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盛世前的超級工程
章節報錯
落光了葉子的杏樹下涼亭裡。
解縉動作緩慢的為鐵鉉重新倒了一杯茶。
福建道送來的大紅袍,茶湯紅潤,湯麵微微漣漪,卷著一縷白煙。
鐵鉉望著升起的白煙,低頭輕輕的吹了一口氣。
那煙,也就開始扭曲了起來。
鐵鉉輕聲開口:“對此,大紳兄有何見解。”
“新政去不得。”解縉回的很果斷。
似乎在剛剛,鐵鉉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就已經有了他的見解。
鐵鉉微微皺眉,面露疑惑:“哦?”
解縉眉頭有些凝重:“眼下新政看似弄得風風火火,可是其中繁雜,卻會將你牽扯深陷其中,而無暇顧及其他。
地方上,有秦王在督辦,他能說不通便動刀子,你呢?你敢嗎?”
僅僅是因為攤丁入畝、清丈田畝一事,秦王殿下這幾年已經不知道殺了多少人。
光是內閣收到的有關彈劾秦王的奏章,便是好幾輛大車都裝不下。
這個冬天,光是燒那些彈劾奏章,都夠內閣取暖的了。
且不說,還有如今尚未結束的地方官員審查一事,但凡是被查出不法,便是一個株連,一樁案子就能讓成百上千人丟掉性命。
鐵鉉搖搖頭。
他可以在瀛洲肆無忌憚的施行倭人滅絕政策,但絕對不能在中原還是那般無所不用其極。
解縉輕聲道:“新政需要時日,而你需要走的更遠。今歲河南道之亂、山西道之亂,根由是什麼?就是因為新政壓制之下,地方上積攢起來的一次爆發。
為何陛下屢屢動用秦王,而非讓我等內閣直接操辦?秦王辦完了差事,可以回封地,若是冤聲太大,陛下還大可將秦王削了,禁在京中思過。
若是我等,恐怕只能是以人頭平息地方怨氣,再讓新政繼續推行下去。”
鐵鉉沉吟良久:“所以……大紳兄是希望我去九邊?”
解縉點點頭。
“你在瀛洲數載,可以說國家能將瀛洲分設四道,你才是出力最大的。
你熟悉如何節制域外之地,熟悉如何讓我朝將域外之地駐步蠶食。
而今,太孫正在邊關,無論與瓦剌能否結好,這兩年關外定然會有一場大戰,一場使我大明鼎定乾坤的大戰。
若勝,則百年之內我大明北方無虞;若敗……”
“恐怕國內新政也將受到影響,乃至於中斷。”
鐵鉉接過話,也終於是明白了九邊那邊,如今對朝中的時局影響有多大。
解縉點點頭:“正是如此,所以你該去九邊。草原上的狼崽子,這上千年來總是殺不完的。那九邊長城便是起於春秋戰國之時,便是大秦即將被七國餘孽覆滅,朝廷也未曾回撥鎮守邊關的大軍。
漢武帝雄才大略,有衛青、霍去病將帥之才,也不過是打下了數十年的太平光景。
這麼多年來,草原上消失了一批批的人,卻又有新的勢力生出。
大明要想真正走進盛世,掌握那萬世基業,草原上必須結束這般狀態。
而你,你最熟悉如何去做這件事情。”
亭子裡,鐵鉉陷入了沉思。
許久之後,他才重新抬起頭。
“所以,若去九邊,我所行之法,亦不能如在瀛洲所施之法一般。”
解縉點頭道:“正是如此,你得審時度勢,重新思量對策。”
鐵鉉忽然笑了一下:“大紳兄有何指教?”
