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方一極戰略
章節報錯
現在趙駿一天時間安排得挺忙,非常緊湊。
早上三四點鐘起床,先上個早朝,然後去政制院辦公。
主要是先看看呂夷簡他們怎麼處理國政,再開個會議制定任務。
等到中午稍微有點時間,他就能去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今天就去書香坊買了一個印刷廠。
下午時間就是上課。
先給孩子們上課。
眼睛康復之後,有一段時間沒給孩子們講知識。
後來呂夷簡、王曾他們選擇了妥協,不再和趙駿鬧彆扭,那課程自然也要回過原本的軌跡。
雖然他帶的那些課本都已經被燒了,可內容都存進了筆記本里。
就算筆記本壞了,以他的能力,教小學,甚至初中以及部分高中知識,都沒什麼問題。
下午未時到申時是他給孩子們上課的時間,今天主要還是講數學。
得虧他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
趙駿那個年代,至少他們那個地方是從小學二年級就得接觸英語。
初一增加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四門,初二多增加一門物理,初三再來一門化學。
這樣九門功課到初三基本就學齊。
現在到了宋代以後,語文只用教拼音,英語歷史不用學,之後再大一點教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
也就是最多學六門功課,比後世強得多。
教完今天的課程之後,趙駿就在自己原來住的那個房間稍微休息了一下。
王守忠安排了御膳送過來。
現在他的待遇堪比皇帝,除了趙禎的後宮不能去以外,在皇宮裡基本上暢通無阻,無法無天。
等到申時末,也就是下午五點鐘左右,趙禎等人總算是下班了。
後苑內,秋風起。
宮牆院柳,瓦片琉璃,假山亭舍。
池塘內金魚露出水面,泛出淡淡漣漪波紋。
得知趙禎他們下班,趙駿從床上爬起來,伸了個懶腰。
他剛才沒睡,就是躺在那閉目養神。
王守忠以為他在思索國家大事,小心翼翼伺候,不敢打擾。
其實他在那想剛才的御膳做得不是很好吃,是不是御膳房偷工減料了之類。
走出房間門,就看到趙禎和呂夷簡他們款款而來。
到了近前,趙禎埋怨道:“大孫日子過得倒是清閒,不像我們每日操勞政務。”
呂夷簡打趣道:“這小子上午就在政制院晃悠了一圈,人就不見了影子,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在搞些什麼。”
趙駿笑道:“現在位置不同了,該做的東西自然也不同了。我覺得你們還是沒有搞明白一點,那就是咱們不能成為國家的麻煩解決人,而是要成為國家的掌舵者。”
“這是何解?”
趙禎問。
趙駿說道:“很簡單,如果事事都要我們來做的話,那下面那些人有什麼用?法律方面,就應該由大理寺、刑部以及監察機構維持,三方互相平衡,能夠解決大部分司法問題。經濟、教育、軍事,都應該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最高權力機構只負責釋出實際可行的任務,要求他們去做到。要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再找問題就是了,而不是什麼事情都上報到政制院來。”
“好吧。”
眾人就懂他的意思了。
簡單來說政制院只負責領導大方向,其餘事情則交由下面的機構負責。
但還是有問題,范仲淹說道:“那會不會出現像王安石變法那樣,問題交給下面去執行,卻出現了執行不到位,反而害了百姓的情況?”
“這個問題問得好。”
趙駿說道:“所以就需要政制院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整頓吏治,提高執行力。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吏治是基礎,現在先做前期工作,等打完了和西夏、遼國之間的仗,再談改革的事情。”
眾人臉色凝重。
西夏和遼國在未來幾年內,要和大宋打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現在的當務之急,確實是這些。
而且離黃河改道還有十二年的時間,在這十二年時間內,他們的任務很是艱鉅啊。
“今天準備說些什麼?”
趙禎看著趙駿已經拿上了筆記本,開始往觀稼殿方向走去,便問道:“是要聊聊怎麼進行工業革命的事情嗎?”
