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酒酣耳熱的喧鬧後,張曉平就帶著吃飽喝足的兄弟們下去休息,而獨立旅的眾軍官們也自覺地離開了酒桌,這個隔間內,就剩下了趙懷禮、周進寶、周文、妙花四人。

看到四周都人去桌空,趙懷禮這才對著周文神秘一笑,豎起了一個大拇指道:“書生果然厲害,就你們這十幾個人,把已經盤踞幾十年,官府都拿他沒法的鐵索幫一夜剷除,我老趙佩服。”

周文笑著打趣道:“趙大哥這麼說,就好像以前對我不是很佩服的樣子嘍?”

聽到這話,趙懷禮一愣,接著就指著周文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好你個書生,不但本事了得,身手高強,就是嘴上也輕易不饒人,果然一點兒沒變,還是原來那個書生。”

“我看趙大哥倒是有些變了。”周文繼續笑著說道。

“變?我哪兒變了?”趙懷禮有些不解。

周文伸手指了指他微微突起的肚腩說道:“官變大了,肚子也變大了。”

“哈哈哈……”屋子裡頓時傳來一陣鬨堂大笑。

周文和趙懷禮兩人的這一番打趣,讓氣氛頓時就比之前輕鬆了幾分,而之前大家多年未見的些許生疏感,也頓時煙消雲散,彷彿又回到了中原大戰時那種親密無間的關係。

說笑了一陣,趙懷禮這才正色說道:“顧長官已經命令我全力配合你們的行動,我也知道你身上還帶著軍委會和校長的密令。但我都不用看了,就一句話,你書生的事就是我趙懷禮的事,你就說吧,咱們怎麼幹?”

趙懷禮這一番表白不論有幾分真心,但既然這麼說了,就說明他必然會給予一些支援,讓周文心裡有些感動之餘,也暗暗鬆了一口氣。”

要知道,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周文原本就不打算動用獨立旅的部隊參與戰鬥。他需要的是獨立旅能夠在後勤和情報方面給予一些支援。

但趙懷禮是多年已經沒有聯絡的舊交,現在位高權重,會不會對當年雙方的衝突還有什麼不平的心思?或是開始有些自傲自得,不再念及當年的戰友之情,這些都無法確定。

而如果趙懷禮真的來個拒人於千里之外,那周文的原有計劃就要改變了。他不可能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來這這種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的地方跟當地土匪惡霸作戰,那就有些不理智了。

所以他才在沒有和趙懷禮聯絡上的情況下,搶先對鐵索幫動手,就是想看看趙懷禮的反應。如果趙懷禮一旦露出不滿的心思,他就決定第二天抽身就走,另外再想辦法。

現在既然趙懷禮表明了態度,周文也就不再客套,對著趙懷禮珍重抱拳道:“多謝趙大哥高義,小弟還真的需要趙大哥在後面給小弟撐腰壯膽。”

趙懷義趕緊擺手道:“你我兄弟客氣個什麼,再說了,書生你當初可是校長親封的‘軍中趙子龍’,渾身是膽,我老趙哪有膽借給你。說吧,需要我老趙做什麼?”

周文這才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張信箋遞給趙懷禮。

趙懷禮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列著一排名單,排名第一的是義虎幫,第二則是寫著平波堂。

這個平波堂,就是周文除義虎幫外慾除之而後快的另一股勢力。

周文之前透過青幫的關係瞭解到,平波堂其實並不是那種自立山寨,打出旗號的明面水匪,而是一個稱霸地方多年的當地大族。

該族族人基本都姓丁。

據傳是乾隆年間流落於此的一個秀才,因為多次科舉不中,又憤恨科舉腐敗不公,心灰意冷之下,在鄱陽湖畔一個偏僻的漁村居住下來並娶妻生子,而且還立下家族規矩,後世子孫永世不得科舉,也不得為官。

這個丁姓秀才別看科舉屢試不中,但也是頗有幾分頭腦之人,在漁村定居後就用不多的積蓄購買了兩條小船。別人買船是為了打魚,而他則是利用江河之便開始跑商,沒過幾年就積攢下不菲的家當,一舉奠定了丁家在漁村中的地位。

於是近兩百年下來,隨著族人不斷開枝散葉,丁家也順風順水沉了當地的一個豪門大戶,而當年叫做平波村的小漁莊,現在則是變成了一個人口上萬的集鎮,喚作平波鎮。

從這些歷史看來,這個丁家雖然算得上當地的土豪大戶,但怎麼也跟什麼水匪強盜聯絡不起來。

但實際上是,這個丁家才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積年水匪,而且還是祖傳的職業。

原來,不知從丁家哪一代開始,就發現水上做買賣最來錢的還是無本買賣。

既然祖宗規定了丁家子孫不能做官,也不準科舉,後世子孫想來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好的名聲。

而且隨著晚清亂世的來臨,官府對地方上的控制和威懾也越顯無力,甚至允許一些大戶豪門訓練家丁成立團練,結寨自保。丁家就借勢而起,以團練鄉勇為名,成立了平波堂這個外表是地方團練,實際上專幹打家劫船勾當的水匪幫會。

平波二字本是因當初的小漁村是位於鄱陽湖一處避風的湖灣而得名,意為波平風靜之意。而平波堂成立後,卻是每次出船打劫都會引發湖口當地的驚濤駭浪。

就因為平波堂每次打劫從不留活口,不論打劫的船上有多少人,也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殺個精光,就連貨船也鑿穿了沉到江底,手腳是做得乾乾淨淨,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但屍體總有漂上來的時候,有的時候盡然在下游幾十裡外發現了幾十具屍體,有經驗的那些仵作一般都能查出屍體死亡的大約時間,自然就有人判斷出是從湖口江面漂下來的。

而且他們家雖然祖訓不準為官,但卻沒規定自家的閨女不準嫁給官吏。

而丁家不愧是秀才傳家,家裡嫡系幾乎人人都能識文斷字,自然腦袋就比一般人要聰明幾分,知道跟官府交好的好處。

於是,丁家的閨女都幾乎是跟湖口一帶的大戶或者官吏聯姻,甚至還有遠嫁到周邊縣裡去的。這樣幾代人下來,在湖口縣及周邊就建立了龐大的關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