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關新城區,中華重工體系在京城周邊組織修建的第一處大基建工程。

“小趙先生,歇口氣吧。”

七妹看著忙前忙後的趙銳,見這孩子滿頭大汗,想起好友趙氏的交代,忍不住笑道。

趙銳已經畢業兩年了,在北平大劇院也工作了兩年。

從一開始就嶄露頭角,如今是北平大劇院最年輕的管事,主動報名支援南方大發展人才調動計劃。

“不累,七姨管好你自己,等會你要上臺。”

趙銳叮囑道,然後猶如小跑一樣的行走速度,去別處檢查。

每次的演出活動,趙銳都會全力以赴。

雖然畢業了,但是他和同學們還有不少的交流,常常聚在一起討論。

根據同學們的說法。

文明建設的道路極其重要,是讓更多的人們加入的重要戰略。

越多的人接受北平模式,那麼北平模式就能穩固如山。

他的同學說,他們讀書人有責任倡導社會風氣,讀書明智,就是為了建設新大明。

否則他們在學校讀書幹什麼呢,豈不是荒廢了年華。

趙銳又想到了大哥。

大哥來信說他被提拔為了哨官,囑託趙銳好好工作,用心負責,不要辜負了大好年華。

所以趙銳幹勁十足。

他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

看著年輕人離去的背影,七妹心裡感到了敬佩。

這些從學校出來的孩子,別的不說,對於建設大明的動力超過了大部分人。

他們有讓人無法直視的奉獻精神。

“難怪學校的畢業生,誰都搶著要。”

七妹喃喃道。

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交給了她的婆婆照顧,沒有幾年她的孩子也要上學了。

“真希望未來不要辜負他們。”

七妹已經不是尋常的女性,這些年的工作和成就,已經讓她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不過七妹有信心。

只要小王爺在,小王爺定下的制度不變,那麼誰都無法辜負他們,因為無論是工廠還是劇院,做主的都是他們。

自己又如何會辜負自己呢。

趙銳不知道七姨的感慨,來到了臺前的樂器團,問樂師們有沒有問題。

樂師們笑著說道:“我用了半輩子的樂器,手裡碰一碰就知道沒問題。”

趙銳點點頭去了下一處。

這麼有幹勁的孩子,誰都會寬容他的。

小趙先生,就是北平大劇院的工作人員們對他的認可,不只是他母親的原因。

他母親雖然是北平大劇院最早的臺柱子,但影響力並達不到這一步。

臺下。

天色越來越晚,下班的工人們絡繹不絕的趕過來,兩邊有立起的煤油燈柱。

在微弱的光亮和煤油燈下,讓人們不至於看不見周圍。

南方氣溫高。

五月的天氣,農民們已經開始為收割做準備。

種水稻苦啊。

水稻的產量高,但是水稻更辛苦。

趁著最後的閒暇,周圍不少的百姓們趕來看稀奇,各色各樣的人,熟人與熟人。

就像一場趕集般的熱鬧,充滿了喧雜。

朱元璋站在人群中,和普通人別無二致,只不過有不少人在他的周圍。

李道信和景清一左一右的立在朱元璋身旁,景清第一次與聖人這麼近,心裡難免忐忑。

正當他緊張的時候,朱元璋去說話了。

“景清啊。”

“你看到了嗎。”

“什麼?”景清詫異的抬起頭,不知道聖人說什麼。

“這麼多人聚在了一起,更有大量的工人,他們都是有組織的,在同一個地方幹活。”

朱元璋意有所指。

景清是從競爭中拼搏出來的官員,而不是繼承的職位,更不是靠家裡的關係。

科舉被後世各種指責。

但人們忽略了一點。

科舉的公平。

八股文讓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但不代表讀書人們就不需要學數理歷史,這都是國子監的課程。

而科舉的嚴厲,又最大的杜絕了關係。

哪怕你是農民的兒子,你想要做官沒有問題,誰都知道如何能做官,那就是讀書,只要你是真的有天賦。

科舉全面興盛的宋朝,在文明和技術上的成果,達成了歷史的新高度,世界最頂峰的時代。

絕對是優於古代世家和西方貴族制度的。

真正讓中華文明落後的,是讓中華文明停止發展,禁錮思想,禁錮技術,禁錮火器等。

因此。

景清聽到了朱元璋的考問,立刻明白朱元璋提出問題的本質。

“前朝時,黃河氾濫,有官員提出要修葺黃河,集中百姓,遭到過反對。”

景清謹慎的說道。

只聽到開頭,朱元璋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景清明白了他在問什麼。

“結果前朝修黃河,百姓的集中,拉開了前朝覆滅的下場,因為天下苦元久矣。”

“但是我朝不同,我朝不怕百姓集中。”

“無論是在湖廣開荒,還是大量集中移民,並沒有產生什麼波瀾,說明我朝深入人心,受百姓們的支援。”

