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氣上頭的大明朝
章節報錯
二月份的大明,沒有春風化雨般的溫柔。
就好似那日期失調了的江南女子們,即便平日裡溫柔似水,這時候也是滿心的惱火,火氣上湧無處發洩。
遠離中原故土,卻已經豎起了大明旗幟的倭國西海岸某處海港內,一座嶄新的木製營寨,在短短數月內拔地而起。
一條黃土路,倒是刀痕劍傷,從營寨後方生長進山嶺裡,蔓延到深處。
在遠處的山嶺裡,不時會傳來一陣驚天巨響,讓周圍的參天巨木如浪潮向外擴散晃動著。
只是再也不見那些早就已經被驚嚇的離巢搬家的林鳥。
隨著巨響漸漸消停,不多時就會有一車車滿滿當當的礦石,被一頭頭水牛拉向營寨。只是到了營寨前卻並不會進到營寨裡面,而是轉向一旁坐落在一條溪流旁的工坊區。
那裡是無數正在噴吐著濃煙的熔煉爐。
“賊娘皮的,吉野家是不是找死!”
營牆上,鎮倭大將軍李景隆重重的拍在木樁上,臉上滿是憤怒和殺氣。
罵了一句,他轉頭看向一旁的鶴慶侯張翼,見對方已經轉過身,正在對著營房裡的官兵們下達著加練命令。
李景隆不爽的哼哼兩聲,又轉過頭看向一旁雙手兜在懷裡的鐵鉉。
鐵鉉正要轉頭,好躲過事。
李景隆已經伸手一把扣住他的肩膀:“鐵行走,太孫要咱們從倭國弄人回去,這是大事。可現在南朝要咱們花錢買北朝俘虜,這事可就不好辦了。你是讀書人,點子多,得幫咱琢磨琢磨該怎麼辦。”
鐵鉉雙手兜著,腰板一扭,從大將軍的手掌下掙脫開,隨後才澹澹道:“南朝要的是買路錢,大將軍無論如何都是要出的。”
李景隆眉頭一挑:“此話怎講?”
鐵鉉輕嘆一聲,總覺得這樣的人,是怎麼在倭國南朝混的風生水起,就連那吉野家的後宅,都去過無數次。
“南朝吉野氏,也是有分支派系的。吉野寺麻要錢,這是為了在族中立住跟腳。這錢不是用來買倭人的,而是為了買一個方便行事。
咱們花了錢,回頭便能自己去倭國鄉野,將那些吃不上飯的倭人都給弄回大明。”
李景隆搖晃著腦袋,半響才說道:“就這麼簡單?”
鐵鉉點點頭:“就這麼簡單。”
“既然如此,這件事就交給鐵行走去辦吧!”李景隆露出鄭重的表情,隨後便抬腿要往營牆下走去,到了一半才回頭道:“南朝那邊近日有個什麼節,請了咱過去。抽不開身,不然這事咱定然不可能要鐵行走辦的。”
說完話,這位大明朝的鎮倭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已經徹底的消失不見。
鐵鉉臉色頓時一變。
“完蛋!被他下套了!”
一時間,鐵鉉心中一團無名火點燃。
勐的將面前的營牆木樁給拍的砰砰作響。
……
應天城。
北城鍾阜門旁的獅子山上,坐落著一間雅舍。
推開窗,便能眺望不遠處的龍灣碼頭和疼流不息的長江。
這裡遠離皇城,相隔足足一城距離。
劉三吾和趙勉這兩位朝堂高官分坐兩側,氣氛倒是少了些朝堂上的‘憂國憂民’。
“陛下按下彈劾,不曾同意朝廷更換欽差,已經表明態度了。我等恐怕已經沒有可能,在朝中尋求解圍的辦法了。”
趙勉舉目看向窗外,在那遠處的江面上,正要一葉扁舟,載著一名頭戴斗笠的漁夫,將一張編織精巧的漁網拋入江水裡。
漁網緩緩沉入江面下。
等到沉底,漁網合攏。
那名漁夫便動作充滿爆發力的站在舟頭,雙手一下一下的將漁網提出水面。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趙勉的呼吸漸漸的緩慢下來,目光愈發的聚精會神起來。
嘩啦啦的水聲,似乎從江面上傳入到了趙勉的耳中。
漁網滴落著一大片的江水,去沒有任何收穫。
趙勉的眼中流露著失望的神色。
坐在他對面的中書舍人劉三吾飲了一口茶,低聲道:“老夫已經讓人去信各地,我等聖賢門徒往日雖因學術偶有隔閡,可是此時大概已經到了存亡之際,自當消除隔閡,護我儒道萬年。”
趙勉目光閃動了一下。
“要舉天下士林之聲入朝了嗎?”
他有些遲疑,讓整個士林的反對聲進入朝堂,是否是個正確的選擇。
直面皇帝的怒火嗎?
劉三吾目光沉下:“耕讀傳家,若無耕,何以讀?”
