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帶著一幫官員,在應天城外的田間地頭整整忙活了半天。

收穫頗豐。

去掉塵土雜質後,竟然是生生撿拾足了十來斤的稻穀。

百姓們覺得這是皇帝陛下撿到的,那自然是佔了龍氣的,萬不能進了自家的穀倉裡。

雙方几番推辭。

最終以應天府知府老爺,代皇帝陛下,自討腰包,十兩銀子買回了這十來斤的稻穀。

百姓們覺得賺大發了,希望皇帝老爺能天天帶著願意掏腰包的知府老爺過來撿拾地裡散落的稻穀。

皇帝老爺也覺得自己賺大發了。

百姓們依舊是那麼的淳樸,這讓他覺得自己近三十年的執政思路,是沒有錯的。

皇帝滿載而歸。

倒是不曾注意到,跟在他後面,花了大半個月伙食錢只換回來十來斤帶殼稻穀的應天知府,還在琢磨著回家之後如何與夫人分說。

自己這位應天知府,是怎麼用十兩銀子,成功的換回了十多斤沉重的帶殼稻穀。

在皇帝對著所有聚集在村口的百姓面前,鄭重許諾大明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過,家家戶戶的米缸會越來越滿之後,才在百姓們熱切的鼓掌聲中擺駕回宮。

離著應天城離了。

遠遠的就能聽到一陣嗚嗚的蒸汽聲。

久居應天城的人對這樣的聲音,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不是城外自太平府用火車拉來的礦石,就是江面上實驗頻率越來越高的蒸汽船。

而在城池東北角的鐘山上,茂密的叢林之中,也時不時的有沉悶的蒸汽聲傳來。

工部如今大不一樣了。

蒸汽機已然被應用到了儘可能多的地方去。

便是鐘山上的孝陵以及功勳陵的建設,也同樣存在著使用蒸汽機的現象。

人是聰明的。

能用更簡單和省力的方式去進行社會建設,沒有人會傻傻的固守著原來那陳舊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生產建設方式。

“俺總覺得如今像是在做夢一樣。”

歸來的路上,應天城那巍峨的城牆已經橫陳在所有人的眼前,朱元璋頗是感慨的說了一句。

今天白白賠了十兩銀子的應天知府鄒學玉,緩緩抬起頭看向遠方的城牆上,正有幾處架設著蒸汽機,用以吊運城牆下的新式火炮到城牆上。

他亦是點頭道:“臣倒是希望,這樣的夢能一直做下去。”

朱元璋側目,淡淡的看了一眼這位已經在應天知府位子上幹了足足一年的年輕官員。

一年的時間裡,應天知府衙門乾的事情其實並不多,卻又是處處可見的。

上元門碼頭和倉儲集散地的建成。

上元門連通玄武湖的新水道。

城外各處的集中工坊。

城內的各項新制度。

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當下京師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生存方式。

“並應天及江南江北一十八府,設直隸總督衙門,等這段時日忙完了手頭上的事情,你就去總督衙門吧。”

皇帝的聲音,總是會在出人意料的時候發出。

鄒學玉張了張嘴,有些詫異。

隨行的官員們,亦是心中一跳。

眾所周知。

國初這麼多年以來,大明坐擁十數道,然而京師及周邊府縣,卻始終沒有一個集中的上級行政衙門。

很久之前,有人提出過,將京師應天府及周邊府縣,集中劃為京畿道。

這樣的說法,隋唐時就有。

但當時卻並沒有被皇帝採納。

京師周邊有浙江道、江西道、湖廣道、河南道、山東道,然而在這五道中間的京師周邊,卻形成了一個空洞,地方府衙往往只能是將事情直接傳遞給朝廷。

在當初沒有被皇帝採納之後,朝中便沒有人再多說什麼。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京師周邊的行政體系實在是太過繁雜了。

最鮮明的就數中都留守司了。

僅僅是一箇中都留守司的地盤,就已經遠超應天府、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揚州府的總和。

