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電子計算機“道”。
章節報錯
朱仲梁和朱靖垣看完了鈾礦石樣品,然後去化工車間看生產線。
最後來到倉庫,現場看看了已經生產出來的鈾黃餅。
黃餅工廠已經完成了一條生產線,能夠持續的提煉礦石生產鈾黃餅。
不過生產速度暫時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主要是後續的工廠還在持續的建設中。
最末端的濃縮鈾處理技術,都還沒有完成全部整體的技術攻關呢。
目前工廠持續生產的少量鈾黃餅,主要用於四氟化鈾和六氟化鈾的實驗室研究。
所以當天下午參觀了鈾黃餅工廠,兩人第二天上就去了四氟化鈾和六氟化鈾實驗室。
第三天又去了過濾膜和離心機的實驗室。
從前到後,工程建設的性質越來越低,理論研究的性質越來越強。
朱靖垣只給了方向,也只知道方向和基本原理,實際的應用都需要工匠們自己搞。
除了原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朱靖垣能給繼續給的就是全力支援了。
但是對於科研人員而言這已經完全足夠了。
有思路,不會出現方向上的錯誤,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資金、物質、人員、政治層面的全面支援,不會被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所拖累。
研究人員只需要專注研究,不需要製造噱頭博取眼球獲取投資。
這讓他們可以真正的心無旁騖的研究。
離開了離心機實實驗室之後,朱靖垣祖孫兩個又去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實驗室。
二進位制電子管計算機實驗室。
計算機的研究起步更早,朱靖垣瞭解的資訊也更加的深入,提供的指導也更多。
所以大明相關研究的進度也更快。
現在實驗室已經制造出了第一臺小規模的電子計算機驗證機。
朱靖垣站在大廳中間,看著這臺驗證機的八組大型機櫃,心中感慨萬分。
最中間的機櫃的正面的蓋板上,寫著一個巨大的篆體的“道”字。
這臺計算機的名字是“道”。
用自己的傳統文化符號,為自己研發的新成果命名,對於一個有核心傳統族群的國家而言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關鍵是大明的工匠們看到二進位制的設計,理所當然的與傳統文化中的太極陰陽對應起來了。
然後在設計和規劃上,也理所當然的往太極陰陽八卦的數字上靠攏了。
八卦相合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再兩兩相合,結果就是四千零九十六。
所以“道”使用了四千零九十六個電子管,每秒鐘可以進行一千零二十四次運算。
對比朱靖垣上輩子後世的計算機,這個計算能力看著是慘淡到了極點。
但它是這個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也是第一臺二進位制通用電子計算機。
擁有控制器、運算器、儲存器、輸入和輸出裝置,可以程式設計。
在它的身上,大明的工匠已經完成了技術原理的驗證,跨過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將在它身上驗證的技術規範化,然後去建造更大規模的計算機。
而且,它作為這個世界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相比朱靖垣前世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ABC,其實已經強悍了很多倍。
比國內第一臺計算機同樣強大很多倍。
負責計算機的工匠,在旁邊向朱靖垣和朱仲梁講述這臺計算機的能力。
可以用在科學計算上,可以用在彈道計算上,還有各種各樣的計算專案可以使用。
原本需要幾十分鐘完成的計算專案,用電子計算機只需要幾十秒,時間縮短了幾十倍。
速度提升的效果不只是速度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驅動的整個科研系統的提速。
目前實驗室正在設計和建設更大規模的計算機,準備使用三萬兩千七百六十八個電子管,爭取將計算速度提升到每秒八千一百九十二次以上。
朱仲梁在旁邊聽得頻頻點頭,朱靖垣卻在一旁有點出神了。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到第一臺遊戲機,第一臺個人計算機,中間隔了多少年呢?
原本的歷史上,埃尼阿克在1946年誕生,施樂公司在1973年設計了面向個人的電腦“奧托”,已經有了滑鼠和圖形顯示介面,喬布斯在1977年推出了蘋果2。
八十年代就有小霸王的原型任天堂FC了,到了九十年代就有索尼的PS了。
暗黑破壞神2是2000年發售,魔獸爭霸3是2002年釋出,熱血傳奇2001年公測。
英特爾在2006年釋出了酷睿2雙核處理器,蘋果在2008年釋出了蘋果3G。
此時距離埃尼阿克誕生才過去了六十年出頭。
也就是說,計算機產業就算是按照正常的速度自然發展,大概三十年後,大明的中產階級家庭就有機會用上個人電腦,孩子也有機會玩上電子遊戲了。
五十年後就能打電腦遊戲,六十年後就能用上電容屏的觸控手機了。
自己如果能夠活到八十歲,那時候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夠比較接近上輩子的時代了。
如果自己專門推動計算機技術加速發展的話,可能等到自己五十歲的時候,就能在電腦上玩“是兄弟就來砍我”的網路遊戲了。
等到自己六十歲退休的時候,就可以拿著觸屏手機在網路上搜尋,自己的遊戲幀數為什麼忽然從60降低到56的問題了。
想到這些事情,朱靖垣整個人的精神迅速的振奮起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動力。
朱靖垣忽然轉向周圍的幾個工匠:
“有沒有紙筆?我有點新的想法,寫出來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
幾個工匠沒有任何遲疑,馬上領著朱靖垣去了旁邊,到存放各種登記表格的桌子旁邊。
朱靖垣坐在這個桌子旁邊,在朱仲梁和一群工匠們的注視下,拿起筆開始一邊思考一邊寫電晶體相關的內容。
電晶體發明的時間其實是比較早的,恩尼阿克服役第二年就出現了,1955年就有了第一電晶體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的計算力相比電子管計算機的提升是指數級的。
可以讓大明的工匠們提前開始相關研究。
為了早日用上小巧的個人電腦,從現在就開始給半導體產業加速。
朱靖垣在計算機實驗室停留了三天,書寫了自己關於電晶體的設想,給這邊的工匠們做了仔細的講解。
讓他們安排一部分人員,開始相關的研究和測試。
電晶體計算機,將作為電子管計算機的後續替代產品。
既然電子管計算機的原理已經基本成型了,後續就是擴建和生產不同規模的型號,那也的確可以開始新的研究了。
這種安排合情合理,工匠們更多的是讚歎大食親王殿下又有新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