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近暮的時候,長治帝攜諸位皇子來到攬月臺時,所有秀女都激動了。

彼時,正好是顧青昭等人被叫到皇后跟前相看。

皇后興致缺缺,正要叫這撥秀女下去呢,長治帝就來了。

顧青昭埋著頭,也聽不見上頭說什麼,就是心裡有些不大好的預感。

正胡思亂想著呢,就聽見上頭喊自己的名字。

“著作佐郎顧玄之女顧青昭,年十五,漁陽縣縣丞之女吳嫣然,年十六……”

內侍尖細的聲音響徹攬月臺,秀女們個個興高采烈又端著矜持地行禮。

她被驚壞了,還來不及屈身,便聽見一道清朗的聲音夾雜著縷縷春風繚繞至耳邊。

“就前頭那兩個罷。”嗓音迷醉,是難得的好聲。

顧青昭此時卻顧不上欣賞了。

便聽見另一個蒼老些的聲音開口,“那便入端王府罷。”

只是這樣隨便的一句話,便將顧青昭所有重生後的打算都擱淺了。

仲春的夜晚,星子已經遍佈空中,可涼意卻還肆意著。

顧府內昏黃的燈光被微風晃得刺眼。

顧玄手裡捏著兩封同樣鎏金質地的文書。

一封是長子高中二甲第九名的文書,一封,則是納長女為陛下第九子端王之孺人的詔書。

大邕舊例,親王除王妃外,可納側妃二人,視為正四品;夫人二人,正七品;孺人六人,正九品……

顧青禮指尖微緊,“能不去嗎?”

“聖旨已下,再無轉圜的餘地。”

顧青禮悶頭出了書房,迎面便見自家妹妹笑意吟吟望著他。

“其實入端王府也好。”顧青昭見不得兄長難過,笑道:“端王仁厚,善待妻妾。我進去只是個孺人而已,沒人會為難我。哥哥中榜,是喜事,莫要因此傷懷。”

他看著妹妹的笑顏,心底更難過,卻也更堅定了內心,“父親託人給我謀了池州青陽縣丞的差事,只要我能透過四月初的朝考,便能赴任。”

“哥哥文采斐然,定能順利過朝考。我是五月初六嫁人,說不定還能親自送哥哥赴任呢。”

是呀,妹妹要送他赴任,可他卻不能送妹妹出嫁了……

待嫁的日子過得極快,自那日後,顧青昭也再未與哥哥說過什麼話。

不光是他,顧府上下都難見他一次。

他每日早出晚歸去書院,到了家也是把自己關在書房看策論。

而這期間,顧青昭也收到訊息,承化伯府已與沈大夫人孃家的一個侄女訂了親。那個姑娘顧青昭未曾見過,只聽說是歡歡喜喜入了伯府。

而齊渺已於三月底入了端王府,她是側妃;而沈婉,則入了四皇子恪王的府邸。侯府嫡女,自然也是側妃的位份。

看到訊息的時候,顧青昭難得笑了。

永清侯府,自以為佔盡了先機,其實是一步步逼近了深淵。

她突然覺得,入端王府也沒什麼不好。

既然計劃全被打亂了,那便重新來過。

“緋紫,替我更衣,我要出門見位故人。”

*

四月初的時候,顧青禮順利入了朝考,可在授官的時候,卻受了阻礙。

顧玄幾番打聽,才曉得自家兒子的位置是被人頂替了。

“恪王妃的母家侄兒也是此次新科進士,在三甲百名上,無緣朝考。此次負責朝考授官的,是吏部侍郎宋解,與你大舅有些來往。”

聽到此處,顧青昭也明白了。

永清侯府這是為了奉承恪王府,生生將顧青禮的官職給擠掉了。

顧青禮手指攥得發白。

“官場向來如此,你日後……要習慣。”顧玄心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輕嘆一聲,“我找人疏通了一番。一個是弘文館的正字,一個是秘書省的正字,皆為正九品下的官職,此外,渝州江津縣縣丞之位還空缺著。”自打與永清侯府撕破了臉,顧玄也多留了個心眼,早做了打算,“你預備往何處走?”

顧青禮想都沒想,“兒子想外放去渝州。”

多少人透過朝考,便是為了能在幾大館學及秘書省當差,哪怕是個正字,也是入流了。外放為官之路,鮮少有人走。

畢竟是京外,一去便是數年,再要調回京城,談何容易。

“留在京中,便是循規蹈矩,少不得跟人玩心眼。外放為官,才是真正靠政績說話。”顧玄頷首,意味深長道:“禮兒比之為父當年,更有魄力。”

他是顧家頭一個進士,顧慮比顧青禮要多些,不敢輕易說出京就出京。

顧青禮卻不同。

他有足夠的底氣去拼闖一番。

誰說顧家一輩子就是個六品的命呢?

*

永清侯府此舉全不理會顧家臉面,顧夫人整日整日的傷心難過,顧青昭安慰之餘,卻也覺得這不失為一件好事。

當年恪王府敗落之時,多少沾親帶故的家族都受了牽連,他父兄不免也受了些波及。

這一世,雖說兩家姻親難斷,至少日後永清侯府要想潑他們家髒水,也是不能了。

授官文書下來不過半月,顧青禮便要啟程了。

臨行的那天,下了些如輕紗般的朦朧細雨,顧青昭看著載著哥哥赴任的馬車緩緩遠去,心中不知為何悵然若失。

一切都不一樣了。

前世哥哥過朝考之後,便入秘書省做了正字,後來他雖仍然選擇了外放渝州,可那是一年後的事情了。

如今,她也不必嫁去承化伯府了。

還有十幾日,就要進端王府了。

與前世,是全然不同的軌跡。

亦是迥然不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