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愧是頂級數學家,耳目一新啊!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浩乾脆沒去科學基金會,就專注於新建立任務的研究中。
但他還是去了一個地方--
水木大學。
邱成文邀請他到水木大學做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而作報告也是計劃內的事情。
這個時間點剛剛好。
新建立的任務,畢竟是c級的研究,需要獨自完成還是有難度的。
這天王浩去了水木大學,門口就有幾個人來迎接,都已經見過兩、三次,客套一下就進去了。
他見到了邱成文以後,寒暄了一下,時間差不多就到了。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報告,聽起來確實影響力很大,實際上,因為他釋出了兩篇論文,論證的難度也沒有想象中的高,有足夠的基礎知識,慢慢也就能看懂了。
水木大學對此也沒有進行太多的宣傳,前來聽報告的學者並不多,更多的則是在校的博士生,甚至還有一些在讀碩士。
當然,他們想全部聽懂也很困難。
王浩也沒有打算講解的太細緻,因為證明已經擺在那裡,一些細節的運算推導,並不需要詳細做講解。
這一次的報告,針對的是計算分析法,也就是《數學學報》發表的第二篇證明論文。
計算分析法的證明,相對於覆蓋法要直接一些,只是分析對比的過程,顯得非常的燒腦,而不像是覆蓋法那樣‘思路靈巧’。
所以他講解的還是整體內容,中途一些細節性的過程,就直接被帶了過去。
那一部分內容,慢慢去思考也是能夠理解的。
“在哥德巴赫猜想上,很多數學家都走了彎路。”
王浩說道,“計算分析法,是很多數學家都思考過的方法,但或許是因為中途的分析比較複雜,下意識就覺得不可能完成。”
“這個分析過程確實很複雜,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做到。”
“我們來看其中的難點,第一就是在第一部分的對比內容上……”
面對臺下的幾百人,王浩認真講解起來。
王浩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報道並不太重視,因為臺下有一些頂尖的學者,早已經弄懂了證明過程,並不需要他特別來做講解。
所以他面向的物件,都是理解證明過程有困難的人。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在讀博士、研究生,或者是一些普通的助理教授,給他們做證明的講解,只需要講難點就好了。
同時,王浩最關注的還是研究進展。
雖然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和新的研究任務關聯性很低,但也能提供一定的靈感值。
這才是最重要的。
【任務三,靈感值+2。】
【任務三,靈感值+4。】
【任務三,靈感值+1……】
相對於c級任務的難度來說,靈感之增加的速度並不快。
但是,也足夠了。
在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以後,王浩再看了一下靈感值,發現已經達到了‘109’。
“終於完成了!”
他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整個會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王浩在掌聲中走下了臺,也和前排的人寒暄了幾句。
邱成文聽了整個講解,滿是讚歎的說道,“王浩啊,我發現你的講解能力,真是不弱於科研能力啊!”
“我一直都覺得年輕的數學天才都不擅長講解、不擅長教育。你的課程肯定很受歡迎吧?”
“還行吧~”
王浩被這麼一誇,也有點不好意思。
“肯定很行。”邱成文笑道,“我們中心有個不到三十的副教授,叫徐磊,你見過一次,他主要從事曲線、拓撲的研究,很天才。”
邱成文點評的‘很天才’,顯然不是一般的天才。
他繼續道,“徐磊啊,自己做研究還行,他開了一門課,報名的有一百多個學生,結果過了一個月,有九十多個放棄了。”
“學生都反應上課聽不懂。這個事,我還找他特別說了一下,他不理解為什麼那種一帶而過,很簡單的邏輯,學生就是聽不懂。”
他說著自己都笑了出來。
王浩道,“這也是正常的,普通人很難理解天才,天才也很難理解普通人。”
“所以我才說,你很厲害啊。”邱成文道,“能在科研和教學上雙向發展很難得。”
“謝謝。”
王浩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他的重點就在教學上。
邱成文說的東西,倒是讓他想起了自己的課程,頓時感覺有些遺憾,“來一趟首都,耽誤了好幾節課啊!”
