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章 歡呼勝利。
章節報錯
西夏李晉王沒有選擇,他再次站在馬背上對三萬士兵高說道:“弟兄們,都是我李承勳無能,不能帶著你們殺出重圍。現在,我命令你們放下武器,向大宋的趙欽差趙大人投降吧……”
“不,我們誓死不降!”“我們願意保著晉王你殺出重圍!”……
“兄弟們,我們西夏國已經滅了,你們還想看著我們党項一族全部滅絕嗎?還是給我們党項人留點種子吧,我跪下求你們了。”說完李承勳跳下馬背,向著三萬士跪下了。
“晉王,你折殺小的們啦!你起來吧,我們聽你的,向他們投降還不行嗎?”“兄弟們,晉王是為了我們能活命,才跪下的。下馬,丟下兵器投降吧。”……
皆因晉王這一跪,三萬精騎齊解甲。結速了,一切都結速了,西夏國已經成為歷史。
最後,晉王與趙重陽比試拳腳,被趙重陽運用五禽秘籍上的招式擊敗,自刎身亡。
此時,東方已經露出了曙色,新的一天開始了。趙重陽下令各部打掃戰場,讓戴宗傳令,飛雲堡外留守部隊對西夏大營內的殘敵發出最後通諜,敦促他們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否則,堅決、徹底消滅乾淨。
次日,即八月十七,各部大軍陸續返回駐地,只留主帥和主要將領參加慶功會,聽取趙重陽為各部在奏章中爭取的爵位和職務。
一是所有的將帥品級升一至兩級。此次戰役的副帥,戰役總指揮周侗隨機應變,指揮有方,功居首位,擬封定西侯,將任職西北都督府從一品大都督,坐鎮涼州,總管西北軍政(原寧夏境內)事務。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獻火攻妙計,一舉殲滅西夏的精銳六萬,首戰大捷,使整個戰鬥比預計時間縮短了三天,減少了三萬士兵的傷亡。老種帥年已七旬,猶帶著孫子戰陣殺敵,且兩個兒子均在以往的戰鬥中為國捐軀,堪稱滿門忠烈。擬封安邊侯,官居從一品。但老種相公年事已高,已經不宜在西非苦寒之地養老,建議朝廷將他的侯府建在大名府,讓他和長孫顏崧一道領兵四萬,協助大名府梁中書留守,守住大宋的東北大門。
二是小種經略相公种師道,親率四萬種家精銳騎兵,給敵人殊死作戰,給敵軍騎兵主力以重創,戰功僅次於乃兄,擬封太原伯,官居二品,任太原軍節度使,領兵六萬鎮守太原府,管理附近州縣,為國家守住正北方大門,牧戰馬十萬匹,每年交軍馬五千,每匹按五十貫發獎勵,多交的按八十貫發獎勵。
三是劉延慶封安西伯,官階從二品,任瓜州軍節度使,帶兵四萬進駐瓜州府,管理附近三州十二縣的所有事務,為國家牧戰馬二十萬匹,每年上繳戰馬一萬匹,獎勵同上。劉仲武封安西伯,官階從二品,任甘州軍節度使,領軍四萬鎮守甘州,管理三州十五縣,南防土番,西援瓜州。養馬任務同瓜州。
三是折可與封鎮西伯,官階從二品,折可興封平西男官階三品,二人領兵四萬駐興慶府,分別任節度使和副將。姚平仲封蘭州伯,領兵四萬鎮守蘭州及附近州縣,官階升從二品,任甘蘭軍節度使,牧戰馬任務同上。
趙重陽說明,每位節度使上管軍,下管民,轄區內四品及以下武官可直接任命上報朝廷即可。但各鎮兵馬,朝廷只出一半軍餉,另一半由各鎮自己屯兵解決。各鎮多出的軍士交大都督府處理,三十歲以上,回家種田,每人發二十貫安家費。就近安家,發三十貫安家費。
大都督府直轄六萬大軍,分四鎮,每鎮一萬五千人。一鎮都統制史文恭,三品武官,統制薛永、石秀,四品武官。二鎮都統制王進,統制史進、孫立,三鎮都統治楊沂中,統制王達、晁蓋,四鎮都統制魯達,統治李逵、韓世忠。吳用任大都府四品長史,主管刑獄、文書。汪老七任大都督府四品幫辦,主管政務、稅收,周清作為侯府世子,任四品幫辦,主管財政、地方建設、商務和糧草。
奏章一公佈,皆大歡喜,特別是折可與、姚平仲、劉仲武、劉延慶等四人,都成了實打實的地方土皇帝,軍政一把抓,管的地盤是原來的十倍以上。老種經略相公雖然貴為侯爺,然實權不及他們一半,基本上處於半退休狀態。
只有魯達和李逵不願為官,趙重陽讓包道乙代替魯達、燕青代替李逵任職。
諸事安排完畢,趙重陽將折可與和折可興叫來,讓折可興明天就帶著兩萬騎兵先出發,去接收興慶府防務,將武松等人換回。半個月後,折可與帶著三萬大軍,以及折氏族人一同遷居興慶府。其餘各軍三天後派精兵接收各地城池,十天後遷往駐地。
當夜,周侗和种師道主持召開慶功會,由趙重陽私人出錢,獎勵這次作戰中表現突出的中青年將領,每人獎一千貫錢。他們分別是:吳玠、吳璘、劉琦、仲明山、仲明水、仲顏崇、姚思齊、劉光世、張俊、折大牛、折顏植。
當然,作為趙重陽自己一派的將領包括新從種家軍要過來的王進每人都是三千貫錢。自己手下計程車兵包括京中帶來的禁軍、大刀隊、特戰隊、楊家軍每個士兵獎一百貫,每上升一個級別加五貫。
當夜,趙重填了一首《漁家傲.決戰大橫山》的詞。詞雲:大橫山頭戰雲密,大橫山下戰鼓急,西軍上下齊努力。烈火起,六萬精騎一網滅。∥七天七夜舉戰旗,猛追窮寇不停息,橫掃胡虜如卷席!創奇蹟,全體英雄載史筆。
又寫了一首七言古體詩《輕騎奔襲興慶府》詩云:秋風蕭瑟秋霜嚴,三千輕騎不畏難。晝伏夜行藏蹤跡,瞞天過海越千山。茫茫戈壁飛行過,群狼偷襲當晚餐。扎就木排越天塹,練成金剛耐飢寒。九天殺到安慶府,兩千里路盡荒原。神兵天降寒敵膽,西夏王城插降幡。數萬守軍齊解甲,幾百王公盡跪階。擒賊擒王建奇功,定鼎西北捷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