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一直擔心狄奧多拉會來,但她真的這麼快出現,還是讓郭康吃了一驚。

“你這是什麼反應。”另一個梳著長辮、穿著窄袖袍的黑髮姑娘走上前,笑著說:“怎麼和上次春蒐演練,脫歡被搗巢時的表情一樣。”

“你怎麼也來了?!”郭康大吃一驚。

“我帶惠貞來的,怎麼了?”狄奧多拉奇怪地問。

“沒什麼,沒什麼。”郭康一邊說,一邊趕緊回頭看向朱文奎。

可能是太烏鴉嘴,總之,現在發生了最壞的情況:不但狄奧多拉突然出現,還把史惠貞也帶來了。

新天兄計劃還沒有展開細節,就面臨希臘女人的嚴峻挑戰!

好在朱氏兄妹已經和他說好,有了些默契。於是,朱文奎站出來,主動說道:“郭公子邀請我們來這裡,看火器和戰車的演示。”

“那你拽著人家幹什麼?”狄奧多拉將信將疑,對郭康說。

“哦,我想用下這個桶。”郭康急中生智,指著讓娜屁股下坐著的木桶,說道:“我們得演練火炮呢,結果小郡主不樂意讓開。是我太粗魯了,下回我多注意下。”

“對對,沒什麼的,我妹妹太能鬧騰了,伱看,我也沒什麼辦法。”朱文奎也趕忙說。

讓娜瞪了他倆一眼,但郭康馬上朝她使眼色,朱文奎也露出請求的神情。沒辦法,她也只好裝乖,抬起頭朝狄奧多拉甜甜地笑了笑,認可了他的說法。

她身材不高,郭康正好趁勢把她抱起來,放到努爾哈赤背後的鞍上。

“你看,就是這東西。”他又指了指木桶,說。

眼見三人都沒什麼別的說辭,狄奧多拉不知是不是信了,總之沒有繼續發問,讓郭康鬆了口氣。

“這是什麼啊?”史惠貞徑自走過來,看了看那隻桶,好奇地問。

“是‘中國雪’。”郭康說著,開啟了木桶。

史惠貞伸出手,搓了一把。

——中國雪,就是硝石。這東西是做火藥的原料。

當初,阿拉伯人從東方學到了使用硝石的方法,因為覺得結晶的形狀和雪一樣,所以起了個“中國雪”的別名。

“我們的火藥顆粒有點問題,準備和他們交流下配方,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工藝方案。”郭康說道。

他這說的倒是實話。

火藥的技術,大家如今都在摸索。這年頭,諸如原材料的純度、製作的工藝乃至使用的武器型別,都會對火藥的效能發揮產生影響。所以,“最佳方案”往往是個多次實驗之後,得出的經驗性結果。他就算記得最佳的工藝和配比,也得根據這邊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測試和調整。

史惠貞對於這東西,也是很熟悉了。她朝狄奧多拉點點頭,後者跳下馬,上來就給了郭康一個擁抱。

她這麼一抱,倒是讓郭康有了些負罪感。不過仔細想了想,自己和讓娜確實也沒做什麼。他們幾個商量半天,無非就是蒸汽天兄和聖徒大炮之類,好像也沒啥值得愧疚的。

至於成立教派的事情……去信這麼異端的教派,狄奧多拉估計不會喜歡的。但這個所謂教派,說白了就是個研究各種機械的掩護而已,和信仰本身根本沒什麼關係,又不是真去信什麼蒸汽神教了。大不了回頭給她解釋下,也不是什麼大事。

這麼一想,同樣也就沒問題了。

他正想著,突然聽到耳朵旁,狄奧多拉低聲說道:“你在顧慮什麼?回去之後單獨給我說吧。”

說罷,她放開郭康,退了半步,整了整他的外袍,溫和地笑了笑,退到一邊去了。

“……”

郭康一時說不出話來。

史惠貞依然只是在一旁笑,而朱文奎似乎至今都沒能習慣這些禮節,還是稍微轉頭,一臉“非禮勿視”的表情。至於讓娜,現在還在野豬背上呢,也不知道看見了沒有。

不過現在,也沒空去管了。雖然狄奧多拉今天有點嚇人,但最麻煩的還真不是她。郭康得還得盯著這群人裡,威脅最大的史惠貞才行。

這人以往的經歷,可以說很是特別。

史家這一代的男丁,只有史恪、史丹兩人。而史恪從小,就對航海比較感興趣。

當時,南衙世侯們對於義大利人和希臘人長期壟斷海軍頗有微詞,就支援了他自己的選擇,把他送到大都艦隊,從實習軍吏做起,培養技術和人脈。

但另一方面,經過數十年的整編、擴編和內戰,史家目前能控制的軍府,主要在汗國西北的北羅馬尼亞行省和第聶伯行省,直面波蘭,軍事壓力很大。

汗國的軍制,是在各地劃出軍團農莊,把田地分給軍團士兵經營。從黑海周邊到斡羅斯地區南部,土地廣袤而肥沃,氣候也不錯,甚至有不少礦產。但當地人的耕作和生產技術,卻非常落後,長期連像樣的水利都沒有。所以,透過軍團組織的集中開拓、經營,往往能讓產出得到不少提升,取得很好的收益。

這樣幾十年下來,各地收編居民,開墾土地,已經形成了大大小小、連成一片的眾多農莊。農莊裡的住戶,就是汗國的軍團士兵和公民。

汗國把這些農莊,分配為若干個軍府,負責對公民進行集中訓練。一府計程車兵,按希臘人的傳統,也被習慣性地稱為一個“戰團”。遇到大規模的戰事,汗國就會從這些戰團裡,抽調一部分士兵,組成軍團,進行戰爭。

而平時,軍府和戰團也有很多軍事職責。尤其是史家所處的位置,壓力其實很大,迫切需要一個強勢有能力的人來統管事務。

要知道,紫帳汗國的位置並不太平,甚至可以說四面八方都是敵人。他們直面的波蘭、神羅這些國家,對汗國更是極其敵視,甚至不惜多次勾結奧斯曼乃至土庫曼黑羊王朝,聯合異教徒攻打教友。

早年,汗國也嘗試過求和、妥協,但始終沒能成功。

汗廷在總結分析後認為,這隻能說明,某些蠻族極其敵視正統羅馬,顯然是想苟且維持自己的野蠻特性,畏懼自己會被羅馬征服、同化。這是文明層級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超越了宗教帶來的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