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列夫,這是一位打球風格值得細細研究的球員。

從小,他是在紅土球場訓練,沿襲西班牙的青訓風格,職業生涯偶像是納達爾,完全在紅土成長起來。

2014年,盧布列夫登頂法網青少年男單冠軍,並且順勢登頂青少年世界第一,這也促使他決定轉入職業。

然而!

盧布列夫成年之後的成績,幾乎全部都來自硬地——

大滿貫表現,職業生涯首次突破是在美網,最佳成績是在美網和澳網,一直到2022年法網才首次晉級八強。

大師賽表現,雖然蒙特卡洛的紅土賽事也闖進決賽過,但表現最好和最穩定的則是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和辛辛那提三站硬地。

冠軍獎盃,截止到2022年的八座單打冠軍獎盃,其中六座都來自硬地,就連決賽數量也是硬地壓倒性領先。

怪!

就和西班牙年輕球員布斯塔一樣,紅土出身,但自己的風格卻更適合硬地,在硬地賽場發揚光大。

某種程度來說,盧布列夫的比賽,和德爾波特羅有些相似,並不是說球風,而是他們對正手的依賴程度。

盧布列夫的攻擊策略,全部仰仗自己堪比炮彈一般的正手,夠重夠衝,而且能夠源源不斷地持續輸出,站在底線附近,不斷掃射,持續不斷地施加壓力,一直到突破對手防線為止。

當然,出身西班牙青訓體系,盧布列夫的身上也還是能夠看到以納達爾為代表的典型西班牙戰術風格:

一是跑動風格。

二是側身正手,只要尋找到機會,就一定在反手位置透過腳步調整,側身以正手進攻,完成橫貫全場的施壓。

這樣的戰術,最早從莫亞開始,到費雷羅、費雷爾,再到納達爾,全部都精通此道,納達爾更是將側身正手發揚光大,這就是西班牙青訓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功,並且點點滴滴地貫徹進入戰術體系。

正好,盧布列夫正手強勁,所以他往往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正手優勢來贏得比賽。

盧布列夫的正手揮拍,簡潔有力,不會拖泥帶水,這不僅製造正手擊球更高的速度和更強的力量,同時對手也難以透過隱蔽的擊球動作來提前預判。

同時,盧布列夫的正手具備了斜線洞穿全場的能力,還具備直線錘擊的能力,勢大力沉,覆蓋全場。

所以,當面對單手反拍或者反手能力偏弱的對手,盧布列夫往往能夠佔據上風,持續施壓完成突破。

但面對雙手反拍堅韌強勁的對手,又或者是雙手敢於變線的對手,盧布列夫的正手進攻缺少節奏和方式的變化,結果就可能因為自己的習慣性套路而暴露正手空檔,轉而演變成為對手反擊的機會。

正是因為如此,在新生代對決裡,盧布列夫面對雙手反拍優秀的球員總是落下風,面對梅德韋傑夫,四連敗,一直到2022年的辛辛那提才首次擊敗同胞;面對小茲維列夫則是五戰全敗,未嘗勝績。

種種,就可以看得出來,盧布列夫是一位比較“直”的球員,打球沒有什麼花花腸子,以實力球取勝。

但如果實力球碰壁,他也往往缺少其他手段來改變戰局,比起德爾波特羅來說,和莎拉波娃的風格更接近。

今年,澳洲賽季結束之後,盧布列夫也正式結束了自己青少年的所有賽事,全面轉入職業賽場打拼。

“陽光雙冠”,自然不能錯過。

上週在印第安維爾斯,盧布列夫遺憾止步資格賽最後一輪;但來到邁阿密,透過兩輪資格賽的考驗,這也為他贏得了職業生涯首次登上大師賽正賽舞臺的機會。

首輪對手是……布斯塔。

正是那位西班牙“異類”,和盧布列夫一樣,出身紅土背景,卻在硬地表現更加出色。

1991年出生的布斯塔,比起天賦異稟來說,更接近大器晚成,儘管2009年就轉入職業賽場,但早期飽受傷病困擾,一直打打停停;來到最近兩年,才漸漸找到了一些狀態,慢慢開始冒頭,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

面對布斯塔,盧布列夫在“1:6”脆敗輸掉首盤之後,快速完成調整,連贏兩盤,順利晉級。

職業生涯首次出戰大師賽,結果就晉級第二輪,也許光環比不上小茲維列夫,但盧布列夫也確實贏得了一些矚目。

接下來,盧布列夫也就贏得了挑戰高文的機會。

對於媒體來說,“青春風暴”總是吸引眼球的,因為他們代表著未來,更何況,最近的情況又稍稍不同。

從迪拜的丘裡奇,到這周的盧布列夫,和高文一樣1995年以後出生的球員,正在瘋狂進入視野之內。

此前的“青春風暴”,高文都是更年輕的那個,挑戰拉奧尼奇、迪米特洛夫等等“90後”的一眾代表們。

但現在,高文連續迎來比自己更加年輕的新生代,再加上大滿貫大師賽的光環,他也毫無疑問成為同輩們青春風暴的挑戰衝擊目標。

如果只有丘裡奇或者只有盧布列夫,那麼媒體最多也就是用關鍵詞增加一些噱頭罷了,但春天硬地賽季,短短三週之內,連續遭遇“95後”球員,一步一個臺階,媒體的情緒也就一步一步被調動起來。

如此情況,難道不有趣嗎?

看,高文自己依舊是一位挑戰者,挑戰“90後”、挑戰“四巨頭”,從橫空出世到萬眾矚目,這段驚奇的挑戰征程才剛剛開始了不到一年而已。

緊接著,更加年輕、更加朝氣、更加青春的挑戰者又相繼湧現,一個兩個都懷抱著雄心壯志準備挑落高文。

那麼,高文又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位置呢?

競技體育,心態和心理的重要性,遠遠超出想象,如果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遭遇滑鐵盧的可能性也就直線上升。

“驕傲之人退步”,並不僅僅只有字面解讀的含義,延伸開去,還有更多解讀空間。

特別是考慮到高文的年輕。

對於其他球員來說,他們或多或少都已經在巡迴賽打拼多年,經歷風風雨雨,這才來到現在的位置。

但高文並沒有,如同彗星一般閃亮登場,然後就持續衝擊巔峰,現在更是如此,上週才剛剛在印第安維爾斯登頂冠軍,一個轉身,媒體就將他和籍籍無名的後起之秀擺放在一起——

如果說迪拜的丘裡奇,擊敗過納達爾,他的大放厥詞還情有可原,那麼這周的盧布列夫則顯得星光暗淡,甚至還沒有在職業賽場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成績,媒體的大張旗鼓,確定不是一種羞辱嗎?

那麼,高文是否能夠擺正心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