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即逝,中五年級的最後一堂經濟學課就來到了。這堂課依然在大教室裡上課,一班和二班都在一起聽課。

教授這堂課的就是人稱“打字扥”的歐陽康博,他的身高在山下也不算矮,一米六五身高的男人,應該算不上是矮個子了。必定在八十年代徵兵的身高要求,都只需要一米六。但幾位比歐陽教授個子高的教授,羨慕一個長、寬、高、相等的人,竟然娶的老婆貌美如花,兒女雙全,子孫滿堂,哪怕如今有一定年齡了,依然風韻猶存。還是山上的大家族黃家的女子,你說氣人不?人都會有嫉妒心裡的,教授們也不例外,於是就送給歐陽康博教授一個外號:“打字扥!”

這節課是經濟學科目的最後一課。

一上課,歐陽康博就問同學們,知道管仲的故事嗎?同學們回答知道。

於是又問:“知道管仲是如何從諸侯國賺取錢糧,讓一個國力式微的齊國一下子變得富強起來的嗎?”

有調皮的同學回答道:“不知道哇!”

管仲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怎麼讓齊國變得有錢有糧的手段,知曉的人並不多。

於是歐陽康博教授就拿管仲的故事,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講了一遍,並特別叮囑:政治可以暫時不關心,但人家的經濟操作手段,一定要注意學習。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導致管仲生活很貧困。為了謀生,聯合好友鮑叔牙合夥做生意,結果失敗,這也是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低微卑賤商人的唯一經歷。管仲做生意的時候,遊歷許多地方,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當兵的時候,只要每逢衝鋒之時,總是躲藏在後面;撤退的時候,總是積極領先。見他如此不堪,長官問他:為什麼是這幅熊樣?他回答:寡母在世,不敢有失,衝在前面戰死,恐無人贍養她,併為其養老送終。介於他的這番表現,雖然沒有哪位長官會責怪他,但也沒有長官會欣賞他,所以幾次想當官,都沒有成功。

齊僖公三十三年(前六九八年),齊僖公去世,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不久,齊襄公因與其妹文姜(魯桓公的夫人)私通之事暴露,索性將魯桓公灌醉並殺死。對此,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

齊襄公十二年(前六八六年),齊國發生內亂,齊公遇刺身亡, 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急忙想方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

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後,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管仲於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三十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人馬過即墨三十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管仲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準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公子小白已經被自己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製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裡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於是公子小白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元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六天後才趕回齊國。

一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魯莊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氣急敗壞,當即派兵進攻齊國,企圖武裝干涉來幫公子糾奪取君位。雙方在乾時會戰,管仲建議當趁小白剛任國君,齊國人心未定之時,應當快速攻取。但魯莊公卻說:“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

魯莊公不聽管仲的話,結果遭遇伏擊,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莊公敗歸魯國。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莊公,叫魯國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則齊軍將全面進攻魯國。

魯莊公得知後與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因為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用他為政的國家必然會富強稱霸。假如管仲被齊國任用,將為魯國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

但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殺管仲。且魯莊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這是鮑叔牙的計謀,於是讓押運軍士快馬加鞭趕去齊國,最後平安到了齊國,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黃道吉日,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齊桓公迎接管仲後,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

齊國雖然國力強大,但常年征戰,國庫也變得非常空虛了,齊桓公問計於管仲,管仲指著獨山的石頭說道:“主公,這滿山的石頭可以賣錢,這東海的水可以熬鹽,大開市場與天下通商,靠稅收維持財政。收購天下人生活中必需要,但又價格低廉的物品,等待時機,壟斷經營,獲取暴利。再收羅三百個不守婦道的女人,開放青樓,讓往來經商的商人有慰藉旅途疲勞的地方,讓他們有一種回到家裡的感覺。那麼商人旅客都把這裡當家一樣,這裡就會百貨彙集、百業興旺,因此稅收就猶如通往源頭的水渠裡的活水,源源不斷。所以,主公啊,這大山大海都是錢,何來國庫空虛之說呢。”

齊桓公大喜道:“仲父之言讓孤如醍醐灌頂!”

管仲於是對齊桓公面授機宜,說道:“大王下次朝見周天子,只需如此這般即可。”

是年,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由於早年在外避難,至今尚未成婚。在管仲的授意下,帶著十車獨山玉來到帝都洛陽,上表朝廷祈求婚配。周莊王看齊桓公小白雄姿英發,一表人才,於是就把自己的王姬許配於他。徐國、蔡國、衛國三個諸侯國公也把自己的女兒作為陪嫁侍妾,與王姬一起嫁給齊桓公。同時管仲另外派人給徐、衛、蔡三國分別送去六車獨山玉,作為謝禮。一時間,獨山玉作為王室聘禮就流傳開來。於是獨山玉就成了王侯將相的婚嫁聘禮的必需品,沒有的就只好找齊候購買。

