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徐老師風風火火走向了後排實驗間,他旁邊跟著秘書小張,其他幾個人在後面不斷追著。

他實在太期待了。

這次來實驗基地是在計劃之外的,根本也沒有提前通知和準備,抽出時間就直接飛過來了。

當得知實驗基地製造出了一階碳後,徐老師就已經迫不及待了,只不過他的工作實在太忙,不可能直接就飛過來看。

他還是繼續工作了兩天,處理完手頭上的事務,才抽出時間趕了過來。

徐老師非常喜歡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他是科技部門的負責人,總會到各個研究所、實驗機構去考察,去其他的機構考察的時候,總是會關心技術程度、研發問題,等等。

到王浩這裡就不一樣了。

他不需要關心什麼技術研發問題,就是過來看研究成果,順帶憧憬一下新成果帶來的改變。

同時,還能為掌握的高階技術而自豪。

這種自豪會在看到國際相關報道的時候達到巔峰,比如,當國際上還在說什麼‘利用一階元素研發材料發展湮滅力場技術’,但一階元素材料都是透過科技部門,透過湮滅科技公司購買的。

這不是就有意思麼!

“大概這就是技術碾壓的快感吧……”

“也怪不得,以前和老外們談技術,對方總會有一種優越感,而現在優越感是我們的……”

徐老師想著更期待了。

他們一群人來實驗基地並沒有提前通知,等都進入到了實驗基地以後,王浩才得到訊息趕了過來,並在實驗間裡見到了徐老師。

徐老師正在參觀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他就是圍著中心上方的大圓球看個不停,還問下旁邊的向乾生,“實驗開始以後,那些材料就是放在這個大圓球裡?”

向乾生解釋道,“這個球是螺旋磁場發生裝置,有一些材料會被固定在裝置內部,有一些材料則會提前放置在中心。”

“這還是要看材料。”

“比如一些有固定形態的金屬材料直接放置在中心就好了,但一些氣體、液體,以及可能會受到影響產生變化的材料,就必須固定好,否則裝置有被損壞的風險……”

徐老師聽著點了點頭。

當看到王浩走過來,他馬上快步迎了過來,和王浩握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問道,“一階碳確定了?”

“確定了。”

王浩點頭笑道,“我估計張秘書回去以後,您就會來一趟,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還是你們的發現太重要了!”徐老師感嘆了一句,繼續道,“給我說一下這個新發現吧。”

王浩想了想道,“這樣吧,一起去材料檢測中心,讓汪教授和周教授和您說,是他們發現的。”

“好。”

徐老師聽他就和王浩一起去了材料檢測中心。

材料檢測中心就在實驗基地的旁邊,但走過去的距離也將近一公里超過五百米。

兩人一起上了汽車,很快就到了材料檢測中心的實驗室。

汪輝正在真空實驗室忙碌著。

周青是在另一個實驗室,但他出門正到王浩,再注意到旁邊的徐老師,馬上帶著驚訝迎了過去,“徐老師、王院士!”

他笑著埋怨道,“這是突然襲擊啊。王院士,你也不會提前招呼一聲,我們完全沒有準備。”

“也不能怪王院士,他也不知道。”

徐老師解釋了一句,“我是聽說你們的發現,馬上就來了,來這邊就想聽一下情況。”

周青點頭道,“這邊請。”

他帶著一行人去了辦公室,又讓人叫來了汪輝教授,隨後就說了起來,“我們已經確定發現了一階碳元素,這些天都在做提取工作。”

“和一階鋰的發現一樣,最開始注意到的都是碳酸鋰,只不過磁化反應降低幅度不大。”

“後來我們……”

周青解釋了發現的過程。

徐老師耐心的聽著,等周青都說完了以後,他問道,“現在的情況怎麼樣?提取工作還順利嗎?”

