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唐初群星薈萃的風雲時代,李密,無疑是這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身為中原第一義軍瓦崗軍的領袖,天下英雄公推的反隋盟主,李密率領瓦崗軍,南征北戰,威震中原。曾以三十萬瓦崗軍,兵臨東都洛陽,令天下群雄震服,那是何等的叱吒風雲,氣吞萬里如虎之氣概。

似乎所有人都認為,李密是一位能夠成就帝王大業,且有實力的蓋世英雄。然而,事情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最終成就帝業的,卻是唐高祖李淵,而李密卻只能做一個悲情英雄。關於李密的失敗,除了種種因素,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那就是——時運!李密的悲劇,敗就敗在了時運上。

到了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密的事業,便進入了一段“瓶頸期”。這一時期,李密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軍事成就。洛口一戰,李密率領瓦崗軍,重創王世充主力,大獲全勝。在那一戰之後,李密的瓦崗軍,實力迅速得到擴充,三十萬大軍,兵臨洛陽城下。李密本人,更是成為了被所有群雄公推的反隋盟主。

與此同時,這段時期,李密也陷入了一個停滯不前的困境。首先,洛陽久攻不下,自己的瓦崗軍與洛陽守軍,進入了相持階段;其次,王世充雖然在洛口之戰,敗於李密之手,但是卻並未傷及根本。一旦王世充恢復元氣,隨時會對李密進行反撲;最後,由於翟讓被殺,原本同仇敵愾的瓦崗軍,內部明顯出現了分裂的趨勢。在李密取得一系列勝利的同時,他也面臨著種種困難。

李密最初的想法是,拿下洛陽,號令天下。可是,他沒有想到,洛陽城竟然如此難打,打了整整一年,就是沒能攻下洛陽。不僅如此,他又碰上了王世充這麼一個難纏的勁敵。因此,李密在洛陽城下,苦戰了整整一年。

而且,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正式入主關中。所以,李密想要再西進長安,已成奢望。擺在李密面前的只有唯一一條路,強攻洛陽,無論如何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洛陽。

轉眼,時間便到了公元618年。公元618年,對於中國歷史而言,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的三月,“江都兵變”,隋煬帝在揚州死於非命;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大唐王朝,年號“武德”,是為“唐高祖”;同月,王世充在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即“皇泰主”。

面對風雲驟變的天下局勢,各地群雄紛紛稱王稱帝,脫離隋朝統治。身為反隋盟主,如今還屯兵於洛陽堅城之下的李密,認為自己也要有所行動。因此,李密要對洛陽發動全面進攻,爭取儘快攻下洛陽。

義寧二年(618年)正月,李密親率三十萬瓦崗軍,進據金墉城,隨即,陳兵於洛陽北邙山。之後,李密瓦崗軍直逼上春門(隋東都洛陽北門),一時間,洛陽城下大兵壓境,岌岌可危。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李密這次兵逼洛陽,聲勢空前浩大,從他佔據金墉城的時候,便可看出:

密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未幾,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上春門。

客觀來講,當時戰場的形勢,還是對李密非常有利的。經過洛口之敗,王世充龜縮不出,隋朝洛陽守軍只能對李密採取守勢。而李密方面,軍力大盛,士氣高漲。可以說,只要李密部署得當,堅持住這最後的時刻,拿下洛陽,指日可待。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李密即將對洛陽發起全面進攻的時候,局勢卻驟然發生了鉅變。

一支遠道而來的軍事集團,突然介入瞭如火如荼的洛陽戰局。由於這支軍事集團的出現,徹底打亂了李密的軍事部署,也讓複雜的洛陽戰局,發生了逆轉。同時,更是因為這支軍事集團的突然出現,使得李密的軍事實力,受到了嚴重的消耗,為不久之後的兵敗洛陽,埋下了隱患。

這支軍事集團來自江都,它就是“江都兵變”的叛軍首領宇文化及,和他手下的十萬驍果叛軍。那麼,遠在江都的宇文化及,以及十萬驍果,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在洛陽,為什麼要蹚洛陽這趟渾水?

