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

洪武六諭。

刻在一塊石頭上,立在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大門口。

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

目前是最大的學校。

原來的一座教學樓的隔壁,正在興起又一座教學樓。

當新的教學樓建成後,二十二間教室就會擴張到五十三間。

每間教室的學生越來越多,已經有四十餘名。

長條的木桌,兩人一排。

全年制的學生,目前才讀到小學三年級,明年讀完後才會畢業,升入三樓的中學學堂。

中學堂現在的學生,屬於特學班。

課程很緊。

雖然學校規定一旬兩日假,其實學校沒有認真施行,學校的學生,這個月只放過一天假。

以唐宋書籍為主,秦漢書籍為輔,這些知識已經夠學生們學的了,其實七年制都裝不下。

何況這些特學班的學生們。

有底子的還好,勉強跟得上課程,那些只上過鄉間社學,認得些字的孩子就很痛苦了。

他們的根基太差,哪怕每日認真讀書,一時間也很難接受這麼多的知識。

不過學校的戶外課是他們最喜歡的。

天微微亮。

周圍的孩子們就已經抵達了學校,在操場上排隊,離早操的時間還有一刻鐘。

學校的鐘樓上,不滅燈燈光的照亮下,孩子們都可以看到時間。

學校的校園裡,有黑色的路燈。

路燈上裝的煤油燈。

玻璃的罩子,在夜晚時,學校的工作人員,會在孩子們沒有抵達學校的時候,提前把路燈一盞盞點燃。

為進入學校的孩子們照明。

那些年齡小的孩子,就像白紙一樣,在學校的環境下,其實比高年級的孩子們學的知識要更密。

射科和御科的先生,主要來源於衛所將領的子弟,舍人。

不要小看舍人。

未來鼎鼎大名的戚繼光和張居正,都算是舍人。

“校長好。”

孩子們進入學校大門,看到門口的年輕人,彎腰行禮的喊道。

這座當下規模最大的學校的校長。

竟然是位年輕人。

衛所舍人。

燕山左護衛張玉之子,現二十幾歲的張輔。

未來大明最高世襲國公。

四平安南,三伐大漠,撫定漢王,戰無不勝威名赫赫的名臣良帥,最後卻遭大明“戰神皇帝”牽連,憋屈的死在沙場。

改變世界最偉大的力量多來自年輕人。

張輔。

受朱高熾的委派,建立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以來,一直做的戰戰業業。

而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也是北平最大最好的學校。

所有的先生都是張輔親自去請的。

張輔雖然年輕,但是見識謀略卓然老成,因此才有歷史中的良好評價。

不但朱棣說張輔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

原來的朱高熾也說張輔識見謀略,卓然老成,非諸侯所及,且端方有匡直之益,誠難得也。

因此張輔不但沒有年輕人的氣盛,反而在最頑固的老先生面前都努力保持恭敬。

他的態度,獲得了全校先生的讚譽。

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個學校學習的知識,離不開校風。

只有校風優良的學校,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學生。

雖然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才起步幾年,但是有最好的校長,最好的師資力量,最好的資源投入,以及周遭良好的社會風氣。

學校之品德風氣,已經冠絕北平。

“當……當……當……”

學校早操鈴聲響起。

此時。

射科的年輕老師們,操練著以班級為單位,排著陣列的學生們,按照軍事口號開始跑步。

低年級的孩子先跑,然後是中年級,最後是特高年級。

因為歷史原因。

中學的老師都是特高階先生。

他們需要用不一般的手段,把本應全年制的知識,短短的時間灌輸給特學生們,所以就不能按照正常的課程來教。

低年級的孩子們很聽話。

乖乖的跑步。

特高年級的學生壓力大,也很安靜。

唯獨中年級的學生。

他們要更活潑些,隊伍中時不時傳來嬉笑聲,只有射科的老師瞪了過來,才會讓嬉笑聲安靜一會。

長達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的操練。

除了跑步,還會整理隊伍,練習軍陣等簡單的軍中條例。

“當……當……當……”

再一次鈴聲響起。

此時東方已經大白,太陽浮在朝陽裡。

溫度也逐漸上升。

各個班級為單位,排隊前往食堂。

食堂的早上。

有饅頭,有面條。

每組一桌,一桌一疊鹹菜,一疊茴香豆,一盆豆腐蛋花湯,一人一塊燻魚乾。

燻魚乾來自金州。

金州漁業發達。

為北平提供了海量的魚類蛋白質,每天都有大船從旅順口出發,抵達天津碼頭。

冰塊冷藏的鮮魚,醃製後的鹹魚幹,以及煙燻後的燻魚乾。

所以有人笑說。

金州是北平的蒸汽機。

因為金州向北平提供的木料,漁源,海鹽,糧食,豆料等豐富的物資,保障了北平的生產和生活物資。

“神奇的金州。”

先生們也在食堂吃飯。

他們不用和學生們一起吃,他們有單獨的伙食,而且有寬鬆的就餐環境。

百姓們並不覺得奇怪。

因為學校沒有把學生當做物資,更沒有從學生身上打主意掙錢,教書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也就沒有了矛盾。

所以百姓們信任學校,尊敬學校。

先生們的地位在百姓們心中更是很高的位置。

先生們怎麼能和學生一樣呢。

“神奇什麼?”

