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找到了研發方向,研究就可以開始了。

王浩並沒有急著去悶頭做研究,他還是很照顧學生們的,因為想著和學生們一起做研究,最少讓他們理解楊-米爾斯理論,他特別留出了半個月的‘作業’。

作業內容就是一些有難度的基礎知識,還包括一篇相關研究的小論文。

“你們試著理解這些資料,量子力學包含的範圍很廣泛,但是,我們只是從數學的角度去研究,而不是物理。”

“這很重要。”

“數學才是基礎。你們不需要去深入理解量子力學,或者是更復雜的粒子標準模型,而是要理解其中的的數學基礎……”

王浩很耐心的做出瞭解釋,他還特別誇獎了一句丁志強,“做研究,靈感很重要,丁志強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有很多想法是突然的,但是很重要。”

“未來你們單獨做研究的時候,也要注重每一個想法,也許偶然的想法,就能夠讓你的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

“這方面要有發現思維,不要被你的知識所侷限,尤其不要被那些‘正確的知識’所侷限,要敢於去質疑。”

王浩又說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隨後才結束了課程。

學生們拿著資料離開了。

丁志強走在最後面,他看著手裡的資料感覺很鬱悶。

年前,他完成了代數幾何的學習內容,生活就只是和其他研一的學生一樣,正常的上課學習。

或許在其他學生看來,弄懂課堂上的知識就已經很不容易,佔用一天大部分時間。

丁志強則感到非常輕鬆。

這是近三年來最輕鬆的一段時間了。

每到晚上的時候,他還能有兩、三個小時的空閒,週末就更加輕鬆了,上個週末,他甚至早上睡到了十點半。

這簡直就是夢幻一般的生活。

他找到了曾經的輕鬆感,可現在輕鬆又結束了,只是手裡的一大堆資料,就足夠佔用大部分空閒時間了。

“生活,好難啊!”丁志強鬱悶的想著。

每天都學習還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是其他人總是督促他學習。

寒假回家的時候,他進門聽到老媽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回來了?不是說很忙嗎?我還以為今年你不回來了。”

接下來就是,“我和你爸可都知道了,你的導師是王浩,小強啊,有這麼好的機會,你可一定要給咱家爭口氣,以後也當個大科學家!”

丁志強聽著滿心都是淚,他真沒想當什麼大科學家!

……

王浩開始認真做研究了。

楊-米爾斯方程是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但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每一個種類都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研究專案,原來的研究並不能照搬硬套。

他對於ns方程的研究很深入,但也只能利用相關的方法對於楊-米爾斯方程進行近似求解。

“近似求解有什麼意義呢?”王浩思考的搖了搖頭。

如果是無限近似於某一組精確解,求解還是有意義的,但因為終究是近似解,後續對於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很困難。

“但是,任何一組解,進行物理性質的分析都很困難。”

王浩還是覺得自己被量子物理的內容影響了,他要做的是以純數學方式去研究,就不要被物理方向的內容所影響。

他一直思考著。

這次不是悶頭在辦公室裡,像是閉關一樣做研究,生活還是正常的。

林伯涵找了過來。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專案資金也已經撥付,林伯涵還拿到了獎金,自然對研究很積極,他花了很多時間去想下一步的研究,就來找王浩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林伯涵進了辦公室,坐在沙發上說道,“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入手,比如,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最簡單的化合物。”

“這樣塑造出的微觀形態,比單原子肯定要複雜的多,但也可以慢慢的進行完善。”

“我們做半拓撲的定義,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就像我們所研究出的新型幾何。”

“一步步的來討論……”

這是林伯涵想到的辦法。

王浩發表的新型幾何內容,針對的只是單元素物質,就比如鋁、金、銅等。

因為針對的只是單元素物質,新型幾何並不適用於複雜一些的化合物。

他們的研究方向是建立半拓撲體系,來覆蓋複雜材料的微觀形態構造,但是研究卻遇到了問題,想不到下一步該怎麼進行。

如果只是把難度擴大一點,只討論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最簡單的化合物,複雜度肯定會提升很多,但也沒有到不能解決的程度。

林伯涵的提議還是很有價值的。

王浩搖頭道,“如果只是拓展到兩個不同的原子組成,確實會變得容易一些,但我們現在碰到的問題,並不是難或者簡單。”

他繼續道,“微觀形態,也可以理解為凝態物理中的拓撲磁性磁性鏈,這種拓撲形態的節點並不一定是以分子為單位的。”

“也就是說,在組成拓撲磁性鏈時,也可能同一個分子,和其他分子連結的點位不同。”

“這才是複雜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解釋起來也很簡單,比如‘a’、‘b’組成的分子ab,微觀形態的構成,並不一定是ab-ab-ab-ab……,也有可能是aba-bba-abb-baa……。

正因為單獨的分子,很可能不在微觀形態一個節點上,才會讓微觀形態的塑造變得非常複雜。

哪怕只有兩個元素組成的微觀形態,也可能會存在數不清的變化。

王浩繼續道,“不管是兩個素,還是三個元素,又或者是更多的元素,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正因為如此,我才說只從數學的方向做研究。”

“現在我更確定這一點。”

王浩站起來踱步說道,“我有個學生,叫丁志強,你應該見過吧?”