“太可惜了……”
……
科學基金會。
這天是交流重力研究的正式會議。
早上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了,都是超導領域相關的人物,他們都去了主樓後面的會議室。
王浩、何毅等人也直接過去了。
等到了門口的時候,他就見到了一個有些熟悉的面孔。
向乾生。
向乾生到王浩有些尷尬,他們只見過一次,就是上次來首都的時候,王浩直接把他罵出了會議室。
那次的印象太深刻了!
向乾生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可再見到王浩也心裡也沒那麼氣憤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輸了。
當時他就是想爭取一個專案競爭的機會,也確實爭取到了。
可是他帶領團隊做的研究依舊趕不上物理實驗室。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向乾生嘆了口氣,還是走了過去,主動伸出了手,“王教授,你來了,你們的研究做的太好了,我心服口服啊!”
後面一句說的發自肺腑,感嘆的心情表露無疑。
王浩笑道,“過獎了。”
向乾生的表情有些頹廢,他輸的可不只是一個研究,輸的是人生後續的前途。
作為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一員,他拿到了實驗室給予的支援,過千萬的經費,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不是科學基金會的撥款,而是超導實驗室的經費。
但是帶領團隊做研究,最終卻沒有能達到預期,等於一切都做了無用功,後續再想帶領團隊做大專案,幾乎就是不可能了。
任何做實驗室性研究的人員,都不可能脫離實驗室的支援,像是國家級的大專案,也只有最頂級的科研機構才能申請到。
向乾生思考著,再看向王浩不由搖搖頭。
那只是針對普通人來說,像是王浩這種超級天才,完全不需要藉助大實驗室的平臺。
而自己,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
會議正式開始。
前來參會的有三十人左右,一半都是科學基金會的人員。
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來了個七個人,是人數第二多的,其他還有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的人,剩下則有幾個零散被邀請的超導領域的權威人士。
會議是分派別就坐的。
基礎科學中心的人都坐在一起。
汪承林和江建緊挨著,他們正小聲說著,“江建啊,那天你說的很好,我們基礎科學中心就是光明正大的來比一比。”
“主次專案要分清楚,我們的方向更好,自然就是主專案。”
汪承林道,“在超導機制的研究上,他們確實是新的方向,但卻受到保密限制。不能做交流重力的研究,主方向只能是對比研究超導機制,和我們是一樣的。”
“我們的研究更專業。”
“這方面來說,讓他們配合實驗,對我們來說是有增益的。”
汪承林插手交流重力研究,也是思考了很多的,他們是做超導的機制研究,詳細來說就是研究超導狀態的量子態分佈特性。
這是屬於‘凝態物理’研究。
這個方向的研究需要透過不斷的實驗,來製備具有原子級平整介面的高質量約瑟夫森結。
如果有交流重力實驗,能夠輔助提供資料做參考,對於構造量子態波函式分佈研究,也許會非常有價值。
兩人說著的時候,會議正式開始了。
首先還是超導辦公室的吳暉院士,他做出有關交流重力的研究闡述,說明了交流重力實驗,說明了後續的對比實驗,同時,也大大讚嘆了物理實驗室的工作。
接下來就是超導實驗室的其他教授,站出來對於前一段時間的討論進行總結,說出了一系列的想法和方向。
然後,關鍵點來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超導機制研究機構,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以及科學院超導實驗室,分別說明研發的主方向以及近一段時間的進展。
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專案,已經進行了有十幾年了,只簡單說一下最近的成果進展。
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的專案是全新的,他們的成果卻非常顯著。
比如說,製備出了超薄的具有原子級平整介面的高質量約瑟夫森結,對於超導層的相對轉角進行了精準的控制。
同時,也以此做出一些推論。
江建作報告說道,“我們認為d波配對理論並不適用鉍鍶鈣銅氧高溫超導體系……”
