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九卿
章節報錯
遠在南洋的朱靖垣,收到通政司發來的會議紀要之後,也是稍微有點意外。
主要是,設立幾個高階負責人,分管所有中央衙署事務,這種規劃有點似曾相識。
朱靖垣就順著這個思路思考,就發現了另外一套管理邏輯。
目前大明統治的疆域雖然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目前管理的人口數量畢竟也才不到八億。
相比後世的那個人口大國仍然有一定的距離。
如果在這個角度考慮的話,後世的經驗仍然可以比較直觀的借鑑。
就比如說大明朝廷的官員們提出來的這個想法,這個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的規劃。
至於是讓大學士去分管,還是設立專職的官員,朱靖垣的傾向是設立專職官員。
至於丞相什麼的,要是有十二個丞相,那這丞相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丞相了。
實際上反而更接近仁武改制之前的六部九卿的意思。
六部尚書、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是約定俗成的大明九卿。
他們其實並不能完全當做現代某個部門的某個職務。
六部九卿的職務都是可能會互相調換的,他們在參與討論決定重大問題的時候,也並不會完全侷限於本身的職務限制。
他們其實都是皇帝之下的帝國最高決策團體的成員。
現在設立主官官員分管各部和大域的制度,可以同時將這個團體重新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十二個大域只是自己當初的舉例式的說明,具體的數量也未必要定為十二個。
整個天南總人口不到一千萬,完全沒必要設定一個大域,一個省的編制就足夠了。
可以讓南洋大域代管天南,或者乾脆讓中央朝廷直轄。
同樣情況的還有墨洲西域,可以交給大食域甚至殷洲的大域管轄,或者中央直轄。
殷洲東北和殷洲中域也可以合併,大食域可以改為大秦域,波斯、安西等地交給天竺域。
這樣就形成了九個大域,分管的九個官員的職位名稱,可以用最傳統周代九卿官名。
宗伯、冢宰、司馬、司徒、司空、司寇、少師、少傅、少保。
大明官員日常習慣用大宗伯稱呼禮部尚書、大冢宰稱呼吏部尚書,這是仁武改制之前留下來的傳統習慣。
但是中央衙署數量早就已經有增加到三十多個了,三十多個尚書之中有六個佔著這些傳統尊稱本來就不合適。
不如現在直接拿出來給決策團的成員使用。
至於品級,朱靖垣覺得用正一品或者從一品都可以。
用從一品的話,就直接以九卿稱呼,正一品留出來當虛懸在上的榮譽加銜。
關鍵是,與現有的尚書就差一級,可以讓現有尚書直接晉升,不算越級提拔。
同時還能在幹滿一任之後,“升授”到更高的正一品,再幹一任然後退休。
可以與現有的官僚體系無縫轉換升級。
如果不考慮這種方便的話,也可以直接用正一品,將他們的身份地位與尚書們拉開。
同時把少師、少傅、少保替換成太師、太傅、太保的三公稱呼。
仁武改制之後,大明官員已經有了退休制度,朝廷不會讓這些官員幹到七老八十了。
皇帝就算是看中某個官員,也不會越級提拔對方了,只是讓對方任期屆滿之後,直接晉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在這樣的環境下,文官們需要從畢業就馬上進入官場,還要在任職期間要基本不犯錯,晉升週期基本不停頓,才能在五十歲左右到達尚書級。
從正二品的尚書,晉升到正一品的決策團九卿,仍然需要三年或者六年。
如果這些官員仍然在六十歲退休,那他們最多也就能任職六到八年,正常情況下估計都不會超過五年,除非皇帝專門要求其在六十歲之後再次留任。
所以大明現在的制度,就已經限定了不會出現封無可封,升無可升的特殊情況了。
就算是某個官員有大功勞,需要特別的封賞,也可以動用爵位。
所以朱靖垣覺得可以直接把正一品放出來。
既然有了上面的九長老,那下面大域的主管品級設為正二品,與尚書平級就完全沒問題了。
他們本來就應該是平級的官員。
他們的主官都是上面的決策團九卿。
