人,這個過程中得到的答案只是相對的答案。
即便如此,有些事情他依舊要去做。
那是他選擇的道路。
道,要去走,要去證。
第一個甲子他完全在西武林渡過,吃穿住行全靠自己解決,自食其力。
拜訪佛門各脈主要以論道或辯法居多,西武林其他可能不多,但佛門勢力絕對多,其中因為末法時代選擇自封修行的也有不少。
其他勢力就非常考驗蓮釋真的學識,但像儒門天下他路過也沒有去,究其原因,是不想看到自己被掛牆上的景象,汗青編是儒門天下下屬組織,而素清閱與香還白皆被收錄,若是不出意外,等他第三世坐化,依舊會被抬進去掛牆上,總之看上去那是要多怪有多怪。
第二個甲子開始,蓮釋真步入了天策王朝。
北境與西武林彷彿是兩個世界。
除了都在神州大地之外,總體來說,相似之處已經越來越少了。
城池之間有列車通行,空中有幽舮穿梭,整體建設遠勝西武林以及南武林,和平喜樂,就連原本存在的氣候問題,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甚至,他們還在嘗試以元鐳之力,對現有農作物進行一個增產計劃。
天策王朝常規屯兵千餘萬,皆是經過訓練,負責守衛各方的正規軍隊,騎兵數十萬,同樣是經過訓練的的正規軍。
王朝的基層守備工作便是依靠這些軍隊。
其餘部分,則由超凡力量彌補,天策王朝的國力養這麼多軍隊綽綽有餘。
種植業,畜牧業,皆是天策王朝的支柱產業。
只要在某條路上完成從無到有的質變,後續發展皆是水到渠成,天策王朝之國力,哪怕蓮釋真積累了三世的閱歷與眼界,依舊感到震撼。
但如果只是一名普通人,只會覺得心安,那招展的騰龍旗乃是榮耀。
這邊討論的問題都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天策王朝的諸多科技,走在神州大地前沿,各種民用的機關器械在這裡更是隨處可見,並不是商盟出產而是王朝自行研發,推廣,作為城池基建,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
天策王朝的發展遠比他上次來時更加迅速。
開明的君主,賢明的輔臣,完善的制度,千年王朝的底蘊顯露無遺。
許多事情哪怕放在當下時代,依舊很難想象。
然後不可避免的遇到故人,幸好他們沒有像前世那樣套他麻袋,可謂不幸中的萬幸,北境之行算是給蓮釋真又開了一次眼界。
根據記載,天策王朝那位龍主,天策真龍,起於微末,見過蒼生離亂,見過烽煙四起,承接天命建立天策王朝。諸多資訊,蓮釋真還是素清閱時便在德風古道看到過,說實話,他沒有經歷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素清閱那一世已經是太平盛世。
哪怕,並非完全的天下太平,但是對百姓而言已經是繁華盛世。
作為普通百姓,還是希望家國承平久長安。
天策王朝向蓮釋真證明,只要君王賢明,統一與分裂割據之間自然是統一更好。
事到如今,他其實有件事一直想不通,先生理想中的苦境究竟是什麼樣,那件事,很多人其實都想不明白,但是,他們都在沿著某條路前進。
就以天策王朝的情況來看,先生所規劃的道路無疑是正確的,可……
壓下心中疑惑,蓮釋真行走在王朝疆土,他在這裡同樣停留了一甲子時間,如果說在西武林是他教導別人,那在北境則是從別人身上學習,也前往拜訪過北境的佛脈,甚至,與天策王朝師相進行過交談,諸如佛理,政策,以及三教合一。
還有蓮釋真一直想不通的,理想,他開始自己進行思考,以及反思,而不是被典籍所牽引,時代的發展讓他對未來產生了迷茫。
真正的太平盛世是怎樣一番景象?
幾乎所有人,都在為了這個目標奮鬥,但沒有人知道能真正預見未來。
對此,問奈何沒有進行回答,他出道的那個年代遠比天策王朝建立前更混亂,對他來說,如今就是太平盛世,當年的他根本無法想象,他們會在這條路上繼續前進,這一次,問奈何沒有像當初邀請襲滅天來那樣,邀請蓮釋真留下,而是告訴他若有疑惑可以去雪晴坊,不出意外,那裡的人或許能給他一個答案。
東武林沒有佛脈存在,反而儒脈不少,黑道勢力被酆都城統籌。
它的存在同樣促進了時代的發展。
有它積極的一面,但同樣有它消極的一面,只是蓮釋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式,東武林那個情況不太適合建立王朝,至少目前而言不合適。
最後一站,便是新興的南武林與紫耀天朝。
當年的三月浩劫他有所耳聞。
紫耀天朝背後的勢力,他同樣知曉。
以全新的角度觀察過四大武林,蓮釋真心中的疑惑不降反升,當今格局乃是由先生一手促成,先生眼中的世界究竟怎樣?
萬堺紀元九百一十年,蓮釋真二百八十三歲。
尚有七十載天壽。
經過考慮,他準備在自己第三世晚年,去與先生再認真交談一次,求一個答案。
所以,前往拜訪雪晴坊勢在必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