“……很難。”

周青用兩個字來形容。

看到徐老師臉上的疑惑,王浩解釋道,“提取的工序太複雜,效率也非常低,到現在才只有兩克多。”

“有時候,提取要看運氣,有一個步驟操作出現問題,提取就會失敗,只能從頭再來。”

“是啊。”

“確實很麻煩……”

周青和汪輝一起點頭。

這就是提取一階碳遇到的問題,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提取方案,好多步驟是在真空中進行。

有些步驟要手動處理,需要非常精細的操作。

如果操作過程中出現一點點偏差,就會讓材料中混入雜質,會讓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

“兩個問題。”

王浩道,“一個問題就是裝置精度不夠、效率太低;第二就是原材料中的一階碳含量很低。”

“提取一階碳,比一階鐵還要麻煩。”

他說著搖了搖頭。

其實一階碳提取的難度和一階鋰差不多,只不過就是提取步驟多出幾個,需要手動操作的也多了。

後者就導致失敗率很高。

但實際上,一階鋰並不需要大量提取,提取出鋰單質也只是為了實驗研究,而應用上來說,磁化鋰元素材料就足夠了。

一階碳不一樣。

碳元素的應用太廣泛了,研究的方向也非常廣泛,就必須大量的提取才可以。

碳比鋰強的地方在於,可以製備成穩定性態的單質,自然界中就存在很多碳元素單質,比如金剛石、石墨、富勒烯等等。

現在他們提取後的一階碳,只是一種混雜的無定形碳,就是一大堆粉末狀問物體。

如果不能製備出穩定性態的物質,暴露在空氣中肯定會摻入雜質,就會對後續的實驗研究造成影響。

王浩說了兩個問題。

第二點是裝置環境問題,想要改善是非常困難的,湮滅力場實驗組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全力支援,材料檢測中心的實驗裝置,也都是國內最尖端的,有些還是暫時買不到的進口裝置,是從其他實驗室直接搬過來的。

徐老師皺眉想了一下,問道,“湮滅力場的強度還能提升嗎?”他指的是一階碳含量問題。

如果能繼續提升湮滅力場強度,一階碳的含量就不再是問題。

就像是一階鐵一樣,最開始只能以克為單位來提取,後來則是快速變成了‘千克’。

王浩搖頭,“暫時不可能。”

“為什麼?”

徐老師有些不理解。

“這次是真達到極限了。”王浩繼續搖頭解釋道,“之前我們的技術一直在提升,但最近兩個月已經停下來了。”

“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瓶頸,再想透過改善材料佈局的方式進行提升很困難。”

“這次力場提升是因為螺旋磁場的作用,但磁場也開到了最大,製造出的強度是8.36。”

“短時間是不可能了……”

王浩說著猶豫了一下,還是解釋道,“如果再想有大的提升,就必須找到新的材料,或者有全新的理論突破。”

大的提升,確實不可能了。

好多次實驗已經證明,一階元素材料製造湮滅力場強度受限,他們暫時只能繼續使用高壓混合材料。

湮滅力場的繼續提升,就必須要有可替代的新材料。

徐老師想了想說道,“裝置方面,你們把需求列出來,我們會想辦法儘量爭取。”

他說完又問道,“王院士,新發現要公開嗎?”

王浩聽的一愣,“為什麼這麼說?”他倒是考慮過購買裝置可能遇到的問題,認為一階碳是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其他就沒有這麼深入了。

至於公開……

一階碳不是才剛發現嗎?他覺得還要研究一段時間,才會去考慮公開新發現的問題。

徐老師輕咳了一聲。

作為科技部門的負責人,當然不能總是看重利益,但售賣一階鐵的感受確實很好。

他換了個問話方式,“王院士,你覺得一階碳的發現需要保密嗎?或者,一階碳需要對外禁售嗎?”