其實,宇文化及和十萬驍果,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洛陽,而是關中。前文說過,隋煬帝三下江都,準備欲在江南割據,營建半壁江山。可是,隋煬帝打算建都江南的想法,卻引起了護衛他三下江都的驍果禁衛軍的不滿。

因為這十萬驍果軍,大部分都是關中人士,妻兒老小都在關中。隋煬帝如果建都江南,這些關中籍的驍果,不就是有家難回。所以,驍果軍內部不斷有人叛逃,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

時江都糧盡,從駕驍果多關中人,久客思鄉里,見帝無西意,多謀叛歸。

後來,因為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的陰謀煽動。最終,驍果在司馬德戡、裴虔通等將領的帶動下,將叛逃演變成了兵變,殺死了隋煬帝。所以,“江都兵變”後,身為叛軍首領的宇文化及,自然要帶領十萬驍果軍,西歸關中,返回家鄉。

於是,義寧二年(618年)四月,在江都兵變僅僅一個月後,宇文化及就帶領著十萬驍果軍,踏上了西歸長安的返鄉之路。那麼,宇文化及和十萬驍果的這條返鄉之路,走得到底順不順利?他們走得非常不順利,吃盡了苦頭。

首先,這十萬大軍的領頭人宇文化及,著實是太差勁了,根本沒有領導能力。從江都兵變便能看出,宇文化及表現得再窩囊不過了。當初,司馬德戡、裴虔通等人,之所以推舉他來當叛軍首領,不過是因為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長子。可是,一旦兵變成功,宇文化及馬上暴露出了他的野獸本性,貪婪、殘暴、自大。

江都兵變之後,宇文化及大開殺戒,大部分隋朝宗室、重臣被屠戮殆盡。宗室之中,只有秦王楊浩,因為與宇文化及之弟宇文智及關係不錯,才倖免於難。因此,在隋煬帝遇害之後,秦王楊浩便被宇文化及立為皇帝。所以,楊浩的命運,直接與宇文化及息息相關,他被死死綁在了宇文化及的戰車上。

事實上,皇帝楊浩,不過就是宇文化及操縱的一個傀儡。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總領百揆,把持朝政。而身為皇帝的楊浩,完全淪為了宇文化及的“籠中鳥”。

楊浩被立為皇帝后,一直住在別宮,他的工作,只是負責簽署宇文化及釋出的一切詔令。而楊浩居住的別宮,也被宇文化及派重兵把守。楊浩完全被宇文化及軟禁了,朝政大事皆由宇文化及說了算:

以皇后令立秦王浩為帝,居別宮,令發詔畫敕書而已,仍以兵監守之。(《資治通鑑》)

在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宇文化及帶領下,十萬驍果叛軍,在隋煬帝死後一個月,便踏上了西歸關中的回家之路。然而,他們所踏上的,卻是一條死亡之路,不僅沒能回家,反而葬送在了西歸途中。

十萬驍果之所以會最終覆滅,主要的敗亡之根,不在他人,正是十萬驍果的領袖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一步步帶著十萬大軍,走向滅亡。如果將一支軍隊的領袖,比作領頭羊;那麼,宇文化及是一個非常不稱職的領頭羊,甚至是愚不可及。

宇文化及早年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起初,因為和弟弟宇文智及的胡作非為,被隋煬帝嚴懲。所以,多年以來,宇文化及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如今,他大權在握,宇文化及立刻將壓抑多年的慾望,宣洩出來。

在率領十萬驍果,返回關中之前,宇文化及任命左武衛將軍陳稜為江都太守,負責留守江都。不久,宇文化及命令內外戒嚴,對外宣稱,要返回長安。不過,宇文化及還不忘顯擺一下。

他在營房前,專門搭建了一個大帳,宇文化及在裡面處理公務。並且,他的儀仗護衛,都比照皇帝的規格。為了方便返回關中,宇文化及竟然公開下令,搶奪江都百姓的舟楫船隻,打算從彭城走水路,返回關中。