周莊王十五年,莊王因病去世,太子胡齊繼位,就是周僖王。這位天子與齊桓公私交甚密,經常收到齊桓公敬奉的白玉玉器,甚是喜歡,愛不釋手。登上天子之位後,每年祭天,多用玉器代替青銅器。

周僖王在位五年,突然駕崩,太子閬立繼位,就是周惠王。早年間,周惠王對玉石是早晚把玩,從小耳濡目染,也對玉石是喜愛異常。因齊候常年對王室忠心,諸侯之事盡學先王姿態,交付齊候便宜行事。

齊桓公三十五年(前六五一年),即周惠王二十四年,惠王病逝。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後,命宰孔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

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大會於葵丘(今河南蘭考民權一帶),舉行受賜典禮。受賜典禮上,宰孔請周襄王之命,因齊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賜。

齊桓公想聽從王命,管仲從旁進言道:“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

齊桓公於是答道:“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王命,而廢臣職嗎?”說罷,只見齊桓公疾走下階,再拜稽首,然後登堂接受玉印。

眾諸侯見此,皆歎服齊君之有禮。齊桓公又重申盟好,訂立了新盟。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而此次新盟訂立之前,管仲建議讓齊桓公敬獻白玉十車給周王,望周天子用白玉刻印賜予其它有功諸侯王,彰顯天子德威。並請周天子授權齊公,給那些忠於周天子的諸侯國刻印,與天子一起祭天或者祭祀宗廟的諸侯,可以攜帶玉印,而士大夫需佩戴玉璧方可參與祭天和祭祀宗廟。

於是一時間齊國的白玉變得萬金難求,諸侯士大夫都以佩戴白玉為榮,但是白玉遠在萬里之外,崑崙之地的河流裡,往來費時,於是就帶動了獨山玉的銷售,一塊清水白的玉璧就賣到了八千錢,一塊三色玉環賣到了三千錢。

齊桓公三十九年(前六四七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帶勾結戎人進攻京城,王室內亂,十分危機。齊桓公派管仲幫助襄王平息內亂,管仲領令而行,用兵排程,殺伐果斷,幫周天子平行內亂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好,獲得周王讚賞。

周襄王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準備用上卿禮儀設宴為管仲慶功,但管仲沒有接受,最後他只接受了下卿禮儀的待遇。

同時管仲建議周天子封禪泰山,弘揚天子威儀,而參與天子封禪儀式的諸侯必須佩戴玉璧,大夫必須佩戴玉環才有資格,鄉賢已佩戴玉佩的作為百姓也可以參與天子封禪之禮。春秋時期,諸侯國一百多個,個個爭先與周天子一起前往泰山封禪,士大夫,鄉賢更是踴躍參加,一時間白玉尊貴,獨山玉也隨風升起,身價倍增,一塊普通的玉佩就賣到兩萬錢!至此,一座大山的石頭透過一通騷操作,石頭全都變為金錢,充實了齊國的國庫。

管仲注重經濟和農業,反對空談主義,開創職業技能教育。

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代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的觀念,和《管子》的思想頗為接近。

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行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人才選拔制度,士經三審選拔,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級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控物價。

管仲改革的實質,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國力大振。

對外,管仲最早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

後來孔子感嘆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的外交主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代天子以伐不敬。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六六三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

齊桓公二十五年(前六六一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打退了毀壞邢國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

齊桓公三十年(前六五六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巴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前六五五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到國都制止,與周天子訂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

前六五四年,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在國都上朝,阻止周天子另立儲君的時侯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前六五一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

此後凡是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管仲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世聖人能被比作管仲的就只有樂毅、陳平、張良、諸葛亮、劉伯溫寥寥幾人而已。

最後歐陽教授說道:“這一節經濟學課的主題就是——思路決定出路!經濟管理上,開源遠比節流有效得多,開源才是改變和治理經濟短缺的根本手段;而節流則是嚴控開支,屬短期調控行為,如果沒有新的財源注入,就屬於等死的節奏,一般不可取。但是在注重開源節流的時候,一定要嚴厲杜絕鋪張浪費,過度消費行為,這樣的奢靡風氣和行為,會毀掉一個社會和國家的。小如家庭,中如企業,大到國家也是如此。要想發展經濟,必須關注時政,緊跟時代步伐。那些討厭或逃避政治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會懂得如何發展經濟。開什麼玩笑,連國家的政策發展方向都把握不準的人,有能力發展經濟?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與之相應的是:時勢亦能毀英雄!能夠認清形式,明確自己的立場,是成大事者說必須具備的智慧。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時務,也就是時機,是客觀形勢和時代潮流。正所謂:明宇盛衰之道,同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這就是個人成就事業,建功立業的學問之理。我的這些題外話希望對你們今後的人生,能夠有些許的幫助,老夫就深感欣慰!從下一屆開始,我將開列一個新科目——市場營銷學,可惜同學們要畢業了,沒機會聽了。哈哈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