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既然你說其他軍司也有這等事情,那朕就在這裡好好的住上幾日。

朕要徹查,看看到底都有誰,這麼大的膽子。”

面對這位年輕的國主,費聽涉莫唯唯諾諾地侍候了半天,這才退出了屋子。

而行不多遠,就有一干心腹部下們紛紛趕來詢問情況。

“爾等不必慌張,增種棉花,又不止咱們這一個軍司。”

“也對,我就不信,陛下還能夠把咱們大夏十二個軍司都統軍全給裁撤了去。”

一干軍司將領,諸部落頭人貴族又有哪一個是善茬。

畢竟種植棉花所獲得的土地收益,絕對是種植糧食的五到十倍,既然如此,憑什麼其他種得,他們就種不得。

沒有讓那李乾順等待太久的時間,諸軍司也都收到了李乾順在巡視卓囉和南軍司時,發現卓囉和南軍司多種植了一倍的棉花。

諸軍司都統軍也都紛紛地向那李乾順遞上了各自的請罪摺子,內容大同小異,大意都是自己手下人實在不聽話,聽到了其他軍司肆意增加種植面積。

如果自己這裡不增加,那豈不是要比其他部落賺的少?

再說了,沒有茶葉,治下的百姓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沒有了絲綢,大家難道成天穿著那破舊的衣服,那成何體統,有損於大夏國的顏面。

看著那些遞來的諸軍司的請罪摺子,李乾順除了在私底下破口大罵之外卻也無可奈何。

如果只是一、兩個軍司陽奉陰違也就罷了,殺雞儆猴這種事情,上位者經常幹。

可當所有軍司都同流合汙,集體犯罪,難道自己還能把他們全部宰了洩憤不成?

十二個軍司,掌握著大夏近八成的軍隊。

#####

而自己才在大遼毒死自己老媽梁氏之後,才剛剛獨掌大權沒幾年,可謂根基尚未穩固。

這樣時候,自己敢揚言把他們全剁了,李乾順不認為自己可以活著見到明年的太陽。

最終,只能下旨狠狠地斥責這十二軍司,並且讓各軍司都繳納一部份的收益,作為對他們的懲罰。

再有就是,明年敢有再犯者,嚴懲不怠。

另外,李乾順決定遣人去跟那段氏商社的負責人好好聊聊。

警告他不得再生事端,自己不敢弄死十二軍司的大佬,還弄不死你一個小小的宋國商人?

面對這樣的處置結果,對於諸軍司而言,可謂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對於段仲平而言,這自然也屬於意料之中的事情。

坐在身邊的段大郎此刻顯得甚是憂心忡忡,開始擔憂起了明年的棉花種植。

看到大郎如此,老謀深算的段仲平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大郎你犯不著如此,那西夏國主他也就只能嘴皮子上耍耍狠罷了。”

“難道你覺得,他真敢把咱們段氏商社從那大夏連根拔了不成?”

“就算他真的拔了,難道他西夏敢不跟大宋做生意?”

“你可別忘記了,沒有咱們段氏商社,他們連茶葉梗都喝不到。”

“更何況,今年這一百多萬畝的棉花,會讓那十二軍司的都統軍們樂到眉開眼笑。

等到明年,如果他們真的老老實實的順從於那位西夏國主的意志,讓他們的收入到了一半還多,你覺得他們能樂意?”

“爹,難道他們還敢不尊那國主之命?”

段仲平直接就樂出了聲來,下意識瞄了一眼廳門處,壓低了聲音道。

“大宋的官吏,又有多少,會老老實實聽朝廷的,聽官家的?”

“……”段大郎愣愣地看著這位老謀深算的親爹,終於明白了自己跟親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爹告訴你吧,當官的,又有多少是不要利益的?”

“你有這閒功夫去擔心此事還不如趕緊想想辦法。

想想怎麼才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把那百多萬畝的棉花,運到蘇州去。”

“至於明年,老夫估摸著,想來諸軍司的都統軍,捱了這麼一頓收拾之後。

肯定還會偷偷摸摸的繼續偷種,只是不敢像今年這般大膽,不過也肯定會在八十萬畝以上。”

“爹分析得有道理,對了爹,三弟的來信你看了沒有,三弟說今年,那蘇州一帶的糧食產量要比往年,多出六七成。”

“看來,狀元公在蘇州推廣的雙季稻已經成功在即,可惜,糧食這玩意,太棘手,稍有不慎,就是掉腦袋的買賣。

咱們段氏商社,還是呆在狀元公庇護之下,老老實實做自己的生意為好。”

#####

對於那倭島之上在搞七搞八的那些事情,已經不是高璋所關注的重點。

現如今,已經又要到了蘇州的百姓們準備要進行第二次收割水稻的日子。

不過就在這樣的好日子,高璋再一次收到了來自那位段氏商社的段仲平派人送來的喜報。

一百多萬畝的棉花,已然豐收在即,他會盡最大努力,爭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將那百多萬畝的棉花運抵蘇州。

現如今,蘇州之地,特別是在蘇州的沿河處,當真可謂是工廠林立。

而且,蘇州的碼頭也已經重新經過了硬化處理,當然,硬化材料的來源,正是那扶桑國的特產:火山灰為主料而製作的火山灰水泥。

火山噴發,不僅僅會產生大量的硫磺,同樣也會產生大量的火山灰。

那玩意絕對是一流的建築材料,就像那西方的古羅馬最標示性的建築材料,就是火山灰水泥。

那些西方人能用,大宋自然也可以用,何況現如今,大量的煤碳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煤渣。

這玩意,就恰好是制磚,以及製作水泥的好輔料。

現如今,從蘇州碼頭,直抵蘇州城的這條主幹道,已經鋪設成了水泥路面。

十分的堅固耐壓,而且在江南這經常性陰雨連續的日子裡,不至於過於泥濘,影響道路交通。

而譚稹這位杭州市舶司的大佬聽聞了這個訊息之後,也親自趕到了蘇州來調硬,最終經過與高璋的商議之後。

也對那杭州碼頭進行改造,後期將會在那條從蘇州直抵杭州的道路上,也全部鋪設水泥路面。

更利於那蘇州的大量輕工業商品,運輸往杭州,經由那杭州市舶司,銷往更加遙遠的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