“他給我提了醒,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數學和物理是要分開的。”

“如果把數學和物理結合在一起,那我們應該找一個物理學家加入到專案中,而不是我們幾個進行研究,同時問題也會變得非常非常複雜。”

“所以針對這個研究,我們不再去考慮物理問題,只考慮塑造新的拓撲定義,只考慮以代數幾何為基礎,去塑造一套全新的拓撲體系。”

“如果是後續要轉到微觀形態的研究,我們再利用定義好的框架,來對其進行特定的研究。”

“數學理論,才是最重要。”

“只要我們打好了理論的基礎,微觀形態再複雜,也只是一種應用而已……”

王浩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說法肯定會得到數學界的認同,很多數學家都是這樣想的,尤其是做純數學研究的數學家。

純數學,就是數學基礎。

有了大量純數學的研究,才會打好應用數學的基礎,近而聯絡到真正的應用。

從純數學到應用數學,再到現實應用,純數學和現實應用之間,還有個‘應用數學’,正因為如此,好多人就認為‘純數學’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和現實應用嚴重脫鉤。

實際上,並非如此。

如果沒有純數學的研究,應用數學的發展就缺少了基礎。

其實王浩說的內容並不深奧,只是數學理解的基礎而已。

很多人都能說出同樣的話。

林伯涵也能說的出來。

但能夠說出來,和做的時候能想到,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林伯涵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一直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真正投入到研究中,還是總會不由得聯絡到超導,連續到超導體材料等內容。

他發現自己確實應該拓展思維,王浩才是真正做到了‘把理論應用到研究中’。

等離開了王浩的辦公室,林伯涵正好碰到了丁志強,他忍不住朝著丁志強豎起大拇指,讚歎一句,“厲害!”

“什麼?”

丁志強頓時滿頭霧水。

他感覺自己什麼都沒有做,卻總是被人誇獎‘厲害’。

“到底哪裡厲害了?我改,還不行嗎?”他看著手裡的資料欲哭無淚。

另一邊。

王浩則是繼續做起了方程的研究,和林伯涵談了談研究問題,他已經感受到邱成文所說的‘複雜性’。

他剛才還在談代數幾何、拓撲學的問題,轉到研究就變成了楊-米爾斯方程,兩者根本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等再轉回來的時候,他甚至都有些不適應,不由感嘆一聲,“還是要專心啊!”

他決定‘閉關’了。

如果是不斷的被打擾,他想要專心做研究就很不容易。

王浩在門口掛上了‘請勿打擾’的牌子。

這還是第一次。

之前都是在計算機實驗樓四層的主任辦公室裡,而現在則變成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的主任辦公室。

當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以後,世界彷彿都安靜下來。

王浩也開始專注的研究。

他放空自己的思想,不再去考慮什麼量子物理,甚至不再考慮數學的其他學科,就只是針對楊-米爾斯方程,做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析。

當真正投入進去以後,他發現一切似乎都豁然開朗了。

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領域上,他的研究非常的深入,有很多方法都能夠拿來使用,當然方法不一定是有用的,但也可以一個個的去試,而不是呆坐著沒有思路。

在不斷的分析研究中,靈感值也在不斷提升。

這說明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在進行了三天的研究以後,王浩還是被一個問題卡住了,長時間沒有進展以後,他還是從辦公室裡走了出來。

他到校園裡轉了轉。

在校園裡踱步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身心的放鬆,他路過了理學院實驗樓,忽然想到很久沒有過來,就乾脆走了進去。

他進了實驗樓的大辦公室,見到了忙碌中的周清源。

周清源看到王浩很驚訝,“你怎麼來了?”

“過來轉轉。”王浩笑問道,“周老師,你在幹什麼?”