這還不算什麼,宇文化及還有更出格的。隋煬帝被殺後,宇文化及將隋煬帝的後宮女眷,盡數“收編”,供自己享用。不但如此,宇文化及還要帶著這群女眷,共同西歸。另外,宇文化及認為,自己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也依然應該享有皇帝的待遇。所以,史書中記載下了宇文化及非常愚蠢的行為:

每於帳中南面端坐,人有白事者,默然不對。下牙時,方收取啟狀,共奉義、方裕、良、愷等參決之。(《隋書·宇文化及傳》)

這段記載什麼意思呢?宇文化及每天坐在大帳裡,模仿著皇帝的樣子,南面稱孤,接受其他大臣的拜見。宇文化及大權在握,大臣有要緊的事,都要向他彙報。那麼,宇文化及作何反應?宇文化及“默然不對”,坐在那裡沉默不語,一言不發。等所有人都走出大帳,他才取出大臣們的奏報,與唐奉義等將領進行商議。

當然,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西歸,那個傀儡皇帝楊浩,也被宇文化及裹挾同行。前文也提到了,楊浩就是宇文化及立的傀儡。所以,宇文化及將楊浩軟禁在了尚書省,命十幾名衛兵把守,百官無法見到皇帝。

除了凌虐皇帝,欺壓百官,宇文化及對待百姓,也是非常殘忍。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后,把隋煬帝的後宮、珍寶,一律據為己有。而且,還帶著這群美女、珍寶,一起踏上了西歸關中的道路。

要知道,千里行軍,帶著這麼多的美女、珍寶,帶著這麼多的累贅,無疑會大大遲滯行軍速度。最初,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從江都出發,還可以走運河、走水路,這些美女、珍寶,還能放到船上。

可是,走到彭城的時候,水路斷了,只能走陸路。這樣一來,那些美女、珍寶,就成了最大的累贅。怎麼才能帶著這些累贅繼續走呢?宇文化及想也不想,便在彭城就地5搶劫老百姓,搶了當地百姓兩千輛牛車,將這些美女、珍寶安置在牛車上。至於鎧甲、武器、輜重,則全部讓士兵們揹著走。

宇文化及的種種行為,引起了驍果軍中的極大不滿,大家都覺得宇文化及不是個東西。其中,有一個人對宇文化及特別不滿,誰呢?江都兵變的核心人物——司馬德戡。整個江都兵變,司馬德戡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宇文化及不過就是走了個過場。

現在,司馬德戡卻對宇文化及失望透頂。估計他腸子都悔青了,當初怎麼就選了宇文化及這種貨色,來當驍果的領頭。因此,司馬德戡在私下裡,對“江都兵變”的另一位重要將領——虎牙郎將趙行樞,這樣抱怨道:

君大謬誤我!當今撥亂,必借英賢;化及庸闇,群小在側,事將必敗,若之何?(《資治通鑑》)

誰知,趙行樞卻說道:“在我等耳,廢之何難!”於是,司馬德戡、趙行樞等人開始密謀策劃政變,殺掉宇文化及,推舉司馬德戡為主。不料,走漏了風聲,宇文化及搶先一步,抓住了司馬德戡。司馬德戡被抓後,宇文化及還厚顏無恥地質問他:

與公勠力共定海內,出於萬死。今始事成,方願共守富貴,公又何反也?

