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獻忠投降
章節報錯
大楚帝國承順五年正月份,雖然主要事務是五年發展計劃的展開事務比較多,不過這些事情只侷限於在文官系統內。
而軍方系統的話,則是持續準備著山西以及陝西方向的戰事。
正月初十的御前戰略會議上,羅志學要求軍方在今年內拿下山西乃是陝西,以肅清剿滅偽隆興政權為主要目標。
核心的戰略目標是消滅左良玉所部以及孫傳庭所部共計十餘萬大軍。
只要把兩支西明的主力部隊給剿滅了,那麼新生的隆興政權自然也就成為了無根浮萍。
同時羅志學要求軍方進一步鞏固北方的薊遼、宣大邊地防線,避免東擄入關進而干涉到大楚帝國今年在西北方向展開的戰事。
不過整體問題應該不大。
如今東北那邊的東擄日子也不太好過,並且也,持續的嚴寒以及乾旱對東北一帶的農業生產影響不小。
之前的時候,東擄受到天災影響,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就會想著繞道蒙古入關劫掠一波。
但是去年的時候,東擄在奪取山海關失敗的情況下,一度嘗試著派兵繞道蒙古入關,但是被楚軍打了個伏擊,損失了好幾千騎兵呢。
繞道蒙古入關沒成功,這入關劫掠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去年冬天的時候東擄那邊日子就不太好過了,並加大了對蒙古各部落以及朝鮮等附庸的壓榨力度。
以目前東擄的實力,想要撕開楚軍的防線,進入入關那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在薊遼方向,楚軍因為騎兵缺乏,補給困難,內部也存在多線作戰等問題,一時半會的也很難發動大規模的出關作戰,但是依託長城防線把東擄擋住還是問題不大的。
這樣,楚軍也就能夠集中足夠的力量來解決西明問題了。
承順五年的正月,雖然北方大地還沒有化凍,甚至連黃河都還在冰封,但是大楚帝國依舊向西北線增援了大批的兵力和物資。
第五軍所屬的兩個新式主力師以及第五重炮團,目前已經抵達潼關前線,隨時都能用於攻破潼關作戰。
同時集結並重新整編的第四臼炮旅、從北方戰場調來的第七騎兵旅、第八騎兵旅也已經抵達洛陽一帶。
再加上原來部署在潼關的第十六師、部署在懷慶的第三師、部署在盧氏的第二師、部署在漢中方向的第十七師。
從兵力部署上來說,目前大楚帝國陸軍已經完成了潼關、盧氏、漢中一線面向陝西的兵力部署,隨時都能發起潼關戰役並殺入陝西腹地,也就是關中地區。
在北方的山西,楚軍經過去年冬天的兵力調動,目前也已經完整了兵力部署。
在大同方向,楚軍部署有第八師、第五騎兵旅、第六騎兵旅、第二臼炮旅,此外後方駐防邊地的第一百零九師在必要時候也能參與南下戰鬥。
在太原方向,楚軍部署有第四師、第一近衛師、第一百零六師、第一百零七師、第三騎兵旅、第四騎兵旅、第三臼炮旅。
為了發動山西、陝西為主要目的的西線戰役,楚軍一共集結了新式甲等師兩個,舊式甲等師七個,騎兵旅六個,重炮團一個,臼炮旅三個。
集結的一線兵力就有十二萬人,此外還會有多個乙等師參與彈壓後方,維持補給線等任務,以解放主力部隊參與前線作戰。
這個兵力,看似數量和對面的明軍差不多,但是明軍裡質量摻差不齊,存在著大量的青壯民夫以及普通衛所兵,這些人員放在楚軍那邊,那都是屬於運輸團的層次,連軍人都算不上……計算兵力的時候甚至都不會列入其中。
如果把這些戰鬥力渣渣的人員除開,明軍那邊能拉出來的戰鬥兵力撐死了也就五六萬人。
基本上,就是二對比的兵力水平。
此外楚軍集結的兵力不僅僅多,而且裝備水平也是遠超對面的明軍。
哪怕是除了兩個新式甲等師外,其他的七個甲等師都是屬於火炮不充足的情況,但是依舊能夠集結起來兩斤半、五斤、九斤野戰炮總計四百多門。
九斤以及十四斤加農炮二十多門。
十八斤、二十四斤、四十八斤臼炮等各類臼炮三百多門。
光是這個火炮數量,都能有對面明軍的好幾倍之多。
其他的武器裝備也是大幅度領先對面的明軍。
比如盔甲,楚軍裡的甲等師,那可是全員披甲,一線戰鬥兵員,比如舊式甲等師裡的長矛手,那更是全身重甲。
而對面的明軍的披甲率,遠遠不如楚軍這邊高。
從兵力數量以及裝備數量乃至水平,對面的左良玉所部和孫傳庭所部都是遠不如楚軍的。
不過戰爭這個東西,單純對比紙面資料也分不出勝負,哪怕楚軍方面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但是也得打過了才知道,要不然的話,戰爭不用打對面就戰敗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楚軍在陝西等地進行著最後的兵力部署,準備等天氣好轉後就發動西北攻勢的時候,楚軍第二師卻是在盧氏和從陝西那邊跑過來的流賊先打了一場,還是大名鼎鼎的張獻忠所部。
不過這一場楚軍第二師和張獻忠所部之間的戰鬥,甚至都沒有驚動到陝甘戰役司令黃丁權上將。
因為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也不長,更沒讓第二師感到什麼困難,第二師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擊潰了張獻忠所部兩萬餘人。
眼見局勢不可挽回後,張獻忠很乾脆的率領殘部投降了……好歹還能給兄弟們一條活路。
投誠的張獻忠看著邊上的楚軍,在看看自己手底下一群垂頭喪氣的手下,他自己也是不由得嘆了口氣。
一切都結束了!
