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新城區。

都察院調研司辦公大樓,裡面有主要來源各科學者,以及各行的優秀人才。

“經濟增長水平,應該區分,以北平發展工業區為界限,是有史以來的重要特點。”

三十餘名學者和官員坐在臺下,前臺有黑板,一名穿著中制裝的中年人,用粉筆寫下了一串的資料。

糧票銀行的掌櫃,有名的數學家周先生,文學家劉通,甚至內閣閣員解縉也在旁聽。

“這些經濟增長,始發於北平,隨後擴散到全國各地,在越來越多地區中,經濟活動的產出開始增加,並且為其未來的經濟擴張提供了動力。”

北平大圖書館創辦人,調研司僉事,社會人口分配預估數字模型推算小組組長。

前中華重工文書房文書長,濟陽衛舍人出身的趙勝,已經三十四五歲,變得看不出當年的模樣。

他重重的拍了拍黑板。

“在人類的歷史上,人們第一次有可能享受人均商品和服務,或者說人均可用資源的數量的持續增長。”

說完了這一報告的重點,趙勝在新的黑板上重新寫下一串資料和圖示。

“透過這些年的經濟增長,可以看出,大明的變化,與普通勞動生產率的這種提高,都是與有關經濟的劇烈轉變聯絡在一起的。”

“以前以農業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的經濟組織體制開始讓位給一種以工業為主導的體制,而在這種經濟組織體制中,典型的生產單位必然較之家庭為大。”

專業的術語,讓解縉聽得有些吃力。

幸虧自己在北平學習過數年,解縉內心忍不住感嘆,才能很重要,而機遇更是不可或缺。

內閣在皇太孫殿下的推動下,地位和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

可是隨著社會的劇烈變化,對於工業化社會不瞭解,沒有提前接觸過的官員們,並無法和他們這些提前去過北平的讀書人競爭。

他,以及被人們笑稱的三楊,掌握了這個機遇,牢牢的立在了朝堂上。

臺上。

趙勝認真的說道。

前期加入中華重工,靠著舍人出身,良好的教育背景,從實踐中成長。

更有籌辦北平大圖書館的經歷,讓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逐漸成為了重要的人士。

如果內閣是皇帝的幕僚,那麼他們這些社會理論學家,就是國家的幕僚。

“大明的經濟開始對各藩國和國內土司地區的經濟活動的模式產生影響,而在此之前,各藩國和國內土司地區的經濟活動模式很大程度上專注於內部需求和市場機會。”

“隨著大明生產力的驟然上升,以及海貿的快速發展,所有的藩國和土司地區都在受到影響。”

“未來的個人和國家開始專業化,越來越狹小的職業和產業範圍之內,以便滿足不斷擴大的日常需求。”

……

解縉學得到了很多,會後等待趙勝,他們要一起去一趟文華殿。

趙勝和眾人紛紛道別。

會場他的學生們,在場邊做筆記,見到導師身邊沒有人了,才圍了上來。

七名北平大學的大三學生,穿著學士服,其中就有周承志,中午與父親在酒樓吃完了飯,他就趕了回來。

“學習不能死讀書,要加強在社會的實踐,我給你們佈置一項課程。”

趙勝先向解縉露出一個抱歉的笑容。

解縉理解的點點頭。

關門子弟,當然要用心培養,可謂是自己的繼承人,換做是他也會放在第一位的。

“皇太孫殿下,還是燕世子的時候曾經說過,工人階級的增長,他們的子弟並不會愛學習愛讀書,反而會有許多消極的現象。”

“以往的時候,這個現象並不突出,人們大多隻當做皇太孫殿下的笑談。”

“但是這兩年開始,學校工人子弟們漸漸湧現出了皇太孫殿下當年所言之事。”

解縉愣了愣。

他倒是沒有聽說過這件事,內心非常的好奇。

讀書。

向來是最受重視的。

自己當年讀書可是下了苦力的,還有孩子會不珍惜讀書的機會?

