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北海國有大賢,可解子脩之憂【大章求訂閱求月票】
章節報錯
針對青州歸屬權的問題上。
曹昂與孔融達成了共識。
決定架空並廢置掉此時在任的青州刺史焦和,轉而換上曹昂中意的人選,從而有利於曹家徹底的掌控青州。
在如此意見一致的前提下。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
談話氛圍可以說是相當融洽。
實際上差了一輩的倆人,針對著如何剝奪焦和的權力,又怎樣改造青州的郡縣格局,促使地方上各級勢力改換門庭,於書房中進行了一番友好會談,將諸多細節給秘密磋商了出來。
曹昂是實力的代表,他手中握有強悍的硬實力,凡兵鋒所指,刀鋒所向,幾乎沒有人能夠抗衡他的威壓。
而孔融則是本地官員的代表。
相較於曹昂的硬實力,他在軟實力方面明顯很有優勢,以什麼作為突破口,從哪個方向開始瓦解反對勢力,哪還會有比本地人更門清的呢?
如此裡應外合之下。
焦和就是想不廢也難,青州和兗州並作一塊,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
半個時辰之後。
天色漸漸昏暗,風雪也陡然變大了起來,即便書房門窗禁閉,陣陣寒風也依舊順著間隙,嘶吼著衝了進來。
讓孔融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見到如此情形。
曹昂不由的站起身來,對孔融拱了拱手,而後溫聲笑言道。
“文舉公,天色已晚,此地寒陰氣重,我看咱們今日就暫且說到這裡,待改日再另行詳談,不知您意下如何?”
如此言語落在孔融耳中,簡直如同天籟,令他整個人如蒙大赦。
當即便隨同起身。
緊了緊身上的衣服之後,對曹昂乾笑著說道:“我過往處理公文,向來是在府衙之中,書房也不常用,故而一時沒想到讓下人備好爐火。”
“不過正如子脩所言,天色已晚,你遠道而來,合該早些休息才是,諸事便按照你我方才所言行進。”
“你且儘快想個人選出來,我會替你把他推上臺前!”
這是二人早就約定好的事情。
因此曹昂點頭表示知曉。
只是正當他打算推開門出去時,卻又如神來之筆一般,腦海中靈光一現,隨即轉過頭來向孔融詢問道。
“文舉公,青州雖不算大,但也有六郡之地,各縣邑城池六十餘座,想要讓這六郡數十縣運轉如初,自上而下就需要大量的官吏。”
“而想要讓青州蒸蒸日上,保證安穩如山,那麼就更需要人才,以大量的人才充斥於地方,方為長治之計。”
“只是以青州如今的境況,屢經戰亂,頻遭劫掠,大量的有才有識之輩,都為避戰亂之禍而逃到其他州郡,以至於州中能人志士空虛。”
說到這裡。
曹昂略微頓了頓。
接著誠心請教道:“若是花上三年五載,這些避禍於其他州郡的人才,自然會逐漸返鄉回流,但眼下時間緊迫,實在等不了這麼久。”
“而我曹家麾下雖有不少能人,但管理兗豫二州,也只是堪堪夠用,實在尋不出更多的人來管理青州。”
“文舉公德高望重,聲名享譽一方,且久在青州之地,想必也熟悉境況,不知可有何妙策良方否?”
…………
人才空虛,管理乏力。
這正是之前困擾曹昂的問題。
如果這個難處不解決,那就必須倚仗於地方上的勢力來自治,官員也得從地方上的宗族勢力中挑選。
這不是曹昂想看到的。
畢竟地方上的官員少一些宗族背景,曹家對青州的統轄才能更緊密。
而孔融在聽到曹昂的詢問後。
先是愣了愣神。
然後眉頭微皺,右手支在下巴上,時不時的捋動兩下鬍子,另一隻手則背在身後,手指無意識的擺動著。
一副陷入沉思之中的模樣。
如此半晌過後。
孔融才放下了右手,接著抬頭看向曹昂,語調和緩而有力的陳述道。
“子脩!你的意思我明白,不過要說可用之人,我手底下也沒幾個,實在騰挪不出幾個可用之士。”
“況且青州久來疲弊,戰亂頻發,郡縣殘破不堪,人才向南或向西逃亂,這些都是實情,想要從這些方面想主意,一時半會是做不到的。”
就在曹昂對此不抱希望,認為作為本地派官場大佬的孔融,也無計可施時,孔融卻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我雖無計可施,但有一人卻能解你眼下之困局,若是你能夠親自前往見他,並以言語說服之。”
“那彼時你想要多少人才,他招招手或是書信一封,就能為你招來多少人才,充實青州郡縣,可謂綽綽有餘!”