說完,他目光深邃的看了解縉一眼。
既然解縉今日能如此推崇,讓自己去九邊,那他定然是早就思量過這件事情。
而他只是缺一個幫他去實施這些計劃的人而已。
自己這次回京,似乎是正正好的。
解縉也笑了一下。
他們都是聰明人,這些心思,他就沒指望能瞞過這位人屠鐵。
“其實你在瀛洲做的事情,我都有看過,從一開始到現在,每一條都仔細審閱過。雖然不能盡數轉用於草原之上,可其中卻有不少法子,是可以用之的。”
“改其風俗,定其居所,弱其族群,化其為漢。”
解縉一字一句的說出自己心中所想之策。
在他對面的鐵鉉,聽得認真,一字不漏的記在心中。
解縉則是繼續道:“近來我時常去工部尋張尚書,他那水泥甚是便捷,以我所思,可用於關外草原之上築造戍堡,繼而擴為堅城,以此震懾一方,徐徐推進。
再以水泥路與鐵路,連通各處,繼而以路切分草原,使其不可一統。
招牧民為我大明放牧,給予糧草,收買人心。
售於草原部落貴族以豪奢,腐化其心,沉淪享樂。
再以……再以密教行之草原那長生天之下,禍亂其族群,絕其根基。
待我朝收復西域,再造安西、北庭兩道,北上至巴爾喀什湖、也兒的石河、鄂木河一帶,從西邊截斷草原。若能成此之局面,則九邊關外之草原,可為我大明內陸草場。”
解縉節奏井井有條的將心中定計一一道來。
而鐵鉉已經是聽得兩眼瞪大。
等到解縉說完之後,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重重吐出。
鐵鉉緊緊的盯著面前的解縉:“這可是比從交趾到北平的路途還要漫長啊!且不論我大明收復西域,便是關外所行之法,也要耗費無數錢糧,以海量之或不足也。”
西域太過遙遠,遙遠到自前唐玄宗之後,中原人便已經忘記了那裡。
可九邊之外卻不一樣。
若是按照解縉所言,以城池為節點,切割分化草原部落,駐步馴化草原上的部落。
朝廷需要為此投入的資源,將是不計其數的。
解縉冷笑一聲:“若能讓大明有萬世基業,這些付出,不過爾爾。只要你鐵鉉點頭同意,我便在內閣動議。
此後交趾道、占城道等地財稅糧草物資,將直運北平,轉調九邊各處,為你使用。
瀛洲四道金銀產出,也將分出一份,與你專用九邊之事。”
解縉的眼中閃爍著幽光。
沒有什麼事情,是中原人辦不成的。
只要朝廷有著絕不更改的決心,有著源源不斷的資源投入,這兩樁事情總有辦成的那一天。
亦如千百年前,中原人一步一步的走到西域,繼而將那一片土地插滿漢旗。
鐵鉉長出一口氣:“朝廷裡不會這麼答應的。”
解縉笑笑,不置可否,卻轉口道:“重開西域,鼎定草原,陛下、太子、太孫,都會同意的。”
鐵鉉愣了一下。
是啊。
即便解縉的計劃耗費海量,朝中有著無數的反對。
可只要這件事情,是能讓大明走上遠超漢唐的路子,那麼一定能辦下來。
解縉又說道:“為何漢唐兩次失守西域?”
“路途遙遠,中原生亂。但最重要的,還是西域太遠了,遠到一件事情需要數月才能傳回朝廷。”
這是史書上就解釋了無數次的原因,鐵鉉笑了笑。
解縉點頭道:“確實如此,所以就在我懷裡,已經寫好了一份奏章。”
“寫了什麼?”鐵鉉立馬詢問。
解縉從懷中取出那本被自己捂暖的奏章,送到了鐵鉉面前。
趁著鐵鉉翻閱的時候,解縉則是解釋起來:“這樁事情,其實還是我大明有幸啊,方能解決西域根本問題。
朝廷兵馬錢糧自應天城出發,運河北上,轉道黃河,行至河南府。
自此,朝廷修建鐵路,通行火車。
橫跨河南、陝西兩道十數府,西出嘉峪關、玉門關、陽關,直至哈密衛。”
鐵鉉已經是聽得目暈眼花,嘴裡嘀咕著:“這條路得要多長……”
解縉微微一笑:“已讓工部測算過,大抵有五千裡。
只要這條路修通,原本朝廷兵馬糧草需要數月乃至半年,才能抵達哈密衛,此後將只需一兩個月的時間即可往返。
若是朝廷自哈密衛發兵,此路還可繼續往西修建,直通西域故地。”
鐵鉉的手指不斷的敲擊著桌面,眉頭皺緊:“耗費幾何,可有預算?”
