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李承乾依舊是東宮太子、國之儲君,且陛下東征之時敕命監國,陛下不在京中,太子便是一國之君,尊貴非凡,不可褻瀆。

有些話語百姓於市裡坊間可以說得,沒人在意庶民之閒言碎語;朝中臣子也說得,私底下抱怨幾句不至於上綱上線;但身為皇室成員,卻絕對說不得。

皇室諸王因血脈而享受天下極致之榮華富貴的同時,也因血脈而受到更多的猜忌,在“家天下”的傳承製度之下,血脈愈是親近,自然越是讓郡王感到不安全……

所以似李奉慈這等言語,大家或許心中想想,但絕不能宣之於口。

一旁的襄邑郡王李神符陰沉著一張臉,感覺韓王難以震懾此等驕縱之徒,遂敲了敲案几,訓斥道:“身為諸王,此等社稷板蕩、宗廟傾頹之際,居然如此口出妄言,真以為宗正寺之法處置不得你?”

李奉慈登時一滯,他敢跟韓王李元嘉頂嘴,卻不敢跟李神符放渾,前者身份尊貴、高祖之子,可李神符當年與其兄長李神通卻是征戰殺伐之名將,素來以酷厲著稱……

“不過是過繼一個兒子而已,吾甘願為了延續高祖皇帝之血脈而奉獻一個兒子,此等高風亮節他們不尊重也就罷了,居然顧左右而言他,豈能怨我?”

話雖如此,可氣勢到底矮了三分,氣呼呼落座,卻依舊斜眼睨著韓王李元嘉。

……

皇室不同於朝廷,並非皇帝最大他的這一支便佔據天然的主導。

當年出身於隴西李氏的李虎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奠定隴西李氏煊赫家業,其孫李淵雖然建立大唐,將隴西李氏之家業發展至巔峰,但皇室之中並非只有李淵這一支。

李虎生有八子,長子、次子皆先後相繼故去,三子李昞承襲“唐國公”之爵位,乃高祖皇帝李淵之父,李二陛下之祖父。

四子乃江夏郡王李道宗祖父,五子乃淮陽郡王李道明祖父,六子乃長平郡王李孝協祖父,七子乃河間郡王李孝恭祖父,八子便是淮安靖王李神通與襄邑郡王李神符之祖父……

故而,當年李虎之血脈,存世者共有六支,李昞雖是三子卻承襲國公爵位、執掌家業,其子更建立大唐,按理自然以這一支為尊。然而家族之內,雖分遠近,但每一個家族興起之背後都必然伴隨著無數家族子弟的犧牲,沒有那些鮮血,何來家族之榮耀?

所以家族內部到底是誰說話更強硬,不僅在於誰掌權,也在於誰犧牲最大、貢獻最大。

……

被李奉慈胡攪蠻纏一番,偏離主題太遠。

李元嘉重歸正題,環視一週,沉聲道:“當下長安之局勢,可謂岌岌可危,動輒有傾覆之禍。今日本王召集諸位前來,是想要警告一些不安分者,當以家廟社稷、帝國江山為重,莫要受到亂臣賊子之拉攏挑唆,進而做出無君無父、不仁不義之舉!”

此言一出,李奉慈再度反駁:“哎哎哎,韓王殿下之言,恕我不敢苟同。什麼叫‘無君無父’?陛下意欲易儲早已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對太子深有不滿人盡皆知。如今陛下受傷身在遼東,太子坐鎮京城卻倒行逆施、任人唯親,世人不堪其昏聵,遂起兵兵諫,依我看這完全是民意呀!孟子不是說了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太子無道,世人兵諫,有何不可?”

這乃是關隴起兵之時告知天下的檄文,被李奉慈幾乎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

一旁一直悶頭喝茶的李道明此刻抬起頭,頷首道:“此言不差,就是這個道理。吾等雖然尊重民意,卻因為皇室宗親之身份一直置身事外,不曾參與,韓王也應當如此,不應因你那小舅子乃是東宮心腹便在此蠱惑吾等依順東宮,到時候好處都讓你得了,吾等跟著摻合個什麼勁兒?”

