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文淵閣七才子
章節報錯
文淵閣目前有七位學士,分別是解縉,楊士奇,黃淮,胡廣,楊榮,金幼孜,胡儼。
其中,解縉為主閣大學士,五品銜,楊士奇為副閣大學士,從五品銜。
其餘四人為六品銜,黃淮為七品銜。
東宮勤政偏殿。
屋裡生著兩盆炭火,暖流徜徉。
身著緋紅色朝袍,腳蹬青色官靴的徐欽,急匆匆從魏國公府趕來。
他今日休沐,因此昨晚跟侍妾巧珍暢遊愛河,不知疲倦地折騰到後半夜。
結果,是睡到日上三竿還沒起床。
突然,門衛來報,說是太子派內侍來傳話,讓少主速到東宮勤政殿。
喔靠,想累死小爺啊。
此時偏殿裡,主人位的太師椅上是空無一人。
而太師椅的左右兩邊,已然端坐著七個官員。
右手一排整齊地坐著五個綠袍小官,低著頭並沒有起身相迎。
左手則是兩個儀態不凡的緋袍官員。
其中一人神色沉穩,端著茶安坐不動。
而另一人則放下手中茶杯,起身笑著迎了上來。
安坐不動的是當代才子,聲名大噪的解縉。
而笑著迎上來的則是楊士奇。
他目前的名望,遠沒達到後來‘三楊輔政’時的大名鼎鼎。
雖然沒有實際交流,但解縉和楊士奇之間的性格差異,卻已是非常明顯。
解縉出身書香門第,當地神童,大明奇才,洪武二十一年狀元郎。
他恃才傲物,根本不屑與豪門貴胄子弟相近,見是徐欽也不起身奉迎。
而楊士奇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又非是科舉出身,在官場上當然是小心謹慎。
見到魏國公世衛,當然得笑臉相迎。
其實,這七人中就數楊士奇年齡最大,較為厚道。
唯一非科舉出身,在當今文官系統中實屬罕見,自然會受到仕子們的擠兌。
養成了他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等優點。
“少詹事,殿下還未到,下官聽說是陛下先召見了殿下,想來應該是有事情,需要徵詢我等,所以才匆匆相召。”
聽了楊士奇這番解釋,徐欽這才安下心來。
這一路上過來,心裡忐忑不安。
以為又有什麼突發事件。
至此,徐欽心情平穩地緩緩走近,準備落座。
解縉這才放下茶杯,微微抬了抬屁股,與徐欽點頭示意。
好傢伙,這七人可都是當代傑出人才,史稱‘文淵閣七才子’。
卻把讀書人所謂的傲骨氣節,顯露無遺。
怪不得豪門貴胄們都不待見他們,這薰天酸氣,就連徐欽都看不慣,不太喜歡。
徐欽尷尬地點頭還禮,堂而皇之地坐在客座首席的位置上。
楊士奇依然是笑容可掬,而解縉卻還是那副高冷麵孔。
他端坐著雙手無措,反疊在腹部官袍補子上,隨意摩挲。
而偏殿裡品銜最高,年紀最輕的徐欽,則有意無意地挺直嵴背,露出官袍上的白鷳補子。
“咳咳...”
一陣咳嗽聲傳入。
身材高大又肥胖的太子爺,在兩名內侍太監的攙扶下,慢慢走進偏殿。
“微臣見過太子殿下!”
“……”
朱高熾落座,小太監掏出手帕幫其擦了擦嘴角。
估計他剛用完早膳。
他直身抬頭掃視了眾人一圈,溫和地擺了擺手,道:
“諸位請坐吧。”
眾人悉數落座。
“諸位都是欽定的文淵閣大學士、學士,孤今日與爾等也是首次相見。”
太子抬手指著徐欽開始介紹道:
“他叫徐欽,中山王徐大將軍之孫,魏國公世子,現任東宮詹事府少詹事,今後,他與爾等共同參政議事。”
隨著太子手指,徐欽還是很有禮貌地起身,抱拳旋轉微微作揖,謙遜有禮。
“下面,爾等請依次作自我介紹吧。”
朱高熾本就不認識,無法介紹。
他的話音剛落,解縉首先起身,面向眾人拱手作揖,沉聲道:
“敝人解縉…”
“楊士奇…”
“……”
也就十分鐘不到,七大才子逐一按品銜排序自我介紹完畢。
徐欽耳目並用仔細辨認清楚,以便今後事務上合作時,不至於張冠李戴。
官場或社交場合,非常忌諱這種行為的發生。
他們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人物,在後世許多書籍,影視作品中頻頻出現,徐欽本身也是頗有興趣。
就想近距離接觸,瞭解這些歷史人物的真才實學。
朱高熾跟他們同樣是首次見面,也是目不轉睛的銘記、辨識。
介紹完畢,太子似乎像腦筋短路似的,呆在椅子上並未開口。
這種場合不能冷場啊。
徐欽掃視了大夥一眼,自感自己品銜最高,只好主動開口問道:
“不知殿下喚臣等過來,是為何事?”
“小安子,去把門關上。”
朱高熾一個怔愣,像缺氧似的深呼吸幾下,才開口讓自己的貼身內侍太監,把殿門關上。
“皇帝剛下詔成立文淵閣,旨在參政議政,對六部以及各州府衙門呈報的奏摺,進行統籌梳理,最後將整理好的議案,或重要奏摺提交皇上聖裁。”
“陛下命本太子領銜文淵閣諸位先生,孤又將少詹事徐欽加入進來,有事,孤會通告爾等過來討論。”
“文淵閣日常諸事,便有解縉和楊士奇兩位先生主持,人員配置等可與天官商議。”
“臣等明白。”
徐欽與解縉等拱手領命。
“今日,陛下有一議題交與本太子,就是大明朝即將進入永樂元年,目前天下太平無戰事,朝廷應著重關注民生。”
“而第一項議題,就是農業墾種,財稅徵收等制度的修訂,完善,孤想聽一聽諸位意見。”
朱高熾丟擲的第一項議政命題,是朱棣交與給他。
這是一個十分宏大的命題,但專業性很強。
也是解縉、楊士奇等文人學士們的認識方面,較為薄弱和陌生的領域。
現場頓時鴉雀無聲。
朱高熾撓了撓下巴鬍鬚,瞪眼歪脖掃視。
關於現在大明的農墾和土地制度,他倒是瞭解一些。
可說到改革和與時俱進的具體方案,他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而稱之為大明奇才,自恃知識淵博的解縉,深感要扮演好主閣大學士的角色,應該第一個發言。
“稟太子殿下,臣記得太祖高皇帝開國鼎業之初,確定推行的土地制度,是宋元兩朝的兩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