“河南道至陝西道境內,地形相對平坦,建造方便,造價稍低。寶雞至武威一帶,山地崎嶇,或要投入過甚。”
很顯然,解縉對於建造這條起於洛陽城,至於哈密衛的鐵路,早就已經做了計劃。
他緩緩開口,將總共的預算說了出來。
“全長五千裡,平均每里路造價約要萬兩白銀。”
鐵鉉張著嘴,久久之後才發出聲音:“五千萬兩白銀!”
他在瀛洲待了好幾年,石見銀礦和金銀島的產出,幾乎每次都是從他的眼皮子底下運回應天城的。
五千萬兩白銀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鐵鉉清清楚楚。
就是自此之後用瀛洲全部的產出來供應這條鐵路修建,朝廷也需要不下十年的光景,才能將這五千萬兩的預算填滿。
而這,還是拋開朝廷旁處也要使用大量錢糧支出,同時要保證這條鐵路的修建一帆風順。
按照鐵鉉的估算,大明要是當真想要修建好這條鐵路,沒有三十年的時間是做不完的。
解縉面帶微笑。
“其實,鐵路所需鋼鐵,可用瓊州府所出,錢鈔用瀛洲所出,糧草以交趾道供應。我預計,這條路要在十年之內修好。若是這兩年關外順利,呼叫牧民參與修路,可力爭五年之內完工!”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鐵鉉斬釘截鐵開口,發出自己的看法。
“攤丁入畝當初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征討交趾、占城當初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征討瀛洲當初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現在,這些事情都一樁樁的做成了,修一條路便不可能了嗎?”
解縉的眼裡充滿了堅定。
鐵鉉卻是用力的搖著頭:“這不一樣,不一樣的。”
解縉則是轉動著茶杯,幽幽道:“如果按照你對那些倭人的做法,操作得當的話。剔除掉鐵路所需用料的支出,還有路工的糧草用度,這五千萬兩的數目或許還可以減去一些。”
“這不可能!”
鐵鉉大聲回應了一句。
解縉卻是目光直視著對方,沉聲道:“所以,需要你去九邊關外。大明需要更多的修路工!”
解縉發誓,自己不是一個好戰之人。
可是眼下大明有了一個新的需求,亦如當初需要那些倭人為大明的建設奉獻己身一樣。
現在倭人幾乎隨著山西道之亂,而被盡數誅殺。
便是不在山西道使用的倭人,也因為朝廷忌憚,而被誅殺。
大明現在需要新的族群,前來為大明的盛世奉獻自己。
關外的韃靼人、瓦剌人,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解縉目光幽幽。
只要死的不是大明人,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鐵鉉看著解縉的臉色,身子漸漸軟了下來,兩肩耷拉下來。
他發現,自己在瀛洲所做的那一切,放在解縉面前根本就什麼都不算。
解縉目光平靜的看著鐵鉉。
“已經停不下來了……”
“這條路便是不修,朝廷也會對西域用兵。”
“若是不這樣做,新政沒有被那些反對的人中斷,也會因為將門沒有新的戰功,而分崩離析。”
解縉輕嘆一聲。
自己當真想要這樣做嗎?
其實這幾年下來,他才反應過來,自己也不知不覺被捆綁了起來。
大明,已經開始走上了一條全然不同的道路。
就如同張二工弄出的那些蒸汽機車、蒸汽火車一樣,速度全開,直直的向前駛去。
不同的是,不論是蒸汽機車,還是蒸汽火車,都可以被人停下來。
但對外征討,卻停不下來了。
涼國公在西北練兵兩載,雖然如今已經被調離西北,可是大都督府轉眼之間,就派出了數名軍中老將前往西北。
為的是什麼?
就是要繼續在西北練兵。
南邊,即便是開國公馬上就要回京接受晉封郡王爵,但前線的戰事卻從來不會有人提一句暫停下來。
就連內閣,現在都清楚南征大軍的前線,到底打到了哪裡。
內閣現如今只知道前線再一次推進多少多少,大明的疆土又增添了多少多少。
鐵鉉徹底傻了。
自己離京數年,不知不覺,大明已經變成了他不認識的樣子。
解縉搖搖頭,面露無奈:“太孫為何年關將至還停留在山西道?為何明歲還要繼續巡邊?
你東征大軍為朝廷新收四道,南征大軍開疆拓土萬里,九邊呢?
若是九邊一直保持現狀,軍心就散了,到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你該清楚的……”
………………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