關於下面大域的官僚設定,朱靖垣基本沒有什麼想法,朝廷的老先生們的安排,是讓自己挑不出什麼毛病的。
左右都護其實是將常規行政事務,與財務、稅收、交通、倉儲等事務分開了。
都護都完全沒有軍權,都是純粹的政務官。
這種制衡手段理所當然,只是在朱靖垣看來已經有點過於謹慎了。
再加上現在的大明已經是工業國家了,這個世界已經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了。
現在早就不是找一群鐵匠,打一批刀槍棍棒,再控制一批農田種出糧食,就能拉起一支隊伍單幹的時候了。
正規軍事作戰對後勤的需求已經超過了一個臨界點。
地方上的軍政官員,已經沒有能力帶著自己的轄區和部隊脫離帝國的工業後勤體系,沒有辦法獨立出去作戰,更不用說以地方對抗整個帝國了。
海軍的一支艦隊獨立出去,就有可能足夠對抗一個泰西中等國家的艦隊。
但是脫離了大明的體系,他的艦隊燒完油就跑不動了,炮彈打完就沒地方補給,炮管壽命用完了沒地方更換,例行檢修保養不做,不用幾年就得報廢。
不過謹慎總是好的,設了九卿分管的話,正好也能管得過來。
於是朱靖垣最終給父親的回覆很簡單,就把九卿決策團的設想寫了下來。
其他的就直接說“我覺得可行。”
朱靖垣的回覆是在傍晚發到大明京師的,朱簡炎在陪父親吃晚飯的時候收到了彙報。
朱簡炎馬上拿過回覆看了一遍,然後把電報紙遞給了頗為好奇的父親。
朱仲梁也放下了筷子,拿過電報紙來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說:
“這個……九卿的安排,這算是復古嗎?”
朱簡炎笑著說:
“這明顯是舊瓶裝新酒啊,如果要復古的話,應該重回六部九卿的時代。
“在六部下面設立多個衙署,將現在各個部門變成六部的下屬。”
朱仲梁想了想說:
“你的意思是,回到六部,但是在尚書、侍郎和清吏司之間,加上一級機構?
“這樣似乎也不是不行,只不過升官容易降級難,還是在上面加更加的方便。
“靖垣這小子就喜歡做好人,
“地方的布政使上面加上一級大域,增加了幾十個正二品的實缺。
“中央朝廷把正一品的三公九卿放出來使用,把一品官位從榮譽加銜變成實際職務。
“以後能夠就任這些官職,以及有機會任職的官員,又都該都念著他的好了。”
朱簡炎聽到這話就馬上說:
“這決定肯定是我來做,我來宣佈,好處怎麼能全給他?”
一直以來發愁的問題,現在有了基本確定的解決方案,朱簡炎的心情也放鬆下來了。
朱仲梁嗤笑一聲:
“你也得念他的好啊,以後不用整天在腦子裡面惦記幾十個尚書了。
“把九卿管明白就行了,就能基本控制局勢了,比我那時候輕鬆多了。”
朱簡炎笑而不語,拿起筷子繼續吃飯,然後忽然又停了下來:
“我現在隱約覺得,似乎什麼地方還有問題,但是我又想不起來,說不上來……”
朱仲梁聽到這句話,本來比較輕鬆的表情陡然變得嚴肅起來:
“這種感覺非常的危險,你最好是放鬆下來仔細想想。
“你這個統籌全域性的大明皇帝,要是有什麼事情遺漏了,那影響可是會要人命的……
“實在不行就再給靖垣發個電報,讓他也幫你想想……”
朱簡炎也認真起來:
“嗯……我明白的……”
朱簡炎父子兩個一起吃完了晚飯,朱仲梁繼續研究自己而電影設施。
朱簡炎回到在自己在行宮的辦公室,繼續處理各方面的檔案,同時考慮自己的問題。
不過直到最後,朱簡炎也沒有想明白,自己心中的疑慮到底是什麼。
然後在第二天上午,朱簡炎給朱靖垣發了封電報,直接問朱靖垣:
“你覺得現在大明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或者是,現在也許不明顯,但是未來可能會有重大影響的事情。
“以及,這次的地方和中央衙署的改革,對朝廷和地方以及百姓都會有什麼影響?
“認真寫一份全面而且詳細的分析報告發給我……
“不需要著急,可以慢慢寫。
“也不需要就寫一份,可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一份就發來一份。
“我聽說在墨洲和新天府,你就按照你爺爺的意思,養成了撰寫各類設想記錄的習慣。
“現在可以再養成一個時事和政務分析已經評論的習慣。”
朱靖垣看完之後直接就無語了。
父親大人您這是給我出題,讓我寫論文嗎?
這到底是在考教我,還是把我當您的私人秘書用了?
