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少府令劉邦的驚天大才
章節報錯
站在龍首原不遠處眺望阿房宮,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長一千多米,寬數百米的大殿。
這是阿房宮的前殿,也是將來群臣上朝之地!
在高高的夯土層上,宮殿從遠處看就如同是天上神靈的神宮一般,絕對遠超這個時代百姓的想像。
如果不是趙文從遠東苦寒之地一次帶來數萬株巨木,這樣巨大的宮殿就絕不能在短短數月間修造出來。
現在能夠看到的,就有數萬工匠在其中勞作。
但在看不到的地方,只是燒製磚瓦水泥,就動用了十幾萬奴隸和數十萬民夫。
遠處一車車磚瓦不斷拉過來,讓趙文欣慰的是,使用的全部都是馬車,而不是如同以前一樣,使用人力。
顯然,這一次大勝匈奴,讓大秦增加了數十萬馬匹,極大的提升了現在大秦的運輸能力!
“最多在有一月,所有的建造就可以全部完工!”數月之間建造出了這麼雄偉的宮殿群,劉邦在一旁一臉自信。
趙文輕輕點頭卻沒有說話,漢朝建立時,蕭何三月間就建造出了漢皇宮,劉邦就在一旁感嘆太過奢華,只從這一點來看,眼前這位對於建築的雄偉絕對沒有太大的追求。
偷偷瞄了一眼趙文方向,這才與趙文一起看向遠處正在建造的建築,不過劉邦心裡,卻已經滿是忐忑。
這一次回來,少府多了一位副令,與自己一樣,也是陛下直接任命的。
如果只是一位少府副令,他自然不會在意,但這位少府副令的能力之強悍,就連他都在心中暗暗讚歎自愧不如,這就由不得他不在意了。
更不用說今日上朝禁軍多了一位副將,還是一位大小七十餘戰,無一敗績的無敵統帥。
而少府也給一個叫張居正的文臣挑選了一座府邸,這座府邸的標準可是按照內閣大臣的標準挑選的。
禁軍之中,所有的副將全部分散出去,只留下這一位副將,說是副將,其實已經是統領禁軍了!
但內閣和少府的兩位是什麼情況,現在雖然不得而知,可劉邦又怎麼能夠不緊張!
好不容易才當上少府令,這可是當朝九卿之一,國之重臣,劉邦可絕不想就被人這麼替換掉。
但想要穩定自己少府令的位置,就要為陛下立下大功,讓陛下認可自己的能力。
想到新來少府副令萬三千的手段,完全能夠用鬼神莫測來形容。
一次糧價上漲,不但能夠為少府增加數百萬石糧食,順便還能夠將幾千萬兩白銀換成幾千萬兩黃金,同時大肆使用白銀購買各地貴族的田莊。
只是一月時間,少府掌控的田地數量就翻了一倍,而且還全部都是能夠立即產出的熟地,甚至與這些田莊一起的,還搭配了數十萬能夠勞作的奴隸。
掌管少府,劉邦又怎麼會不知陛下在少府之中已經存了多少白銀,只從少府之中白銀和黃金的比例來看,這一次少府絕對是大賺。
如果在加上將各地大量孤兒寡老收容到少府田莊之中,還有各地開設的生意,只是一月時間,對方所做就超過了以前所有的少府令。
雖然陛下信任,沒有動自己少府令的位置,可長期這樣下去,就算是他臉皮在厚,也不好意思一直坐在少府令的位置上。
“不過幸好自己還可以從其它方面幫助到陛下!”劉邦心中暗暗感嘆。
想到自己這一次的發現,
劉邦臉上瞬間出現自信。
“陛下,臣這一次在長城軍團之中,發現了一個對我大秦極為有用的資訊!”
劉邦看了看左右,只有幾個陛下極為親信的東廠太監,恭恭敬敬的向趙文一禮後道:“我大秦雖然滅了六國,但六國舊地百姓平日依然自稱趙人,韓人,齊人,楚人,而不是秦人,顯然極不認可大秦百姓的身份!”
劉邦一臉的正色:“在長城軍團之中,臣發現,無論是秦人、燕人,還是韓人、趙人、魏人,全都自認是我大秦的軍士!”
“發現這點之後,臣又派少府中人一路跟隨幾名淘汰軍士回到家鄉,因這些軍士見多識廣,在鄉間極得人信任,在他們的影響下,鄉間愚民同樣開始自稱秦人!”
“因陛下您給的淘汰金極高,甚至有許多青壯極為嚮往加入我大秦軍中!”
說到這,劉邦極為堅定的道:“臣認為,大秦現在不應在繼續減少軍士數量,而應該大大的增加,將六國舊人大量招入軍中,與秦人混雜!”
“軍中關係極為單純,只論能力,不論其它,在軍法的壓制下,很快就能夠成為一個整體,要不了多少年,uu看書天下將只有秦人!”
“哈哈哈!”趙文不禁狂笑,聲音響徹整個龍首原,過了好一會,才一臉讚歎的看向劉邦道:“只此一事,對我大秦就是不世之功,少府令可封萬戶侯!”
一直以來,無論始皇帝還是趙文都沒有想出加快七國百姓融合的辦法,雖然有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量同衡,加上各地大興教育,但這都是長遠的打算。
當決定在將教育推行到鄉一級的時候,其實意味著趙文已經放棄了改變這一代人融入大秦,選擇從下一代甚至更下一代開始。
但今天,劉邦的這個辦法,無疑讓七國百姓的融合大大前進了一步,而且還是一大步。
雖然將劉邦放在少府令的位置,可說實話,趙文是真沒看出來劉邦的能力在什麼地方,只是感覺比其它人圓滑一些,但今天,只此一計,這種著眼全域性的眼光和遠見,簡直千古罕見,完全能夠與始皇帝媲美。
只這一個建議,將來無論任何時候,自己身邊都會有劉邦的一席之地。
“召內閣,軍閣,六部尚書還有張先生立即入宮議事!”
轉頭對楚一吩咐了一句,完全沒有在意剛剛才開過朝會,又重新將這些人召進宮來,這已經是國之大計,絕不是自己一個個張口就能夠定下來的,只有集思廣益,才能夠商量出一個完美的辦法。
然後向劉邦一招手道:“走,進宮,將這個辦法講出來,讓大家知道,你這個少府令對於大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