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證據?拿出畫卷
章節報錯
楊冬一番話,頓時讓在場的群臣變了臉色。
那日他們的確沒有作出詩作,但大家畢竟都是文人,還是要臉皮的。
而楊冬方才的話,卻將他們的臉皮給扯下撕碎。
如此行徑,群臣豈能不怒?
有一名大臣直接走出佇列,朝著龍椅上的女帝深深作揖。
“陛下,楊總管如此狂妄,簡直不把陛下放在眼裡。微臣以為,應當重重懲戒,以彰顯皇家的天威。”
女帝柳眉微蹙,卻並未第一時間開口。
楊冬一聽這話,整個人就像個混不吝,直接氣勢洶洶衝到了那名大臣的面前。揚起拳頭擺出一副揍人的姿態。
那名大臣上朝多年,卻從未見過有人敢在太和殿內打人。
但他轉念一想,以楊冬的性子,什麼荒唐事兒沒準都能做出來。
於是他接連往後退了三步,語氣急促道:
“姓楊的,你想做甚?你可知這是太和殿,你若是敢對老夫動粗,陛下定會砍了你的腦袋!”
楊冬不屑的瞥了那名大臣一眼,淡淡道:
“誰說小爺要對你動粗了?你這老東西是不是有被迫害妄想症?”
他說著,伸出一隻手掌。
“你說小爺所作的《梅花》乃是剽竊旁人,小爺問你,你可有證據?”
“我……”
大臣聞言,一下子氣勢矮了三分。
其實楊冬剽竊一事,他也是從旁人耳中聽到的。但他幾乎沒有思考,便認定此事乃是真的。
畢竟楊冬不過是個宮裡的宦官,如何能作出如此驚世駭俗之作?倒是吏部侍郎家的嫡子,受了良好的教育,即便作出佳作,也更能讓人接受。
“咳咳,此事老夫自然是沒證據的。”
這話一出,即便是這名大臣面皮厚若城牆,眼底也不禁浮現出一抹尷尬之色。
可很快,他便繼續道:
“不過……孫大人的愛子,正在趕來太和殿的路上。你若是如此胸有成竹,為何不與孫公子對簿公堂呢?”
楊冬一聽這話,心底頓時樂開了花。
小爺我做夢都沒想到,居然能有這種好事兒。
不過……這個孫大人如此老神在在,莫不是另有安排?否則他不會如此淡定。
至於那個勞什子孫公子,既然主動往小爺的槍口上撞,那小爺也沒辦法了。
就在此時,太監尖細的嗓音從宮外傳來。
“陛下,孫府孫興求見。”
“讓他進來吧。”
女帝語氣威嚴,整個人的氣勢愈發的沉穩。
“草民孫興拜見陛下!”
孫興腆著大肚子躬身行禮,身上披了一件寬大的書生袍子。
女帝面無表情,微微頷首道:
“平身吧。”
“謝陛下!”
孫興直起身子,目光卻在偷偷打量著站在側邊的楊冬。
至於他為何會認出楊冬……
因為整個太和殿上,此刻唯有一人穿著太監的服飾,站在大殿之中。
在他觀察楊冬的同時,楊冬也在仔細打量著這個胖子。
這個叫孫興的傢伙,看起來有些憨傻。此人應當不是此事的主謀。
而這謠言的背後,明顯有人在推波助瀾,且手腕高明,不留一絲痕跡。顯然並非這胖子所為。
所以說,這叫孫興的胖子,應當是被人當槍使了。
而真正的幕後黑手,說不定正躲在什麼地方,看好戲呢!
至於他的父親孫大人……暫時看不出什麼。
龍椅上,女帝一雙鳳目,掃過孫興和楊冬的身上。
片刻後,她緩緩開口問道:
“孫興,朕方才聽聞,你說小冬子這首《梅花》,乃是剽竊了你的詩作。”
“朕問你,此傳言可是真的?”
孫興聞言,立刻用力點了點頭。
“啟稟陛下,此《梅花》的確是學生所作。不瞞陛下,學生這裡,還有一份證據。”
說話間,他立刻將手中的卷軸呈上。
傳喚太監立刻接過卷軸,在檢查了一番之後,便將卷軸呈給了女帝。
女帝緩緩展開卷軸,只見一副冬日梅花圖,赫然出現在卷軸之中。
且紙張早已泛黃,一看便能感受到有些這畫卷有些年頭了。
而在冬日梅花圖的右側,恰好有一首題畫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看著女帝認真觀摩的神態,孫興的心底不由浮現出一抹冷笑。
自己這幅畫卷,已經請了全京城最有經驗的老師傅專門做舊。
即便是真正的名家在此,也未必能分辨出這副畫卷的真假。
陛下雖然身為九五之尊,但畢竟不是事事都懂。
有這副畫卷在,這首《梅花》就是我孫興所作!到時候我藉著這首詩的名頭,還怕睡不到群芳樓的花魁麼?嘖嘖……四大花魁,妙哉妙哉!
龍椅上,女帝望著手中的畫卷,一雙鳳眼中,卻流露出幾分嚴肅。
她作為帝王,自然看得出這副畫卷年代久遠,並非當下所作。
可也正因如此,她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擔憂。
她默默捲起畫卷,一雙鳳眸望向楊冬的方向。
二人心有靈犀,楊冬自然明白她的擔憂。只見楊冬輕輕搖頭,眼眸中寫滿了不屑。
女帝這才稍稍放下心,但還是開口問道:
“孫興,你可知拿假畫卷糊弄朕,可是要殺頭的!”
“欺君之罪,你們孫家可負擔得起?”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的群臣,臉色皆是一變。
等等,這什麼情況?
難不成孫興手中的畫卷,其實是假的?
若是如此,豈不是說明,這幾日京城坊間的那些謠言,全都不攻自破了?
不可能,楊冬區區一個閹人,怎麼可能作出如此驚世之作?
群臣們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
而此刻的孫興,卻是嚇得臉色狂變。
不可能,不可能啊!
陛下怎麼可能發現,我的畫卷是假的?
難不成是什麼地方,出現了紕漏?
正當他方寸大亂的時候,突然一道威嚴的嗓音,在大殿之上響起。
“陛下,此事恐怕有所誤會?”
如此關頭,突然有人發言。
群臣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了此人身上。而此人並非旁人,乃是翰林院的編撰之一,李子明。
“誤會?李愛卿何出此言吶!”
女帝面無表情,沉聲問道。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