“不,這個東西是長遠計劃,我覺得很多事情還是要理清楚。”
趙駿邊走邊說道:“要為大宋佈置一個長遠計劃,其它事情,就屬於這個長遠計劃當中的粗枝細節,只有按照這個方向去走,才能讓大宋走得更加長遠。”
“嗯。”
趙禎沉吟著點點頭,他很想聽聽趙駿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和藍圖。
一行人邊走邊聊,很快到了觀稼殿。
趙駿把電腦開啟,滑鼠連點了幾下,點開的是一張平面的世界地圖。
他的筆記本尺寸不大,螢幕只有十四寸,眾人不得不圍在一張八仙桌上,然後把腦袋湊了過來,看著那份地圖。
“這世界地圖我們看過很多次了,今天是要講世界嗎?”
王曾問。
趙駿笑道:“是也不是,你們看整個世界地圖,能看出些什麼東西?”
世界地圖上標註的是後世國家情況以及地理分佈。
晏殊沉思道:“你以前說過,世界分為七大洲,華夏處於亞洲中的東亞。我們與西亞之間,被高山和高原阻隔,這就是為什麼華夏古代一直只能在西域徘徊的原因。”
“是的。”
趙駿點點頭,指了指青藏高原說道:“高原地區海拔高,容易缺氧,且補給困難,在元朝以前,漢人都不願意開拓西部,最多是抵達西域。到了西域邊境又會遭到崑崙山、天山等山脈阻隔,難以往西進。而北上草原又太寒冷,不適合開墾,所以古代社會,漢人一直侷限於東亞這塊大區域內。”
“為什麼會這樣呢?”
盛度立即詢問。
“因為農耕文明的特性。”
趙駿解釋道:“草原不能耕種,農耕文明自給自足,缺乏像歐洲那樣地小貧瘠,必須出海才能討生活的環境。再加上古代社會生產力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低,如果距離太遙遠的地方光靠人和馬,可能要長途跋涉好幾年。”
“漢唐時期,西域有絲綢之路。那些商人都是中亞阿拉伯世界的中間商,他們從遙遠的西歐,將當地的特產帶到東方,再將東方精美的瓷器、絲綢、茶葉帶去西方。”
“阿拉伯人變成兩地的中間商,是因為在石油沒有成為工業血液之前,阿拉伯世界土地貧瘠,資源有限,不得不走陸地貿易。”
“而漢人就不需要這麼辛苦,他們有得天獨厚的大平原,有耕種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產人口,漢人可以原地耕種獲取食物。而不必像古代歐洲、中亞的人一樣,必須走出去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千百年來,受限於農耕文明的發展,漢人就只能生活在這麼大的圈子裡,很難向外擴充套件。”
“草原民族就不一樣了,哪裡有草場,哪裡就有牧場。因此鐵木真崛起之後,一路能夠向西打到歐洲去,就在於草原民族不像農耕民族那樣有侷限性。”
這些東西算是後世歷史學界以及人類社會學家公認的原因。
歐洲古代其實也非常落後。
封建制度下,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生活過得水深火熱,不得已很多歐洲人就必須出海找出路。
這種情況持續了幾百年,隨著歐洲殖民者慢慢殖民非洲、中亞、南亞、美洲等地,在當地找到了大量的資源回去,就更進一步刺激了出海的熱潮,從而出現了大航海時代。
而漢人雖然在持續兩千年內一直保持著科技優勢,但出海的動力嚴重不足,再加上古代交通、資訊、運輸等方方面面落後,維持一個龐大的帝國就已經很不容易,帝國常常伴隨著內耗加劇,更別說出海了。
所以很多人以為中國是科技落後於西方,這才被西方超越。實際上還是因為大環境影響,加上東亞在地緣上其實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情況,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與西方接觸太少,才導致落伍。
否則要是沒有青藏高原,沒有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沒有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南亞以及中亞地區大機率會被漢人王朝征服。
特別是以明初時期的情況,也必然能夠趕得上西方正在鼎盛的大海航時代。
聽到趙駿的話,王隨笑道:“伱不會希望我們將來像草原民族一樣,去北方草原上生活吧。”
“那倒不至於。”
趙駿笑道:“我今天是打算分析一下目前大宋應該做的戰略格局,從地圖上分析大宋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你說。”
趙禎聽得入神,便開口道:“談談你的想法。”
趙駿說道:“在後世新時代,我們這個世界的整體戰略格局,主要有三大理論。一是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二是馬漢的海權論,三是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論。”
“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假設歐亞大陸是一個世界島。”
他說著在電腦螢幕上的歐亞大陸畫了一個圈,然後繼續道:“那麼誰掌握了這個世界島,就掌握了全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島佔據了全球絕大多數土地、資源、人口,相比之下,在歐亞大陸外的美洲、非洲、澳洲就屬於邊緣地區,而歐亞大陸的中心,就是中亞。”
“你想將來佔領中亞?”