“我們將會把現有的研究,推廣到其它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系,來研究d波配對理論的適用性。”
“我們正在瞄準原子極限下兩個單層銅氧化物超導間的約瑟夫森耦合……”
“……”
江建的報告做了差點二十分鐘,一直都在講很專業的內容,包括他們的研發方向、進展、推論,甚至是即將進行的研究。
雖然講解的內容很專業,但在場都是超導領域的專家,都能明白他們的研究進展很大,主方向的研究,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這就像是構造粒子標準模型,一點點的新增內容進去,早晚都會有成型的那一天。
只不過,具體進展速度也很難說,類似的研究是有物理極限的。
現在有進展,不代表未來有進展,也不代表積累到一點程度,就能夠實現理論突破,究竟什麼時候能給應用領域支援,就更顯得有些遙遠了。
不過在場的眾人,對於基礎科學中心的研究,還是評價很高的。
放在國際上作對比,相關研究也只能到這個程度了。
接下來就輪到物理實驗室。
這次會議針對的也是交流重力的研究,物理實驗室就是主角。
首先還是何毅站起來做出了闡述,說明了交流重力實驗,說明了實驗的新穎性,說明可以透過研究交流重力場和超導之間的關係,來研究探索超導相關的理論機制。
之後,王浩站了起來,他看著在場所有人,認真說道,“我們同樣以超導機制為主方向,但研究方法卻是全新的。”
“傳統的超導機制研究,都是以探索超導凝態物理表態為核心,去研究量子態的原子波動。”
“這個方向不能說的錯的,但想實現理論到應用的跨越,很難。”
“現在的超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很多應用根本不需要理論支援。”
王浩走出了座位,邊走邊說,“我看了最新的超導材料研究,一種新型的二元金屬化合物,這個材料是怎麼發現的呢?是研究團隊在超低溫狀態下,進行各種材料的實驗得來的,我的理解應該沒有錯誤吧?”
會場的人都跟著點點頭。
大部分全新的超導材料,都是透過這種方式發現的。
“所以。”王浩道,“現階段,可以說,超導領域理論還在追趕著應用,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趕上,更不要說超越了。”
“研究超導的凝態物理特性,不能說是錯的,卻是很難看到盡頭,牽扯到量子物理,就像是研究粒子標準模型,這個方向很吸引人,但集合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說不清究竟完善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和現實產生關聯,而不僅僅侷限在理論物理中。”
王浩走到了邊側的大白板旁,拿起了一根筆,才繼續說道,“所以我想透過另一種方式,來對超導機制進行研究,那就是……”
“數學!”
聽了王浩的說法以後,會議室的人面面相覷。
凝態物理當然包含數學內容,各種量子波態分析的闡述,運用的就是數學方法。
王浩不急不慢的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列式,隨後解釋道,“我所說的數學,不是數學方法,而是建立超導機制的數學模型。”
“建立以實驗資料為基礎的超導數學模型,結合交流重力以及其他實驗,慢慢的完善這個模型。”
“具體構造是這樣的……”
王浩寫了起來。
這是他的研究成果,以交流重力實驗資料為基礎,構建出超導機制的數學模型,也就是以數學的方法,來闡述各個引數的關係。
如果能把數學模型完善到一定程度,就能夠了解材料特性、超導狀態觸發機制以及溫度之間的關係。
理論上,很多材料都可以歸為‘超導材料’,區別只是實現超導狀態的溫度不同,有的甚至極為接近絕對零度時,才能夠觸發超導狀態。
用數學手段闡述材料特性、超導狀態觸發機制以及溫度之間的關係,就能夠依靠理論,依靠材料特性來判斷超導狀態溫度。
這樣也可以去推導,什麼樣的材料歸屬高溫超導,甚至是可以去研究,什麼樣的材料,能夠實現‘常溫超導’。
當然,後者很困難。
但是,在超導的理論機制研究方向上,建立數學模型的方式肯定是可行的,王浩對這一點非常堅定。
“用數學的手段去描述超導機制,能夠直接以數字、符號的方式,去理解材料特性和超導實現溫度之間的關係,未來就可以實現,給應用方向做直接性的理論支援。”
“我認為這一條路,比研究超導凝態物理特性更具價值!”
王浩做完了講解後,很肯定的做出了總結。
會議室的人都愣愣的看著。
他們剛才跟著王浩的思路去理解,即便是中途有些晦澀難度,但大致過程是明白了。
王浩是根據交流重力實驗資料,建立了一個把交流重力場、材料特性以及構造等複雜引數,集合在一起的數學模型。
這是多麼複雜的工作?
