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夏在接了幾單碎活後,終於開始接到寫劇本的活了。

不過是當槍手。

槍手,分好幾種。有些是一線編劇僱人當槍手,他只負責出自己的名字,或是出個主題創意,或是出個分集梗概,其餘由槍手完成。

還有的是能參與劇本討論和執筆的,但都由經驗豐富的編劇來定二稿。還有一種是,接到活的編劇,到了交稿期交不上稿,找人代筆。

而這所有的槍手,都沒有署名權。就像從包工頭那裡分到活一樣。

林照夏接到的這單活,是到了交稿期,對方交不上稿,要找人代寫。

到了交稿期交不上稿,原因很多。很多編劇往往手裡不只一個活。

林照夏沒與對方合作過,看出他交稿期臨近,把六千一集的價格討價還價到八千。又要求動筆前先付一半錢,交稿再付另一半。

對方不同意。

只同意交稿一半,結一半錢,完稿再付剩下的錢。

林照夏考慮了一番,答應了。

對方便把大綱和分集梗概發了過來。又發了本集的人物小傳。

林照夏一看,是一部三十集,從校服到婚紗的甜寵劇。

故事前期內容跟她和韓洋的經歷有點像。都是普女和富家少爺的愛情,最後被棒打鴛鴦。

但這部劇,男女主畢業十年後,二人在各自的事業裡有了一番成就,再次偶遇,才發現男未婚女未嫁,再回首,心裡最惦記的那個人還是對方,最後經歷磨難雙雙奔赴的故事。

代寫的劇集,是他們畢業十年後的重逢戲。

女主開車去追憶與男主塗鴨過的小巷,路窄刮蹭到別人的車,對方見她一個單身美女,便上來訛詐,不依不饒。幸遇正好也來此憑弔的男主,男主便上來解圍。

林照夏寫起來很順手,她才出大學校園沒多久,也曾有過一段美好的校園戀情,回憶起校園部分寫起來駕輕就熟。寫他們重逢的場景也如同親歷……

男主(客客氣氣把訛詐車主送走,轉身,面對女主,微笑):“好久不見。”

女主(目光中有追憶,微笑):“好久不見。”

媽呀,這甜甜的愛情,瘋狂地攻擊我,鯊我!

我也想來場甜甜的戀愛!林照夏一邊寫一邊瘋狂叫囂。

韓洋是她的初戀,給她灰暗的生活帶來了陽光。

她離開林父林母離開餘杭那個家,到海市上學,終於鬆了一口氣,遇到韓洋,韓洋又讓她感受到這世上還有這麼多種活法。和韓洋在一起的那幾年,是她最快樂的時光。

但和他再敘前緣……就,算了吧。

惹不起。

林照夏寫起來一點都不阻澀,用了一個晚上就寫好了,次日上午給對方發了一半劇集。

半小時後,林照夏收到四千元轉賬,便又發了剩下的一半劇本過去。

等得很焦急,就怕遇上騙子。

還好,很快就收到尾款了。讓她大大舒了一口氣。給對方發了一個小心心表情。

對方也回了她一個感激的表情,並留言:“期待下次合作。”

呃……

行吧。“期待下次合作。”林照夏也回了對方。槍手就槍手吧,形勢比人強,總要先活下來。

活下來,才能談以後。

存款破兩萬了!開心。必須犒勞自己。

林照夏犒勞自己的方式一如既往的簡單粗暴,就是吃好吃的,吃甜的。吃甜的能讓人心情好。

可施意的心情卻不太好。

投資人不同意用林照夏,堅持要找一個有名氣的一線編劇,由他來定主題和大綱。

投資人認為這部劇只有署上一線編劇的名字,藉著對方的名氣,才能形成品牌效應,將來才能掙到錢。

而劇本是否由對方所寫,投資人不管。

施意心儀林照夏的大綱和創意,白要了她的大綱,心裡過意不去,想著為林照夏爭取一個聯合編劇的機會,哪裡知道投資人那邊又推了兩個編劇過來。說由他們進行執筆。

結果施意一看對方寫的東西,心裡直冒火。這都寫的什麼玩意!

“是沒下過農村嗎,寫的是火星上的農村?”

那兩個執筆,還很是認真的點頭,“沒去過農村。”

把施意氣了個倒仰。

“沒去過就去了解!去體驗!去生活!別TMD紙上談兵!你自己都覺得不真實,能讓觀眾有代入感?”

劈頭蓋臉地罵了幾句,猶自氣不順。

再翻電腦裡林照夏發來的梗概及人物小傳,長嘆一口氣,但又忍住沒去用。雖然很多劇組都會白嫖別人的創意。

另一邊,大齊,京城。

太子心情也不好。正與一眾幕僚在東宮議事。

“幾位殿下在六部表現不錯,近日頻得皇上嘉獎。反觀殿下,表現平平,今日早朝皇上只提了三殿下,六殿下和十三殿下,未提一句太子殿下。”

“是該想些法子。”

一眾幕僚紛紛獻計。

太子擰眉靜靜地聽著。等眾人說完,才道:“你們說,若明日早朝,我向父皇提議,把老七召回京城替父皇分憂,會怎樣?”

有幕僚大讚:“大善!此舉一來可大大增加太子的仁義之名、兄弟手足之義。二來也可籠絡七殿下。當年七殿下才學才幹可是不墮先太子之後的,先皇后一脈在朝中尚有餘威,殿下若得七殿下助力,即可得一臂膀。”

可有幕僚卻不同意:“當年太子一案,咱們……袖手旁觀,七殿下不一定會幫太子。”

“對,先太子和先皇后在皇上心中就像是扎進去的一根刺,這刺不拔出來,疼,但若硬拔出來,帶著血肉,更疼。這一個弄不好,反弄巧成拙,得不嘗失。”

一眾幕僚激烈爭論起來。

隔日早朝,太子向至正帝稟告:“稟父皇,近日兒臣派人前去皇陵探問七弟,知他境況不好,備感心痛。七弟守陵已達六年,正該召他回京慰懷父皇,替父皇分憂。”

大殿上,一眾成年皇子正分列前排。聽此言目光閃爍。

三殿下四殿下兩親兄弟對視一眼,默不作聲。其餘皇子見幾個大的不出聲,也垂眸不說話。有的飛快地看一眼皇座上的父皇,觀察他的反應。

十三殿下站了出來,點頭贊同太子的話:“兒臣附議,七哥這些年太苦了,正該召他回京承歡父皇膝下。”

八殿下趙廣泖想了想,也站了出來:“兒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