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在關於中國如何才能戰勝日本這個問題,是這樣描述的:

“ 問: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呢?”

“ 答: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記住,這是在所有持久戰的理論中,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國際抗日統一戰線這個提法。

而日本的最後失敗,恰恰是第一個和第二個條件完成後的結果。

歷史已經驗證了偉人的預見性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眼光。

而今天,周文就準備提前四年,向校長灌輸中國必勝論和持久戰的方略,增強這位校長的信心,同時讓校長比歷史上更早提前做好戰爭的準備。

“校長,卑職堅信,中日戰爭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中國。”

周文筆直站立在校長身前,擲地有聲、斬釘截鐵地說道。

同時,他的眼中透出自信和堅定的目光。

校長一聽,沒想到這小子毫不猶豫就說出這等自信滿滿的話。

要知道,之前他諮詢過的那些幕僚,還有包括陳上將及蔣百里將軍在內的軍事專家,雖然每個人都聲稱中國必勝,但無不是沉吟思索半響,面露凝重之色,哪有眼前這個小子來得這麼幹脆和信心十足。

“哦,你說說你的看法,不要有顧慮,大膽的說。”

周文如此自信讓校長也來了精神,但心裡還有些懷疑,別這個小子就是隻會說大話吧?

周文頷首應是,踩著一地的碎玻璃,就走到會客室沙發後面牆上掛著的地圖前,指著地圖說道:“校長,想必已經有很多軍中前輩提出過,對日作戰,我國的策略應該是層層抵抗,以空間換時間,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周文指著中國地圖北部區域說道:“中國北方的河北、山東、山西這三省必然是日軍第一批攻擊的目標。戰爭初期,日軍戰力犀銳,又有機械化的便利,而我北方的軍隊大多都是地方軍閥部隊,裝備和訓練都難以與日軍正面相抗。”

“我集中在南方的中央軍又距離太遠,調遣不便,後勤供應線漫長,鐵路公路隨時都有被日軍飛機炸燬的可能,不宜於我南軍北調。因此,卑職認為,在河北和山東戰場不能貿然跟日軍展開決戰,只能採用層層抵抗,逐步後退。”

“按照你的看法,北平和天津是不可能守得住嘍?”同樣站在地圖前,面色凝重的校長插口問道。

“是的。”周文苦笑一聲道。

“卑職看來,不但平津地區守不住,就是整個河北和山東都不可能守得住。原因就是日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海空軍和機械化部隊在北方地域優勢太大。而彼輩幾年來對中國屢戰屢勝,日軍官兵的信心和士氣都膨脹到了極點。”

“加上日本軍隊的強悍和佔據優勢的各種裝備,其在戰爭初期的進攻勢頭之猛,兵鋒之銳利,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就憑著我國在北方的軍隊,如果要硬碰硬的死守,結果很可能是人地兩失。”

“哼!守不住難道就不守了嗎?你信不信?只要你的這種觀點一旦被那些軍閥知道,他們恐怕巴不得拔腿就跑,再演一次九一八事變。”校長冷哼一聲道。

“校長,這就是卑職接下來要說的,守不住的打法。”

“從戰略上來說,雖然日軍來勢洶湧,但是我軍如果一開始就大步後撤,必然導致軍心和士氣的動搖,民心向背,社會動盪,甚至會影響到抗戰全域性。”

“所以卑職才提出層層抵抗,逐步後退的策略。但是,層層抵抗並不是以守住城池和國土為目的,而是以殺傷日軍有生力量為戰役目的。所有的防禦戰術和作戰方式,都圍繞如何殺敵,如何更多的殺敵為唯一目標。”

“透過這次長城抗戰,卑職也瞭解到我國北方軍隊目前的戰力和裝備情況。雖說東北軍的整體表現頗為不堪,但其中也不乏敢戰之軍。只要國家做通張少帥的工作,肯下功夫整頓和精簡,東北軍未使不能一用。”

“更何況我們還有29軍和32軍這種已經在抗日前線立下過功勳,又有對日作戰經驗的中堅力量。只要戰役目的明確,官兵上下一致,必然會讓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

“我們要求也不要太高,以河北為例,如北平和天津此等大城市的防禦戰,以殺傷日軍千人為目標,周邊的各縣和各要地,以殺傷百人甚至數十人為目標,只要達到目標,部隊就可撤離到下一個防線據守。”

“包括山東和河南的部隊,都可以採用這種戰術,每支部隊都劃定各自的防禦區域,設定前後縱深達數百公里的十幾道防線,每道防線不要求堅守的時間,只要求殺敵的人數。每個防區設定督察隊,負責防區內各部隊戰績的清查和鑑別。”

“不論官兵,都以殺傷敵數為論功行賞的唯一標準。這樣必然會調動基層官兵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也會調動起來,大家就會集思廣益,尋找更多的殺敵辦法和創造出更多的有效戰術。”

“校長,卑職認為,既然戰爭的爆發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日軍在戰爭初期也肯定沒有做好全面戰爭動員的準備。那麼,他們初期能夠動用的兵力,也只能是現有的17個師團和少量的混成旅團。”

“再考慮到日軍必須留守國內以防國內變動的二至三個師團,還有隨時準備應對上海和其他中國沿海的兵力,日軍進攻北方的兵力不會超過10個師團,也就是30萬人左右。”

“如果日軍在攻佔我們河北和山東的每一個城市,每一個縣城,都要付出數十、數百、甚至上千人的傷亡,等他們到達山西和河南的時候,他們的兵力損失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