呂夷簡詫異。
“這倒沒有。”
趙駿搖搖頭:“麥金德是英國人,所以他的思維方式是以歐洲人的思維方式去想。歐洲與中亞之間只相隔了地中海,在地緣上更靠近,因此在世界島理論裡,他認為西方人應該控制中亞,從而輻射東亞。如果東方人想控制中亞,輻射歐洲的話,從地緣角度來看,很難做到。”
眾人看向地圖,這是張平面地圖,上面並沒有標註海拔、山脈之類。但剛才趙駿也簡略指了一下,指著喜馬拉雅山脈和崑崙山脈談了一下為什麼古代中國與中亞和歐洲很難溝通的緣故。
要是中國也按照世界島理論,去征服中亞,然後在中亞建都,再輻射整個歐亞大陸,恐怕大宋科技再進步個幾百年,都做不到這一點。
“那海權論呢?”
宋綬追問。
趙駿說道:“馬漢的海權論認為全世界70%是海洋,我們這個世界是由海洋聯絡起來,所以要佔據海洋上的交通要道。如亞洲最重要的是馬六甲海峽,連通了整個東亞與西方的橋樑。歐洲最重要的是蘇伊士運河,這樣走海運就不需要再繞過非洲。”
他在地圖上點了兩個關鍵性節點,這兩個交通要道可以說是後世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咽喉,對於歐洲和亞洲來說,有著近乎生命線的作用。21年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按照估計,每小時造成4億美元的損失。
所以在地緣政治上,海權論向來都是西方國家奉為聖經的作品。一戰結束之後,各個國家大力發展海上艦隊,連日本這樣的彈丸國家都耗盡底蘊製造航母,就是為了佔據海洋優勢。
“嗯。”
范仲淹沉吟道:“你以前曾說過,出海是漢人的唯一道路,你是希望將來發展海運,建立海上艦隊嗎?”
“至少目前不是。”
趙駿又搖搖頭。
“那到底是什麼?難道是邊緣地帶論?”
眾人費解。
趙駿笑道:“也不是,邊緣地帶論其實是黴帝霸權主義的產物。耶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斯派克曼,他認為世界島有一些邊緣地帶,很可能衝破海權的封鎖,一個叫中國,一個叫歐盟,所以黴帝為了維護霸權主義,必須在中國和歐盟附近安排幾個看門狗。中國周邊就有日本、韓國。歐盟則有英國,以及他們歐盟內部的奸細。現在是大宋,這些世界戰略格局其實都不適用。”
“那你倒是說說看啊。”
趙禎急得不行。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趙駿指著東亞地圖道:“現在世界的格局其實還沒分出來,東亞我認為是兩極多元的情況。宋朝雖然比遼國弱,但只是武力弱,國力其實比遼國要強。周圍還有西夏、高麗、日本、吐蕃、大理、回鶻等國家。”
“嗯。”
眾人點點頭,現在確實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所以如果宋朝的內部問題能夠解決,以宋朝的底蘊和能力,是足以吞併遼國和西夏,建立一個類似於唐漢時期的鼎盛大帝國。”
趙駿說道:“這個帝國,大概就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極限。而我今天要講的戰略,叫做東方一極戰略。”
東方一極戰略!
就是今天趙駿要準備構思的偉大藍圖。
雖然是畫餅,但這卻是在封建社會能夠做到的一個大餅。
只要在未來的世界格局當中搶佔先機,先成為東方世界的一極,那麼將來未嘗不能透過強盛的國力,以海權論封鎖整個西方,從而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