而後,在江南江北這塊地盤上。

又有兩淮都鹽轉運使司、會寧兵備衙門、蘇松兵備衙門等獨立於地方官府衙門之外的行政衙門。

直隸總督衙門。

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等級遠超整個江南、江北地區的官府衙門。

而且。

跟在皇帝身後的官員們,默默的看了一眼似乎馬上就要成為大明首位直隸總督大臣的鄒學玉。

總督總督。

鄒學玉的權力,將隨著這個直隸總督衙門的設立,成為朝堂之上不屬於六部尚書的新貴人物了。

哦。

人家原本就是朝堂新貴。

將來,不論是中都留守司,還是兩淮都鹽轉運使司衙門,亦或是會寧兵備衙門、蘇松兵備衙門,都要受到直隸總督衙門的節制和管轄。

這是站在朝廷眼皮子底下的封疆大吏啊。

直隸總督衙門,將會是整個大明朝人口最多、錢糧最多的官府衙門。

那麼直隸總督大臣的官階呢?

眾人心中,不由的生出這樣的疑問來。

應天府知府就已經高過地方知府半級。

那麼這個直隸總督大臣,是否也會高過地方布政使司呢?

由此,在場官員心中又生出了另一樁疑問。

直隸總督衙門的設立,是否會和地方道司一樣,分佈政使司衙門、按察使司衙門、都指揮使司衙門。

還是說,一個直隸總督衙門,全權管理整個直隸地區。

“臣惶恐。”

鄒學玉停下了腳步,抬起雙臂,雙手抱拳,躬身彎腰,臉色份外沉重。

由不得自己不惶恐啊。

單單是一個應天府,上頭就有那麼多的人能時不時的插一腳。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鄒學玉微微皺起眉頭,一時間有些想不起來了。

但若是再給他一個選擇的話,他寧願去當一個不知在什麼地方的知府,也不願在這應天府當差。

直隸總督衙門?

一想到將來自己要面對的那些個自己恐怕都不能記全了的地方官府衙門,還有上頭大概會涉及到整個朝廷各部司衙門的事務,鄒學玉就是一陣頭大。

朱元璋卻只是淡淡一笑。

“晉奉天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大臣正二品,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領錦衣衛都指揮使,賞蟒服。掌直隸政、民、軍、稅諸事,直稟內閣,宮中行走。”

皇帝當著所有人的面前,說出了他對直隸總督大臣的安排,也給了鄒學玉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鄒學玉目光閃爍了幾下,呼吸逐漸急促起來。

而在場的官員裡,除了向來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少師袁素泰之外,所有人都是面色古怪。

直隸總督大臣晉奉天殿大學士,這算得上是應有之意,往後若是乾的好了,直接再加上一句入值內閣,也就直接從直隸總督大臣的位子上走進內閣,成為大明的內閣大臣了。

正二品的官銜,倒是和六部尚書等同,如此也能暢通無阻的在直隸總督衙門和朝堂六部各司之間協調了。

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事情,也屬正常。

當下不少的地方布政使亦或是按察使,都還兼著都察院的差事,這是為了方便掌控地方。

反倒是讓鄒學玉這個首任直隸總督大臣,領錦衣衛都指揮使的差事,讓眾人有些意外。

這大抵是讓鄒學玉手握天子劍了。

一旦他就任直隸總督大臣,地方上有官府衙門裡的官員不遵總督衙門的命令。鄒學玉大抵可以一手持著左都御史的官牌,一手提著繡春刀,就將對方的腦袋給砍下來。

只不過這一點也不曾讓在場的人太過意外。

畢竟直隸不同於其他地方,官府衙門無數,又是國家的財稅重心。

不給鄒學玉手中握著刀,很難辦成事情的。

而最讓大夥感到詫異的是。

皇帝最終的選擇是,真的是讓直隸總督衙門全權管理直隸地區。

一應的軍政事務,都將出於直隸總督衙門。

這份恩榮和權柄……

數遍朝堂也沒有幾個人能有了啊。

河道總督衙門?那也只能是專管督修黃河的。

如今以武英殿大學士身份,總領九邊北征事務的人屠鐵鉉?