…………
話音剛落。
曹昂眼睛頓時“騰”的亮起。
臉上閃過一絲興奮的神采。
孔融也算是有幾分德行操守的人了,不可能胡言亂語誇大一氣,他既然這麼說,肯定是有幾分依據的。
想到這裡。
曹昂當即拱手追問道:“是何許人也,這般神通廣大,想來也是天下聲名不菲之輩,還望先生賜教!”
孔融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並沒有立即揭曉答案。
而是領著曹昂,快步來到書房的主案前,隨後從桌上抽出一幅地圖,平鋪著攤開在曹昂眼前。
“子脩可知康成公否?”
曹昂先是一滯,思維一閃而過,而後又飛快的點了點頭。
“您說的可是名滿天下,聲動四方,注百家之學說,所擅所學博如煙海,有學究天人之稱的鄭康成?”
見曹昂知道此人。
孔融滿意的微微頷首。
接著一手點在地圖上,位於北海國境內的高密縣,隨即向曹昂解釋道。
“康成公享譽四海,畢生都在鑽研學問,其門下弟子不計其數,經其教導而出的人才更是數不勝數。”
“如今他便隱居在高密縣之中,每日裡著書立說,研習各家經典,不問世事,不好名利。”
“若是子脩能夠親往高密縣,無需做的太多,只要能夠讓康成公鬆口,為你召來一批弟子。”
“這些學生便是在千里萬里,大部分也都會返回青州的,到時候青州無才士的窘境,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
聽著孔融暢談前景。
曹昂並沒有露出如之前那般,聽到答案時的興奮和喜悅之情。
蓋因這個答案背後所代表的主人,其難度實在是有些太高了。
所謂鄭康成者,就是鄭玄。
這位可是正兒八經的頂級大儒,說他名動四海,享譽天下,這可沒有半點誇張,描述的非常貼切。
首先,鄭玄此人和盧植乃是師兄弟,二人曾一同拜入大儒馬融門下學習,而且各自學有所成。
以盧植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鄭玄能夠與其等同,由此便可知這位康成公的地位,也是絕對不差的。
除此之外。
鄭玄在拜師馬融之前,還先後在好幾位大佬門下學習過,而且研究的方向還不一樣,也都學有所成。
包括古文經義,讖緯之學,乃至於數理之術,甚至連天文氣象,這些鄭玄都極其擅長。
是當之無愧的集百家所長,全面發展,全面精通的多邊形大佬。
後世對這位大佬有極高的評價。
認為鄭玄畢生致力於註釋儒家經典,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兼而用之,博採眾長,其整理的古代文化遺產,讓經學在他這裡進入了小統一時代。
唐宋等朝都對其有極高的讚譽,尊其為先師,配享孔廟,由此便可知鄭玄此人的地位和實力。
……
所以孔融說的並不假。
只要能夠說動這位大佬,都不需要將其招攬到自己麾下,只要鄭玄願意出面,哪怕只是寫幾封書信。
都足夠解決曹昂遇見的問題了。
畢竟其門下學生弟子不計其數,同一時間段同時存在數千人,那都是常規情況,更別說已出師或者半道畢業的。
即便除去那些聯絡不上,或者學識一般,只做掛名,以及殘老病死之輩,為曹昂找來個二三百人。
那都是談笑之間。
更別說眼下曹昂頭一批,並沒有這麼大的人才缺口,能有幾十個都夠了。
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回報高意味著難度大。
想要說服這位,那困難程度簡直比山還要高,甚至曹昂覺得自己除非動用武力威脅,否則沒辦法讓鄭玄配合。
畢竟史書上記載的清楚明白。
鄭玄鄭康成淡泊名利,不喜任何功名利祿之事,這可不是為了凸顯他的清流名聲,而故意寫上去的。
鄭玄是確確實實的淡泊名利!
