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趕路的話,文彥博是應該回京了。可這一次他完成了與西夏的停戰,讓他感覺到做成了一件大事,一路而回的路上,是不緊不慢,遇城便停,似乎想要把自己的功績弄的天下人人皆知一般。

龍圖閣。

趙禎高高在上,當在人群中沒有看到文彥博的影子時,說話中都帶著怒氣的皇帝說道:「著人去通知他,讓他速回京師。」

用的是他,並沒有點名,但聰明人都知曉趙禎指的是誰。

一旁的中官張茂則連即答應一聲,跟著就叫來了小黃門,悄聲安排著。

趙禎上來就弄這麼一出,大殿內的氣氛也更加的緊張。

「說說吧,西軍十萬援軍陷入包圍之中,愛卿們可有良策?」

蘇石說著話,目光先就落到了樞密使晏殊的身上。

現在的大宋,一共三位樞密使,分別是王德用、陳執中和晏殊。

那兩位,一個在北境,一個在西境,留在京師的只有晏殊一人,出了什麼事情自然找他。

「臣無能。」

感受到趙禎那不善的目光,晏殊知道這一次是躲不過去。這便主動站了出來。

沒有給自己找任何的理由,直接將手中的白玉芴板放在了地上,跟著又主動摘下了官帽跪倒在地,「老臣無能,致使戰局一度惡化,臣請陛下責罰。」

連官帽都摘了,這就是要辭官的意思。

也表示他願意為這次的戰事不利負責任。

說來也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如果晏殊不主動站出來擔責,一旦大家都開始彈劾他,那個時候想要全身而退已是不能。

晏殊跪倒在地,官帽摘下那一刻,似乎整個人更蒼老了許多。

臣子之中,富弼就這樣看著老岳丈跪在地上,心情有些沉重。

因為種種的原因,富弼沒有像歷史中那樣,因為新政推行失敗而受牽連,被貶出京城,之後用了些時間才東山再起。

反而是不知覺的與蘇石搭上了關係,官職不降反增,成為了參知政事之一,掌握了不小的權柄。

按說自己與蘇石站在了同一站線上,成為了所謂荊王系的一員,他應該做的就是拉著自己的老岳丈也站到這一邊來。

可是政治上的事情,從來就沒有這樣的簡單。

就像是三國時期,諸葛氏三兄弟,分別投了魏、蜀、吳三家。

看似他們兄弟選擇不同,還成為了敵人,可誰又能說他們是錯的呢?

三兄弟選三家,這樣不管最終誰勝誰敗,都可以保證諸葛家族的利益不會受到侵犯。

晏殊與富弼也是一樣。

雖為翁婿,卻選擇不同,這樣也可以確保他們的家族長盛而不衰。

晏殊跪地請罪,請辭。

趙禎眼中露出了一絲的不捨,但很快就變得堅定起來。

自從蘇石去了北境,連敗蒙騎、西夏兩陣之後,這些個文臣們就開始各種羨慕、妒忌、恨。

生怕別人搶走了風頭,他們是昏招頻出。

以至於把蘇石逼走,使得北境西面的戰局變得越發緊張。

現在好了,光是連累著北境戰局不利還不算,更是把西軍的十萬大軍都搭了進去,這是要有亡國之危。

這個時候,趙禎不能在由得他們胡來,不然的話,自己接下來只能遷都了。

「傳旨,罷去晏殊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之職,回府頤養天年吧。」

為了大宋的安定,趙禎開口了,直接就把晏殊所有的職務通通一併拿下。

「老臣叩謝皇恩。」晏殊似是早有準備。

聽到可安然回府的字眼,還鬆了一口長氣,這就又磕了三個響頭,這才緩緩起身,向著龍圖閣之外走去。

此時,怎麼看,他離去的背影都有些蕭條與孤寂。

晏殊主動揹負下了所有的責任,皇帝准許他辭官而去,不再追究,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那憑著他今天的舉動,或是說替別人背了黑鍋之舉,以後其它的臣子念及這份情誼,對於他的後人也會多加照拂,這便也是求仁得仁。

晏殊離開,之前的事情就算是畫了一個句號。但事情並沒有完,十萬西軍還在被圍困之中,朝廷如果不能馬上派出援兵的話,怕是這十萬人危矣。

「眾卿,誰願意帶軍支援北境,平定三族之患?」

趙禎再度開口,沒有問大家是何意思,卻直說要派援軍,顯然,趙禎是要自己做主,不在與人商議。

這一會的趙禎,是強勢的。但大臣們都沒有意見。

誰讓他們之前總是出錯,現在事情越鬧越大,局勢也越發危險,官家願意接管過來,還是大家所期盼的呢。

認可了趙禎的一言堂,可是一說到誰領兵的事情時,一個個又成了啞巴。

之前蘇石佔著優勢時,要派大臣前往北境,大家相互間還在互相推諉呢,更不要說現在形勢如此的緊張與不利。

弄一個不好,現在誰去北境,誰就會屍骨無存,還要擔負著敗軍之將的罵名,那在這個時候,誰願意主動站出來。

大殿之內,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說話的意思。

眾臣們的表現落在趙禎眼中,讓他有些失望。

這就是平時一個個侃侃而談,個個一副忠君報國的大臣們嗎?