等北征戰事結束,他也就沒了那能執掌數十萬大軍的權力了。

然而眼前這位即將上任直隸總督大臣的鄒學玉,卻是不同了呀。

直隸一十八府地界上,所有的事情全都由鄒學玉一人執掌。

但凡是個有腦子的,只要一想到那份滔天的權柄,便只覺得眼前一陣眩暈。

嘭。

鄒學玉的雙腿,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他沒有激動到落淚,也沒有惶恐手中權柄之大。

此刻的鄒學玉,唯有滿臉的堅毅和鄭重。

“臣領旨謝恩。”

隨意的一次出宮,便給出一份滔天的權柄。

朱元璋卻只是輕輕的揮了揮手:“你在應天府做的很不錯,朕瞧著是一日一新。朕希望,往後的直隸道,也能一日一新,讓朕能一直覺著,這是一個盛世夢境。”

“臣,萬死莫辭!”

鄒學玉擲地有聲。

朱元璋依舊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稍晚,任亨泰和解縉他們,會找你談話。直隸總督衙門接下來該如何做事,朕可以不知道,朕只要看到結果就好。但內閣需要知道你要怎麼做,這是內閣的權力,你應當明曉。”

內閣現在需要做的事情愈發的多了,所能做出的決斷等級也越來越高。

一開始,朱元璋身為皇帝,天然的對內閣有著一份戒備。

他不希望自己親手總結了中原傳承了千年的宰相制度,又在自己的手上覆蘇。

不過眼下卻是樂觀的。

內閣確實有利於朝廷更高效的辦事。

而且。

老爺子實在不敢將希望寄託在所有的後世子孫身上。

只要保持內閣的限制和均衡,便是後世子孫稍微守成一些,也是無妨的。

皇嗣的培養是個大問題。

剛剛才親手建立起了大明朝政治體系裡一個全新政治單元的朱元璋,很快就將思維擴散到了另一樁事情上去。

鄒學玉同樣開始了新的思考。

應天府的模式,在這施行的一年裡,效果是明顯且斐然的。

那麼,能否將應天府的現行模式,擴散到即將建立起來的直隸道呢。

中都留守司似乎沒有太多能夠改變的地方。

倒是淮安的煤礦資源,可以進一步開發,用以供應整個直隸的生產,以及各處舊工坊和即將新建的工坊使用。

淮揚一帶的鹽場,需要加強監管,洗鹽的工藝上不知道還能否改進,這件事情需要和工部的人商量商量,除此之外還能於民間釋出獎賞求才。

江南一帶的府縣,現如今雖說糧食產出不少,但更明顯的是這些府縣越發重視手工業工坊和行商一事。

大明對南方的海運越來越發達了,歐羅巴的商賈越來越多的前來大明。

應天城是他們的最後一站。

那麼諸如松江府、蘇州府、常州府、鎮江府一線,是否可以再將那些民間工坊擴大,是否可以尋找更多的生產點,用以增加地方百姓的收入,以及朝廷賦稅的增加。

還有兵備和地方衛所的事情。

一樁樁急需理出思路的事情,如同一張張空白的紙張,盤旋在鄒學玉的腦海裡,急需他儘快將這些白紙填滿。

一行人,各懷心事,不經意就入了應天城。

京師的熱鬧,瞬間充入人們的耳中,闖進所有人的視線裡。

“大捷!”

“大捷!”

“大捷!”

“我朝北征大軍,平定草原,盡收大漠萬里疆土。”

“蒙古韃靼王庭全軍覆滅,草原殘存部落牧民,盡數投誠我朝北征大軍。”

“北征西路軍西出瓦剌部,瓦剌部聞風而逃,現已不知去向。”

“遼東都司宣稱,東北奴兒干地區乃大明自古應有之地,將奏請朝廷改遼東都司為遼東道,東北奴兒干地方派遣流官,遷徙百萬臣民充盈東北。”

“大青城建設如火如荼,南下牧民紛紛改姓。”

原本就是這個世界最熱鬧的城池,一瞬間像是被推進了一針腎上腺素,爆發出了更加強大的活力。

也不知道是誰家首先放起了鞭炮。

剎那間,整座應天城鞭炮齊鳴。

離著舊年已經過去大半,離著新年還有數月。

應天城卻好似是開始過節了一樣。

草原盡收於大明。

這樣的大捷,遠比東征大軍征服瀛洲,南征大軍開疆拓土萬里,更讓中原人激動的。

朱元璋要看前方已經漸漸擁擠起來的洪武門。

皇帝的臉上微微一笑,側目看向身後今日伴駕出城的官員們。

“看來,今天是個好日子。”

………………

月票推薦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