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身殿,一股肅殺之氣彌散開來,宮門外的太監宮女,連走路都極為小心,生怕發出聲響。

徐輝祖怒目而視,高聲說道:“皇上,江西士紳竟敢如此,臣請大軍,兵發饒州!”

茹瑺皺眉,反對道:“安全域性所探,只不過是跡象而已,並無造反之事,冒然動用大軍,不僅勞民傷財,且不利國策施行。微臣認為,只需要差令江西都司威懾地方,便可不戰為勝之。”

“茹大人,跡象二字還不足以證明其有反意嗎?不若等他們糾集數千人,搖旗吶喊,公然反叛,再動大軍戡亂,你意下如何?”

朱棣厲聲說道。

茹瑺面色一沉,卻沒有反駁。

朱棣不僅是親王,還是大明為數不多久經戰場的主帥。

他的話,分量很重。

朱棣看向朱允炆,肅然道:“皇上,江西乃是稅賦重地,不可大亂。既然士紳想要對抗朝廷,那就應由大軍前去征討,臣願率一千軍士前往饒州,推國策於鄉野。”

茹瑺鬱悶至極,暗暗嘆息。

就算是地方上有點動靜,也不至於你朱棣親自前往吧?

再說了,人家還沒打砸搶燒呢,你這就帶人過去了,那是殺,還是不殺?

一旦大開殺戒,還談論什麼盛世?

盛世不就是吃飽喝足,不輕易掉腦袋嗎?

但沒辦法,兵部現在還蓋不住五軍都督府,徐輝祖、朱棣、宋晟都是主戰派,內閣解縉明顯是個皇上派,指望不上了。

朱允炆一臉憂愁,思慮良久,才下定決心,道:“雖然江西都司可以處置,但此事事關國策,輕易不可動用刀兵,還是由朝廷出軍吧。燕王叔需坐鎮軍制革新,不可遠離,依朕看,便安排何福帶三千人前往饒州吧。”

徐輝祖、朱棣、宋晟有些失望,如此好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既如此,那便退下吧,讓何福入殿,朕需親行囑託。”

朱允炆揮了揮手,徐輝祖等人退去。

內閣。

解縉將朝廷將對江西用兵的事告訴了鬱新、張紞。

鬱新驚訝至極,連忙問道:“江西士紳想要造反?這不可能吧?”

張紞也滿是狐疑,這個訊息來得太過突兀。

解縉皺眉道:“此事為安全域性探尋所得,真假與否,我們很難判斷。但從最近江西奏報來看,雖存阻力,士紳抵制頗多,但並無對抗朝廷之舉。”

張紞拿了一份奏報,說道:“江西布政使劉辰的奏報提到過,士紳抗國策者多,然則只為拖延不配合之舉,並沒有提及有地方敢於對抗朝廷。要知道,自皇上登基以來,廣開言路,若地方有事,皆可奏報,劉辰沒道理為地方遮掩。”

解縉坐了下來,倒了一杯茶,說道:“此事奇怪就奇怪在這裡。江浙之地士紳都清楚,既是國策,便不可半途而廢,既要徹底推行,反抗也只能是死路一條。緣何到了江西,這些士紳便想不明白了?”

“哎,只希望皇上可以約束何福,莫要大開殺戒。”

鬱新嘆了一口氣。

解縉微微點頭,當下也只能寄希望於皇上了。

謹身殿中,何福拜見。

朱允炆看著何福,此人雖近五十,卻貌如四十出頭,威武不凡,倒是臉上,掛著一道如長蟲刀疤,令人視之畏懼。

“何福,朕記得你也是鳳陽人?”

朱允炆輕聲問道。

何福心中一熱,回道:“臣確係鳳陽人。”

安徽鳳陽,龍起之地。

朱允炆笑道:“看來,你與朕、太祖,也算是本家嘍。”

何福忙道:“臣不敢。”

朱允炆哈哈笑過,面色變得嚴肅起來,說道:“洪武初年,你便因功升金吾後衛指揮同知,後隨穎國公傅友德征討雲南,升為前軍都督府督僉事。洪武二十年,隨涼國公藍玉出塞攻擊北元,在捕魚兒海之役中取得大勝。洪武二十四年,討伐越州叛蠻阿資,攻破叛軍。”

“洪武三十年三月,水西蠻居宗必登等作亂,你帶兵討平之。十一月,為徵虜左將軍,隨西平侯沐春討麓川叛蠻刀幹孟,降其眾七萬,麓川地悉定!朕沒記錯吧?”

何福感動至極,幾乎流淚。

大明千萬之事,自己何德何能,竟被皇上記在心中!

“皇上,此乃臣子分內之事!”

何福紅著眼喊道。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朕記得你的功勳,也知你疲倦,此番從雲南趕赴京師,原本是應領賞受封,可朕需要你去做一件事,離開京師一段時間,你可願意?”

何福肅然道:“皇命所指,臣萬死不辭!”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既如此,那何福聽命!”

“末將在!”

何福單膝下跪。

朱允炆威嚴地說道:“朕命你率三千京軍,前往江西廣信、饒州、萬年三地,名為彈壓地方,鞭勵國策施行,實則……”

何福瞪大眼,看著朱允炆那得意的笑容,不由打了個哆嗦。

難道說,江西沒有叛亂,只是皇上的一個局?

“可明白了?”

朱允炆問道。

何福喊道:“臣保證完成任務!”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明日上朝,三日後由長江而上,過鄱陽湖進入饒州,剩下的事,朕便交給你了。”

何福立下軍令:“若不能完成任務,臣以死謝罪!”

“哈哈,不至於如此嚴重,只不過你要記住,此事保密,不可走漏風聲。”

朱允炆叮囑道。

何福自是答應。

翌日朝會,朱允炆下旨,封何福為寧遠侯,並令其出江西,鎮守地方,同時給江西都司傳話,清丈隊與農稅司所遇士紳阻礙,有權調動都司人馬適當處置。

加上江西布政使的更替,更讓朝堂百官看清楚了朱允炆施行國策的決心,不得不收起了彈劾奏章。

經過幾個月的認識,大家也看清楚了朱允炆,雖然仁慈和善,且能取群臣之言,但卻極有主見,凡他認準的事,不徹底推行不算完。

這個時候再為那些士紳說話,攻擊國策,那自己很可能摘下烏紗,換上斗笠,去清丈土地了。

與士紳送來的那點好處相比,自己的官位還是更重要。

三日後,何福出發了,不僅帶走了三千京軍,還帶走了三百工匠,就連火藥局的人也帶走了二十人,乘著東風,沿長江逆流而上,直奔鄱陽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