周清源笑道,“還不是你們實驗室的專案,幾個計算問題。”

王浩感興趣的看了一眼,發現是幾個動力學問題的計算求解。

“你也幫我看看,算的對不對。”周清源開口說道。

王浩拿起了桌上的稿紙,仔細看起了上面的內容。

周清源讓王浩幫忙看看的時候,還沒感覺有什麼,等王浩真正拿起來看,他突然感覺到了緊張。

那就像是小學生做完題,被老師檢查對錯一樣。

辦公室氣氛變得很詭異。

周清源感受到了這種詭異,或許就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但仔細一想又苦笑不已,換做是幾年前,他根本不會產生這種想法。

現在面前的王浩,已經被公認為是偏微分方程領域的頂級專家,還可以加上一句‘無人能比’。

他做的計算被王浩檢查,確實像是老師給學生檢查作業一樣。

“唉~~”

周清源忍不住嘆了口氣,他一邊是為王浩的成就高興,另一邊也是感慨自己,多少年都沒有提升。

王浩仔細看了一下,發現沒有什麼問題,有一個方程代入結果求解,等式兩邊已經非常近似了。

其實專案相關的計算,有部分不用做的這麼精細,是允許一定偏差範圍的,顯然周清源做的很有耐心。

“您算的比我強多了。”王浩放下了手裡的東西讚歎一句。

周清源頓時聽笑了,趕緊擺手道,“哪能比得上你?”

“確實已經很精準了。”

王浩道,“這種不能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其實用代入數值法就可以,不用做這麼精準的分析。”

他說著忽然停住了,嘴裡連續唸叨了好幾句,“精準……”

“精準?精準!”

“對啊!”

王浩頓時感覺豁然開朗,他知道該怎麼辦了。

……

之前研究卡住的位置,就在於分析的不確定性。

其實關鍵還在於精準的計算,而不是主要做複雜的分析,有關引數的計算更加精準,就能夠依靠結果卻做後續的分析。

這樣分析精準度就提升了。

王浩馬上回到了辦公室繼續做研究,他甚至都忘記了吃午飯,許傑過來送飯都只是抬頭說了一句,“放那裡吧。”

然後就繼續工作,也把事情拋在腦後。

他一直工作到了下午四點鐘,才聽起來產生伸了個懶腰,看著稿紙上的結果,表情卻有些不確定。

他分析出了一個範圍解,還附帶了一組列式。

這有什麼意義?

王浩又掃了一眼系統任務,發現‘任務一’靈感值達到了18點。

有了上一個s+級任務的經驗,他很清楚‘20’點就是一個階段,靈感值能達到18點,就說明他的思路沒問題。

他分析出的列式以及‘有些不靠譜’的範圍解,肯定是具有某種物理意義的。

可究竟是什麼呢?

現在靈感值達到了‘18’點,還沒有達到‘20’點,就說明剩下的工作,就是對結果進行物理意義的解析。

可問題在於,範圍解的不靠譜。

其中的引數資料,存在一個‘-0.38~0.38’的範圍。

‘-0.38’,負值就是關鍵問題。

雖然沒有進行物理性質的分析,但他也非常清楚,這個範圍引數,很可能代表了某一種力或某一種性質。

任何存在的一種力或性質,怎麼可能會產生負值範圍?

難道是一組沒有意義的結果?

“不可能!”

“肯定代表了某種意義!”王浩皺著眉頭仔細的研究起來。

想要分析出所得出結論的物理,就必須從頭到尾再仔細的檢視,方程最初每一個引數都是有意義的,不斷轉化分析的過程中,代表的意義也在不斷的變化。

這是一個複雜的邏輯解析過程,還需要牽扯到大量量子物理的內容。

王浩慢慢的進行研究,一點一點的深入,花費的時間甚至比方程解析還要多。

接下來連續一個星期,他都悶在辦公室裡做研究,只是寫出來的內容,就堆了厚厚一疊。

但是悶頭研究並沒有什麼成果。

包括列式以及其他引數,倒是能分析出內容,但‘-0.38~0.38’的數值,依舊不清楚代表了什麼。

力的消失?

能量的消失?

為什麼?

王浩完全想不明白,他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正常工作起來。

他開啟了郵箱,檢視了下郵件。

和比爾卡爾的溝通,也跟著停了一個星期,溝通還是要繼續保持,即便研究沒什麼進展,但只是積累想法,也同樣是一種進步。

在開啟了郵箱以後,他卻發現一封來自迪迪埃-馬約爾的郵件,上面寫著一段話,“王浩,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去透過實驗驗證你的理論,專門去做了一系列資料分析工作,希望能在能量損耗方面,找到湮滅力起作用的證據。

很可惜,什麼也沒有發現。

今天新一輪大型實驗要開始了,真期待能有新的發現!”

新一輪大型實驗,說的是歐洲粒子對撞機重啟的測試實驗。

歐洲粒子對撞機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效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據說實驗亮度能夠提升七倍以上。

現在則是做第一次大型實驗測試,許多參加國家都派了團隊參加。

王浩倒是沒考慮粒子對撞實驗,他仔細看了一下信件,覺得迪迪埃-馬約爾為人真的很不錯,竟然真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驗證湮滅理論上,還特別給自己發了個郵件。

“做實驗資料分析,希望能在能量損耗上找到湮滅力存在的證據?”

