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反思與自信
章節報錯
納爾遜收到格倫維爾的訊息後,也是陷入了驚異和猶豫之中。
“難道說,大明已經完成了相關驗證,確定一萬噸就是載機巡洋艦的最佳噸位?
“一萬噸的載機巡洋艦,能實現什麼目標和作用呢?
“如果完全捨棄裝甲,以儘可能大的長寬來設計艦體,一萬噸級的巡洋艦的艦體長度,應該就能夠做到一百八十米左右。
“這樣就能鋪設一百七十米以上的飛行甲板,應該也能夠搭載二十架以上的飛機。
“如果不安裝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似乎真的能夠實現設想的大部分功能……
“但也真的是非常的緊湊了……”
包括納爾遜在內,這個世界的海軍將領和工程人員,都沒有朱靖垣腦子裡的後世經驗。
對於航母應該怎麼設計,應該實現哪些功能,腦子裡面都是沒有清晰的概念的。
就以最簡單的噸位和尺寸為例,朱靖垣知道用於作戰的艦隊航母是越大越好的。
現在去建造六萬噸的航母,肯定是嚴重浪費噸位的。
四萬噸的級別,對於當前的螺旋槳艦載機而言,就已經可以說是完全體的搭載艦了。
對於資金充裕的海軍而言,四萬噸屬於把標準拉滿的設計。
對於相對窘迫的海軍而言,四萬噸就已經是在浪費資源和噸位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除了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改裝而來的航母,二戰期間和之前專門設計的艦隊航母,滿載排水量都不超過四萬噸。
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完工的中途島和大膽級航母,才真正超過了四萬噸。
但是,飛機的體型也會迅速的膨脹,現在浪費的這部分噸位很快就會變成先見之明。
為了成本而節省和縮減噸位,會隨著航空發展變成過時設計。
納爾遜不知道這些,所以會理所當然的考慮,能夠實現目標的最小噸位是多少。
納爾遜感覺一萬噸雖然緊湊到了極點,但確實能實現自己目前關於載機巡洋艦的設想。
與此同時,納爾遜等海軍將領和工程人員,是本能的從巡洋艦開始設計航母的。
朱靖垣是直接對位主力高速戰列艦來的,雙方的心理預期本來就不一樣。
大明的工程人員,知道航母是主力艦的地位,所以不會覺得與戰列艦相同有什麼不對。
英國的將領和工程人員,也會覺得按照巡洋艦造載機巡洋艦沒有什麼不對。
反而是納爾遜曾經提出的,兩萬噸甚至三萬噸的載機巡洋艦過於離譜。
納爾遜自己繼續思考的同時,馬上按照格倫維爾的建議召集了相關人員開會討論。
主要是海軍將領和相關設計建設工程人員。
包括已經八十八歲的薩繆爾·胡德,和六十四歲的卡斯伯特·科林伍德。
在原本的歷史上胡德在1816年去世,活到了九十二歲高齡,他弟弟也活到了八十八歲。
倒是年輕很多的科林伍德,在原本歷史上在1810年就已經去世了。
不過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更好,戰艦本身也更加的安全了,科林伍德這些海軍將領所受的傷更少,生活條件也更好。
再加上世界大戰比拿破崙戰爭早了十幾年,打仗的時候他和納爾遜都更加的年輕。
所以科林伍德這時候仍然在世,並且看上去也頗為健康。
到了開會的地方,納爾遜扶著八十八歲的胡德老爺子先坐好,然後簡單說明了前方傳來的訊息,以及自己單獨思考的大概內容,讓大家幫忙參考。
胡德雖然已經快走不動路了,但是精神頭卻非常的高。
聽納爾遜說完,不等其他人說話,就直接開口了:
“且不說法國人這個一萬噸到底是怎麼來的,到底是不是大明提供的經驗,是不是法國人自己瞎折騰出來的標準。
“就算這個一萬噸真的是大明提供的經驗,那大明人能用一萬噸辦成的事情,我們英國人能用一萬噸辦成嗎?”