沒想到,司馬德戡反唇相譏,回了一句話,頓時就讓宇文化及啞口無言,我們當初發動兵變,就是因為忍受不了隋煬帝的荒淫殘暴,所以才擁戴你為領袖,可是你今日的所作所為,比起獨夫民賊隋煬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惱羞成怒的宇文化及,下令勒死了司馬德戡,其同黨十餘人,也被一併殺死。在殺了司馬德戡後,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引兵攻打東郡。東郡通守王軌由於懼怕宇文化及的兵勢,主動獻城投降。

十萬驍果叛軍,自從踏上了西歸關中的返鄉之路,便在宇文化及這個蠢材的帶領下,一步步走上了不歸路。在西歸路上,十萬驍果還面臨著更加兇險的威脅,那就是來自各路群雄的夾擊。

江都兵變,使得宇文化及成為了天下群雄的公敵,成為了弒殺皇帝的逆臣賊子。因此,十萬驍果一路西歸,必然會受到各路群雄的層層絞殺。那麼,宇文化及究竟遇到哪些群雄的截殺呢?

應該說,宇文化及西歸路上,不可避免要面臨三個強敵的攻擊。這三個人分別是唐高祖李淵、皇泰主楊侗、魏公李密。

在宇文化及率領十萬驍果,啟程西歸一個月後,李淵在長安正式稱帝,建立李唐王朝。而宇文化及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帶領十萬驍果,返回關中。可是,關中現在已是唐王朝統轄的地界。宇文化及如果西歸關中,勢必會和方興未艾的李唐王朝,發生衝突。唐高祖李淵當然不會允許宇文化及來搶奪關中,所以,關中的數十萬唐軍,一定會全力圍攻這十萬驍果叛軍。

至於皇泰主楊侗,就更不用說了。隋煬帝的死訊傳到東都洛陽不久,王世充等人便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是為“皇泰主”。對於皇泰主楊侗而言,宇文化及殺了自己的爺爺隋煬帝,那是有不共戴天之仇。

再加上,皇泰主已經和李密鏖戰了一年之久,元氣耗盡。現在,又忽然來了個宇文化及,以及十萬驍果。萬一宇文化及和李密聯手,共同攻打洛陽。本來李密就有三十萬瓦崗軍,如果又多了十萬大軍,洛陽情勢將岌岌可危。

再來說李密。李密經歷了一年血戰,終於掌握了戰場上的優勢,對洛陽實現了包圍。如果李密可以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攻下洛陽指日可待。然而,宇文化及的出現,打亂了李密的部署。

攻打洛陽,本就舉步維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贏得今天這樣的局面。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呼嘯而來,使得李密不僅要面對洛陽城中的隋朝守軍,更要面對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所以,李密自然對宇文化及恨得咬牙切齒,於李密而言,宇文化及這個釘子,無論如何也要拔掉。

李淵、皇泰主、李密三方勢力,都將宇文化及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應該說,宇文化及的厄運要來了。那麼,這三方勢力,哪一方勢力會成為宇文化及的主要對手?有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李唐王朝。因為宇文化及的目的,就是西歸長安。李唐為了鞏固關中,肯定會阻止宇文化及。

同樣,唐高祖李淵也是這樣認為的。李淵為了阻擊宇文化及,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淵任命永安王李孝基為陝州總管,負責駐守潼關一帶,估計是為了防備宇文化及。

另外,李淵命李孝基駐守潼關,也是有另一層意思。原來,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西秦霸王薛舉,率領西秦大軍,進犯唐朝涇州要地。唐高祖李淵任命秦王李世民為元帥,率領唐軍抗擊薛舉。故而,命李孝基駐守潼關,一方面也是為了防備薛舉。關於李唐與西秦之間的戰爭,下一個章節會寫到。

不過,還沒等李淵解決宇文化及,有人替他解決了,誰呢?李密和皇泰主。宇文化及若要西歸關中,則必須要經過洛陽。而洛陽的李密、皇泰主是不會放宇文化及經過洛陽的。本來,如果沒有宇文化及,李密、皇泰主依舊還在洛陽城下鏖戰。可是,宇文化及的到來,卻讓李密和皇泰主的敵對關係,發生了改變。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無疑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雙方決定暫時握手言和,化敵為友,共同對付宇文化及,先滅掉這股外來的敵人。

洛陽方面,在聽聞宇文化及的十萬大軍,呼嘯而來的訊息後,滿朝上下,一片慌亂。此時,位居“七貴”行列的兩個人,內史令元文都、盧楚。當初,越王楊侗被擁立為帝之後,分封了七位文武大員,元文都、盧楚位列其中,王世充也位列其中。