平時沒事,都是主動表現,巴不得把心掏出來給自己看。

可是現在,形勢危急了,一個個又開始夾著尾巴,當起了啞巴。他們能堪當大任?這樣的人能讓自己委以重用?

趙禎眼中的失望之意越來越重的時候,朝臣中還是有人有了動靜,包拯包黑子站了出來。

「臣包拯願帶兵援軍北境,平定三族之患,為陛下分憂,為大宋盡力。」

包拯站了出來,聲音高亢般的說著。

剛才,他不是不想第一時間站出來,而是想先觀察一下大家,看看這些同僚們都是什麼樣的嘴臉,也給官家一個看清臣子的機會。

等了一會,果然不見其它人站出,他便一步邁出,成為了唯一一個自告奮勇之人。

終於還是有人能站出來,趙禎這一會看向包拯的目光中,帶著喜愛,甚至是喜歡。

這不由讓包黑子打了一個寒顫。

官家怎麼用這樣的眼光看自己,難道有什麼特殊的愛好?

可是他沒有呀,他是純爺們。

「好。」

就在包拯還在複雜的想著什麼的時候,龍椅上的趙禎十分滿意,且還少有的喝了一聲彩。「國有希仁這般的頂梁之臣,朕心甚慰、甚慰呀。來,愛卿想要多少的援軍,朕可以拔你十五萬禁軍可還滿意?」

開口就是禁軍數量的一半,十五萬人,這可著實是嚇到了其它的臣子們。

大家沒有想到,趙禎竟有如此的氣魄,出手就是十五萬援軍,且還是最精銳的禁軍。早知道如此,他們也可以站出來呀。

趙禎會開口就提十五萬禁軍,也是他看到北境之戰的難處,生怕派的援軍少了,會真的打成了添油戰術。

雖然以大宋現在實力,面對任何一家,他都不會懼怕。可這一次面對的是三族。

三族聯盟,其實力便不是大宋現在可以相比。

甚至三族

同心,便是覆沒了大宋也並非是沒有可能。

為了不讓局勢繼續的惡化下去,趙禎也是下了血本,開口就是一半禁軍的數量,足以證明,這一次他是真的動了肝火,動了真怒。

也是一心想要把戰局扭轉過來。

趙禎下足了本錢,也讓站出的包拯嚇了一跳。

他沒有想到官家會下這麼大的本錢,這一刻,他都想一口答應下來。

只是想到昨天晚上,蘇石的管家周全突然出現在自己府中,遞來的那封書信,他還是決定拒絕。

「臣謝陛下隆恩與信任,但只是區區小賊而已,斷不到動用禁軍的時候。臣不需朝廷一兵一馬,只需陛下給臣在北境徵兵之權。同時臣還自諫徵北大將軍一職,全權處理北境戰事,請陛下恩准。」

「什麼?」

包拯之言,當下引起了群臣的一片譁然之聲。

如果說趙禎的決定已經驚到了大家,包拯之言那就是完全超乎出大家的想象。

官家已經決定拔給你最精銳的十五萬禁軍,這可是天大的好機會。重兵在手,只要穩紮穩打,不是一個傻子,那都有可能會解決北境之亂,至少也可以與三族打上一個旗鼓相當。

但這麼好的機會,包拯竟然不要。

不僅如此,還不要朝廷的一個援兵。

還什麼區區小賊?

莫不是包拯生病,燒糊塗了吧。

此時此刻,會議開到現在,大家是驚訝連連,很多人都不顧禮儀的,禁不住發出了驚訝之聲。

但這個時候,沒有人去治罪,因為這一刻趙禎也是同樣被驚到了。

趙禎不想遷都,便想著賭上一把。

派出十五萬的禁軍參戰。倘若他們上了戰場,還是戰敗的話,那個時候手中還有十五萬禁軍,外加數萬的預備禁軍,即便是真不得不遷都去了南地,還是可以穩定大局。

自己都要豁出去了,但包拯卻拒絕了。

還有,他竟然不要自己的一兵一卒,這是什麼鬼?

以為自己是聽錯了,可是看到群臣都露出了這般驚歎的表情之後,趙禎就知道,不是自己聽錯,而是包拯真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