“你們合作調研,完成一份社會報告交給我。”

趙勝佈置完,幾名弟子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誇張的叫苦,果不其然引來了趙勝的責罵。

在歡樂的氣氛中,趙勝和解縉離開了調研司。

兩人乘坐公車。

路上的時候,解縉忍不住的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培養自己的繼承人了。

“叮鈴鈴。”

公車抵達了東華門外的站臺,東華門站臺,有專門的公車,專線抵達文華殿,但是需要檢驗堪合。

解縉和趙勝進入了文華殿後,在偏廳等候,過了一刻鐘的時間,來了一名小黃門,請他們過去。

“皇太孫殿下。”

兩人行禮。

朱高熾笑著請他們坐下。

這個年關並不輕鬆。

安南的事情,果不其然,當朱棣宣佈在安南施行郡縣制的時候,引發了以陳氏王族為首的反抗。

朱棣很快消滅了反抗勢力,可殘餘的反抗勢力逃入了山林中,並沒有放棄抵抗。

這回與平復黎氏父子不同,抵抗勢力獲得了不少鄉紳的幫助,並且反抗心很強。

讓安南剛剛穩定的局勢,重新變得混亂起來,主要是影響了當地的生產秩序。

可二十餘萬大軍,以及四十萬民夫,還有大量的水師,不可能一直留在安南。

所以撤回多少大軍,留下多少水師,以及民夫等等,還有供應物資的安排,都需要朱高熾在後方排程。

只是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朱棣需要北征。

所以朱棣北征的時候,只能調回大量在安南的明軍,如今卻不需要,只需要時間來穩定安南。

趙勝從公文包裡掏出了一沓公文。

“這是統計出來的人口。”

“北平行省,大寧行省,開平行省,金州,三行省一地區,過去的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長達到了二十七萬三千二百餘人,將近三個點。”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明其餘地方的人口,許多隱戶納入了戶籍,但是各地的人口統計不如三行省一地區準確,只能採用大概的數字。”

“經過調查以及推倒,其餘行省去年的人口自然增長大概為一百三十三萬上下,一又九個點。”

朱高熾看著趙勝提供的資料,以及推導的來源資料,聽著他簡略的彙報,內心沉重了起來。

解縉也一臉的嚴肅。

這個數字很驚人。

朱高熾更知道這只是開端,未來的十幾二十年,半個世紀會更加的驚人,除非有避孕套的發明,才能逐漸延緩增長腳步。

中國古代的農業技術太發達了。

英國工業革命後,人口出生率也才趕上中國古代大一統環境下的人口出生率。

簡而言之。

英國工業革命後,用了一百年的時間,人口增長了一倍,被稱為英國人口革命。

而大明從開國六千萬,到萬曆時期人口巔峰,根據劍橋大學的研究,以及國內外的學者主流觀點,給出的資料大概為一點五億到兩億之間。

大明以農業社會,超過了英國的工業社會,用兩百年的時間,人口增長了整整三倍。

那麼現在的大明。

人均生產效率和醫療水平大幅度提升,更有寬鬆環境的情況下,一家生五六七八九個孩子會成為普遍的現象。

還有吸引的外國女性奔赴大明,讓大明不會出現光棍現象,更不會出現英國工人階級悲苦的時代。

帶來的就是生育人口大大超過歷史,更是人口增長的主力軍。

例如後世六十年代。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巔峰百分之三點三五,還是在自然災害後發生的。

如果大明全國的人口增長率達到了百分之三,也就是每年增加兩百三十多萬張嘴。

十年就是兩千三百萬。

加上必然吸收的外來人口,例如安南一下子增加的數百萬人口,以及大量高麗和倭國女傭。

畢竟大明是世界第一,比英國的外部環境還要具備優勢。

任何事情有利有弊。

作為宇宙第一超級大國,加上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等等,更有儒家思想,繁衍後代擴大家族的觀念。

十年,甚至不要十年,大明的人口就會過億。

“如果不想辦法應對,十年的時間,皇太孫殿下主導的社會模式,將會因為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下滑。”

趙勝肯定的說道。

“這十年內,將會是大明有史以來最高光的時刻,當過了這個十年,大明的國力,會因為人均資源的下降,更有無法提供生產的新生人口占比,會加速貧困人口。”

“以人為本的社會模式,和工業化發展推動的機器發展,會因為人力廉價而發生倒退。”

“五十年內,大明會重回兼併時代,又一次進入歷史週期的迴圈,一百年內出現無法調和的問題,大概再有一百年的掙扎期,最後進入滅亡。”

聽到趙勝的說法,解縉驚訝的無以復加。

社會學這麼厲害麼?

彷彿能看到未來。

朱高熾沒有懷疑趙勝的推測。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高人工,促動機器的發展。

黑死病。

為西方創造了工業化所需要的前提,人力環境,以及沒有戰爭帶來的文明破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