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我只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章節報錯
面對老皇帝的詢問,朱靖垣趕緊整理了記憶中的資訊,把幾個經典方案扒拉了出來:
“我只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本來準備有時間仔細歸納之後,再單獨去跟戶部討論的。
“既然皇爺爺現在問起來,那我就先說個大概出來,請皇爺爺和諸位老先生們評判一下。
“第一個想法,是騰籠換鳥之計。
“比如把安南、暹羅、緬甸、呂宋、馬六甲、瀛洲及大明洋(太平洋)海島上的土人,集中遷徙到幾個島嶼上。
“例如棉蘭老島(菲律賓南頭那個島)、蘇島(婆羅洲東邊的蘇拉威西島)、落葉群島(索羅門群島)等。
“將這些島嶼作為土人保留地,在島嶼上建立新的土人藩國,安排專門的官員去管理和教化土人。
“第二個想法,是認祖歸宗之計。
“對吉國和天南等地的黑色土人,還有其他藩國的黑色土人和奴隸,對他們進行簡單的政治和軍事培養。
“教導他們西周時代的封建國家組織方式,將它們送去墨洲(非洲)建立黑人原始封建王國。
“太複雜了他們可能學不會,而且即便是西周封建王國,對於原始部落的中南部墨洲而言,也可以算先進位制度了。
“有了制度優勢,又有大明的物資支援,他們在墨洲內部的發展,應該會相對比較順利。
“他們應該能為大明開疆拓土,也能干擾泰西諸國對墨洲的侵佔。
“第三個想法,是衣錦還鄉之計。
“使用物件包括本土的緬甸、殷人奴僕,殷洲諸國的殷人國民等等。
“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能夠學習到的技術和能力,都是遠超他們母國的土人的。
“我們可以將他們組織起來,給予專門的軍事、政治培訓,以及武器、裝備、物資資源,讓他們返鄉建國。
“操作方法與認祖歸宗其實類似,只是複雜度要更高一些,可以建立隋唐府兵制古典王國。
“緬甸僕可以去南洋保留地,殷人可以深入巴西、秘魯、墨西哥等地,重建殷商(編的)、印加、阿茲特克等殷人王國。
“我們支援的府兵制王國,是小地主階級的聯盟國家,相對西夷在殷洲實行的莊園式殖民統治方式,沒有制度上的劣勢。
“再加上大明的武器支援,他們應該可以與歐洲殖民地部隊對抗,如果有大明主力壓陣,取勝的機會應該不小。
“至於打敗播利瓦與孫馬丁為首的白鬼流寇,應該也是不在話下的。
“第四個想法,是一僕二主之計。
“在天竺、東墨、南墨、殷洲、天南等地,藩國內部的大明百姓佔絕對多數的區域,單獨劃分出來設立新的州府,由朝廷和藩國共同管轄。
“區域內純大明血統百姓,將得到與大明本土同樣的公民待遇,由朝廷安排的官吏管轄。
“非大明血統百姓,繼續作為普通藩國百姓對待,由藩國官吏自行管轄。
“這相當於對所屬藩國部分撤藩,給予作為社會主導地位的大明百姓以公民權利,激發他們的向心力,令其協助統治土人族群。
“第五個想法,是化夷為夏之計。
“這是世祖皇帝留下的,並且一直在執行的計策,主要用於教化朝鮮、日本、琉球三地。
“如今三地國民上層基本都是大明百姓後裔,中層皆為大明百姓與土人混生後裔,只有下層是原有土人。
“但是無論上層、中層、下層,都不知天皇、將軍為何物,通用大明雅言,生活與大明本土無異,可以併為本土了。
“留在大明本土的朝鮮、日本奴僕,應當參考仁武朝本土廢奴方案,根據情況轉化為僱工模式。
“第六個想法,是藩王朝見之計。
“令藩王攜其子女前往京師朝見陛下,然後要求其在京師留駐,並開始實行爵位考核繼承製。
“在京師新城周圍,選定一塊風景秀麗之地,令駐京藩王自行建設新的王府,促進京師的消費,減少失業流民。
“當藩王和子女適應了京師新城的繁華與熱鬧之後,應該就不會再留戀偏遠的藩國鄉下了。