“聽了從浙江傳來的話,那邊已經開始清田令,要核實地方田畝之數。以十畝、三十畝、五十畝、一百畝、三百畝、五百畝劃下徵收定額。”趙勉憂慮的說著。
他是國朝的戶部尚書,這些細節出的數目,總是要知道的更詳細。
只見他又說道:“另有商稅,對坐商行商徵收稅賦,也已有了明數。最低三分,卻只對那些入城售賣的百姓徵收。往上,則是七分、一成、兩成、三成徵收。”
劉三吾冷哼一聲,心中一團無名火燃起。
“苛捐重稅,老夫已經能看到浙江道不久之後,民生凋零,百姓流離失所!更能看到官紳哀嚎,政令阻塞,商戶閉門。”
這位從前元走來的中書舍人,滿臉陰霾:“到時候,便又是國朝的一場災難!”
趙勉無力的搖搖頭:“可陛下如今的姿態,大概是絕不可能停下此事。”
“所以老夫才欲要舉天下士林之聲入朝!”
劉三吾看向趙勉,目光中帶著一絲頑固和憤怒。
……
“完蛋!”
“怕是要壞事了!”
望著眼前不遠處的應天城正陽門。
一路奔襲回京的朱允熥,忽的低罵了一聲。
只見他座下戰馬,滿身泥濘斑點,一身衣裳也因為許久不曾更換,多了幾分破敗之色。
在他的身後,是孫成親領數十名錦衣衛,一路護衛著他從杭州城經由官道趕回應天。
孫成勒馬上前,低聲詢問:“三爺,可是有什麼問題?”
說著,孫成掃眼看向前方的應天城正陽門。
朱允熥搖搖頭,臉上卻是有些遲疑。
他之所以急匆匆的趕回應天,所為便是要解決朝中可能生起的攻訐和拖延,最終致使好不容易肅清了浙江道,將將起步的改革之事戛然而止。
但直到現在重新看見應天城的時候。
朱允熥才忽然驚醒,自己想錯了。
有老爺子在應天城,有如今潛伏低調卻始終關注著朝堂的太子爺老爹在,只要他們沒有猶豫,自己在浙江道的事情就絕無可能被突然打斷。
自己出京殺了半座浙江道,老爺子自然可以在應天城中殺上一些。
那麼自己此時的突然回京,就會變成一個充滿變數的事情來。
他要直面朝中的問責和壓力。
遠不如先前,自己身處浙江道,朝中無法指責,最多不過是在朝會上彈劾自己而已。
想到這裡,朱允熥的臉色便陰沉了下來,心中莫名的一陣煩躁。
孫成擔憂的詢問著:“三爺,是否要入城?”
“入城!先去清涼門那邊。”
說完之後,朱允熥便立馬調轉碼頭,從可以直入皇城的正陽門前,向著西北邊的清涼門而去。
孫成趕忙領人跟上。
一行人貼著應天城,過通濟門、聚寶門、三山門、石城門,方才到了清涼門。
入了城門,又變是應天中城,也是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到右手的小五臺山為止。
城門左手方則是清涼山,而清涼門也是因此得名。
在小五臺山和清涼門東北面,就是應天西城和北城,這裡多是田地、墳塋以及散步在各處的莊戶屋舍。
以及一座座戒備森嚴的京衛大營。
朱允熥一馬當先,貼著清涼山下的路繞向清涼山東北方向。
入眼,則是一大片被柵欄圈起來的棚屋。
這是應天城的人牙市場。
專門做買賣僕役的地方。
其實就是買賣奴隸人的地方,只是因為洪武皇帝開國之時有政令頒佈,大明不得有奴隸人存在。
但天底下這些年有多少的功勳武將、皇親國戚、宗室親王存在。
只要有這些人的存在,那麼蓄養奴僕的事情,就永遠都禁絕不了。
不過只是換了一個理由和藉口而已。
孫成有些不太明白,三爺為何回京之後,不先回宮,反而是先來了這等汙穢之地。
而朱允熥則是牽著馬,一步一步的走完了整個人牙市場。
人牙市場最前頭,是價格最低的崑崙奴,所謂崑崙奴倒也不過是些從天竺亦或東南海外進來的,被刻意曬得有些黑的奴隸而已,並非真的就是崑崙奴。
往裡,就是一些殘次的新羅婦、胡人胡姬。再往裡,才是品相更好的新羅女、西域胡姬。
到了最裡面,則是身上插著草標的明人。
插了這草標,便表明是這些明人自願賣身,而非作為奴隸被同族售賣。
當然,賣身之後的錢,還是會到了那些同族人手中。
只是多了一個流程而已,便將這件被皇帝禁止的事情給合法化了。
等一圈看完之後,朱允熥的臉色已經讓跟在身邊的孫成看不出任何的情緒。
除了人牙市場後。
朱允熥開了口:“回宮,買根麻繩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