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所說的,其實李然一開始就懷疑吳國內也有暗行眾的人。

就像慶封自己所言,他出逃吳國乃是多種巧合下的結果,而這種巧合又沒辦法得到合理的解釋。唯一能夠解釋的,便只能是其背後乃是暗行眾所刻意為之的結果。

即便慶封不想承認,但他自己其實從頭到尾,也都是做得如此想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想到要在鍾離好好的當“國君”,並以此來討好暗行眾。

於是,這就可以得出了另一個結論:即便是在吳國,暗行眾也依舊有著足夠強大的力量,可以左右著吳國的決策。

再加上之前得到的資訊,李然現在知曉的有暗行眾所滲透的國家,已然是超過五個。

而除了邊陲地區的秦國與燕國不得而知外,其盤踞於中原各國的力量,卻已然超過了他的想象。

像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對於這個世界所起到的作用那也是顯而易見的。

只是李然仍然有一點不明白,那就是暗行眾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才會選擇扶持吳國的呢?

他將目光又看向了慶封,希望從他那裡得到答桉。

“吳國偏安一隅,極少參與中原諸國之事,況且還有楚國壓制,暗行眾之所以要暗中扶持吳國,卻是為何?”

在李然的印象中,吳國在春秋歷史的舞臺上,其實並未得到過太多的表現機會。而在吳國崛起與楚國為敵之前,吳國的整體實力也並不算得十分出彩,也根本不足以給楚國和中原構成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暗行眾扶持吳國,做得這種虧本的買賣顯然是一件十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們不得不將極多的物力財力投入其中,而且還無法肯定就一定能得到回報。

畢竟,吳國距中原地區實在太遠了,很多事他們也根本無從染指。

那麼暗行眾為何還要投入如此之多的資源來扶持吳國呢?

慶封笑了笑,似乎是在嘲笑李然的目光短淺,又似乎是為自己所知曉的一切而得意。

“先生既號稱天下大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智絕當代。”

“何不猜一猜?”

這已經不是慶封第一次諷刺李然了。

剛才他就這麼幹過,只不過被李然給當即無視了。

可當李然再度聽到這樣的話時,他卻沒有與剛才做一樣的選擇。

他當真思考了一番,而後看著慶封正色道:

“毫無疑問,暗行眾之所以要扶持吳國,那自然是為了牽制楚國。”

慶封聞聲一怔。

他顯然沒想到李然居然能夠這麼快就想清楚這其中的原由,這倒一時讓他有些感到意外。

此時,只聽李然是繼續言道:

“吳國自先王壽夢起,便與楚國在東南一隅是多有爭雄之意,雖敗多勝少,然則吳人稱雄之心,也是路人皆知。”

“大夫該當知曉,吳王諸樊臨死之際,然就在現場。”

“吳王諸樊寧死不降的氣節令當時所有人都為之動容,吳國男兒盡皆自戕與之陪葬的場景更是令人震撼。”

“然則,以吳國之力,之於楚國而言,終究不過是蚍蜉撼樹。這一點,歷任的吳王不可能不知道,吳國上下的朝臣們也不可能不知道。”

“可吳國卻仍舊選擇了與楚國正面為敵,甚至不惜傾舉國之力而伐之。”

“如此所為,若非是有他人許以相助,吳國又是何來的底氣?”

巢邑之戰,當吳王諸樊死在他眼前的時候,他便已經開始懷疑這一切的背後,似乎總是有那麼一絲的不對勁。

首先,是伍舉的突然出現,一下子打亂了他原本的計劃,以致於吳王諸樊直接自戕而死。而吳楚兩國自此也就結下血海深仇。

其次,乃是吳王諸樊在救援舒鳩時的神速。

此二者,讓他不由得開始懷疑楚國內部定是混入了奸細。

最後,還有吳王諸樊一開始的尋釁滋事,居然會選擇直接攻佔舒鳩,而完全不擔心楚國日後的報復行為。

把這一系列從後往前推的事件串聯起來,雖然如今的李然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結果,可當他再回過頭去看看已經發生過的事,舊題新解,其中的一些細節也足以讓他產生些許新的懷疑。

伍舉為何會突然出現?

諸樊為何會如此神速的救援舒鳩?

諸樊又為何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挑釁楚國,甚至直接是攻佔了舒鳩城?

這三個問題,在此時看來,便已然是有了更為合理的解釋。

正因為楚國內部有了暗行眾的奸細,所以這一切才變得順理成章了起來。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此前李然在巢邑之戰後曾一度以為乃是自己的問題,才導致了“吳王自戕”這一悲劇的發生。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歷史是不受人為操縱和控制的,歷史也只會沿著既定的軌道前行。

而此時,當他得知了暗行眾的存在,以及是暗行眾在暗中扶持著吳國,且利用吳國來牽制楚國後,他的這種自責便頓時煙消雲散了。

“暗行眾一貫以來的宗旨就是要限制公室之權,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王室也已經不單單隻指代周王室,而是全天下各國的公室。”

“晉楚兩國相爭百年,戰火燎原,生靈塗炭,楚國以後來者的姿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致使中原各國的三軍之制遺存至今。並且,使整個天下都始終籠罩在楚國這種公室集權的陰影之下。”

“而在這種陰影之下,我們暗行眾便無法達成‘以下馭上’的目的,自然也就無法推翻現有的格局,以及他們與生俱來的的固有身份,更不提如何重塑這個世界的秩序了。”

“為此,我們便不得不想辦法去牽制住楚國。”

“而擺在我們眼前的,最好的辦法,便莫過於是培植一個楚國的勁敵。而這一楚國的勁敵,便是吳人。”

沒錯,暗行眾之所以扶持吳國,就是為了牽制楚國。而限制楚國,就是為了在限制各國公室的復興。

所以,在這一方面,他們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

李然在聽完慶封的這一番話,腦海之中忽的靈光一閃,又想到了另一些事來。

如果說隨著周王室的沒落,暗行眾限制的王室已然成周王室變成了天下各國的公室,那麼有一個問題是不是就能夠得到解釋了?

那就是,春秋五霸,各自輝煌,卻之所以都沒能持續很久,難道這也是暗行眾所運作的結果?

齊桓,晉文,楚莊,以及後來頗具爭議的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其實也根本不止是這幾個人。

細數春秋的歷任雄才之主,每一個幾乎都在春秋的舞臺上綻放過屬於他們的光芒。

可是最終,即便是強大如齊桓晉文,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大都是僅一世之後,便最終淪為了歷史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