“同時將外藩改為內藩,如今內藩與直省布政使司無異,外藩改內藩就是事實上的撤藩。
“藩王和藩國名義上仍然存在,只是迴歸了‘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的傳統狀態。
“到時候這些藩國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在以後幾十年的時間可以逐步正式廢除,也可以根據需要繼續保留名義。
“以上六計可以交叉疊加使用,應該能夠消除藩王權威和影響,合併最合適的殖民地為本土,進而擴充帝國的統治基礎……
“當然,這都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要不要採用和實施,具體怎麼實施,還得皇爺爺和諸位老先生們討論決定。”
朱靖垣說到這裡暫時停了下來,然後朝著皇帝和大臣們拱手,示意自己說完了,有問題可以問了。
王尚書和其他的大臣們,看向朱靖垣的眼神都很驚詫,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之前的不詳預感成真了,這孩子竟然真的又給出瞭解決方案。
而且這次的方案,不只是簡單粗暴的問題了,而是複雜多樣靈活多變的級別了。
甚至王尚書下意識的覺得,這些方案真的結合起來使用,似乎能夠把大部分撤藩問題都解決了。
特別是把廢奴的麻煩解決了,最起碼可以拖延和規避了,這真的是最好的操作。
但是——這就是你所謂得“不成熟”的想法嗎?
不成熟的想法都是這種形態了,那麼成熟的想法是什麼?
把每個藩國的具體操作方案,都直接做成指導檔案發下來,讓我們直接照辦嗎?
雖然感慨了很多次,但是大家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反問:
這真的是十五歲的孩子應該考慮的事情嗎?
文華殿內再次安靜了幾秒鐘。
戶部王尚書作為問題提出人,也是最瞭解戶籍、藩國、奴僕事宜的人,最先緩過勁來:
“敢問殿下,朝鮮和日本籍的奴僕,為何不用一僕二主之計,或是騰籠換鳥之計,繼續保留藩國和現有奴僕呢?”
王念孫既然提出了這種疑問,顯然是已經接受了朱靖垣的這些“計策”,只是對適用範圍有了不同見解。
朱靖垣對此也早有預料,這時候直接回答說:
“三地對大明本土過於重要,應當儘早將其吸收為本土,其百姓轉為大明百姓,短期可能有虧,但是長期穩賺不賠。
“關鍵是,奴隸制早晚都要徹底廢除,我建議從最合適的朝鮮、日本、琉球開始。”
王念孫下意識的想要繼續詢問,但是老皇帝卻直接開口了:
“靖垣,朝鮮、日本、琉球三地的確重要,廢奴也的確是必要的政策,但也絕對不可急躁。
“絕對不能讓失業奴僕與失業流民匯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等和談結束,國內局勢基本穩定下來,流民基本成為工人之後,再逐步推進廢奴政策。
“不過可以提前準備,戶部及相關衙署收緊相關行業和市場,提醒相關行業人員轉行,對整個行業施壓。
“撤藩也是一樣,不可一次性全部撤銷,不適合撤藩的地方,不需要撤藩的地方,萬不要強行撤除。
“和廢奴一樣,撤藩也是長期確定的政策,以後根據藩國實際情況,隨時逐步推進撤藩行動。
“戶部主導,其他部門協助,暫且按照靖垣提的六條計策,從易到難的開始撤藩,儘快拿出時間表公佈出去。
“靖垣,從現在開始,你最近先不要去管其他政務了,專心規劃新的戰艦設計,其他人也不要去打擾了。”
在朱靖垣和大臣為廢奴爭執起來之前,老皇帝出來給了個個折中的選擇。
老皇帝在花錢造艦的地方不折中,但是在政治和改革上卻主動的選擇了折中。
但是這種選擇也是非常有效的,這種命令下達之後,所有的臣子立刻起身躬身回應:
“臣等遵命。”
朱靖垣也只能無奈的跟著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