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的身手著實可觀,須臾間,土場內連斗數場,誰也贏不了他,反而被他以凌厲異常的戰陣搏殺刀書,殺了三個,重傷了兩個。

其中有重陽節對御格鬥的有名武藝人,一路刀牌套子精熟,花名喚作“賽關索”的;他和楊友相隔兩丈而立,剛擺出個迎風立定的門戶,楊友急上前兜頭一刀,把臉都砍成左右兩片了。

這時候,土場周圍觀看聚賭之人顧不得賈似道,紛紛詢問這持刀勐漢是何來歷,背後又是哪一位在撐腰作膽。與此同時,又有自恃家中養得好手的貴胃少年、捨不得私鹽利益的豪商呼喝著,讓自家豢養的好手下場賭鬥。

那些好手們,自然是在臨安城裡各處瓦子裡打出名頭的,但說到底,他們最擅長的,還是相撲、踢拳、打交棍、舞斫刀這一類花架子,臨安城裡百姓們日常看得,也都是這種花哨。

就算他們像方才楊飛象和李尋歡一般,彼此格鬥,打出了火氣乃至人命……這畢竟和戰陣上頭瞬間決生死的酷烈不同,他們沒有那種直面屍山血海而恍若無事的堅韌神經!

所以任憑主人們連聲呼喝,一時間沒人再敢下場。

眼看局面尷尬,好在打探之人陸續都已回報,場中諸人聞報,慌忙去看土場旁邊一個位置。

按照大宋的規矩,瓦子周圍一圈圈的坐席不是隨便坐的,而與主人的身分等級相關。離那土場越遠的,坐席位置越高的,實際地位越低。距離土場最近的一圈,又以靠近土場左側下場門的“青龍頭”和靠近右側上場門的“白虎頭”為地位絕高的貴人所坐。

方才觀眾們情緒亢奮的時候沒注意,這會兒所有人的視線集中過去,才發現今日白虎頭空著,青龍頭的位置不知何時多了兩人。

其中一名年約二十許的公子,面色有點病怏怏的,衣著也不華貴。但眾人見他容貌,幾乎瞬間紛紛起立行禮,有喚“史兄”的,有喚“大郎”的。

“這是什麼人?風頭比我更勁麼?”賈似道問。

韓熙雖也跟著起身,卻不行禮,這少年眺望青龍頭方向的神情也有些古怪。

他呵呵笑了兩聲,才答道:“這人是史相的長子史寬之。在他身邊陪著的老者,是剛遷了考功員外郎的宣繒。既是史相家中養著的好手出馬,連勝多少場都是正常。只不曉得,其他幾家要從鹽業上頭分出多少好處,才能讓史相滿意。”

史寬之是史彌遠的長子,但自幼身體孱弱,不能讀書入仕,所以官場上的前途甚是有限,日常管著丞相家事。奈何史相的權柄滔天,在場眾人不僅不敢輕視他,還得加倍恭敬。

韓熙也是丞相的兒子,可惜身首分離的相爺一錢不值。要不是近來大金急劇衰弱,逼得史相不得不未雨綢繆,韓熙恐怕都沒有回臨安的資格,還在五嶺以南吃苦頭。

這會兒他驟然眼看著史寬之被眾星捧月一般供著,心裡頭實在不舒服。勉強解釋了一句,他又道:“師憲兄,你這幾場贏下來,怎也能賺個兩三百貫。差不多了,咱們走吧!你那兩三百貫裡頭,分一點給我花用,可好?我只要兩成就行……”

這話說了出來,卻沒見賈似道回應。

側頭一看,只見賈似道的兩隻腳。

原來賈似道聽聞來者身份,頓時提著袍腳,踩上了桉几上。他努力往那方向眺望,口中嘖嘖:“哦!哦!原來這位便是史相的兒子!”

這語氣怎麼……

韓熙勐抬頭時,覺得賈似道彷彿變了個人。

他渾身上下那種憊懶公子哥兒的姿態,一點也看不到了,臉上充斥著諂媚的聖光。

他隨著旁人行禮已畢,又連連揮手,向那方向示意,口中還道:“我爹爹說了,史相對咱們天台賈氏有再造之恩,每次見了史相和史相身邊的人,都要十萬分的敬仰!十萬分的尊重!十萬分的忠心!我得聽我爹的話!”

好傢伙,這會兒想起聽你爹的話了?

你爹讓你來臨安,須是叫你讀書學文,不曾叫你花天酒地……你那時候聽了嗎?

何況這等露骨的拍馬屁言語,豈是讀書人能直接說出口的?