“說得好啊。”

朱元璋笑道。

“但現在這些人不同了,他們有新的身份,工人。一種比普通老百姓更有組織性,更團結的力量。”

景清腦海猶如雷擊。

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面的問題,沒想到聖人已經看到了。

是啊。

這是多麼值得警醒的大事。

簡而言之。

相比較鬆散的老百姓,工人群體更難以約束,遇到不公的事情,也更容易鬧事。

“聖……黃先生,朝廷應該有所防範,或者加以引導。”景清很快說道。

“你等下再看看。”

朱元璋呵呵笑道。

人們等待的舞臺終於拉開了大幕。

工作人員上前介紹了一番,並且笑著誇讚了工人們的建造速度,然後才報幕。

高臺的一角,樂器師傅們早已就坐。

一排一排的樂器師傅們,手裡拿著各色各樣的樂器。

首先是二胡的伴奏聲響起,然後是三排瓷銅的編鐘樂器。

一個人揹著揹帶,木託抵在肚子上,兩手拿著細錐,敲擊著編鐘,最後加入的是笛子的聲音。

合起來的奏樂氣勢磅礴,一下子震撼了周邊,吸引了人們的視線。

此時。

一男一女從幕後走出。

男的穿著男工字裝,女的穿著女工作服。

“嘩啦啦。”

老工人們很快鼓起了掌。

“這就是七妹。”

聽到周圍人的興奮,朱元璋面色平靜,沒有前番的動怒。

“好吵。”

“亂七八糟的。”

幾名年輕子弟批判道。

李道信忍不住回過頭,打量了那幾人一眼。

“咱們工人有力量。”

男低音響起。

男歌唱家精神抖擻。

隨著他的聲音,一排工人從幕後走了出來,戴著工帽,穿著工服,和臺下多數人一模一樣。

“嘿!”

“咱們工人有力量。”

他們齊聲唱道。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

這時候,七妹跟著唱了起來,帶領著合唱團的演員們,她的聲音高亢而鼓舞人心。

“蓋成了高樓大房。”

“修起了鐵路煤礦。”

“改造的大明變呀麼變了樣。”

……

景清從來沒有聽過新曲,一時間愣住了,心裡頭有股別樣的衝擊。

彷彿一股洪流正衝擊著他。

朱元璋早已全神貫注。

他甚至沒有理會那些年輕子弟的嘲諷聲。

同樣的願景。

有的人不在意,甚至鄙視,但也有的人聽之流淚。

同樣的理想。

有的人為之抗爭與奮鬥,而有的人餓死在了她所謂的世外桃源,生前還不忘記鄙視兩眼。

“哎嘿。”

人們唱道。

“開動了機器。”

“轟隆隆地響。”

“舉起了鐵錘。”

“響叮噹。”

“造成了犁鋤。”

“好生產。”

“造成了槍炮。”

“送前方。”

“嘩啦啦。”

工人們忍不住的紛紛鼓掌,老百姓們也震撼無比,原來這是為他們唱的歌呀。

“哎嘿哎嘿,嘿呀。”

“咱們的臉上發紅光。”

“咱們的汗珠往下淌。”

……

工作人員上臺笑著問道:“剛才的歌好不好聽?”

“好聽。”

“再來一遍。”

相比較新工人的靦腆,和老百姓的畏手畏腳,那些老工人群體們更活躍。

他們紛紛響應,臉上充滿了自信。

一名穿著滿是補丁衣裳的少年,好奇的看著那些格外不同的人們。

他們為何這麼跳脫。

他們好像不知道煩惱。

因為風吹日曬,少年顯得很老成,眼睛裡露出羨慕,他想和那些人一樣。

工作人員深情並茂的說道。

“新城區就是為我們自己建設的樓房。”

“在北平一片片的新城區,是工人們自己住了進去,住上了新樓房,改善了新生活。”

“北平模式的發展,就是為了提高老百姓們的生活環境,而不是為了別的。”

“辛苦勞動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這可不是我瞎說的。”工作人員逐漸和臺下的觀眾們拉起了家常,產生了互動。

心情還沒有平復的百姓們,津津有味的聽著工作人員的言語。

雖然不知道真偽,可聽起來是這麼的美好。

“我一個人說假話,難道工地上的老工人都說假話不成。”

工作人員終於點燃了臺下的熱情。

景清情不自禁的握緊了拳頭。

他終於明白了什麼才是北平模式。

北平模式不是造幾把槍,更不是造幾門炮。

北平模式是新時代的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

把民組織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奮鬥在一起,這就是誰也打不敗的力量。

那些所謂的反對聲音,在這股力量面前,猶如螳螂一般的可笑。

景清忍不住看向聖人。

所以聖人才經常來工地,瞭解北平模式嗎。

他相信以聖人的聖明,必然能看出其中蘊含的大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