李元嘉頗為差異,這位淮陽郡王爵位雖高、身份雖尊,但平素卻是個腦子不大好使的,粗鄙魯莽胸無城府,今日居然能夠在自己一開口之後便直接咬住自己與房俊的關係,進而挑撥離間,這份操作實在是超過他平均水準……

不過他早有預案,自然不會因為被反駁而舉止失措,淡然道:“太子乃是陛下金典冊封,固然有朝一日予以廢黜,那也只能是陛下降下旨意,天下人依旨意而行。如今殿下尚未回京,關隴卻恣意起兵廢黜太子,荼毒關中、導致戰損無數,此乃悖逆之舉,謀反之意昭然若揭,汝等身為皇室諸王,非但不予阻止,反而選擇依附,簡直愚蠢!他日陛下回京,汝等難道就以這般說辭去搪塞陛下麼?”

“嘿!韓王,你也別揣著明白裝糊塗。”

淮陽郡王李道明放下茶杯,直了直腰,撇嘴道:“此人皆乃骨肉至親,咱也別藏著掖著,說是陛下於遼東墜馬受傷,人事不省,可是直到如今,有誰見到陛下到底是何模樣?要我說,那李勣根本就是瓦崗餘孽,謀害了陛下,如今坐擁數十萬大軍屯駐潼關,就等著伺機猛撲長安,改朝換代!”

這話出口,諸人又是紛紛搖頭無語。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你自己怎麼想都行,但絕對不能說出來,尤其是身為皇室諸王,代表著皇室利益……

李元嘉目光幽深,看了李道明一眼,又將目光從諸王臉上一一掃過,淡然問道:“還有誰與淮陽郡王一般看法?”

沒人接話。

即便心裡點贊,口中卻絕不能說,以免落下口實,犯下君王忌諱……

但李元景已經諸王臉上看出,其中大半人都秉持著與李道明、李奉慈一般的看法,支援關隴另立太子,倒未必是贊同這兩個草包的謀略,而是天然的站在同一利益陣營。

李二陛下雖然對宗室頗為優容,只要不是涉及謀逆之事,便幾乎不予理會,似李奉慈、李博義這等不循法度、驕奢淫逸、放於聲樂以自娛的紈絝之輩,平素也懶得理會,但李二陛下威望太重、能力太強,一直壓得宗室諸王噤若寒蟬、如履薄冰。

當年玄武門事變之後,那些支援太子建成的宗室被李二陛下殺了一遍又一遍,直至今日,那等慘況依舊令宗室諸王一陣陣冒冷汗……

身為天下最尊貴的一撥人,卻不能縱情聲色恣意而為,頭頂上時時刻刻壓著一座大山,誰能願意?

而太子秉持陛下治國之策,蕭規曹隨、幾乎一成不變,自然不得宗室之人心。

若是此刻支援另立儲君,那麼新君繼位之後大家便都是從龍之臣,誰還能壓制他們?諾大帝國、億兆黎庶,皆可奴役,方不負宗室之尊貴也。

更何況之前李元景謀反,盡其皇族私軍,他們這些人有誰在背地裡暗中支援,又豈能瞞得過“百騎司”的偵查?萬一將來東宮穩住局勢,甚至反敗為勝,誰敢保證他們這些人不被清算?

還不如此刻奮力一搏,將東宮一舉推翻,大家皆大歡喜,從此過上恣意妄為的輕鬆日子……

乾枯瘦小、半點存在感也欠奉的長平郡王李孝協,此刻輕咳一聲,笑著對李元嘉道:“韓王實在是看不懂局勢,如今關隴勢大,房俊固然小勝一場卻也無關大局,說到底還是關隴成事的機會更大。關隴雖然支援齊王為儲君,但齊王又豈能不知他將成為關隴手裡的傀儡?若想掙脫關隴之桎梏,在朝中全無半點聲望的齊王就只能依靠宗室裡這幫子叔伯兄弟,這可是大家風生水起、踏入朝堂的大好時機,誰敢攔著,大家就敢跟誰拼命。”

諸王面色極為難看,這番話語算是將大家的心事盡皆剖開,半點遮掩也無。

李元景將一切看在眼底,輕輕嘆息一聲。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