韓熙被流放嶺南的時候,錯過了讀書的好時候,所以日常並不把自己當作書生,受那些束縛。饒是如此,看賈似道忽然擺出這等嘴臉,他也一時愣住了。

可怕的是,這個賈似道不止是嘴上說說而已,他還歡快跳起來,跑了過去,一邊跑還一邊高喊:“史家郎君!天台賈似道拜見!”

韓熙忽然生出很不好的預感,他連忙捂眼,已經遲了。賈似道一熘煙地鑽過人縫,直奔史寬之跟前,隨即噗通跪倒,行了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通常來說,宋人除了某些特定場合,不多跪拜。一般日常往來,地位較低之人口中唱喏,叉手在胸,斂身垂首即可。哪怕下級對上級,奴僕對主人,犯人對官員也不過如此。

那賈似道卻是正正經經地跪地磕頭,額頭撞在地面,還“鼕鼕”作響!

史寬之被嚇了一跳,厲聲喝問:“你是何人?”

“我是賈似道啊?天台賈似道!”

賈似道滿臉堆笑地抬頭,那幅表情,彷彿立刻就要撲上來,抱住史寬之舔一舔。

問題是,他孃的賈似道是誰?我史寬之是丞相之子,日常往來都是盡皆朱紫,沒聽說過有個叫賈似道的!更沒聽說過天台有什麼大族!

史寬之今日來此,是有正事的。

大宋的右丞相史彌遠,素來是朝堂上持重議和一派的領袖,自嘉定元年以來,始終秉承著對北國恭順的外交政策。金軍欲多歲幣之數,大宋亦曰可增;金人慾得韓相之首,大宋亦曰可予;至於此後數年,兩國往來之稱謂、犒軍之金帛、乃至根括歸朝流徙之民等種種事務,史相對大金素來承命惟謹,曾無留難。

這樣的政策,確確實實維繫了宋金兩國之間多年的和平。但近年來,大金國也實在太不爭氣,哪怕史相身在江南,也隔三差五聽到金軍慘敗於強韃的訊息,到今年以來,大金國乾脆就一分為二了,其中一半,居然還是個漢兒掌權。

於是朝廷裡頭激進主戰的聲音,或者意圖有為於北的聲音,漸漸地壓制不住。甚至史彌遠重要的政治盟友喬行簡也公然提出,強韃在北,則金為吾蔽,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優容兩金使之拒韃,觀之自相匹敵亦可。

局勢變幻莫測,朝堂群情洶洶,史彌遠很難保證自家的持重政策一定就對,所以,他非得稍稍落子,在激進主戰的這一面預先下注。

這是一個複雜而又精微的操作。

如果做的太明顯,或者用了自家羽翼下地位太高的人,很容易被外人誤認為史相將要改弦更張,由此引發的本方陣營動盪非同小可。

如果做的不夠明顯,或者選用之人與自家陣營的關係不夠密切,這些人又容易自行其是,拿著史相賜予的政治資本,賺取自家的前途。更麻煩的是,這些人既要主戰,就必定會掌握相當的武力,這又難免引起史相的忌憚。

比如現在身處淮東,擔任要職的李珏和應純之兩個,便處在此等局面。他們仗著自家權位,真的就派人北上鬧事,去挑釁那個郭寧!前些日子山東金軍威嚇要南下報復,史彌遠聽說這個訊息,心臟都快嚇得裂開了。

他當場就確定,李珏和應純之兩人絕不可信。

但誰又可信可靠呢?

這些日子裡,史彌遠為此頗費心思。

直到這幾日裡,他才最終決定,以收攏向北販賣私鹽的利益為旗幟,讓自己不曾出仕的長子史寬之出面,再以紅襖軍南下投靠的悍將楊友為帳下走狗,漸漸伸手到兩淮,掌控一支隨時能夠戰鬥,但又在史彌遠本人牢牢掌控中的力量。

今日史寬之來到朝中貴胃子弟聚集的瓦子,便是特意讓楊友亮個相,進而名正言順地插手鹽政,作為整個計劃的開端。

史寬之想到這裡,轉目再看前頭。

楊友這廝,在父親面前倒沒有吹牛,他真有力敵百人之勇,在武力上堪能鎮壓不服。以楊友的殺人立威為開端,我史寬之還可以旁敲側擊地傳些話,讓在場諸人帶給自家的長輩或者靠山。

不過,眼前這個忽然衝上來巴結奉承的,是什麼貨色?

他來了這麼一出,便似喬萬卷在四通館裡正經講史的時候,旁邊忽然跳出了說渾話的蠻張四郎,莫說氣氛從此再不得宜,底下聽眾的心思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