人家壓根就不愛做官,甚至連漢靈帝,幾次三番的請他前往洛陽當官,鄭玄都是理都不帶理一下的。
朝廷中的各路大佬想要請他出山,鄭玄都只是一味的拒絕。
連帶著後來大將軍何進掌權時,請他入京為官,郡縣上強行逼迫,鄭玄不得不動身前往。
結果當天拜見了何進之後,還沒等何進授予他官職,這老同志第二天就收拾鋪蓋,偷偷的跑路了。
可見其心思之純粹。
就這樣的人。
曹昂能夠用什麼樣的辦法說服他,令其心甘情願的配合呢?
這就是曹昂為之苦惱的地方,也是他在得到確切的答案後,臉上喜色蕩然無存的原因所在。
…………
書房中沉默了好一會兒。
如此詭異的氛圍。
讓孔融也察覺到了,曹昂臉上那略帶幾分猶豫的神情。
心下只是稍一琢磨。
便已知道關節所在。
當即收斂了面上的笑容,拂了拂自己寬大的袍袖,接著長嘆了一聲,聲音悠然平靜的勸說道。
“子脩,康成公不喜利祿之事,對於武力威脅更是無動於衷,以強權強迫的話,或許能令其就範一時,但終究會離心離德,從而逃之夭夭。”
“所以若想得到其出手相助,非得以言語說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心甘情願不可。”
“我知此事頗為不易,但已是當下最有可能實現,且來的最快最便利的方法了,相較於餘者無計可施,這反倒是眼下僅存的上佳選擇。”
“所以依我之見,子脩不妨想好了言辭對策,再動身去往高密,彼時大膽一試,能成自然是再好不過,若是成不了,咱們再另尋他法。”
孔融非常認真的給出了建議。
如此老成之言。
讓曹昂不由連連點頭。
“文舉公所言甚是,此行我會周密籌劃一番,再行動身出發,無論如何,也得從康成公那賺幾個弟子過來。”
曹昂嘴上這麼說。
但其實心裡已經在琢磨著。
倘若真的無法說服鄭玄這老同志,那自己究竟是綁,還是不綁呢?
此行高密,究竟是以說服其招來學生為主要目的,還是連帶著鄭玄一起打包,師徒一塊帶走為好呢?
畢竟鄭玄似乎挺高壽的。
今年就已經六十五歲左右了,按照歷史的走向,他最少還能再活八年,這樣漫長的一段時間,都足夠曹昂將天下十三州,統一兩個來回了。
所以強行綁走,倒也不是不行。
畢竟強扭的瓜雖然不甜,但是解渴啊,花些時間,品種改良一下,那就是不甜也要甜了。
…………
此事商定之後。
曹昂沒在書房繼續呆下去了。
與孔融一前一後離開了屋子,互相客套了幾句,隨即各朝一邊離開。
只是走了沒幾步遠。
曹昂就突然停下腳步,隨後轉頭看向孔融那逐漸遠去,並漸漸消失的背影,臉上露出了幾分思索的神色。
不得不說。
孔文舉這老小子,在確定了立場,選擇改換到曹家門庭之下後,做起事來還真是盡心盡力。
不論是出主意還是拿建議,都沒有半點藏私,可謂是毫無保留。
這給曹昂還真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儘管他知道,孔融之所以這樣不遺餘力,根本原因還是支援曹昂的話。
有誅滅董賊,救出天子百官的希望,這讓孔融這位保皇黨看到了光明。
但曹昂還是想著。
日後孔融若是與曹家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衝突,甚至從鐵桿支持者,轉變成了反對者和攻訐者的話。
那說不定要看在今日之事的情面上,饒他一條小命了,這是給全力為曹家做事之人的報酬。
…………
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