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11章 中心思想不變
章節報錯
垂拱殿內,眾重臣雲集。
青苗法的弊端日益顯露,擾民害民的奏摺越來越多,百姓怨聲載道,朝臣間的爭論也愈發激烈。
局勢越來越緊張,趙煦決定召集三司六部的官員共同商議對策。
舊黨官員感到此事有點怪誕,他們揣摩不透皇帝的真實意圖。
以往每當此類情況出現,皇帝必然召章惇等新黨人士共商國是,然今日皇帝卻罕見地讓新舊黨官員齊聚,其中的深意令人捉摸不透。
御史中丞封稷眉頭緊鎖,心中突然靈光一閃。
皇帝最近特召蘇軾和範純仁回京,二人雖未授實職,卻泛出一個比較明顯的潛臺詞。
官家要搞平衡。
從此新舊兩黨不再敵對,成為官家左膀右臂,盡心竭力輔佐。
不對啊!
官家從不妥協,這等粗陋的和稀泥手法根本不屑去做,可偏偏今天就這麼怪異。
嗯······見機行事。
“官家,青苗弊端不勝列舉,有地方官員為取悅朝廷,不顧百姓實際情況,強行攤派貸款額度,或故意提高青苗利率,導致百姓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苦不堪言······”
大宗正丞任伯雨用詞極為無理,刻意將地方官抓政績說成取悅朝廷,為的是吹響取締青苗法的衝鋒號。
若在以往,趙煦早顯慍色,可現今他微微點頭,面色不變,彷彿認同這種說法。
任伯雨見狀趁熱打鐵:“不僅如此,有些地方還濫用擔保,強迫百姓接受青苗貸款的同時,還強制百姓為他人擔保······這等行徑,天理不容!”
見趙煦還是老樣子,舊黨火力全開。
“百姓無法按時償還貸款,一些官員便會採取粗暴手段追債,包括非法拘禁、暴力催收等,嚴重侵犯了百姓的合法權益。”
“高利貸者將青苗款貸走,百姓借不到錢,只能借高利貸,本想渡過難關,不想真正的難關才剛剛開始······”
“······”
為打擊青苗法,舊黨不惜深入基層,蒐集千百條冤屈,可以說鐵證如山。
新黨官員心知肚明這是事實,本想反駁,卻有種理屈詞窮的感覺。
青苗法本是改善百姓生活和國家財政狀況的好法令,卻因執行層面的腐敗和亂作為,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青苗法的初衷,不僅沒幫百姓減輕負擔,反而加劇了他們的困境。
偏偏造成這種局面的地方官吏又是新黨得力干將,重責又擔心打擊其他人的積極性,只能不痛不癢地處置。
封稷感到機會來了,撲通跪下,聲淚俱下道:“臣懇請官家下旨取締青苗法,恢復祖制,用常平倉法造福黎民百姓,避免青苗法害民之弊端。”
趙煦仍保持平靜,靜靜聆聽傾訴。
官家心思鬆動了?
舊黨官員當機立斷,火力全開。
“常平倉法亦能造福百姓,青苗法與民爭利,落得千古罵名,此乃舍文軒而取敝輿,實為不智。”
“王介甫時,青苗法就落下民怨載道,如今又要讓百姓承受其惡······官家,大宋江山社稷禁不起這般折騰了······”
“······”
呵呵!
趙煦早料到舊黨有此舉措。
說實話,常平倉法百分之百是仁政,它是朝廷特設的一杆天平。
豐收時,朝廷出錢穩定市價收購,防止穀賤傷農;災年時,朝廷以低價賣糧,不讓百姓餓肚子。
這一舉措從哪一點上說,都沒半點的害處,但政策的良好初衷被底下的官員給敗壞了。
私吞點倉中糧,還算有良知的官員。
更有甚者,官商勾結,把倉中糧拿出來,在災年時以屯積、提價等手段賣出,發國難財。
對農民來說,口糧都成了問題,種子自然不會剩下。
春種時怎麼辦?
只有向富戶借高利貸一條路。
高利貸歷來就與黑社會掛鉤,後世文明社會都存在這種問題,在落後的大宋,掉進火坑的百姓不是賣兒賣女,就是傾家蕩產。
久而久之,土地兼併就形成了。
富戶越來越富,窮人一無所有,或淪為佃戶,或變成奴隸。
而那些富戶財主們,通常都在衙門有關係,要麼族內有人科舉做官,要麼把田產掛名到廟宇上,不交租,不納糧,不服役。
出家人······朕會向你們開刀的。
“都說常平倉法好,為什麼在饑荒年餓死那麼多人?其中的溝溝壑壑,你們比誰都清楚,常平倉就是給貪官和為富不仁的商販生財的倉庫!”
曾布投誠後變為鬥士,怒不可遏開啟地圖炮,“青苗法是用常平倉、廣惠倉裡的糧兌換成現錢,把錢貸給青黃不接的百姓,莊稼收成以後,加兩分的利錢······誰說與民爭利?比起月息六分,年息七十二分的高利貸,朝廷投入這麼大,收這麼點利錢,就成與民爭利了?”
“真不知道你們心裡怎麼想,貪官汙吏、地方豪強、富戶奸商賺人命錢,你們保持緘默。朝廷收回用於生財,你們就跳出來大喊大叫。”
“拿著朝廷的俸祿,卻替奸商豪強搖旗吶喊,你們不覺得愧疚嗎?”
這話誅心,舊黨官員立刻開始反擊。
“危言聳聽,就算高利貸也不會有七十二分的利,曾相公故意誇大其詞,避重就輕,漠視青苗法的弊端······”
趙煦深信不疑。
在現代社會生活過的他再清楚不過,民間高利貸高到了要命的程度。
在前世研究宋史,他就搞清楚青苗法的本質。
青苗法不是救民,而是殺富戶,朝廷從富戶手中奪利才是重中之重。
沒辦法,國庫空虛,宋神宗和王安石才拿定主意,實行青苗法。
“青苗法本意在於救民,然有了二分利,就會出現大麻煩。要知道跟老百姓是不能講信用的,他們見錢眼開,借時容易還時難,就算用繩子捆,拿鞭子抽,都很難摳得出錢來······若成常態,天下豈不大亂,那時怎麼收場?”
“常平倉法盡善盡美,根本沒必要改動,只是下邊辦事的人亂搞,只要加強吏治,一切迎刃而解。所以我們根本沒必要興師動眾,沒事找事······”
“······”
舊黨官員中心思想不變。
吵吧!
吵累了朕再出絕招。
一勞永逸。
朕要抓錢,要剎住土地兼併之風,還有掐死高利貸。
這就是朕今天召你們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