“這個想法……”

王浩還是搖了搖頭,即便是他也不知道,湮滅力發生作用的時候,質能方程是否還能起到作用。

質量單位,是被直接湮滅,還是被湮滅化成了能量?

這是個問題。

他給馬約爾回了一封郵件,寫了幾句感謝的話,並祝福對方工作順利。

等傳送好了郵件以後,他忽然愣住了,“對啊,湮滅理論!”

【任務一,靈感值+2。】

【靈感值:20。】

“夠二十點了!”

王浩壓住了心頭的興奮,知道自己找到了確定的分析方向。

‘-0.38~0.38’的數值,看起來確實很詭異,感覺根本沒有什麼意義,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不一樣了。

之前他所做的分析都是依靠現有的理論,可粒子標準模型並不完善,能夠做出的分析是有限的。

‘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多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0.38~0.38’,就很有意義了。

負值或零值,很可能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

然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即便是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又能怎麼樣呢?”

王浩皺眉思考著。

他馬上檢視了最新的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發現相關的研究報告,再根據公開的粒子對撞實驗資料,馬上開始做起了相似計算。

時間又過了一個星期。

王浩就只是悶在辦公室裡,不斷做計算工作,他唯一去的地方只有中心實驗室,用實驗室的伺服器做了計算分析,等再回來就繼續研究。

其他人都不知道王浩是在做什麼,只是知道和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有關。

方程研究?

為什麼會用到伺服器?

而且做方程相關的研究,怎麼好像變得非常忙,還做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計算?

王浩則是繼續沉浸在工作中,直到這一天終於得出了一個結果--

85gev~260gev 。

看著計算出來的數值,他輕呼了一口氣,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但隨後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是結合粒子對撞實驗資料、報告,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計算出來的一個能量數值區間。

現在他得出的結論,也只是‘資料足夠龐大的情況下,85gev~260gev區間範圍內,會存在數值異常’。

這種異常,代表著資料空缺。

簡單理解就是,粒子對撞實驗過程中,一些新產生的粒子‘跳開’了‘85gev~260gev能量區間範圍’。

如果做實驗統計,85gev~260gev能量區間的資料很少。

王浩的理解也只是‘湮滅力對粒子的一種作用’,就好像是用一個力推動物體一樣,85gev~260gev能量區間,湮滅力發揮的作用比較大,好多粒子就都被推開了。

這個結論似乎沒什麼意義。

因為前提是‘足夠龐大的資料’,足夠龐大是有多大?

他自己都沒有確定的概念。

王浩看著結果有些猶豫,因為是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做出的分析,感覺就是‘假象’式的研究,投稿出去根本沒意義。

但是,花費近二十天的研究成果,不發表似乎也有些浪費。

他就把內容簡單整理了一下,隨後寫了個大致的介紹,發表在了個人部落格上,標題是《85gev~260gev能量區間問題》。

“就當是個小研究吧,雖然沒什麼意義,但也許對後續的研究有幫助。”

王浩想著。

在連續工作二十天以後,他還是想著休息一下,就出門鍛鍊去跑步了。

於此同時。

好多人也注意到了王浩最新發表的部落格內容。

一些媒體還進行了轉載報道,卻根本沒有引起波瀾,因為部落格內容說的很虛幻,內容就是做了一個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然後推匯出85gev~260gev能量區間,可能檢測出一些異常問題。

這個異常就是‘資料空缺’?

網路上有好多人也討論了起來,“王浩大神的最新研究到底是什麼?”

“好像和楊-米爾斯方程有關,但怎麼突然轉到粒子對撞實驗上了,而且還直接說能量區間有異常?”

“資料空缺?這是什麼意思!”

“好像很難理解……”

“我完全看不懂,不過王浩大神似乎也沒有貼出全部的研究。”

“……”

國內的討論到此為止。

一些國外的學術媒體,也轉載了王浩釋出的部落格訊息,和國內的情況非常類似,只是有幾個人看看,然後就都不關心了。

這或許是王浩發表的部落格文章中,最不受關注的內容了。

時間,讓人澹忘發生過的事情。

半個月後,所有人都把事情拋在腦後,彷彿根本沒有部落格更新的內容。

王浩自己也是一樣,他重新和林伯涵一起研究起了拓撲定義問題,也不斷和比爾卡爾進行郵件交流,還和對方約定下月初來西海大學。

事情似乎是完全過去了。

直到這一天。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cs獨立研究組,釋出了最新實驗研究相關的訊息。

他們在最新實驗資料分析工作中,發現90gev~270gev能量區間,存在疑似‘資料空缺’的奇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