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來到東北臺村,看見自己的工廠,雖然並不大,但朱高熾心裡總覺得有了些許的底氣。

無論是面對現在,還是應對未來。

如果能安穩的當一名藩王,朱高熾還是願意的,也不是非要折騰。

不過他可是深知未來的皇帝不會是太子,而是太子的兒子當了皇帝。

未來朝堂上如何的刀光血影不提,他們藩王也會面對削藩之策。

而且是要藩王命的削藩之策。

最開始的幾個被削藩的藩王,一個藩王自焚而死,四個藩王流放邊疆。

這哪裡是削藩,這是把藩王往死路上逼。

最後輪到了朱棣,他接不接受削藩的結局都是死,只能起兵造反。

如果老子造反失敗,嫡長子逃得了?

所以朱高熾必須得造啊。

幾年的時間初步工業化北平,以大明農業社會低效的流通率,也不會讓對手有學習的時間。

不可能他這邊剛興起工業,應天府那頭也跟著興起了吧。

如果能有這學習效率,朱高熾認為朱棣可以直接打白旗,因為這已經不是大明。

“東家。”

“小王爺。”

“大公子。”

……

路上遇到的人們紛紛向他行禮,朱高熾也和氣的點頭。他是貴人,但是他年少,輩分低,對人有禮方是正道。

猶如歷史上萬曆皇帝少年時期,不但對閣老們噓寒問暖,還會親手準備熱湯給先生們。

到了中年的時候,面對的年輕官員們態度又截然不同,但這是年長的變化,不只是身份的變化。

如果朱棣在北平府對下面的將官和官員們整日板著臉,高高在上的模樣,也不可能有北平府跟著他造反的事情。

因為他平日對人們有禮,發自內心重視人們,才會獲得北平府的人心。

當他有難的時候,人們才願意主動捨命幫他。

同樣的道理,既然想要發展工業化,就離不開各色的人才,靠什麼獲得人才的效力呢。

除了錢還需要感情。

“小九呢。”

逛了一圈都沒有看到老九,朱高熾問道。

“小九師傅好幾日不出門,每日在屋子裡畫圖,飯也不吃水也不喝,也不睡覺,都快成仙了。”

問清楚了方向,有人主動帶貴人去。

有人帶路,朱高熾很快來到小九所在的屋子。

推開門,入眼望去那一片亂啊。

朱高熾小心翼翼的走進去,都快沒有下腳的地方,牆角還有未動的米飯,早已經凍成了一坨。

“小九,你也要注意身體啊。”看到滿是汙垢的小九,和以前判若兩人,朱高熾又佩服又心疼的說道。

手底下有這種廢寢忘食工作的人才,給誰誰不在意呢。

“聽說你連飯都不吃,日夜顛倒,這可不行。”

“啊。”

小九茫然的抬起頭,臉上滿是不悅,誰又來打擾自己,無神的雙眼逐漸清晰,這才看清楚了來人,嚇得連忙起身行禮。

“用鐵還是木材,我還是摸不準。”不等貴人說話,小九主動抱怨起來。

比起他師父的態度,小九非常樂意親近貴人,因為貴人對他極好,還有救命之恩。

“要不先歇息會,又不急著這會的功夫?”

“事情不解決,我心裡放不下,反而一直牽掛著,不如靜下心來畫圖,我反而心安。”

聽到老九的話,朱高熾對老九更有信心了。

老九是萬三最看重的徒弟,他的才能是證明了的,而此人對技術上如此的忘我投入,更證明了此人非浪得虛名。

既然勸不住,朱高熾也想要看看老九遇到的問題,自己能不能提供部分解決的思路。

鐵道誕生之初,有采用木枕的,也有礦場內部採用鐵枕,兩種軌道一直沿用到後世。

中國山東的第一條鐵路,由德國人藉著教案,為了控制殖民地而修建的。

為了修建這條鐵道,在德國人列強的壓迫下,埋下了無數百姓的血淚。

西方可以採用木枕,哪怕使用壽命短,不如鐵枕的使用年限長,需要更多花費翻修,也還能保住價效比。

但是中國的氣候原因,在山東使用木枕的壽命年限會更短,因此德國的工程師商議後,最終採用了鐵枕。

山東和北平氣候相似,如果借鑑這條思路,應該採用鐵枕,但是朱高熾對實際情況不熟悉,不敢妄下定論。

特別現在是大明,各方面的條件能不能跟上,當下是木枕還是鐵枕更為合適,需要工匠們來商討。

鐵軌的理論,老九一點就透,於是他成為了鐵道的設計者。

“鐵軌成本高,木軌成本低,而且製作鐵軌的時間長,但是卻更加的牢靠。”

聽到老九的煩惱,朱高熾想了想,提出了新的建議:“不如兩種方法都用。”

如果考慮成本,定然要選擇一種來大規模推廣。

但是朱高熾身份不同,他既要考慮生意,更要考慮工業的發展。

又不是要立即大興鐵道,而是內部使用的小段鐵道,更適合工匠們來實驗,摸索出更為實用的鐵道技術。

就算老九天賦驚人,朱高熾也不敢一開始就邁著步子大踏步,容易扯到蛋。

雖然工業發展在他的推動下,有了前進的方向,但也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違背規律。

連煤炭行業都未發展起來,是不可能推動成功其他行業。

煤是十七到十九世紀的工業血液,這句定義可不是教科書隨便說說的。

“會不會引起東家們的反對?”老九擔憂的問道。

朱高熾沉吟片刻,決定還是要自己出血。

“關於鐵道的事情,咱跟商人們談一談,價格方面嗎,給個特價吧,不掙錢只保本。”

鐵道最麻煩的不是技術。

他要推廣的是最初級的鐵道,又不是後世的那種鐵道,所以沒什麼技術含量。

鐵道的誕生,是煤場主手裡的鐵塊賣不出去,堆積如山沒地方安置,扔也沒地方扔,運輸還要成本呢,於是想到重新埋入地下。

誰想到有了鐵塊的路面,不但解決了煤老闆沒有空地的麻煩,還增強了道路的運輸能力。

為了讓每輛馬拉貨車多拉煤,想要修建更長的鐵塊道路,而為了節省成本,就想到了打造了兩根簡易的鐵道,讓馬拉貨車的輪子在鐵軌上跑動。

鐵道就是如此問世了。

不過鐵道日益發展後,越來越多的學者來研究它,逐漸成為了一科科學。

小九沒有見過實物,需要憑藉他的想象從無到有的製造出來,當然面對的問題就會很多,朱高熾也需要老九結合實際,推動出符合當下時代發展的鐵道。

所以朱高熾只能提供思路,至於最後採取那種手段,則需要小九摸索出,獲得煤老闆們的認可,才能讓鐵道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