不過換個角度看的話,這不就是讓我鍵政嗎?
朱靖垣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有些時候真的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
只不多大部分時候都是想過就算了,以後就是把這些想法寫出來而已。
這似乎也不是什麼非常麻煩的事情。
就當是寫日記了。
但是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朱靖垣帶著幾份抱怨,開始在處理南洋和柔佛府日常工作的同時,在休息和吃喝的時候思考自己老爹提出來的問題。
“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就是發現不了可能存在的很大的問題……”
朱靖垣在這個有點拗口的邏輯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標題。
工業革命的生產力爆發式增長的紅利,與世界大戰勝利的擴張和收入紅利,疊加起來之後掩蓋了絕大部分的問題。
就算是大規模的撤藩設高官期嚴重缺少合格的官僚,就算是省份數量和清吏司數量暴漲,讓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效率大幅度下滑。
在行政區劃和中央衙署改革之前,也沒有影響整個大明上下一片烈火烹油的氣象。
還有其他什麼比這些更大的問題,能夠在這種情況下被發現出來?
或者說,不是發現的,而是分析判斷,應該存在,應該會出現的問題。
工商業發展,城市規模迅速擴張,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傳統倫理習慣的顛覆。
民間企業數量和規模的迅速膨脹,讓民間資本力量也隨之迅速增長。
皇室財團同樣會隨著技術革命,出現了跨越數量級的膨脹。
至於行政區劃和中央衙署改革的影響,當然是能夠緩解目前的管理困境的。
也是必須要這種改革和調整的,否則一旦技術和戰爭紅利消退,朝廷可能會迅速陷入崩潰。
增加管理層級必然降低實際管理效率。
最高決策者的意志,在向底層傳遞的過程中,必然會隨著行政級別的增加,而不斷的衰減。
不過增加管理層級的地方,本來絕大部分都是海外藩國,是高度自治的地方,朝廷對當地的而控制只能算是“軟性”的。
轉化為省份之後,朝廷對當地的控制就變成剛性的,強制的了。
哪怕是增設了大域級這一級管理機構,朝廷對海外省份的控制力量,肯定是仍然超過原有的藩屬國時代的。
與此同時,大明本土的省份仍然會保持直轄狀態,掌控力不會大規模衰減。
朝廷對本土的掌控力不變,對海外的掌控力上升,綜合來看的話,力量也是在上升的。
大明朝廷的力量自然也是大規模的增長了的。
但是,民間資本在在跨越式的增長,皇室財團也是在跨越式的增長,增長的幅度肯定是遠遠超過朝廷力量的增長。
綜合對比下來,朝廷的力量相對民間和皇室而言,會組建出現明顯的衰減趨勢。
長此以往,更強強大的皇室會試圖完全壓制朝廷,官僚系統也會加速倒向民間資本。
朝廷、皇室、民間資本三者之間的穩定姿態會逐步失衡。
朱靖垣的報告或者說論文,斷斷續續的構思,斷斷續續的寫,斷斷續續的發給朱簡炎。
這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年多。
當朱靖垣最後的判斷寫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康安六年八月份了。
朱靖垣也真的發現了一個足夠巨大的問題。
皇室力量的過度膨脹,對皇帝而言未必是好事。
朝廷的力量不斷減弱,對皇帝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大明皇帝的統治力,來源於三個方面,而不是一個方面。
如果大明皇帝只是皇室的族長,那對皇室的控制力遠遠低於現在。
如果沒有龐然大物的皇室和皇莊,皇帝也會被官僚體系折騰的焦頭爛額。
皇帝依賴官僚體系制衡皇室,也依賴皇室制衡官僚體系。
隨著工商業的持續跨越式的發展,民間資本官僚體系的聯絡肯定會越來越緊密,那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腐敗和統治能力衰退。
以及最重要的官僚利益與皇帝利益的背離。
官僚體系與民間資本完全結合,官僚體系完全代表民間資本利益的時候,就不會再理所當然的服從皇帝的意志,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該要求設立議會,限制皇權了。
到時候皇帝就只能全面倒向皇室了,那必然會導致皇帝對皇室的控制力降低,這也會加劇皇室成員的腐敗,提前激化皇室內部的矛盾……
所以必須控制這個過程,必須要增強朝廷的力量,增強官僚體系的力量了。
製造官僚體系與民間資本的對立,嚴格的控制兩者的媾和程度……
儘可能維持皇室、朝廷、民間資本三者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