對於宇文化及的到來,有一位名叫蓋琮的官員,上疏皇泰主,此時應該和李密化敵為友,共同對抗宇文化及。元文都此時卻生出一條妙計,覺得可以一箭雙鵰,假借李密之手,消滅宇文化及。與此同時,再趁機大大消耗李密的軍事實力,屆時李密人困馬乏,再與其決戰,會有很大勝算。元文都對盧楚說道:

今讎恥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擊化及,兩賊自鬥,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將士利吾官賞,易可離間,並密亦可擒也。(《資治通鑑》)

元文都提出這樣一箭雙鵰的計策,盧楚等人深以為然。於是,元文都、盧楚即以蓋琮為通直散騎常侍,攜帶皇泰主的敕書,前往賜予李密,欲與李密結盟,雙方握手言和,共同對付宇文化及。

面對洛陽方面的示好,李密作何反應?以李密的聰明才智,當然明白,這是洛陽方面的借刀殺人之計。可是,現在容不得李密任性。如果不與洛陽握手言和,則必然會受到洛陽守軍、驍果的兩面夾擊,瓦崗軍會面臨兩線作戰的壓力。所以,李密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和皇泰主化敵為友。李密自信,憑藉自己的文韜武略,定然能夠速戰速決,打敗宇文化及,不會對瓦崗軍的實力造成大的損失。

不久,宇文化及將輜重留在滑臺,以王軌為刑部尚書,駐兵滑臺,看守輜重。然後,宇文化及率領驍果,北指黎陽。前不久,李密剛剛佔了黎陽倉,宇文化及直逼黎陽倉,很明顯這是要和李密動手。因此,李密必須予以還擊。

李密派遣大將徐世勣,率軍搶佔黎陽。可是,宇文化及畢竟手上有十萬驍果,人多勢眾。徐世勣擔心會寡不敵眾,於是,暫時退出黎陽,引兵向西,佔據黎陽倉駐守。不久之後,宇文化及率軍渡過黃河,佔領黎陽。緊接著,宇文化及分兵數路,將黎陽倉城中的徐世勣,團團包圍。

在聽說徐世勣被圍之後,李密立即率領兩萬步騎,在距離黎陽倉不遠的清淇,修築工事,安營紮寨。然後,李密與徐世勣之間,用烽火相互呼應,達成共識。每次,只要宇文化及攻打黎陽,李密便在其背後襲擾;如果宇文化及進攻李密,徐世勣就從背後襲擊宇文化及。這樣一來,宇文化及被李密、徐世勣的“游擊戰術”,搞得精疲力盡。

李密深挖戰壕,修築堅城,擺出了一副要和宇文化及打“持久戰”的樣子,就是不和宇文化及主動交戰。李密的目的,就是要一步步耗掉宇文化及的元氣。有一次,李密隔著淇水,與宇文化及兩軍對峙。只見李密指著宇文化及,開始口吐蓮花,破口大罵,歷數宇文化及的種種罪行,把宇文化及數落得體無完膚:

卿本匈奴皂隸破野頭耳;父兄子弟,並受隋恩,富貴累世,舉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諫,反行弒逆,欲規篡奪。不追諸葛瞻之忠誠,乃為霍禹之惡逆,天地所不容,將欲何之!若速來歸我,尚可得全後嗣。(《資治通鑑》)

不要看宇文化及平日裡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可他純粹就是一個胸無點墨之人。對於李密這樣一番引經據典的指責,宇文化及居然一句話都沒有聽懂。沉默了好一會兒,宇文化及大言不慚地說道:“與爾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邪!”李密聽完,更加鄙視宇文化及,對身邊將領這樣說道:

化及庸愚如此,忽欲圖為帝王,吾當折杖驅之耳!