————
過去幾年裡,張獻忠等一票原本活躍在陝豫晉、楚等地的流賊們日子很不好過。
早先是被洪承疇帶兵圍剿了一邊,把他們趕回了陝西,極大的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洪承疇被調往薊遼後,接任的孫傳庭更狠,依託著其新組建的新秦軍,愣是把施虐依舊的各路流賊剿滅了個七七八八。
高迎祥被俘虜,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躲躲藏藏,期間又有不少流賊持續被孫傳庭給剿滅。
等到了承順五年正月份的時候,原本轟轟烈烈的各路義軍,如今規模比較大的已經只剩下李自成和張獻忠兩部了,其他的不是被孫傳庭給剿滅了,就是被他們自己吞併,還有一些試圖闖入楚軍控制區,繼而被楚軍給幹掉了。
而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他們都只能是帶著部眾躲在秦嶺山脈裡躲躲藏藏,但是這麼一直躲著日子也不好過,糧食問題極為的緊缺。
前些時候,張獻忠所部又遭到了一部分孫傳庭所部的圍剿和追擊,無奈之下他只能帶著部隊一路往東走,最後一頭撞上了楚軍在盧氏部署的防線。
話說,其實孫傳庭麾下的兵力一路追著張獻忠所部打,還特地把他們往東趕,除了剿賊確保他自身的地盤安穩外,也是想要讓張獻忠消耗楚軍的實力,最不濟也要搞一波破壞什麼的。
但是這些流賊連孫傳庭手底下的明軍都打不過,更別說遇到了武裝到牙齒上的楚軍了。
第二師只是簡單的來了一番突襲,就把張獻忠所部的主力擊潰。
張獻忠眼看著局勢已經不可挽回,再加上他也知道如今天下大局已經和以往不一樣了,楚軍的崛起已經不可避免,他們這樣的流賊已經沒有活路了,所以兵敗之際很乾脆的投降了。
《基因大時代》
反正繼續當流賊已經是沒有前途了,還不如直接投降呢,好歹能夠給一些追隨他多年的兄弟們一條活路。
楚軍對投降的敵軍還是一如既往的優待,只要率部投誠,性命還是能夠保住的。
同時張獻忠還獲得了中校軍銜的虛職。
不過張獻忠對在大楚帝國裡繼續從軍當官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他以前好歹也是個領軍數萬,縱橫數省的勐人,怎麼可能甘心跑到楚軍裡當一個小小的中校,而且還是空有軍銜的虛職顧問……
只是不甘心這又如何,他空有野心,但是沒這個實力,而且大局勢也不允許啊。
張獻忠心灰意冷,不甘又無可奈何的時候,他手底下的不少人卻是有了新的奔頭。
張獻忠的義子李定國就是其中之一,這人本來叫李定國,被張獻忠收養後改姓張,所以也可以稱之為張定國。
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已經是多次率軍作戰的老資格將領了,這一次他也隨同張獻忠一起投降了,投降後他也被授予了上尉軍銜。
因為李定國投降後軍銜比較低,而且也不是和張獻忠這樣是屬於領頭人,所以楚軍對投誠過來的低階軍官的管理要更寬鬆一些,不會來一個什麼軟禁,監視居住。
而是會根據他們各自的意願進行後續的安排,不願意從軍的回家,願意幹其他的安排到其他系統。
願意繼續從軍的話,則是需要透過考核,考核透過後會安排到專門面向降將的培訓學校裡去學習,這種學校裡學習的內容也不是什麼軍事內容,而是政治內容。
政治學習結束,並透過考核之後,那麼才會安排他們去軍官學校的速成班進行學習。
學習結束後,才會進行分配到一些副職,非主官職務,再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考核後,才會逐步正常化任用。
李定國想要繼續從軍,所以當場就表示了希望繼續從軍,因為態度誠懇,也透過了考核,當即就拿到了前往襄陽進行政治學習的門票。
不過張獻忠麾下幾個重要將領裡,也就他能進入襄陽政治學院學習,其他幾個人都沒能進去。
比如孫可望,這人早死在了楚軍火炮之下。
劉文秀,雖然也想要去政治學院學習繼續從軍,但是考核沒透過……
艾能奇表示要當富家翁,不願意繼續打打殺殺了。
所以最終張獻忠手底下四個重要將領,也就只有李定國透過考核並參加政治學習,並未來繼續從軍。
張獻忠所部被擊敗後投降,並且結局似乎還不錯的樣子,這也刺激到了還在秦嶺裡躲著的李自成以及他手底下的一些將領們。
他們也想著要不乾脆投奔楚軍算了,投過去別的不敢說,但是一個富家翁還是能保住的。
別說李自成他們了,就算是孫傳庭手底下的不少將領聽聞張獻忠投誠後,都是琢磨著要不要投誠。
天下大勢如此,孫傳庭所部也好,左良玉所部也罷,想要投楚的可是多的很。
不是每一個人都和孫傳庭一樣,固執的認為明廷還沒亡,認為能夠抵抗楚賊,繼而中興朱明王朝的。
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和左良玉這樣野心極大,想要割據地方,自己當老大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幽州城破,崇禎自殺,在很多人看來,大明王朝已經亡了。
現在,大楚王朝才是華夏正統!