稍微有點刻薄的反問句,讓現場的將領和工程人員都嘀咕起來了。
納爾遜算是胡德的弟子和老屬下,跟胡德也最為熟悉,現在也是會議的主持者,就直接接上了這個別人不太好接的話茬:
“我們當然是做不到的,大明人用四萬噸的排水量,造出了航速可能高達三十節,防禦很可能不低於傳統主力艦的高速戰列艦。
“我們要實現與大明的四萬噸主力艦相同的指標,可能需要四萬五千噸甚至五萬噸。”
胡德馬上又接了一句:
“我看五萬噸也未必能實現,有些東西不行就是不行,硬造出來也得擔心出港就沉!”
納爾遜嘴角微微抽搐,這老爺子這個嘴還是那麼毒:
“所以……老師您的意思是什麼呢?”
胡德視線掃了一眼現場的一群人,最後還是落到了納爾遜身上:
“我們需要承認,我們目前的工藝水平,確實與大明有明顯的差距。
“但是,我不認為,我們的將領和工匠的腦子和經驗,與大明有什麼明顯差距。
“我覺得,我們不能把大明的經驗當成真理,大明人的研究未必就是完全正確的。
“在新式火炮主力艦的設計過程中,我們的納爾遜閣下已經展現了他的天賦。
“我們當時不可能得到大明人的經驗,但是納爾遜他的想法與大明人高度一致。
“大明的新戰艦開到倫敦的時候,也徹底確認了納爾遜的思路的正確性。
“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們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你們為何覺得大明的選擇就一定是對的?
“你們自己也應該自信一點,不要盲從與任何人,包括大明人!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我是真的老了,腦子已經不行了,具體的細節討論我就不參與了,你們大家各抒己見吧。”
胡德這一段話說出來,現場原本有些壓抑的氛圍頓時就鬆動了。
然後都開始反思自己曾經對大明經驗的盲從心態。
納爾遜也再次回過味來,也認真的反思了之後,帶著將領和工匠們開始了討論。
在一陣頭腦風暴之後,科林伍德首先抓住了一個眾人都忽略的點:
“我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納爾遜閣下設想的載機巡洋艦,到底是主力艦還是輔助艦?
“如果要讓這種新艦船,在某種程度上取代原有的主力艦的話,那它就是主力艦吧?
“如果以主力艦的標準,來完成載機巡洋艦的設計的話,一萬噸是肯定不夠的。”
現場的人,對軍艦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只是在這裡形成了燈下黑的效果。
科林伍德提出了這個思路之後,其他的將領和工匠都迅速反應過來了。
納爾遜直接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對!這種新戰艦就是主力艦,我們不能用載機巡洋艦的名字了,這個名字誤導了我們。
“如果是主力艦,就算是傳統的主力艦了設計,最少也要一萬五千噸了。
“如果是按照新的高速主力艦的航速和防護標準來,就算是搭載飛行機器的軍艦不需要安裝大口徑主炮,也至少應該有兩萬噸的體量。
“再加上我們與大明的技術差距,我們絕對不能接受一萬噸的航母標準。”
科林伍德和其他的將領們紛紛點頭,七嘴八舌的表示贊同。
然後他們圍繞這個角度繼續討論哦,迅速確定了跟原本沒有很大區別的談判目標:
“最好是沒有限制,合理目標是三萬噸,底線是兩萬噸。”
胡德在椅子上聽著他們討論,完全不再插嘴,不過時不時的點頭。
當重新確定了目標之後,納爾遜如釋重負,笑呵呵的說:
“現在,站在這個角度回去看法國人的意見,我們甚至要考慮法國人在故意誤導我們。”