李密此話的意思是,就宇文化及這種貨色,也想圖謀帝王大業,你們且看我如何將他生擒。確實,論文韜武略,聰明才智,宇文化及連李密的一個零頭都不到,所以,他最後的覆滅是必然的。

事到如今,宇文化及只有孤注一擲,繼續打下去。於是,宇文化及舉全軍之力,進攻黎陽倉,同時又大量打製攻城器械。然而,駐守黎陽倉的徐世勣,卻早有準備。徐世勣命人在城外挖了一道壕溝,阻擋住了驍果的攻勢,使其無法攻到城下。同時,徐世勣又悄悄挖了一條秘密通道,然後派遣一支精銳部隊,繞到驍果的背後,發起突然襲擊,驍果大敗。宇文化及被迫焚燬了攻城器械,狼狽地率軍撤離黎陽。

黎陽之戰,瓦崗軍首戰擊敗宇文化及,重新奪回黎陽。很快,洛陽方面的特使蓋琮,來到了李密軍中,帶來了皇泰主楊侗的敕書。接到皇泰主的敕書,李密當即表示,願意和洛陽方面化敵為友。

為了表示誠意,李密特意委派元帥府記室參軍李儉、上開府徐師譽等人,前往東都覲見皇泰主。皇泰主此時正有意與李密結盟,看到李密遣使覲見,自然是正合心意。所以,皇泰主拜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

皇泰主將攻打宇文化及的一切事宜,全權交由李密。並且,還許諾李密,只要平定了宇文化及,就讓他入朝輔政:“其用兵機略,一稟魏公節度。”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皇泰主大理卿張權、鴻臚卿崔善福,前往李密軍中,宣讀皇帝敕書,由李密全權指揮,攻打宇文化及的作戰:

今日以前,鹹共刷蕩,使至以後,彼此通懷。七政之重,佇公匡弼,九伐之利,委公指揮。

張權等人來到清淇瓦崗軍大營後,李密面朝北面,拜受詔書。這樣一來,李密正式接受了洛陽方面的冊封,與洛陽方面正式結成聯盟。既然接受了洛陽的冊封,李密便能名正言順地對付宇文化及。

自從撤出黎陽後,宇文化及開始瀕臨絕境,怎麼回事呢?軍中馬上就要斷糧了。宇文化及手上有十萬大軍,吃飯成了一個重大問題。李密發現了宇文化及缺糧的這一短板,便想利用這一弱點,想到了一條妙計。

李密派人告知宇文化及,說自己願意和他議和,並且答應給十萬驍果資助糧食。李密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耗驍果的軍糧。李密假意議和,並答應為驍果輸送糧食,愚蠢的宇文化及,肯定會放鬆警惕,無所顧忌地食用剩餘的軍糧。反正,宇文化及認為,有李密送來的糧食,自己怕什麼!

果然,宇文化及不再限制士卒食用糧食,剩餘的軍糧,被吃得所剩無幾。這樣正中李密下懷,他等的就是這個時候。一旦驍果軍糧耗盡,瓦崗軍便可趁著宇文化及糧盡兵殆之際,一舉擊敗宇文化及。

本來,一切都在李密的掌握之中。然而,此時卻出了一個小小的意外,迫使李密將這個作戰計劃提前了。正是因為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意外,也徹底改寫了瓦崗軍的命運,也將改寫李密的命運。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意外呢?原來,瓦崗軍中的一個部下犯了軍法,李密欲要對他進行處罰。這個部下非常害怕,索性連夜投靠宇文化及,將李密的計策,和盤托出。宇文化及得知李密的計策後,異常憤怒,覺得李密心也太黑了。

宇文化及一氣之下,率領十萬驍果,揮師渡過大運河的永濟渠,殺奔至童山,直指李密瓦崗軍主力。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李密經過反覆思考,最終決定,率領瓦崗軍,在童山與宇文化及決戰。