“那倒是不用。”

王浩搖頭道,“這應該不牽扯上次開會說的保密領域,我們的關鍵技術保密只有兩種。”

一種是f射線。

一種是湮滅力場技術。

一階碳材料和f射線發生技術無關,也不能用來製造高強度的湮滅力場,自然不用去保密。

反倒是公開的好處有很多。

因為碳的應用非常廣泛,會牽扯很多領域的科技研發,公開出去才能促進相關的研發並推動科技發展。

如果單純的去保密做研究,就必須要謹慎做研究,不能提供給其他任何科研機構。

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到時候,平白投入大量經費不說,因為研發的規模受到限制,成果和應用自然也會嚴重受限。

……

一週後。

王浩回到了西海大學,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內已經忙成一團,他們定製的厘米級顆粒性材料運送過來,就準備開始新的反重力實驗。

他們所做的依舊是交流超導反重力實驗。

王浩最期待的是直流反重力,但直流反重力相對要複雜的多,fcw-031材料也不一定有作用,而且牽扯f射線的研究,盛海亮的級別就不夠了,必須廖建國的f射線團隊參與才可以。

現在只是驗證顆粒性材料的可行性,還是進行常規的反重力特性驗證。

實驗間裡非常的忙碌。

每個人都按照計劃方案,利用運送過來的顆粒性材料,來搭建底層的材料構建,裝置就是人工一點點製造出來的,而且對精度要求比較高,實驗準備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經過幾天時間的準備,實驗裝置終於搭建好了。

接下來就是各部分的除錯,一切都順利聽過以後,就正式準備進行實驗了。

實驗工作全程是盛海亮負責。

王浩和何毅就是大方向把握一下,其他就是看著等結果了,他們一起站在資料監控室裡,不斷看著電腦上的資料。

很快。

實驗正式開始。

在盛海亮的指揮下,實驗有條不紊的推進,所有裝置都開啟以後,反重力場順利製造出來。

現在的技術已經很先進了。

當裝置上方製造出了反重力場,只需要間隔一秒鐘時間,反重力場的具體強度就會被測定並送到電腦上。

王浩和何毅一起看向螢幕,就看到了左上方的數字--

0.8968(10.32%)。

何毅深吸了一口氣,滿臉驚喜的喊道,“成功了!”

“原來只有0.9203,約等於7%,現在提升了將近3.3%,很大的提升了吧?”

王浩對結果並不意外,但提升的資料還是出乎意料,他思考著說道,“厘米級的顆粒性材料,就能提升3.3%,如果是毫米級……”

“十倍!”

何毅下意識的喊道。

“……額,那倒是不會。”王浩扯著嘴角做出否定,他覺得何毅是太激動了,思考已經不遵照科學原理。

何毅也意識到了,他搖頭道,“確實到不了十倍,但漲到20%還是有希望吧?”

“那肯定有。”

王浩道,“這種提升肯定會受到材料上限影響。我們只是利用更精細的佈局,來發揮出材料的作用,而不是研發出新技術。”

“但是,提升也會很大。”

“如果是微米級……短期確實不可能。”他說著還是搖了搖頭,微米級暫時也只能想想了。

即便沒有詳細去了解,他也知道精工技術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現在的資料已經出乎意料了。

“現在我們的想法得到了驗證,接下來有兩個工作。”

“第一,是找納微材料、精工製造的專家,討論一下製造毫米級,甚至更精細顆粒性材料的可能。”

王浩對何毅道,“第二就是直流反重力實驗,這個需要f射線實驗組配合,要到湮滅力場實驗基地去做。”

他說著都有些期待了。

fcw-031製造交流反重力場,厘米級顆粒性材料就能把7%強度提升到10%以上。

如果是毫米級,最低也超過20%。

那麼以一階鐵的超導材料製造出直流反重力場,只需要強度達到5%以上,再製造出毫米級的顆粒性材料,就足以頂替高壓混合材料製造f射線。

高壓混合材料,換成金屬材料……

那絕對會是f射線技術的巨大提升!

到時候,相關技術也可用於研發控制核聚變發生的容器,換句話說,也已經到了攻關可控核聚變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