好幾個將領和工匠跟著點頭,但是科林伍德卻笑著搖頭:
“不,我覺得以法國人的能力,他們也有可能是真的跑偏了。”
辱法是英國傳統,此言一出立刻全場爆笑。
納爾遜卻是一邊忍不住笑,一邊說:
“不過也有可能是對載機巡洋艦的用途的認知與我們不同。
“如果他們不將這種新戰艦視為主力作戰艦艇,而是將其當做偵察輔助艦艇的話,一萬噸確實已經足夠用了。
“這種型別的艦艇,不需要太高的航速,有二十五節就完全足夠了。
“飛機也不需要太大、太重,能夠實現偵察和觀測就形成。
“其實我們也可以建設這種級別的載機巡洋艦。”
納爾遜這麼一說,大部分將領和工匠也都再次嚴肅了起來。
然後繼續討論了這個方向上的可能性。
…………
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關於搭載飛行機器的艦艇的爭執,其實也引起了露西亞、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的在意。
特別是危機感最強的普魯士人,對任何可能存在風險的事情,都格外的敏感。
普魯士的首相哈登貝格,在當天的會議結束之後,就認真整理了思路,給自己的過往發了一封電報,說明今天的情況並提出建議和要求:
“我們海軍的將領們,以前就已經知道了搭載飛行機器的艦艇的設想。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海軍建設上的重心,都是補全應該擁有的完整傳統艦隊,以及建設足夠的高速戰列艦上。
“我們對這種尚未定型的艦艇沒有深入研究,也沒有太過重視。
“但是這次的會議上,我們發現英國這個海軍傳統最強的國家對此非常重視,似乎將其擺在了等同於主力艦的地位上。
“西班牙人似乎也相對比較重視。
“法國人表現的似乎不是特別在意,但是卻仍然對此提出了專門的要求。
“參考以上三國的態度,我認為我們也應該展開相關的研究。
“雖然這種艦艇的用途尚不明確,但我們應該避免潛在競爭國家擁有,而我們不但沒有甚至都不完全瞭解的情況出現。
“那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我認為我們應該立刻開始相應的專門研究和測試。
“並在會議上參與相應的談判,獲得不弱於英、法以及露西亞的噸位份額。”
露西亞人的敏感與普魯士人略有不同。
韋德梅耶給皇帝尼古拉發的電報上說:
“西班牙人建議法國人和英國人與他們單獨討論搭載飛行機器的艦艇的事情。
“我認為無論這種艦艇到底有什麼用處,英國人和法國人有的東西我們露西亞都應該有。
“關鍵是,絕對不能允許他們三國拋開我們,單獨私下討論並制定任何規則和標準。
“我明天將向三國傳送正式的通告,要求將相關討論放到正式會議上。”
普魯士人和露西亞人正在醞釀情緒的時候,奧地利的代表梅特涅已經直接動手了。
梅特涅直接派人依次聯絡了所有國家代表,要求在下次會議上公開討論載機巡洋艦事宜。
法國人、英國人、西班牙人,當然是希望私下討論的。
他們也都能夠想象得到,自己在載機巡洋艦的研究上應該是走在前列的。
露西亞、普魯士這些大陸國家,可能對這種艦艇還是一竅不通呢。
放開正式會議上公開討論,相當於讓他們跟著學經驗了。
但是面對這種集體要求,他們也沒辦法拒絕。
互相公開造艦計劃並且互相監督,本來就是簽訂海軍條約的基礎和前提。
如果他們三國一定要私下談,那海軍條約可能就籤不成了。
而他們三國又是最迫切的希望簽訂條約的。
露西亞和普魯士正好又是對條約不是非常在意的。
所以,兩天之後,新一輪的正式會議再次舉行,開始專門討論載機巡洋艦的標準了。
會議一開始,露西亞、普魯士、奧地利、義大利、奧斯曼等國代表都下意識的看向英國、法國、西班牙的代表,順便瞥了一眼葡萄牙和荷蘭的代表。
