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認一回慫
章節報錯
周文知道一旦鬼子沒有了後顧之憂,全力來對付傭兵團的時候,就沒必要再去跟鬼子硬拼了。
既然不想打,那就徹底不打。
所以他只是派出1分隊嚴密監視鬼子的行蹤,不許放一槍一彈,讓小鬼子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方位,只能在大山中玩瞎子摸魚。
而且周文還集思廣益,採納了騎兵連長德楞泰的建議,派出騎兵在南北兩個方向的十幾裡範圍內都留下些馬糞、馬蹄印之內的痕跡。
還別說,像德楞泰這種當過馬匪的老手,什麼混淆視聽、故弄玄虛,各種招式都是順手拈來,一套一套的讓鬼子更是找不著北,只能在山裡轉圈圈。
而藉著大戰的空隙,傭兵團乘此機會好好休整了一番。
從偵查鬼子重炮陣地開始,一直到狙殺鬼子師團長,連續一個多月的戰鬥,戰績可謂輝煌,但是也需要進行總結和檢驗交流,一支強軍更是需要統一思想。
於是,1分隊以組為單位,2分隊以排為單位,都進行了戰鬥總結。
而且周文還被妙花逼著在軍官會議上就以身做餌,差點被小鬼子飛機打死一事做了檢討,保證以後不再以身犯險。
戰士們看到大當家的都做了檢討,人人都開始反省自己在戰鬥中出現的問題,在班排會議上踴躍發言,總結戰鬥經驗,再一次增強了傭兵團上下的凝聚力。
特別是新加入的一百個騎兵,更是深有感觸。
在以前的東北軍和偽軍裡,哪裡有這麼民主的氛圍。
對他們這些普通士兵來說,長官就是高高在上的爸爸,要捧著哄著,要逆來順受,爸爸不高興,吃幾個大耳瓜子是常有的事。
在傭兵團,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講的不是地位的高低尊卑,大家講的是相互信任的情義,戰友間生死與共的情懷,讓這些老兵痞們開始有了些歸屬感。
這寶貴的四天時間讓傭兵團全體官兵從精神上到體力上都得到放鬆和休息,大家的精神和鬥志再次振奮起來。
要說有什麼讓人不滿意的地方,就是1千多龍精虎猛的戰士變成了縮頭烏龜,看見鬼子都是繞著道走,讓大夥兒有些憋屈。
雖然大家都理解這是戰略上的考慮,在日軍一萬多人瘋了一樣漫山遍野來找傭兵團報仇,沒必要去跟瘋子計較。
但這是傭兵團自淞滬抗戰以來,第一次躲著鬼子走,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狠勁。
但是周文知道,自己人感到憋屈,鬼子更是要憋瘋了。
四天來,第6師團的鬼子已經將都山山脈都搜了遍,又開始在松嶺山脈搜尋。方圓上百公里的叢山峻嶺,不知這些鬼子的皮鞋是不是都走破了,連傭兵團的毛都沒見到一根,所以他們才是最憋悶的。
其實這也是周文對傭兵團官兵們心理的一種鍛鍊。
這兩年順風仗打多了,兄弟們的心氣都高了起來,難免就有些輕敵的思想。
周文就是要告訴兄弟們,打仗就跟做人一樣,要能屈能伸。在鬼子勢大的時候,該認慫就認一回慫,沒什麼丟人的,又不是認一輩子的慫。
拳頭收回來後,再次打出去才更加有力。
不然按照傭兵團的戰術,有的是機會給鬼子來口狠的,然後再全身而退。
不說別的,單是把一分隊拉出去給鬼子來個麻雀戰,就夠鬼子喝一壺的了。
但是周文堅持不打,讓大家多休息兩天,同時也在等關內的訊息。
當他聽聞是劉若蘭親自召開新聞釋出會,將傭兵團的戰績全部曝光,用輿論給軍委會施壓後,心裡也是暖洋洋的,知道這位大小姐掛念自己的安全,但是始作俑者嘛,肯定有那位大帥的影子。
不錯,這位大帥還是夠意思的,以他現在的地位和顧慮,能做到這一步已經非常難得了。回去後可以多給他出點點子,把晉軍的戰鬥力提升一個檔次。
至於將傭兵團曝光一事,周文已經不在乎了,反而覺得之前為了麻痺小鬼子,非要將傭兵團的事蹟隱藏起來這件事,怕是過於小心了,還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這次中日停戰的背後,周文也隱隱覺得好像有人在針對傭兵團,想借刀殺人。至於是不是那位何上將,等回去後再想辦法調查。
反正周文的處事原則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且還是朝死裡犯的那種。
在今天接到趙長樹和蒙雨庭的電報後,周文還是感到很欣慰的。
不管之前有什麼陰謀詭計,但是最終軍委會北平分會還是決定派出部隊來接應傭兵團,這是好事,說明這個國民政-府還沒腐敗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收到電報後,他跟妙花和陳萬里商量了一下後,決定立刻出發。
為了保險起見,他們還是向北面熱河方向行進了十幾公里後,才轉向東南方向,果然如高小山猜測的那樣走了一個弧線。
見到左明青後,得知戰局急轉直下,長城防線實際上已經告破。
周文並沒有表現出焦慮和失望。
本來歷史上長城防線也就是在4月份被小日本打破,只是原來是冷口關先行被攻佔,這次則是義院口和界嶺口。
本來如果軍委會膽子大一些,充分利用日軍師團長和旅團長同時斃命的時機,發動一場反擊戰,還是有可能改變歷史的。
可惜,歷史上已經證明了這個何上將就是個沒膽鬼,現在再次得到了驗證。周文妄想改變歷史的謀劃沒有實現,但他早已有所預料,當然也就談不上有多大的失望。
而且大的歷史走向沒有改變,但是歷史的分支卻是改變了不少。
最起碼,這次長城抗戰小日本死傷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原來的歷史。
周文記得,原來歷史上,整個長城抗戰包括熱河戰役在內,中國方面公佈的日軍傷亡人數是6000餘人。而日軍則是隻承認陣亡300餘人,負傷600餘人。
後世歷史學家比較公正的看法是,日軍傷亡數字應為2600人左右,而中國方面則是付出了4萬人傷亡的代價。
雙方的戰損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