其實,李密完全可以避免這場沒有必要發生的戰爭。宇文化及歸心似箭,他的目標是返回關中。只要李密讓開道路,放宇文化及透過,這場戰爭便能化於無形之中。為了進攻洛陽,李密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儲存實力。可是,李密卻選擇了與宇文化及決戰。這場戰爭,直接成為了瓦崗軍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如果李密不與宇文化及決戰,或許,後來的歷史將重新改寫。與宇文化及的決戰,大大損傷了瓦崗軍的軍事實力,為瓦崗軍的兵敗洛陽城下,敲響了失敗的喪鐘。這是李密最為失策之處。

就這樣,瓦崗軍、驍果,兩支隋末強大的軍事集團,在童山展開了生死決戰。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戰況異常慘烈,雙方都是拼盡全力。身為農民起義軍的瓦崗軍,第一次見識到了來自隋軍精銳“驍果軍”的實力;這一仗,從早晨打到晚上,打了整整一天,瓦崗軍甚至一度面臨兵敗的危險。在混戰之中,李密被流矢射中,從馬上摔下,昏死了過去。

幸好關鍵時刻,瓦崗軍“四驃騎”之一的猛將秦瓊秦叔寶,衝入敵陣,僅憑一己之力,救出了李密。然後,秦瓊重新整頓兵馬,對宇文化及再次發起了進攻,與驍果展開血戰。最終,瓦崗軍一舉擊潰了十萬驍果,宇文化及兵敗而逃:

密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秦叔寶獨捍衛之,密由是獲免。叔寶復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童山之戰,李密擊敗了宇文化及的十萬驍果,大獲全勝。戰後,李密收降了不少驍果部眾,兵力又得到了增擴。在打敗宇文化及之後,李密即引兵向西,折返回鞏洛,留下徐世勣,繼續防備宇文化及。

雖然,童山一戰,李密一舉打敗了宇文化及。但是,經歷了童山一戰,瓦崗軍也是元氣大傷,完全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在童山之戰後,瓦崗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全軍上下開始產生了疲憊、倦怠的情緒。

再來看看宇文化及,他最後的結局又是怎麼樣呢?自從童山慘敗後,宇文化及真的是大勢已去,他想要繼續西歸長安,已經是不可能了。在童山之戰中,他的十萬驍果,基本上全軍覆沒了,要麼被瓦崗軍殲滅,要麼就投降了李密。無奈之下,宇文化及只能帶著少量殘部,漫無目的地向北敗逃,走一步算一步吧!

等逃到魏縣時,宇文化及身邊僅剩兩萬殘兵,真的是眾叛親離。因此,當時不少人紛紛叛離,宇文化及對於叛逃的將士,就一個字:殺!面對眾叛親離,兵敗如山倒的頹勢,宇文化及又有什麼作為?

宇文化及沒有任何作為,而是破罐子破摔,奉行及時行樂的原則。宇文化及終日飲酒作樂,大擺歌舞。每次,宇文化及喝醉之後,就指著弟弟宇文智及,破口大罵,認為都是他們害得自己到了今天這步田地:

我初不知,由汝為計,強來立我。今所向無成,士馬日散,負弒君之名,天下所不容。今者滅族,豈不由汝乎!

對於哥哥宇文化及的數落,宇文智及也不甘示弱,他自己也覺得憋屈,反駁道:“事捷之日,初不賜尤,及其新敗,乃欲歸罪,何不殺我以降竇建德!”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宇文兄弟還是這樣互相推諉,互相扯皮,失敗已成定局。

宇文化及這個時候,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他也知道,自己死期快要到了。但是,宇文化及想要在臨死以前,過一把皇帝癮,說:“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人難免都要死的,哪怕當一天的皇帝,也死而無憾了。

於是,傀儡皇帝楊浩就成了無辜的犧牲品。宇文化及派人毒殺了楊浩,然後在魏縣自立為帝,國號許,年號天壽,設定百官。這不過就是宇文化及死到臨頭之前最後的瘋狂。惡有惡報,宇文化及的許國,立國僅僅半年,便煙消雲散了。