這意思很明顯,你們對此有經驗,我們就等你們說話了。
這一次,英國的格倫維爾已經收到了納爾遜的回覆,要求繼續堅持原有的觀點,載機巡洋艦的噸位應該放寬到三萬噸的級別。
不過格倫維爾沒有先說話,想要先聽聽法國人和西班牙人有沒有新想法。
法國的代表塔列朗,和王儲夏爾以及海軍將領維爾納夫討論過之後,已經決定推翻上次會議中己方提出了的要求了。
但是塔列朗覺得自己沒有必要主動開口“反悔”,應該與英國人爭執之後做出“讓步”,將航空母艦的噸位標準自然而然的放寬。
所以塔列朗現在也是一言不發,先等著英國人開口。
結果雙方發現對方都不吭聲,同時注意到了其他國家代表那帶著徵詢和期待的視線。
再次沉默和猶豫了幾秒鐘後,兩人不約而同的轉臉,看向了西班牙代表曼努埃爾。
這意思好像是在說,上次會議是我們先說的,這次該你了。
曼努埃爾意識到自己躲不過了,就索性放開了:
“我認為,搭載飛行機器的新式艦艇,確實是一種全新的尚未定型的艦艇。
“目前對其直接制定過於嚴格的標準,都是在限制這種艦艇未來的發展。
“所以我認為應該制定一個相對寬鬆的標準,例如不超過主力艦噸位的六成……”
西班牙人一開口,英國人的格倫維爾就接過了話茬了:
“主力艦噸位不超過四萬噸,六成就是兩萬四千噸。
“我覺得西班牙的方向是正確的,對於這種新戰艦應該放寬一些限制。
“兩萬四千噸仍然略低,直接放寬到三萬噸吧。”
塔列朗知道自己應該表示贊成,但卻不能這麼直接的表示出來:
“三萬噸完全沒有必要,一萬噸就已經完全夠用了,兩萬噸都已經絕對富裕了。”
塔列朗的退讓表現的很模糊,大部分國家代表都沒有注意到。
不過奧地利的梅特涅卻下意識的看了塔列朗一眼,然後意有所指的故意總結說:
“也就是說,現在英國、法國、西班牙三國對於搭載飛行機器的新艦艇的噸位限制,已經聚焦到了兩萬噸到三萬噸之間?
“我們接下來就是要確認,具體應該給多少噸位?”
塔列朗聽了就直皺眉,自己的話表面上表達的意思,其實是把兩萬噸當上限。
自己實際的目的是在噸位限制上退讓,會在兩萬噸基礎上繼續後退。
這個梅特涅這麼反問,把兩萬噸當成是下限了,這傢伙可能已經猜到了自己的意圖。
如果自己的目標真的是兩萬噸上限,現在必須要站出來反對梅特涅的這個總結。
但是塔列朗想想自己的目標,最終沒有再次明確的反對,而是說了一串車軲轆話。
法國人退讓了,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的意圖接近,都不希望對這種艦艇做過多限制,但是西班牙人的要求明顯要低一些。
其他國家基本都在看這三個國家的反應。
於是,經過差不多一天的磨蹭,三國把這種新艦艇的單艦噸位敲定在了兩萬八千噸。
法國人提議,將這種軍艦正式命名為航空母艦,與戰列艦和巡洋艦區分開。
各國都獲得了八萬四千噸的份額專門用於建設這種新艦艇。
最後又按照英國人的要求,修改了主力艦噸位限制的說明。
從可以使用主力艦噸位份額建設巡洋艦,改成了可以用上級艦艇的份額建設下級艦艇。
理由是航空母艦本身應該屬於巡洋艦,但是現在被單獨命名被列出來了,那就應該修改原有規則的描述。
不過主力艦的噸位上限仍然是限定死的,只能用來建設下級艦艇,不能用下級艦艇的噸位建設主力艦。
格倫維爾雖然讓自己的語調和語言都顯得不那麼的重視一點,但是實際的要求提出來之後卻是無法掩飾的。
他們顯然是準備用主力艦的噸位來建設航空母艦。
幾乎所有國家的代表都意識到,英國人對航母這種新艦艇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讓外人難以理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