好多人想想就感覺頭皮發麻,但王浩不止是做出來的,還做的邏輯清晰,至少他們找不出錯誤所在。
如果能繼續完善下去,顯然就能夠慢慢的描述出,複雜引數相互之間的關聯。
簡單來說,就像是個多引數的應用題。
引數包括x、y、z、a、b、d……
每一次實驗都能夠提供引數之間的關係,就能建立一個對應的方程。
隨著不斷進行實驗,就能把方程組建立起來,有了足夠多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引數,自然就能夠對應求解。
然後,就可以了?
聽起來很簡單……個p啊!
好多人都不由得扯扯嘴角,只聽剛才王浩的講解就知道,‘建立方程’是個非常複雜的數學工作,在場大機率沒有其他人能做到。
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王浩自己而已。
如果王浩剛才進行的數學工作是正確的,也就說明他所說的方向是正確的,聽起來確實比研究超導凝態物理,和相關應用的關聯大的多。
這是個很好的方向啊!
在場沒人敢質疑王浩的數學,自然就沒人質疑他所說的方向。
會場的人反應過來,也一起鼓起了掌。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首先表態的是向乾生,他讚歎的說道,“這個方向,前所未有,而且,我覺得希望很大啊!”
旁邊的一個教授也跟著說道,“我也這麼覺得,新的方向、新的思路,用數學去理解超導,直接闡述各個部分的關係,比研究凝態物理,研究a、b、c、d波,和應用的關聯大多了!”
吳暉院士也鼓掌道,“很新穎,非常有意思!”
“王浩,不愧是國際頂級的數學家啊,讓我們耳目一新啊!”
其他人也跟著讚歎起來。
同時,有些人的心情就很複雜了,汪承林皺眉看著白板上的內容,再看看內眾人包圍的王浩,他就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實現了。
他是希望物理實驗室配合基礎科學中心,但是王浩卻說出了一條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樣研究超導的理論機制,卻直接跳開了凝態物理。
這種方向說出來,還被很多人認可。
汪承林都覺得王浩說的方向很有潛力,也許還真能從理論跳到應用,他甚至在想,“我們是不是也找個數學家,主攻這個方向的研究?”
但馬上放棄了。
國際頂級數學家,哪有那麼好找的?
即便是勉強挖過來一個,也不可能有王浩的水平,能根據一大堆複雜的實驗資料,直接建立數學模型,想想就知道有多困難。
現在的情況就變成了,物理實驗室找到一條全新的方向,而且還被會場內很多人看好。
他們怎麼辦?
主動去配合物理實驗室的研究?
別開玩笑了!
哪怕是對王浩的研究方向感興趣,汪承林也根本拉不下了臉,他再看向江建頓時有些沒好氣。
都是這傢伙!
當時竟然說什麼,代表基礎科學中心,主動配合物理實驗室?他能代表基礎科學中心嗎?
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說的嗎?!
汪承林正想著的時候,就看到王浩朝著自己這邊走過來。
他主動站起來,勉強笑道,“王教授,恭喜你們,找到超導機制新方向的研究,未來不可限量,我期待能看到你們實現超導領域從理論到應用的那一天。”
“那還很遠啊!”
王浩搖頭道,“方向就只是方向,很難說什麼時候能有成果,我們只是單獨一個實驗室。”
“說起這個,我倒是想起來了,江教授說過,你們會配合我們的研究方向進行實驗,以後還是要拜託了。”
“……”
江建尷尬住了。
汪承林也只能擺手道,“不是一個方向,我們不是一個方向。”他看向吳暉道,“吳院士,主方向已經確定,接下來和我們就沒關係了,我實驗室那邊很忙,就先走了。”
他說完沒等吳暉點頭,轉身就離開了會議室。
江建索性也扭身跟了上去。
吳暉好笑的搖了搖頭。
王浩帶著疑惑,轉頭問向吳暉道,“當時江建說代表科學中心的話,就白說了嗎?”
“一般學者都很重視面子。”
吳暉好笑道,“但是,當學者都成了無賴,誰又能拿他們怎麼樣?這次以後,估計很長時間裡,汪承林都不會出席行業會議了。”
“額~~”
“有道理。”
旁邊其他人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