要說宇文化及也夠倒黴的,好不容易躲開了李密,卻又進入了河北竇建德的地界。宇文化及挨完了李密的打,又來挨竇建德的打。河北竇建德,最終成為了宇文化及,以及許國的終結者。

武德二年(619年)正月,唐高祖李淵派遣淮安王李神通,率軍進攻魏縣。宇文化及難以抵擋唐軍的攻擊,丟棄魏縣,向東敗逃聊城。唐軍攻克魏縣,斬獲兩千餘人。緊接著,淮安王李神通率領唐軍,進軍聊城,將宇文化及包圍於聊城。

唐軍包圍了宇文化及,對聊城展開了猛攻。此時,宇文化及困守聊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軍中早已斷糧。所以,宇文化及主動向唐軍請降,希望可以投降唐朝,保住一命。可是,淮安王李神通卻拒絕了宇文化及的請降。這時,安撫副使崔世建議李神通,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李神通卻這樣說道:

軍士暴露日久,賊食盡計窮,克在旦暮,吾當攻取以示國威,且散其玉帛以勞將士,若受其降,將何以為軍賞乎!(《資治通鑑》)

李神通固執己見,拒不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崔世仍舊不肯放棄,繼續勸說李神通。崔世認為,這裡是河北竇建德的地盤,如果不盡早平定宇文化及,萬一竇建德大軍趕到,我軍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必敗無疑。所以,應該速戰速決,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不能鼠目寸光,因小失大:

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內外受敵,吾軍必敗。夫不攻而下之,為功甚易,奈何貪其玉帛而不受乎!

沒想到,李神通聽完這話,勃然大怒,將崔世囚禁在軍中。於是,李神通繼續指揮唐軍,攻打聊城。然而,竇建德還沒到,宇文化及的三弟宇文士及,從濟北押運糧草,前來救濟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的兵力開始逐漸恢復,便重新佈置守城,抵抗唐軍的進攻。

宇文化及負隅頑抗,李神通也急眼了,親自指揮督戰。唐軍大舉進攻聊城,發起了猛烈的攻勢。唐朝貝州刺史趙君德,率先登上了聊城城樓。可是,眼看著聊城即將被唐軍攻克,李神通卻突然下令鳴金收兵。原來,這位淮安王李神通,擔心趙君德獨佔頭功,便終止攻城。就這樣,唐軍唾手可得的聊城,未能攻下。

果然,不久之後,竇建德率領大軍,趕赴聊城。李神通分析局勢,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他當機立斷,率領唐軍,引兵撤出聊城。唐軍雖然撤了,但是竇建德又來了。竇建德到來後,指揮軍隊,從四面猛攻聊城,宇文化及連戰連敗。最終,竇建德攻破聊城,宇文化及被竇建德生擒。

抓了宇文化及之後,竇建德下令將宇文化及和他的兩個兒子,押赴襄國,斬首示眾。其弟宇文智及與同黨數人,也被一律處斬,梟首懸于軍門之外。伴隨著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的被殺,許國滅亡,立國僅僅半年。同時,這支從江都而來的十萬驍果,也最終徹底覆滅,退出了隋末的軍事舞臺。

由於宇文化及和十萬驍果的突然介入,李密和洛陽方面不得不化敵為友,共同對付宇文化及。可是,隨著宇文化及的覆滅,李密和洛陽的“蜜月期”也走到了終點。在共同的敵人被打敗後,雙方便要重新兵戈相向。所以,李密與洛陽守軍的最終決戰,是無法迴避了,雙方終有一戰。

然而,因為和宇文化及的童山血戰,瓦崗軍元氣大傷,漸成強弩之末。此時,如果再強攻洛陽,根本毫無勝算。那麼,作為瓦崗軍最高領袖的李密,究竟該如何抉擇了?曾經叱吒風雲,威震天下的三十萬瓦崗軍,又是怎樣一夜之間,兵敗於洛陽城下?作為曾經呼風喚雨的反隋盟主李密,他在兵敗洛陽之後,又會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