在小食堂。

文先生們笑談著。

雖然有食不語之說,可環境不一樣了。

他們這些文人出身的學校老師,不知道是誰最先說出來的,他們這些是文先生。

射和御的先生是武先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先生們一般不和武先生一起吃飯,他們分成了兩個圈子。

舍人們還看不起文先生。

他們世襲的職官,從小就讀書,能文能武,比鄉間讀書人出身的文人,更加的傲氣。

當然。

世襲的壓力小。

百年後的舍人多數會腐化,哪裡還會辛苦成才,熱心於享受貪婪,不過他們的人數太多了,仍然能出一些偉岸之才,例如張居正戚繼光等。

“如今北平大街小巷的餐桌上都有金州魚,而那裡幾年前還是蠻荒之地。”

文先生感慨。

“聽說那裡被中華重工包了,以中華重工的發展本事,有如今的現象倒也不足為奇。”

“我倒是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另外一位文先生搖頭說道,“中華重工在北平也是全力發展,但也沒有說像金州變得這麼快速,其實諸位細究,會感覺太不合常理了。”

“我聽說啊。”

有文先生小聲說道,“那裡使用奴隸工,我認為原因在這。”

“如此之道,恐有傷天和。”

“金州發展這麼快,是你頑固了。”

文先生們待遇高,社會風氣好,學校環境有助於人性單純,幾名文先生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你只看到現在,可百年後呢?兩百年後呢?”

“算了算了,金州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都沒有親眼見過,豈不是盲人摸象,等會要上課,還是迴歸正題吧。”

有人出言勸阻。

早上操練半個時辰,上午是精神最飽滿的時候,孩子們讀書記憶最深。

所以文課多在上午,戶外課主在下午。

幾名文先生吃飯完,離開了餐桌,縛手身後昂頭挺胸的往教學樓行去。

等先生們吃完飯後,食堂的工作人員們會來收拾,可見先生們的地位之高。

大食堂就不同了。

一排的水管,這個時間段會開放。

水塔上的水流下來。

鐵管有數十個開口,不斷的流出清水。

無論大小的孩子們,自己帶著餐具來這裡清洗,清洗乾淨後交回去食堂的叔叔阿姨們。

早餐的餐具容易清洗,中午的餐具因為油水倒不好清洗。

孩子們很聰明。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把地面的沙子擦拭餐具,然後在用水清洗,很快就洗的乾乾淨淨。

所以食堂外的沙地每過幾個月就要換一遍。

不換不行。

因為時間太久,這裡的沙子就太髒了。

每個年級學的課程都不一樣,但是同年級的課程是一樣的,因為嚴格的考級制度,讓先生們必須要遵守學校的規定。

充分的優越環境,不代表先生們可以隨心所欲的亂來。

在三年級的課堂。

第一節課是歷史課。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所以歷史課是最重要的課程,你們每個人都要認真聽講歷史課。”

文先生一臉的嚴肅。

從先民的歷史講起。

偉大的民族,創造了哪些豐功偉績。

偉大的民族,又遭受了哪些失敗和侮辱。

偉大的民族,將永遠復興。

偉大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

“你們所學的禮儀,理數,天文,地理,計量單位,工具,樂理所有課程,都是我們先民著作下來的書籍。”

“三十年,我們復興民族文明,薪火代代相傳,你們要高舉祖宗的薪火。”

“未來很長,誰也不知變化。”

文先生是童生。

連秀才都不是。

所以他很勤勉,努力學習符合學校的要求,考級也是優秀的。

三年級的孩子,明年會升到四年級,也就是小學課程最後一年,他考級透過,明年繼續帶這個班級,成為四年級的老師。

“但未來無論我們民族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先進,還是落後,你們永遠不要忘記遺傳薪火,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文明。”

“文明的發展掌握在你們的手中,你們強,則文明強,你們弱,則文明弱。”

十一二歲的孩子們。

該懂的其實都懂了,欠缺的不過是人情事故和社會經驗,需要經歷時間的沉澱。

有些年代,這麼大的孩子都上戰場了。

他們聽著先生的教育。

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培育出什麼樣的學生。

當一個銘記歷史,以民族富強為己任的學生們離開校園,就是這個民族發光的時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